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岳钟琪与岳府街

岳钟琪与岳府街

成都市中心商业区春熙路往北走两三条小街,就到了岳府街。这条街不到二百米长,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不一般的样子。可是在清朝的时候,这条小街却是相当著名的。

就从街名的由来说起吧。街名“岳府”,意思是说“岳家的府邸”。能称“府邸”,当然不是寻常的宅院。它是一座公爵府。清朝的时候,满族人坐龙庭,如果身为满人当一个公爵,那算不得最显赫的。可是,如果你是一个汉人,要封个公爵,那就算是顶天了。不信我举个例子让你比较一下:清朝道光、同治年间,中国南方出了个太平天国,清朝政府靠着三个汉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带兵镇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稳住了江山。事后清朝论功行赏,曾国藩封一等侯爵,左宗棠封二等侯爵,李鸿章才捞了个一等伯爵;有人说李鸿章也是一等侯爵,那倒也是,不过他那个一等侯爵是死了以后追“赠”的,不是生前封的。这样说来,岳府里面的那位公爵,如果也是汉人的话,那么他在清朝的时候一定是一个非凡的人物。

公爵岳钟琪

这位公爵,名叫岳钟琪。他当然是汉人,他家的家谱上,由他上溯二十一代的祖先,赫然是中华的战神岳飞。

岳飞的籍贯是河南汤荫,他的十七代孙岳仲武于明朝万历年间到甘肃做官,于是安家在兰州。岳钟琪的祖父岳镇邦移居凉州庄浪卫。岳钟琪的老爸岳升龙从军征战有功,于康熙十四年(1675)升任凉州庄浪卫守备,第二年,岳钟琪在庄浪卫城出生。康熙三十五年(1696),岳升龙跟随皇帝征伐准噶尔部的噶尔丹,立下大功,升任四川提督。康熙四十九年(1710),岳升龙以母亲年逾九十高龄为理由,要求加入四川籍,获准以后,34岁的岳钟琪也随着加入了四川籍,成为正式的四川成都人。

岳钟琪从小就有读书的天赋,发蒙以后,勤奋读书,可以做到一目十行。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博览群书。除了经书和历史书以外,诗词文章也烂熟于胸。他还能说剑论兵,对于天文地理,气象预测,全有心得。与此同时,岳钟琪的武学功夫也在同步增长。他自幼爱好军事,当小孩子的时候,就经常与小朋友们一起玩战争游戏,岳钟琪自任“大将”,用石头布置方圆阵形,指挥小朋友们前进后退,操练“阵法”。长大以后,身强力壮,武艺高强,他擅长使用的武器是两柄特别打造的铜锤,加起来共有一百多斤,比《三国演义》中传说的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还重。

 

岳钟琪出身于将门之家,他老爸岳升龙大概受当时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不愿意让岳钟琪再当武将,又见他饱读诗书,文采斐然,是个做文官的好材料,于是就给他捐了一个文职。所以,岳钟琪一进官场,就当上了正五品的“同知”(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当时正值清朝初年,西北和西南边疆很不平静,岳钟琪深以国事为忧,慨然说道:“时事艰危,身为将门之后,怎敢苟安!”于是向上司打报告,请求转为武职。这一请求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并以“游击”的身份派到四川任职。他先到松潘镇任“中军游击”,接着又当上了永宁协的“副将”。这时,岳钟琪建功立业的机会来到了。

  

取拉萨崭露头角

1717年,盘踞伊犁的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派兵奇袭西藏,杀死西藏军事长官拉藏汗。兼并西藏。康熙帝为了驱逐进驻拉萨的准噶尔军,于1718年派遣色楞和额伦特二位大将率军从青海进藏,二将行至西藏北部黑河地区时,被准噶尔军包围,全军覆灭。康熙帝决意再次西征,以皇十四子允禵为统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允禵进驻青海西宁,筹划北路入藏大军的行动。朝廷同意四川巡抚年羹尧、都统法喇的奏请,由四川组织南路军进军拉萨。南路军在都统法喇的率领下从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出发。夏历五月,法喇命副将岳钟琪为先锋,率兵进驻里塘。岳钟琪一到里塘,就逮捕并处决了当地抗拒命令的三名头人,接着又收取巴塘,西进抵达察木多(今西藏昌都)。

