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话教学:重构大学课堂

对话教学:重构大学课堂

米久奇

 要:当今一些大学的课堂产生“逃离课堂”“漠视课堂”“尴尬课堂”的“三课现象”,原因很多,其中对话教学缺失是最重要的主观原因。大学实施对话教学,可以避免“三课现象”,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落实“2阶段4环节”对话策略,综合采取多样化对话方式,遵守爱、谦卑、信念、相互信任、希望、批判性思维等对话原则,避免虚假、空洞、僵化对话,实施真正意义的对话教学,让大学课堂成为言说与倾听、行动与反馈、心灵触动和精神交流、观念碰撞和思想创生的课堂。

关键词:大学课堂;“三课现象”;对话教学;“2阶段4环节”对话策略

何谓大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有两位校长的大学之见,迄今有启示意义。101年前,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就职典礼上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句话,成为我国现代大学理念的金铎之声、世纪之言。87年前,1931年12月2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说中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言强调,办大学的目的有二:一是研究学术,二是要造就人才。

当代一位年轻的清华大学校长关于大学的见解,亦有蔡、梅乃风。2012年2月20日,陈吉宁接任清华大学校长时说:大学的根本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在于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1]

这些校长关于大学性质的表述各异,但主旨却始终如一:大学生在大学如何做学问、如何学好本领更好地服务社会与贡献国家。当今我国的大学遵循和体现了这个性质与宗旨?当今的大学课堂能够引领大学生做学问?能够培育大学生做学问的本领?能够帮助大学生具备服务社会与贡献国家的精神和才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歌猛进、长足发展、成绩斐然、经验不少,但是,在新形势下,还当居安思危,正视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

一、大学课堂怎么了?问题何在?原因何在?

(一)何谓大学课堂?

什么是课堂?表述各异,本文择其中三种表述。

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2]

《辞源》如此定义:“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育人的主渠道。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含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使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

百度百科“课堂”,有如下表述:“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地学习和操练,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自己的所为,规范行为。[3]

由以上关于课堂的三种表述,可以综合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是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只限于人们习惯上称之谓课堂的教室。第二,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自然学习、程序学习、实践学习、交互学习、反思学习、快乐学习等的场所。第三,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第四,课堂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运用智慧和创造力、充分挖掘无限生机和活力、精心创设的愉快学习环境。第五,课堂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结合、通过对话教学而努力营造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这里,对话二字并未体现,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然学习、程序学习、实践学习、交互学习、反思学习、快乐学习等学习行为,蕴含着丰富的对话学习意义;教师为促使学生对话学习行为的发生,而根据教学实际,运用智慧和创造力、充分挖掘无限生机和活力、精心创设的愉快学习环境,无疑是为了学生主动学习而采取的主导对话教学行为。

由以上课堂的各种定义表述拓展之,大学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大学育人的主渠道,在这个神圣的殿堂,大学师生通过教师主导的教与学生主动的学相结合的对话教学活动,引导与促进大学生自主地修养品德、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养成自教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性,为成长自我、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奠定基础。普遍认为,现代大学应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三大功能是以人才培养这一功能的落实为前提,更以大学课堂教学这一大学育人的主渠道为最基本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载体。舍人才培养,则其他三大功能无前提;舍大学课堂教学,则大学四功能无载体。

这里如此定义大学课堂,有几层含义:一是大学里所有大学生能够学习的场所皆是大学课堂,不只是教室;二是大学课堂需要大学师生对话教学、合作营造;三是大学课堂的教育活动,最直接的功能是引导与促进大学生的自教育,最终极的目的是为大学生能自教育、成长自我、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奠定基础;四是大学课堂教学是大学育人的主渠道,是大学四大功能得以实现的载体。

(二)大学课堂问题何在?

近些年来,不少高校纷纷打响“课堂保卫战”,发起拯救大学课堂的活动。大学课堂怎么了?

5年前,2013年11月6日《光明日报》以整版篇幅载文《大学生活,能这样度过吗?》。接着,2014年2月12日《光明日报》又是大半版篇幅载文《大学课堂,患了什么病?》。两文前后相续,直指大学课堂的非正常现象,探讨大学课堂患了什么病、病因在哪。

过去了5年余,当今的大学课堂又如何?2018年7月2日起《光明日报》连续组织“‘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专家谈”。专家们高谈阔论,归根到底即要终止“快乐的大学”“轻松的大学”现象,关键在大学要“课堂革命”。由此可见,5年后的今天,我国大学课堂问题仍在。

对照前述课堂、大学课堂的性质与功能,近些年来的大学课堂或多或少确有问题,或轻或重真的“病”了。“大学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都依赖于教学这一主渠道。只有关注大学教学,活化大学教学,才能焕发大学的生机,更好地实现大学的价值。然而,我国当前大学教学状况却很不乐观,存在着诸如‘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机械、师生关系冷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互动不多等众多问题。”[4]概括起来,我国大学课堂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1.表现在学生方面,大学课堂成“逃离课堂”

其一是显性逃离课堂。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部分学生是主动逃离课堂。从课程讲授开始到结束,无论教师课上得如何,每门课程最多去听两次课。一次是第一堂开讲课,去见见教师,明白是谁上这门课,也了解一下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与考试要求,不然的话则期末课程考试可能会不及格。因为有的教师期末考试时会出一道神题——第一题,往往会列出3位或5位教师的头像,要求学生回答是哪位教师讲授本课程,并写出教师姓名。微信上曾传递着这样一张截图:一所高校某教师在期末考试试卷上,出了一道这样的神题,还特别说明,此题答对不给分,答错扣41分。另一次是最后一堂复习或考试课,这堂很重要,既要在最后期限日提交学习任务完成材料(或是几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册,或是课程小论文,或是其他形式的作业材料),又要聆听教师划定考试重点、了解考试方式与要求,以便有效集中复习而顺利通过考试,或者必须直接参加随堂式课程结业考试。

