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目前全国共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众多患者并发症控制率较低。专家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患者甚至医生往往混淆了监测指标与诊断指标,只将餐后和空腹血糖视为监测糖尿病的标准。实际上,它们只是诊断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才是国际公认的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
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疾病,在中国的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由于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城乡患病率差别很大,目前全国共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我国城市人口2型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4.8%,但并发症控制率不足20%,已确诊的因糖尿病导致的高血压患者有1200万、脑卒中患者500万、冠心病患者600万、尿毒症患者50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患者甚至医生往往混淆了监测指标与诊断指标,只将餐后和空腹血糖视为监测糖尿病的标准。实际上,它们只是诊断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才是国际公认的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重要性及标准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容易与血糖结合,这种结合的产物就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影响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并导致血脂和血黏度增高,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变。此外,它还会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从而诱发肾病,使眼球晶体被糖化导致白内障,造成末梢循环障碍引起足部病变等。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个百分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就增加15%至18%,死亡率增加20%至30%。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如果控制不好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也不可能达标,就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目前,我国将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值定为小于6.5%,检测值超过这一标准就说明血糖控制不理想,应更多注意饮食、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控制
传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先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开始,然后采取单个药物治疗。若治疗不理想,再添加药物。但是传统的治疗方案过于保守,不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而且可能耽误最佳控制时机。因此专家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意义
①评价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上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也建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当糖化血红蛋白小于等于7%时,我们一般认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大于8%(包括8%)则意味着需要加强血糖控制。
②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仪测出的数值不够准确(如机器老化,试纸受潮、过期等)。
③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为8.2%,这表明以往的治疗方案已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时间
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医科普?|?关于血糖的“点”与“面”,您了解多少?
管理糖尿病,仅仅管理血糖还不够,这个指标的监测也很重要
走近糖化血红蛋白,还得考虑这些问题!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血糖就没问题?这么想就错了!
监测血糖,这些指标你全都会用吗?
常见的血糖指标检测 赵利婷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二病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