这个时候,清廷改命定西将军噶尔弼指挥南路军。噶尔弼仍以岳钟琪为前锋。岳钟琪受命之后,在察木多选拔了三十名会说藏话的士兵装扮藏民,偷袭准噶尔军的驻地,迫使其投降。又安抚藏民,劝告他们快快与准噶尔脱离关系,归顺朝廷。几天之内,归顺的藏民达两千多人。由于得到藏人的协助,南路大军在八月二十三日(1720.9.29)顺利地攻入拉萨,比北路军早到拉萨21天。战后论功行赏,岳钟琪因为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四川提督岳钟琪才三十六岁,就成为清朝的封疆大吏。

 

平青海威震西疆

  公元1723年,康熙帝死了,雍正帝即位。同年,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企图将青海和河西走廊从祖国的版图分裂出去,严重破坏了青海和河西走廊一带的安定。

青海从唐朝开始,就成为吐蕃的地盘。明末清初,蒙古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的率领下进入青海和西藏,很快就控制了吐蕃。固始汗的后代分为两支,一支在西藏,当时的领袖人物就是前面提到的拉藏汗,另一支在青海,由他的儿子鄂齐图汗领导,后被准噶尔的噶尔丹发兵征服。噶尔丹败亡以后,青海脱离了准噶尔的控制,但各部落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清朝政府找到固始汗的第十个儿子,名叫札什巴图的,封他为亲王,让他充当青海各部落的领袖,帮助清朝政府对付准噶尔。

札什巴图去世后,他的儿子罗卜藏丹津继承了王位。在朝廷17191720平定西藏的军事行动中,罗卜藏丹津带着蒙古兵团随北路大军行动,梦想拥有当年拉藏汗在西藏那样的地位。但是战事结束以后,朝廷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管理。罗卜藏丹津圆不了自己的梦想,于是就趁中原新旧皇帝换班的时刻,于雍正元年(1723年)举兵叛乱。

雍正帝虽然刚刚登基,却很有魄力,当即命令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总司令),四川提督岳钟琪襄赞军务(总参谋长)出兵平叛。军队开到青海,时令已是严寒的冬天,没法大打出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第二年刚开春,岳钟琪就对年羹尧建议说:“劳师远征,最忌旷日持久。应乘春草未生,捣其不备。我愿率精锐直捣叛军老巢!”

年羹尧同意岳钟琪的意见,于是岳钟琪亲率五千铁骑对罗卜藏丹津发起突袭。岳钟琪率领的铁骑从青海西宁城向西急行军,一天不分昼夜奔驰300里,扫平沿途叛军。

正当追击前进了一天一夜的将士们正感到饥渴难忍的时候,突然有士兵发现了一股奔涌的溪流,大家都欢呼起来。痛饮一番以后,士气大振,岳钟琪于是下令继续追敌,一路上又歼灭了两千叛军。

罗卜藏丹津想阻止岳钟琪的追兵,布置了一个“火驴阵”。当岳钟琪的追兵来到的时候,罗卜藏丹津叫人把平日里放养的一大群野驴的尾巴上都点着了火,然后驱赶着它们向清军冲了过来。清军将士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战法,一时神经短路,不知所措。岳钟琪大声说道:“大家休得紧惊慌!这不过是田单‘火牛阵’的老法子罢了。且听我的将令破敌!”他命令一百多架强弩对着冲过来的野驴一阵狂射,有效地阻击了火驴的进攻。同时他让一部分将士下马,手持长矛向野驴迎面冲过去,把它们往回头赶。大队野驴负痛,都回头反奔,蒙古军的阵形被野驴冲得过七零八落。岳钟琪当即下令总攻,蒙古军溃散奔逃,罗卜藏丹津也逃了个无影无踪。

罗卜藏丹津跑到哪里去了呢?转天,一个投降的蒙古人透露说,罗卜藏丹津此刻正在距此地一百六十里以远的乌兰木呼儿地方休整。岳钟琪召见降人,详加询问,认为其言不虚,于是命令全部铁骑就地休息,晚上出发进击,用昼伏夜行的法子保证攻击的隐蔽性。

 