第二种情况,相当多的学生是被动逃离课堂。大学新生刚开始上大学时,有对大学课堂的好奇心和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到课率会很高,慢慢地会觉得大学、大学教师、大学课程、大学课堂、大学学习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如中学要求严格,学习任务不重,学习压力不大,于是渐渐地消极对待课程学习,逐渐地逃离课堂。大学一门课程讲授几次或十几次,教师刚开始讲授时,学生满怀希望和兴趣来听课,过后不久发现教师讲课形式单一灌输而不能吸引人,讲课效果还不如自学,或者干脆感觉到听教师讲课如同遭受身心折磨,于是就逐步地逃离课堂。

显性逃离课堂现象是比较有主见、有胆量的学生所为。在逃离课堂期间,针对有些教师要点名、登记到课次数、记载形考成绩的政策,逃课生也有对策,或委托同学应答签名,或花钱请人听课做笔记,或期末哀求教师高抬贵手。

其二是隐性逃离课堂。比较老实怕事的学生担心缺课会导致形成性考核成绩很低或没有,则会坚持到教室听课。但是,在实际的大学课堂上,部分学生人在课堂而心有旁骛,或形体在课堂而精神游于外界,沉默课堂、沉闷课堂、死气课堂、手机课堂、游戏课堂、埋头课堂、睡觉课堂等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充斥着大学课堂,几近于大学课堂的代名词!

2.表现在教师方面,大学课堂成“漠视课堂”

教师职业是良心职业,课堂教学是良心活。但是,在高校,有些教师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昧着良心上课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一些大学课堂上,照本宣科式课堂、随意课堂、灌输课堂、独言课堂、应付课堂、胡扯课堂、乱弹课堂、轻视课堂、冷漠课堂、甚至反核心价值观课堂等等现象,并不少见,有的甚至是普遍现象。

3.表现在师生关系方面,大学课堂成“尴尬课堂”

本质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良性的人际交往、情感互动、心灵对话,课堂上师生关系理应是一种师生合作、同学共进、教学相长的和谐关系。而事实上,一些大学课堂成形式课堂、无趣课堂、冷漠课堂、尴尬课堂,学生想逃离,教师在漠视。课堂教学成了传统意义的自由买卖生意关系,各有所图,各取所需,等价交换,有图有需时有交往(交换),无图无需时各自散去、毫无瓜葛、不再联系。大学课堂成“尴尬课堂”,有时表现为教师自顾自讲自念、灌输不止,学生自顾自睡自玩、我自岿然不理,彼此冷漠对视或相互无视存在的“僵尸课堂”;有时在认真的教师与无所谓的学生之间,又表现为师生之间的观念、情感、言语、肢体激烈冲突的“咆哮课堂”“打斗课堂”。此时,师道尊严不再,学生无师无长,教师斯文扫地。

大学课堂成“逃离课堂”“漠视课堂”“尴尬课堂”,大学课堂教学则可能无效或低效。有人概括说,如今的大学是,教师混课时,学生混学分,师生一起混课堂。这种表述有点以偏概全,但反映了大学课堂的一定程度的现状。混在课堂,课堂教学则不可能高效,甚至不可能有效。难怪大家会感叹“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难怪近些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呈下降态势!

(三)大学课堂深受诟病,原因何在?

“逃离课堂”“漠视课堂”“尴尬课堂”成大学课堂屡见不鲜的“三课现象”,“三课现象”致大学课堂教学低效,大学课堂正遭受着各界诟病,所致原因复杂,概括起来有以下两方面。

1.客观原因:高校大扩招,追逐功利化,信息智能化

1)高校大扩招的影响。始于1999年的大学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高校教育资源紧缺,尤其是师资力量不足,大学产生大型课堂、超大型课堂、巨型课堂现象,教师难以驾驭和掌控课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个别指导难以到位。

2)过度追逐功利化的影响。“猫论”有助于经济发展,如果不适宜地适用于所有领域,则会产生不良甚至有害影响。当全社会普遍追求经济效益、金钱导向、利益至上时,神圣的高等学府也不可能是一块净土,必定会受到浸染。不可否认,当今我国的大学校长官员化、大学教师商人化、大学教育市场化现象相当严重,有违大学育人本质和高等教育四大功能。进而导致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作考核与职称晋升机制等出现严重的错误导向,人人在申报课题,个个在争取项目,师师在重视“科研”,就是不关注学生、不重视课堂、不认真教学。

3)信息智能化的影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样态化、多媒体化、全网络化、移动便捷化、高度智能化的学习载体、工具、手段、途径、形式,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平台、条件、便利、机会,不用到教室听教师讲课,不用与教师面对面的研讨,也能够学到东西、获取知识。如果大学课堂上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耳目一新、极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启发,那么学生谁还会有兴趣到超大型课堂去听念经式的讲课、宣科式的说教呢?

2.主观原因:高校评价导向偏离,学生轻松大学意识,教师对话教学缺失

1)高校评价导向偏离正轨。过度功利化的教育观深入高校管理者、大学师生的思想血脉和精神骨髓。什么样的大学是好大学?什么样的大学生是优秀学生?什么样的教师是称职教师?