两天后的拂晓,岳钟琪带领的昼伏夜行不停追袭的铁骑,终于在天幕下的第一线的曙光中,看见了罗卜藏丹津的营帐。这时,罗卜藏丹津营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还在呼呼大睡,岳钟琪率铁骑杀进营帐的时候,叛军将士才梦中惊醒,战马都没有备鞍,霎时间全军崩溃。罗卜藏丹津急中生智,换上女人的衣服骑白骆驼逃走,投奔准噶尔去了。清军抓到了大批的俘虏,其中不仅有参加罗卜藏丹津叛乱的青海各部落的王公,还有罗卜藏丹津的老妈和妹妹。岳钟琪又率兵继续追击,一直追到了桑骆海(在今柴达木盆地南)无人区,前面已无路可走,才班师回营。

这次战役是中国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岳钟琪出兵仅用15天时间就大获全胜,把大约60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土地纳入清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的范围,为中国西部边疆的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海叛乱的平定,让雍正帝高兴得手舞足蹈,他说:“平定青海,实系岳钟琪之功!”于是立即封岳钟琪为三等公爵,还赐给黄带子。

雍正三年(1925年)年羹尧失宠获谴调补杭州将军以后,岳钟琪升任川陕总督。节制川、陕、甘三省兵马。朝廷关于西部边疆的决策讨论,都要听听岳钟琪的意见,这样一来,岳钟琪就成为皇帝最依赖的地方总督之一。

 

受猜忌险些冤死

 

平定青海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岳钟琪作为一个汉人而进入了大清皇权的核心层级,军事和政治上都独当一面,仕途可说是一帆风顺。

岳钟琪在川陕总督的任上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策略。其中最突出的有两大项:一项是雍正四年冬,请以陕、甘两省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废除人头税),从雍正五年起开始实施;第二项是雍正五年,乌蒙、镇雄等地全部改土归流,强化了中央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与此同时,岳钟琪还在边疆组织生产,开发水利,史书上记载说:“自河西寨(今永宁县境内),至石嘴子筑堤200里,开渠一道(即惠民渠),建水闸一座”,使边疆生产得以进步发展,大受边疆各民族的欢迎。

 

但接下来就有不顺心的事找上他了。雍正五年二月,一个叫卢宗汉的人在成都大街上一边疯跑一边高呼:“岳公爷要带领川陕兵马,起事造反!百姓呀,快跟随岳公爷造反吧!西城门外已开有黑店,就要杀人了!”卢宗汉的疯狂举动好像晴天霹雳落在岳钟琪的头上一般,岳钟琪震惊之余,当即命提督黄庭柱将卢宗汉捉拿,从严审讯,并从快以“因私事造蜚语无主使者”的定性而砍头上报雍正。这 “无主使者”四个字似乎是撇清了自己的嫌疑,但仓促砍头又容易让人产生“杀人灭口”的联想。岳钟琪事后也觉得自己这件事办得不漂亮,所以他上折子给雍正帝引咎辞职。雍正帝看了岳钟琪的折子,不动声色,还降旨抚慰。

岳钟琪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但与此同时关于岳钟琪的谣言却在全国不迳而走。谣言的内容大意是说:岳将军爱民如子,皇上屡召进京要加害他,岳将军非常害怕,连召几次,他都不敢进京,等等。这些流言在四川、湖南传说得尤其活灵活现。

 

  时间才过了三个月,又有湖南靖州的一名秀才曾静派徒弟张熙到西安投书岳钟琪,劝岳钟琪造反。这一回岳钟琪学乖了,为了洗刷自己,他于九月二十八日以一日三百里的特快专递奏报雍正皇帝,请求将嫌犯解送到北京审讯。雍正帝回复说:不宜酷狠用刑,“当缓缓设法诱之”。在雍正的指示下,他接待张熙,虚与委蛇,得知了曾静派张熙投书的实情后立即报告朝廷, 并派人将嫌犯押送京师,由雍正帝发落。岳钟琪这一次的表现,虽然被雍正帝表彰为“忠”,却遭到后来的汉族士大夫的痛骂。而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的雍正帝,内心里实际上已经把岳钟琪看成潜在的极大威胁之一,必欲除之而后快了。 

雍正五年(1727),准噶尔的策妄阿拉布坦死了,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任为准噶尔汗,继续对抗朝廷。雍正帝命傅尔丹为靖远大将军,统北路军,屯阿尔泰山,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统西路军,屯兵巴里坤。两路大军最后攻取会师的目的地是准噶尔的政治中心伊犁。