985、211大学才是好大学。引进了多少院士之类的大师等,多少教师入选“杰青”等,多少教师有博士学衔,多少学生保养升研、出国,多少重大课题和基金项目在运作,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多高,多少毕业生考上公务员,多少毕业生为各级政府官员,多少毕业生是企业大佬和业界精英,等等,这些是好大学的硬指标;至于大师们是否在认真搞学术、教师们是否在课堂认真教学、学生是否在校园在课堂认真读书和做学问等,无关好大学评价。

社会用人特别看重毕业生的第一学历,非985或211高校毕业生不用。在校时,评选优秀学生或奖学金最重要的指标是,是不是学生会干部、各种兼职活动是不是广泛参与、是不是取得多种技能或资格证书、表面形式的学分绩点是不是处在高位等;至于大学课堂学习参与情况、课程形成性学习实际表现、大学生专业精神和学术规范养成情况等,多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实际上也难以去客观考量。于是乎,学生最为看重演练的是社交能力、行政能力、投机技巧等,而最最瞧不起的是热爱专业、喜欢读书、钻研学术、沉潜学问的“书呆子”。大学校园流行一句话:不逃课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不挂科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一看似幽默的流行语,却不失为对当今大学生评价导向和大学生学习现状的恰当讽喻。

能够申报成功重大科研课题、争取到重大科研基金项目、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等,这些是称职乃至优秀教师、教师职称晋升的最为重要的硬性指标,而大学课堂教学怎么样,这种软性指标,仅作参考。如此,大学教师削尖脑袋申报重大课题,拼着命儿争抢项目,不惜巨资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变着法子拼凑出版著作,哪个还会用心、真心、尽心搞好课堂教学?哪个还会专心、耐心、细心辅导学生?哪个还会真做学问、做真学问、做真教师?

2)学生轻松大学意识影响。

刚刚挤过高考独木桥、升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可以实践家长、老师、全社会普遍一致的劝导语录“中学好好刻苦学习,大学就会轻松快乐”了。事实上,除了少部分学生继续着中学勤奋学习习惯外,大部分大学生怀着“先苦后甜”的心态,极其自然地享受着快乐的大学学习生活,也必然轻松地获得一纸大学毕业证书。于是,就有或显性或隐性逃离大学课堂的现象发生。当然这些大学生并没有放弃大学这个平台,而是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作为未来做官、经商的演练场。至于读书问道、高深学问、专业精神、学术规范等,靠一边去。偶而去课堂溜溜、见见老师,也是为了攒印象、积累平时成绩。

3)教师对话教学行为缺失。

当重大学表面文章轻大学实质功能、重功利轻学问、重“科研”轻教学、重活动轻课堂、重论文专著轻教学实效、重表面分数轻实际学习表现、重关系运作轻扎实实干、重桂冠头衔轻真才实学等的大学教育评价导向蔚然成风时,教师看似已经无能为力、无所知从、无可作为,只好跟风尚随大流了。事实也是这样,部分大学教师诚然是在与大学生一起混课堂,不思革新不思进取。但是,尽管功利化的大气候在影响、混课堂的大环境在作用,作为教师,作为从事良心职业的有良心的教师,还是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需要耕耘,还有三尺讲台可以施展才华。事实上,我们绝大部分大学教师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那为什么这些认真从教的大学教师中,有些教师所主持的大学课堂也不太受学生欢迎呢?甚至也呈现“逃离课堂”“漠视课堂”“尴尬课堂”的“三课现象”呢?

除了以上陈述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外,一个更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是部分大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存在问题。例如:教学观念上表现为,过分强调为师的身份和尊严,我是教师我就是道,一切我说了算,缺乏师生民主平等意识,更谈不上对话教学、教学相长、学习共同体观念。教学行为上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讲授、单向灌输、单独表演;或者照本宣科,或者自说自话,或者离经叛道(胡说八道);不能采取多样化的对话教学方式,以激起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行为交往、信息互通、情感沟通、观点讨论、经验交流、价值探讨、心灵对话等。单调、自我、不交往、无对话的大学课堂,不可能受大学生喜欢。一言以蔽之,教师对话教学观念与行为的缺失,是导致大学课堂呈现“三课现象”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二、对话教学何以能重构大学课堂?

一定程度混乱的校园、模糊不清甚至错位的师生关系、“游戏”的课堂、“虚拟”的教学、“快乐”的大学、“轻松”的文凭等,是一些大学“三课现象”的现实表现。大学课堂交往教学、对话教学缺失,则是在大学课堂产生“三课现象”的最为关键的主观因素。这是从大学课堂中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角度,探寻到教师自身能够自主把握、进而能够引导与促使学生自主把握的因素。高校大扩招、追逐功利化、信息智能化的客观因素,高校评价导向偏离的主观因素,是大学师生无法控制与改变、但是可以顺势利用、转化利用的因素。在全面认识导致大学课堂“三课现象”问题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大学教师当着力思考对话教学可以能够有助于重构大学课堂、如何通过对话教学重构师生共同成长的大学课堂的问题。

(一)大学对话教学是大学师生等之间的言说与倾听、行动与反馈、心灵触动和精神交流

1.何谓教学、交往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通过沟通和交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获得个性化发展,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5]可见,教学是一种师生相互沟通和交往的活动,教学其实质是师生间的交往教学。

交往教学“认为教学要建立在师生亲密友好交往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论主张。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着多样、开放、综合的交流,建立一种持久、平等、亲切的师生交往关系可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1971年由德国的费舍尔首次提出。以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学派。[6]

2.何谓对话教学?

交往教学需要师生、生生、生本等多方的对话互动,没有实质性的对话互动,就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所谓实质性的对话,就是指各方要有不同的声音,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只能说是独白或者说是附和,不存在任何的相互理解和创新。交往需通过对话来来实施;交往教学体现为对话教学,或者这样表达,交往教学即对话教学。

我国在新课程改革开始之前,比较少提到对话、对话教学。但是,最早实施对话教学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最早体现对话教学意蕴的著作是《论语》。《论语》中记录的孔子与学生间的问答、“论语”,就是孔子与学生之间生动的对话教学活动记录。之后教育领域虽然包含有丰富的对话教学意义,但始终没有系统、全面的对话教学理论产生。

国外对“对话理论”“对话教学理论”的研究比较全面比较系统。苏格拉底与学生之间追问式、论辩式的对话活动,就是催生智慧和思想的成功的教育活动。对话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或“双方或多方之间接触或会谈”。[7]“对话(包括接触、会谈、谈话、对语、交流、沟通、讨论、探讨等)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可见教育是通过人来影响人、培育人、养成人的活动,是人与人之间接触、交往、交流、沟通、谈话、会谈、‘论语’、‘论辩’等的过程,即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活动。……此后人类社会的教育,如果没有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就谈不上教育。”[8]

德国的克林伯格,他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雅斯贝尔斯则称颂“对话是真理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前苏联的巴赫金认为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在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不是一种远距离的“我―他”关系,而是一种近距离的“我―你”关系。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也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9]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更进一步讲,对话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新式教学思维和理念。”“在实践中,对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3.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10]

以上有关对话教学的论说或陈述各异,但概括起来有几个共同点:其一,对话教学是师生等之间基于教学的语言(口头、书面、身体等)交流、行为交往、心灵互动,不只是说话、问答;其二,师生等之间的对话教学是平等、自主、相互、共生的,不只是单向的灌输或说教;其三,师生等之间对话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言语交流,凡是激起心灵触动、精神交流的一切言行或非言行的活动,皆是对话教学。

有关对话教学的“标准”定义,这里借用百度百科的表述:“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更进一步讲,对话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新式教学思维和理念。”可以作几点展开:对话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对话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对话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和理念;对话教学旨在追求人性化和创生性,促进人的发展。

3.如何理解大学对话教学?

由关于对话教学的一般性理解,可以这样拓展表述大学对话教学。在大学的各种课堂里,大学师生等之间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即大学对话教学。具体表征为,大学对话教学是大学师生等之间的言说与倾听、行动与反馈、心灵触动和精神交流。其根本特征是大学师生等之间必须有心灵触动、精神交流、思想碰撞、理念创生。没有心灵互动、精神交流、思想碰撞、理念创生,任何形式的对话教学,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更不是货真价实的大学对话教学。

大学对话教学为何要产生?大学对话教学为的是着力解决三大矛盾。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与学的手段呈现电子技术化、信息网络化、移动终端化、多媒体化的特征。因此,大学的教学内容不仅是传统的文字教材形式的内容,内容载体已经多媒体化;大学课堂不仅是传统意义的面授课堂即教室,扩展到包括面授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在内的广泛意义的课堂。为了表达方便,这里将大学生的各种各样的学习内容(课程内容)统一称作课程资源(有时简称“文本”或“本”),将广泛意义的各种课堂简称作“课堂”。

在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课程资源将大学教师的教(导)与学生的学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三对矛盾:其一是学生与课程资源的矛盾,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学习方式来掌握规定的课程资源的矛盾;其二是教师与课程资源的矛盾,即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合适的方式来有效解构、重组、内化、呈现、传递课程资源的矛盾;其三是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导)与学生如何有效的学的矛盾。大学生与课程资源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余两矛盾是次要矛盾。后两对矛盾的解决,是为前一对矛盾解决服务的。任何矛盾的解决,或者通过协商谈判、渐进改革,或者通过冲突对抗、激进革命,无论哪种皆是对话,前者是民主式对话,后者是战争式对话。教育过程中矛盾的解决,必然合理的选择是师生等之间采用民主式的对话教学。所以,大学对话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只为解决大学课堂教学中的三大矛盾,自然而然可能会导致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的衍生

为了解决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资源的主要矛盾,必需构筑起以下六大对话:大学学生与课程资源的对话、大学教师与课程资源的对话、大学教师与大学生的对话、大学生之间的对话、大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大学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二)大学对话教学可以避免“三课现象”

如上所述,在大学各种课堂里进行的对话教学,包括生本、师本、师生、生生、生自、师自六方面的对话。这是多要素、全方位、立体化的对话教学,而不是单一、单向、单调的教师向学生的灌输,或是学生孤独、孤单、孤立的学习。“对话在各种教育中都非常有效。”[11]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时代,大学无疑应该传统面授、实践课堂与现代智能化网络课堂紧密融合起来,充分利用这三大课堂融合优势,实施多要素、全方位、立体化的对话,实现大学对话教学“一种新教学方式”“一种新的学习思维方式”“一种新的生活思维方式”的美好境界。[12]

1.大学对话教学促使大学教师重视课堂而不是漠视课堂

对话教学需要双方或多方积极地参与言说、倾听、互动、交流、讨论、共研、碰撞等,某一方不予以重视,或不予以认真准备,对话教学就不可能正常进行。而在此过程中,作为教学过程中位居教导之主体地位的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大学课堂的对话教学。在六大对话体系中,为了促使师生、生本、生生、生自对话的成功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师本、师自(含师师)的对话的认真准备和有效实施,是必要条件和基础前提。因此,大学教师如果认可、接纳对话教学观念,坚持自觉实施对话教学,就必然会认真研究学情、研读教材、拓展阅读、研究教法,就会深入思考、研究、探索有效的对话教学方式,就会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真正将大学课堂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自己专业成长的精彩舞台,而不会轻视、漠视、鄙视大学课堂,而不是将大学课堂当作应付课堂、胡说课堂、扯淡课堂来对待。

2.大学对话教学促使大学生参与课堂而不是逃离课堂

当大学教师重视大学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实施对话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对话教学,学生必然逐步认识到真正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对话学习,从而积极、高效地参与到能够激起自己言说与倾听、阅读与思考、交流与讨论、批判性吸收、合作性创生、创造性表达的欲望和需要的对话教学过程中来。在当今网络化、移动终端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自媒体化的信息时代,人人是意见领袖,个个是表达高手,只要有人引导对话,只要有适合对话平台,只要有恰当对话机会,青年大学生是乐于对话学习的。而且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积极地投入其中,否则,没有认真的对话准备,对话时无话可说、支支吾吾、既无趣味也无意义,那是很丢人的。如此,大学生会乐于参加对话课堂,而不是逃离课堂。

3.大学对话教学促使大学课堂成合作课堂而非尴尬课堂

当大学师生共同理解与接纳对话教学观念,大学教师有效组织对话教学,大学生乐于参与对话教学,大学师生合作起来构建起具有真正对话教学意义的大学课堂。这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融合的对话式大学课堂,必然是互动的、生动的、活跃的、有生气的、有活力的,而且是有趣味的、有意义的、有感悟的、有收获的、有创造的。在这种民主、合作、共创的大学对话课堂,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各得其所宜,教师不会漠视课堂,学生不会逃离课堂,大学课堂怎么还会成为尴尬课堂呢?