雍正九年(1731),傅尔丹轻敌,北路军溃败。岳钟琪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于是率西路军进攻,打了几次胜仗以后,攻占了乌鲁木齐地区,保证了清朝中央政府在新疆军事力量的存在。按说,岳钟琪在新疆的作为,虽然说不上建立了大功,但有功劳和苦劳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噩运就在这时候降临在他的头上了。

雍正十年(1732),雍正帝派了一个八旗出身的大将张广泗来岳钟琪的军中担任副将军,让岳钟琪回北京,由张广泗暂护大将军印(代理总司令)。这个张广泗,是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鄂尔泰面前的红人。岳钟琪前脚刚走,张广泗立即上奏章攻击岳钟琪,对岳钟琪在新疆前线所做一切作了全面的否定。 朝中的鄂尔泰等人乘机弹劾岳钟琪,加给他“专制边疆”“误国负恩”等罪名。雍正帝联想到几年前在成都有“岳钟琪反”的谣言,就立即下旨“尽夺”钟琪官爵,关进了兵部牢房。岳钟琪入狱以后,鄂尔泰等权贵人物立即组织了人手,对岳钟琪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两年过去了,调查人员还是没有找到岳钟琪有罪的证据。虽然这样,权贵们最后还是给岳钟琪判了死刑“斩立决”。雍正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对岳钟琪“法外施恩”,改了“斩监候”(死缓)。岳钟琪总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 

1735年雍正死去。乾隆二年(1737,朝廷将岳钟琪赦归故里。出狱以后,岳钟琪回到成都,在百花潭边的农村住下来务农。农事之余,他经常到河边垂钓,有时他也写几首小诗抒怀。他的一首《述怀》诗是这样写的:

 

“豪华往事絮随风,耻向人夸百战功。

浊酒未全浇块垒,名花才半绽玲珑。

盖棺待论千秋后,大觉迟醒一梦中。

读罢《楞严》空万象,小窗掩映月朦胧。”

 

看来,岳大将军最后的余生就只能在家乡的田间悄然而过了。不过,命运注定了他还不能就此终老。国家还需要他再次从军,去解决一件别的人难以解决的一件大事。这就是大小金川的叛乱问题。

定金川再造辉煌

 大小金川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区,是大渡河上游的两条支流,大金川在西,小金川在东。“金川”的得名,是因为这里也像金沙江流域一样,出产金砂。大金川地区纵约二三百里,横约数十里,居住着不到一万人的嘉戎藏族。这里全是崇山峻岭,山中只有羊肠小径,高山之间多为河水阻隔。藏民以竹索为桥,皮船作渡,住则垒石而居,称为“住碉”。这里地高天寒,只适宜种青稞、荞麦,藏民以之为主食,生活十分艰苦。藏族酋长又称土司,受朝廷节制。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没有触动大小金川,这里仍然保留着土司制度。

 

金川嘉戎的土官莎罗奔曾随岳钟琪进藏平叛有功,被朝廷授“大金川安抚司”印信。川陕总督年羹尧为了削弱金川土司的势力,将原金川土司改为小金川,这就把金川地区一分为二,便于分而治之,。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为占有整个金川地区,把侄女阿扣嫁给小金川土司泽旺。泽旺性格懦弱,大小事情都受阿扣的控制。

 

与大小金川相邻的还有许多土司,为了争夺土地和权力,各土司之间经常相互进攻杀伐,使得地方很不安宁。对于这些冲突,朝廷一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有时也进行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要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实行直接的武力干预。

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莎罗奔袭取小金川,生擒泽旺。川陕总督庆复命令大金川莎罗奔放还泽旺。莎罗奔有所畏惧,于是释放了泽旺。第二年,莎罗奔又发兵攻打革布什咱土司和明正土司。四川巡抚纪山遣兵弹压,并奏请朝廷派兵进剿大金川。乾隆帝无意用兵,降旨说:“置之不问。”于是,莎罗奔更加肆无忌惮,四面出击,攻占毛牛,逼进打箭炉,并打死官兵。纪山命泰宁协副将张兴前往弹压,却出师不利,官军伤亡惨重。

 

乾隆帝接到奏报,决定调云贵总督张广泗为川陕总督。张广泗自从当年在新疆奋力搬倒岳钟琪以后,便得以步步高升,因为张广泗曾经随鄂尔泰征讨苗民很有办法,所以朝廷这一次倚重他来征讨大金川。