(三)大学对话教学促进大学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

教育不是独白,而是对话。真的教育是对话教育,有效的教学是对话教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和西方哲人苏格拉底,都是成功实施对话教育教学的典范孔子用对话教育教学培养了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论语》实际上就是孔子与弟子对话教育教学过程的语录记载。孔子鼓励学生多问、善问,问仁问礼问政等,在相互问答、对话讨论、游学观摩、切磋琢磨中,启发学生有效进德修业。苏格拉底以对话催生智慧。擅长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与人论真理、求智能。他不直接传授知识,总是先接纳对方看法,再借着层层反问的方式,厘清对话者原先看法的不足之处,一步步启发对方的思考,引导出智慧。孔子之成为孔子,并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苏格拉底所以是苏格拉底,且有柏拉图踵其跟,皆是对话教育教学的成就。对话教育教学促使孔子与其弟子、苏格拉底与其学生构筑起师生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已经成年,都是有一定学习积累、知识储备、认识能力、生活体验、工作经历、人生阅历的成人,具备对话教育教学的条件,大学教育属成人教育,因此,真正的有效的大学教育教学更应该是对话教育教学。在大学面授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普遍实施对话教学,师生间、生生间可以构筑起信息沟通、情感互动、思想交流和观念碰撞的平台,获得新知识、启迪新思维、激发新创见,则成为可能。在大学对话课堂,通过教师有效组织对话、学生积极参与对话,可以促使师生合作构筑起平等、民主、多向的言说与倾听、行动与反馈、心灵触动和精神交流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在大学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师生等之间广泛地进行多向立体式的对话,沟通、共享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讨论问题;大学生在信息共享、对话交流中不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培养能力、得到成长;大学教师也可以在与各位同学的对话沟通、问答讨论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命的丰富成长

总之,重构不是打破重来,不是摧毁重建,而是立足既有要素和现成结构,重新排列组合各要素,完善结构,创生结构,创出新意。因此,通过对话教学,要重构师道尊严、隆师亲友、师生从游、对话互动、切磋琢磨、相与为师、教学相长、同学共进、合作创生的理想大学课堂。

三、大学课堂如何实施对话教学?

(一)增强认识对话、学会对话、研究对话的自觉性[13]

1.大学师生要认识对话,理解对话,树立对话教学观念

人的一生是对话的一生,在对话中孕育,在对话中学习,在对话中劳作,在对话中成长,在对话中回归。在大学教学中,大学师生要努力自觉认识对话,理解对话,树立与坚持对话教学观、对话学习观、对话文化观。

对话倾听正逐渐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旋律,也被认为是民主平等的代名词。根据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看法,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三种文化——“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年轻人必须向老年人学习才能生存,在这种文化里,年长者的经验和知识显得特别重要和必要,他们也特别具有权威。并喻文化是指两代人必须相互学习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作为年长一代的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们身上迸发出许多值得年长一代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欣赏和学习的东西。后喻文化指的是为了顺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紧迫需要,年长一代必须向年轻一代学习,才能保证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可以看作是并喻文化后喻文化发展的时代[14]很久以来,“前喻文化”中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不言而喻的认识——教师一定比学生聪明,一定比学生懂得多,从而使教师具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而并喻文化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所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关系——“对话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互相谈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所追求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教师式的学生与学生式的教师。[15]网络信息时代就是并喻文化时代,大学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等之间,基于相互充满爱意、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对话过程通过经常性的、平等的对话与倾听,所开展的教师的教学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富有实效的大学对话教学方式、对话学习方式,也是师生在学习共同体实现共同成长与发展的对话文化环境。因此,在“并喻文化观”的指导下,参与大学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树立和必须坚持对话导学观、对话学习观和对话文化观。

2.大学师生要尊崇对话、学会对话

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也是社会中的构成分子,既然对话的人际效用和社会功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对话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尊崇的人生信条,对话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所期冀的生活方式,那么在教育尤其在大学教育中,师生要为自己重塑对话式的生活方式寻找到人生哲学和思想观念的支撑,在内心深处形成尊崇对话的共识。

“在伯姆看来,对话是一个多层面的过程,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谈话和交流范畴。它旨在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探索人类广泛的体验过程:从我们固守的价值与信仰,到人类情感的本质与作用;从我们内心思维过程的模式,到人类记忆的功能;乃至最终深入到人类大脑每时每瞬构造体验的神经生理学方式,等等。但或许最重要的是,对话旨在探索人类内心思维的作用方式——伯姆认为,究其本质人类的思维并非是对客观实在的完全、真实再现,它只是一种有限的媒质,生成于集体之中,并在集体中维持。毫无疑问,这种探索必然会对我们所固守的文化观念、生存意义乃至对自我的认识,提出严格的质疑。从最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对话邀请人们去检视关于做人意义上的传统定义是否还能站得住脚,同时让人们通过集体的途径,来探索如何拓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途与空间。”[16]“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在对话进行之初,这些理解和共识并不存在。这是那种富于创造性的理解和共识,是某种能被所有人参与和分享的意义,它能起到一种类似‘胶水’或‘水泥’的作用,从而把人和社会粘结起来。”[17]

以上“伯姆对话”(Bohmian Dialogue)理论关于对话的本质意义的分析,让我们认识到对话就是人类越来越值得仰赖的人生哲学、生活原则和价值指针,我们没法不去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对话对于人的生活意义和人类的生存价值。

大学教学就是如“伯姆对话”所指称的这样一种多因素多层面立体性的对话过程,从人的心灵和智能的角度来探索人类广泛的体验过程,关注和探索道德、价值、信仰、认知、情感、意志、内心思维、文化观念、生存意义、集体意识、自我认识等人生哲学范畴;就是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和质疑。真的教育就是对话,就是要通过对话,来使人涉足对话之意义溪流,达成创造性的理解和共识,从而因对话教学这种“胶水”和“水泥”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合谐“粘结”。而大学教育就是这样一种真的教育,它能让体验其中的师生认识到对话之于人的生活意义和人类的生存价值,从而形成对于对话的敬畏和尊崇之心。

大学教学需要积极的对话心向和互动的对话氛围。大学教学的主体各方树立起“只要有教师和学生出现的学习场所,对话就会发生”的信念,[18]确立积极参与对话的心向,营造主动参与对话互动的良好氛围,是实施大学对话教学的首要前提。在大学教学中师生各方务必逐步达成一种共识,即在大学对话教学活动中逐渐共同认识到“学会对话,运用对话,于对话中重塑人生的意义、目的与精神,进而改造自我、人性和社会。”[19]充分利用各种大学课堂对话教学平台,大学师生要自觉演练和学会平等沟通、民主协商、主动参与、问答辩论等对话技术和策略。

3.大学师生要增强研究对话、实施对话的自觉性

对话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作为一种生活原则、生活哲学、生活策略,却并未得到应有重视、践行、思考和研究,包括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基于对话的教育教学观也是西方学术界所积极关注的前沿热点之一。遗憾的是,国内对对话教育鲜有研究。……从未认识到对话本身就构成了一种革新性的教育观。”[20]在现代大学教学实践中,尽管对话教学现象已经客观存在,而且我们也意识到师生之间要形成问题讨论、对话互动的教学关系,但事实上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与效果并不很理想;对如何加强现代大学对话教学、如何增强其实效性等问题,我们同样缺少研究或研究得不够。

“从狭义的角度讲,对话是人们的一种特定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这种方式突出了参与各方的平等性,彼此之间特定人际关系的形成,参与者表达意见和观念的自由与权利,个体思维与集体性思维的本质等众多方面。换言之,对话有其独特的精髓。从广义的角度讲,对话涉及到人类存在的基本哲学命题,涉及人类的历史与文明。”[21]对话作为现代大学教学的重要原则、观念和技术,如果大学师生能够深入研究现代大学对话教学问题,那就能够促进现代大学教学参与者逐步真正学会对话、自觉实施对话,进而有效落实对话,既可以避免“逃离课堂”“漠视课堂”“尴尬课堂”的“三课现象”,也可以促进大学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促进大学生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实现大学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生命升华。

(二)组织六大对话教学活动[22]

在广义的具有对话意义的课堂中,大学对话教学活动包括六方面:

一是大学生与课程资源的对话。是指大学生认真自学文字教材、主动上网查看和下载网上课程资源,能批判性地接受、创造性地理解、恰当地掌握和实际运用课程资源,并能建构一定意义上的新思想新知识。这是大学对话教学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

二是大学教师与课程资源的对话。是指大学教师在面授和网络两大课堂,通过合适的方式来有效解构、重组、内化、呈现、传递课程资源。这是大学对话教学开展的前提,是大学生实现与课程资源有效对话、掌握课程资源的条件。

三是大学教师与大学生的对话。是指大学师生之间就课程资源的学习而形成的平等的相互的咨询与答复、沟通与互动、质疑与讨论等。课程资源是大学师生对话的中介,有限面授课堂和无限网络课堂是大学师生对话的桥梁,面授课堂讨论和网上课程讨论是师生对话的主要方式,具体体现为大学教师引导、指导、辅导大学生主动自学、思考、质疑、练习、实践。这是大学生与资源实现有效对话的关键。

四是大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指所有大学生在两大课堂、小组活动中,针对课程预设资源和生成资源,而形成的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对话沟通、思想互动、情绪感染、互助互学。这是大学生与课程资源形成有效对话的辅助。

五大学生与自我的对话。是指大学生与大学教师、与同学、与资源对话后有效性的内省和反思,是大学生自我内心的对话。大学生对课程资源学习和掌握得如何、与大学教师和同学对话是否有效,必须通过自己的反躬自问、反求诸己,才能了解和改进。这是大学生对某一课程学习的对话周期的总结性对话,不可或缺。

六是大学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既包括大学教师之间通过专业系部、专业学科教研室或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学术研究活动等进行的对话,也包括教师个体通过教学反思、自主读书、自主研究等进行的自我对话。这种教学研讨、教学反思、反馈改进的对话教学活动,与师本对话一起,是教师不断提高德业素养、改进整体对话教学水平、有效实施其他方面(师生、生生、生自、生本)对话教学的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和力量源泉。

(三)实施“2阶段4环节”对话教学策略[23]

在大学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居于教与导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表现为要实施“2阶段4环节”对话教学策略。

第一阶段:设计与引导策略。

设计策略。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大学教师必须重视课堂对话教学设计。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能,借鉴“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移动终端化的学习技术手段,整体设计大学对话教学,将传统教学的面授课堂、实践课堂与现代网络课堂融合起来,将每门课程的面授前网上、面授课堂中、面授后网上的学习任务与方式进行一体化混合式对话教学设计,形成某门大学课程教学的一体化混合式对话教学方案与具体程式:第一步,面授前-网上导学激趣:了解学生、引导自学、发现问题、上传资源、激起兴趣。第二步,面授时-网下(面授课堂中)精讲答疑:课件展示、“三点”(重点、难点、热点)讲解、答疑解惑、讨论互动、实践演练。第三步,面授后-网上研讨反馈:深入研讨、深度答复、评价激励、启迪思考、延伸学习。