乾隆十二年(1747年),张广泗调兵三万入川进剿。开头几仗还算顺手,收复了毛牛、马桑等地。张广泗声称“酋首不日可以殄灭”。莎罗奔退守勒乌围,另由他的侄子郎卡守刮耳崖。金川藏兵在险要的地方构筑战碉,“累石如小城,中峙一最高者,状如浮图(佛塔),或八九丈、十余丈,甚至有十五六丈者,四围高下皆有小孔,以资瞭望,以施枪炮”,叛兵防御周密,战碉易守难攻,张广泗命官军用挖地道、轰地雷、断水道等方法破碉,都没有效果,官军束手无策。

 

张广泗又误用泽旺的弟弟良尔吉,不知良尔吉已与阿扣成就了露水因缘。良尔吉将清军的动向及时报告莎罗奔,使他预先准备,让清军的行动连连失败。张广泗急于成功,分兵十路攻打各处金川藏兵据点。由于兵力分散攻碉,不但没有任何进展,反而致使副将张兴、游击孟臣等战死。张广泗在向乾隆帝上报战况时,将失败的责任大部分都推给已经战死的副将张兴,同时又要求乾隆帝增派兵马。

 

这时,督运粮草的兵部尚书班第抵达金川前线。他见到官兵超过藏兵几倍以上,打了半年多都不能取胜,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将帅无能。他认为“增兵不如选将”,奏请起用罢官在家赋闲的大将军岳钟琪,再派一名才识在张广泗之上的重臣前往主持军务。

 

乾隆帝采纳了班第的意见,特命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讷亲为经略大臣前往四川经略军务。讷亲,姓钮祜禄氏,是清初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曾孙。祖父是辅政大臣遏必隆。讷亲的姑妈是康熙帝第二位皇后孝昭皇后。乾隆十年,军机处首席大臣鄂尔泰去世,讷亲受命继任,一年后又当上了内阁首辅,成为乾隆帝破格提拔起来的年轻宰相。

 

乾隆帝又接受了班第的建议,起用岳钟琪。本来,乾隆皇帝是要起用岳钟琪做大将军的,可是张广泗不赞成,他上书说:“岳钟琪虽将门之子,不免纨绔之习,喜独断自用,错误不肯悛改,闻警则茫然无所措,色厉内荏,言大才疏。然久在戎行,遇事生风,颇有见解。以为大将军则难胜任,若用提督,尚属武员中不可多得者,且闻为大金川所服,诚如所谕,人地相宜。”他不同意岳钟琪做大将军,位居自己之上,主要是怕岳钟琪借势对他当年奋力参奏一事进行打击报复。乾隆帝当时还不了解岳钟琪的实力,所以就没有坚持让岳钟琪当大将军,只授予他提督职衔,位在张广泗之下。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岳钟琪驰赴军营。岳钟琪与张广泗商议军机,他提出由他带兵攻取莎罗奔据守的勒乌围,而张广泗却力主由昔岭、卡撒进兵。岳钟琪说,昔岭、卡撒中间隔着刮耳崖,距离勒乌围尚有百余里地,不如改由党坝进兵,党坝距离勒乌围只有五六十里,攻破这个关隘即可直捣敌巢。张广泗又不以为然。张广泗对于岳钟琪总有妒忌之心,凡岳钟琪的计策,他都不采用。

 

大学士讷亲是一位清廉忠正的大臣,但当主帅带兵,却心高气盛,好大喜功,他不顾张广泗久攻无效的前车之鉴,下令限三日内攻取藏兵老巢刮耳崖。岳钟琪坚决不同意。张广泗内心里轻视讷亲不知兵,又嫉妒他位居自己之上,能够恃宠发威,胡乱指挥,于是就阳奉阴违地故意附和讷亲的意见。岳钟琪没有决策的权力,见他们这般姿态,也就不再多说。讷亲见岳钟琪不肯附合,就不让他参加攻击行动。讷亲会同张广泗察看腊岭等处的地形之后,就制定出了作战计划,下令“限三日内克刮耳崖,将士有谏者,以军法从事”,弄得全军震惧,军心动摇,几次出战都是大败而归。清军金牌骁将总兵官任举及参将买国良等都在强攻行动中阵亡。

 