引导策略。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大学生能否参与对话教学及参与效果如何,还得大学教师予以用心引导。千万不要以为大学生是成人,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部分大学生的贪玩性与懒惰性,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引导与督促,则会永远难以克服。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就曾针对当时大学生无心向学、敷衍塞责、放荡冶游、只求混个文凭的现实,严肃地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所以,大学对话教学的真正发生,需要在大学教师主导下师生网下网上共同努力。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师居于教导的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与关键作用。要以教师率先对对话教学文化观的主动领悟、体会、感受、贯彻、坚持为前提,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验、实践对话教学过程,并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对话教学文化观,进而形成通过对话教学来学习的文化习惯。网下面授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对话教学的积极心向,学会对话教学。面授课堂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与参与对话教学:上好第一堂导学课“某某课程学习导航”,强调对话互动的重要性,引导对话互动;以问题展示、故事叙说、案例陈述、新闻发布等形式导入课程内容,吸引对话互动;通过面授课堂师生对话互动演示、网络课堂问题讨论方式展示,引导学生学会课程教学对话;明白告知学生对话教学范围、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师生、生生、生本、生自之间的对话教学活动。在大学对话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主要采用问题导学、合作讨论、对话互动、思维训练、实践操作等对话性、操作性、实用性的学习方法,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能得以确认,学习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进而学习效果必然会增强。

第二阶段:组织与反馈策略。

组织策略。在基于课程辅导全程的对话教学设计后,引导学生参与对话,其实就已经在实施对话教学活动。引导对话是实施对话的前奏,同样也是实施对话的初始阶段,而且也必须贯彻对话教学的全过程。在网下网上引导对话的基础上,大学教学的面授和网络两大课堂(包括班级QQ群、微信群)上具体实施对话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方法:一是要以生为本,因学施导,进而以生为师,教学相长,激发师生携手对话互动,践行“先(知、贤、能等)者为师”和“相与为师”的师生互师观、多方共学观、教学相长观。二是采取问题讨论、故事诠释、实例分析、时事辩论等方式,实施对话互动。三是拓展学习空间,完善大学对话教学平台,延伸网上讨论,深入对话互动,师生、生生各方深入思考、自主表达、彼此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四是激发和要求学生自主开展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材文本、网上课程资源的对话,其实就是与作者的思想沟通、与文化精品的精神交流。五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自觉开展与自我心灵的对话。当今网络时代存在一种不良现象是:有电脑我们不用人脑,能搜索我们不想思索,会拷贝我们不善综合,知道而不知道。即获得信息越来越繁多繁杂,但我们不想不会不善进行分析整理、综合利用,导致我们根本不知道所知道(获得)信息的是非、真假、美丑、善恶、有无价值。越来越海量的信息窒息了我们的思考。因此,在当今信息时代,引导和激励学生反省,自觉开展与自我心灵的对话相当重要,未经思考或说未经与心灵对话的学习毫无价值可言。大学不能成为文凭加工厂,而应成文化荟萃与创生的基地、文以化人的文化园。大学对话教学活动的组织全过程,就是在竭力引导学生通过与教师、与同学、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地“反诸求己”、“为仁由己”、反观自我、反思生活、扣问灵魂、追问人生。总之,在组织实施对话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将外显对话与内隐对话结合起来,引导和组织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习途径和方式开展对话,指导学生读教材、读拓展资料、查阅课程资源,启发学生结合实际开展反思性学习,要求学生“学问思辨行”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表达与自觉内省、自问、反思相结合,实现外显与内隐对话的相互促进,进而促进文化创生与文以化人双重目标的逐步达成。

反馈策略。大学师生多方合作参与对话教学,不是一时只针对一题,而是需贯穿大学教育学习全过程。对话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落实检查反馈、控制调整、改进创新的工作步骤。在对话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反馈环节工作起着调控、激励、反思、改进、创新的作用,必须予以重视与落实。首先要将参与对话活动情况纳入形成性考核体系。其次要及时反馈激励参加对话的学生。再次教师要经常检查与调控对话教学过程。最后要引导学生自觉反思与改进学习过程。大学生学习是教师通过面授和网络等多途径引导下的学生目标多元、方式多样、自由开放的自主学习。任何学习都必须包含反馈控制环节,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除了他控外,同样少不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反馈调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审视、反观、反思自己所经历的各种学习途径或所参与的各个学习环节,对自己面授听课和课堂互动情况、网上学习与问题讨论情况、自主学习文字教材情况、小组学习交流情况、形成性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性课程学习情况等,必须予以不时地检视与反思、调控与改进。大学生必须在教师引导下,学会“学问”,也即学会“5问”——问教师、问同学、问资源、问实践(生活)、问自己。学会且自主“学问”的对话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学习。

(四)综合采取多样化的对话教学方式

1.参考借鉴与综合应用古代书院式、英国学院制、本科导师制、高校专职辅导员制、现代大学学徒制等的教学方式

我国古代书院提倡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目标导向、学术自由与学术争鸣相结合的讲会制度、自学自研与问询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式、尊师爱生且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书院师生相互切磋琢磨的教学方式,值得今天的大学参考借鉴。

学院制是英国中世纪大学运作的一个传统模式,学院不是单纯的教育实体,也不是单纯提供住宿的场所,而是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运动、交际、交流、研讨和适于居住,而且配备学术导师、学生与导师定期见面、进行小团体授课、组织小型研讨会、师生平等讨论的活动中心。学院制也称“导修课”制。现在仍然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杜伦大学实行。

我国的一些高校目前在实施本科导师制。导师制是与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实行的学生服务与支持体系,目的是为了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全面提升本科学生培养质量。导师主要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科生导师应与学生辅导员保持联系沟通,相互协作。[24]这种本科生导师制,如果能够切实实施,则必然产生很好的对话教学效果。

我国现代高校专职辅导员制度实施了近60年。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文件明确,专职辅导员队伍也属于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概括起来,辅导员的核心业务包括三大块: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如果能够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专职辅导员的职能,则有助于大学对话教学的实施。

我国有的职业院校启用现代学徒制度,与企业里师徒制度类似,都是由师傅或双师型教师带教带学,让学生能够快速成长,适应环境,进入岗位。职业院校的本质特征是培养学生综合掌握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知识。引进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在教育功能、培养模式上的正确定位和培养目标内涵的积极探索。学徒制强调的是师生一一对应的教与学、指导与操练、研讨与探索,更具有实际的师生对话教学意蕴。

2.实施多样化的对话教学方式

各种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大学老教授坚守课堂、站定讲台,授课深刻、生动,常常教室爆满;一些年轻大学教师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讲课极具趣味性、亲和力、吸引力,学生选课踊跃,到课积极。这些大学教师的课堂之所以成为学生的特别喜欢和积极参与的课堂,原因在于他们的课堂体现了对话性质与特征,激起兴趣,触动心灵,引发思考,自然而然形成言说与倾听、行动与反馈、观念交汇、思想碰撞的精神交流之境界。概括起来,深受学生欢迎的大学课堂,一般能够实施以下多样化的对话教学方式:主题性讨论;恳谈式会话;合作性探究;小组式学习;启发式问答;真理性辩论;对话性讲授;交往性沉默;交流性体态;互动式实践;研究性阅读;复合声吟诵;自主性思考;反思性内省;激励性独白;趣味性表演;故事性讲授;网络式互动等。[25]

(五)遵循对话教学原则

大学对话教学是师生、生生等之间的人人、人本对话教学活动,其正常有效的实施,离不开大学教师严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大学生遵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大学师生在关系性、差异性、未完成性的总原则指导下,具体还需共同遵守以下对话教学原则:[26]

1.爱——“爱既是对话的基础,同时又是对话本身。”

2.谦卑——时刻保持谦卑和倾听的态度,永远使心灵向世界和他人开放,是对话教学的条件。

3.信念——“对人的信念是对话的先天要求。”

4.相互信任——当对话者之间充满了爱、谦卑和信念,彼此间就会产生相互信任,这不仅是对话的条件,而且是对话的结果。

5.希望——“希望植根于人的未完成性。正因如此,人们永远进取、不断寻找。而这种寻找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

6.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话存在的又一条件;发展批判性思维则又成为对话教学的重要目的。

(六)避免对话教学的三个危险[27]

不是所有的对话是真的对话,也不是所有的大学对话教学是真正意义的大学对话教学。大学在实施对话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以下三种对话教学现象或说对话教学的三个危险:

1.虚假对话。所谓“虚假对话”,是指把“对话”视为向学生传授现成知识的手段,或对学生施加压迫的工具。在这里,对话徒有形式,其实质是“反对话”。

2.空洞对话。所谓“空洞对话”,是指教学中的“对话”既缺乏明确的知识对象,又缺乏认知好奇心,沦为空泛的闲谈或局限于日常经验的会话。这种“对话”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名实不副。

3.僵化对话。所谓“僵化对话”,是指让教学追求等级分明且缺乏批判意识的工具化的教育目标,或把某种或某些对话模式、方法、技术从对话由以产生的情境中剥离出来,使之普遍化、机械化、程式化、形式化,由此使对话教学陷入一种“刻板方法论”(a lock-step methodology)。这是对话教学的技术主义倾向的典型表现。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要克服“金钱主义”“文凭主义”“形式主义”的思想观念,现代大学教学要避免“逃离课堂”“漠视课堂”“尴尬课堂”的“三课现象”,趁着当今上上下下重视高教改革的春风,大学师生当齐唱一曲对话教学、重构课堂、重建大学精神、重塑大学形象的长歌;大学师生须抱定砥砺德行、研究学术、尊师爱生、沉潜学问的宗旨,在大学课堂,实施真正意义的对话教学,让大学课堂成为言说与倾听、行动与反馈、心灵触动和精神交流、观念碰撞和思想创生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京华时报.陈吉宁接任清华新校长 中组部赞其政治素质好[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20222/n335546145.shtml),2018-12-31.

[2]在线汉语辞海查询.课堂[EB/OL].https://cihai.supfree.net/two.asp?id=302909,2018-12-31.

[3]百度百科.课堂[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课堂/9938573?fr=aladdin),2018-12-31.

[4]安世遨.从独白到对话,大学教学的必然选择[N].光明日报,2017-03-14(13版.

[5]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06):269.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简编本)[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09):176.

[7]王松涛.“对话·社会·教育”译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译丛总序P6.

[8](原载2010年第2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

[9]于农.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对话[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8e8865cada38376baf1faeea.html,2018-12-31.

[10]百度百科. 对话教学[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对话教学/8521655,2018-12-31.

[11][12][18][美]简·韦拉著,[中]涂义才译.如何倾听如何沟通——成人对话教育的原理与实践(修订版)[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002年修订版序言P2、1、5.

[13]米久奇.论现代远程对话教育[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2010,(2):109-114.

[14][15]胡东芳.“对话”与“倾听”[EB/OL].www.XinYuWen.com,2018-12-31.

[15][英]戴维·伯姆著,李·尼科编,[中]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序P7、8.

[17][英]戴维·伯姆著,李·尼科编,[中]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19][20][21]王松涛.“对话·社会·教育”译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译丛总序P8-9、12、7.

[22][23]米久奇.远程开放对话教学:应然理念与实然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2,(8):51-56.

[24]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EB/OL].http://www2.scut.edu.cn/sfl/1379/list.htm,2018-12-31.

[25][26][27]张华.让教学变成对话——为大学教授而作(讲座课件) [EB/OL].http://www.docin.com/p-523111526.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话式教学——孔子和苏格拉底两先贤的殊途同归,今人却淡漠了......
从独白到对话,大学教学的必然选择
做反思性教师
新教育理想课堂《日照宣言》
这样记录课堂,才能更好地研究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