  多次战败之后,讷亲就学了缩头的乌龟闭营不出。不久,他又想出一个改攻碉为筑碉,“以碉逼碉”的办法,自以为是有创新精神,奏报上去,却被乾隆皇帝断然否决。讷亲又奏请增兵,并弹劾张广泗不知用兵,出师以来损兵折将毫无战绩。

 

乾隆帝对张广泗和讷亲大失所望,他于是想到了岳钟琪:岳钟琪不是名将吗?怎么这次出山什么响动都没有呢?于是就降下圣旨,责备岳钟琪自起用之后,“未闻发一谋,出一策”。岳钟琪这才上奏说明自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而是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同时又揭发张广泗用兵无法,又误用藏奸良尔吉。讷亲不知兵,指挥多有失误。作为宿将的张广泗岂有不知?他是故意乐见其败,用心极其险恶。

张广泗、讷亲不久又有吃败仗的报告送到京城。乾隆帝于是下令逮捕张广泗入京,下刑部狱治罪;讷亲免职。当年十二月,张广泗被处死,讷亲也被赐自尽。

 

 

乾隆皇帝任命孝贤皇后弟弟、大学士傅恒为金川前线新的主帅。乾隆十四年(1749)春,傅恒整顿营垒,申明号令,使军容焕然改观,又将良尔吉、阿扣斩首,以断内应。同时,让岳钟琪制定新的进攻计划。

岳钟琪主张,派兵一万作为主攻部队之一,出党坝及泸河,水陆并进;派兵一万作为主攻部队之二,自甲索攻马牙冈、乃当两沟,与党坝军会合以后,直攻勒乌围;在卡撒留兵八千,待主攻部队攻克勒乌围以后,与主攻部队配合,前后夹攻刮耳崖;党坝留兵二千保证后勤粮道,正地留兵一千防守泸河,还以四千兵作为机动部队往来策应:共用兵三万五千,预期一年,平定大金川。

乾隆帝同意岳钟琪的计划。于是,平叛大军就在岳钟琪的指挥下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

  岳钟琪向大金川的进军连连告捷,很快就兵临勒乌围寨下。莎罗奔弹尽粮绝,只好向清朝大军乞降。乾隆帝闻奏,要求傅恒“昭布殊恩,网开三面”,答应他们投降。  

 

岳钟琪知道皇帝同意金川投降的旨意以后,就向主帅傅恒请示,亲自带着十二名将士,不携带任何兵器,骑马前往勒乌围。金川兵见岳钟琪一行人来到,就严阵以待。岳钟琪跨马而来,两眼望着莎罗奔,笑着问道:“你们还认识我吗?”莎罗奔惊愕地喊道:“果然是岳公爷啊!”当即率领叛军伏地行礼。然后将岳钟琪迎进营帐。

岳钟琪向莎罗奔和金川兵宣布皇帝的威德,并告告皇帝已经准许他们投降,金川兵群起欢呼。莎罗奔头顶佛经宣誓,愿听从朝廷的命令;接着,又杀牛宰羊款待岳钟琪一行。

岳钟麒对嘉戎藏族文化相当熟悉,连他带十二骑前往宣布朝廷同意受降都是有讲究的。他知道,在嘉绒藏族文化中十三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岳钟麒一行刚好十三人。后来民间流传“岳十三能打仗”的说法,出处就在这里。他一行人不带兵器,是显示有充分的纳降诚意。到官寨住下以后,又采取当地风俗细睡(嘉绒话,格尔满),也就是裸睡。这是表明:我诚心相待,对你没有任何防备。第二天早上,岳钟琪走出楼外,发现土司及其士兵都在楼下向他下跪,因为下跪的时间长,身上都已经盖上了厚厚的积雪。当天早餐以后,莎罗奔和他的侄儿郎卡跟着岳钟琪坐皮船来到清军大营投降。这一次金川之役,就此胜利结束。

乾隆帝降旨嘉奖岳钟琪,授予他太子少保的头衔,并恢复了他三等公的爵位。

 

岳钟琪的一生,是为国征战的一生。他为祖国西部边疆的巩固,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成都人纪念的一位家乡先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锺琪
张广泗
名将岳钟琪:清代三朝武臣巨擘
乾隆为何在金川之战中连斩两名朝廷重臣?此事与一位土司公主有关
国舅妻子貌美绝伦,入宫朝见竟被乾隆临幸,国舅不生气反而大喜
岳钟琪作战失利,本应判斩立决,为何后来雍正改为斩监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