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的中医情怀》之十二——闹中静心学针灸 治愈眼突一怪症



01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科学而产生的宝贵遗产。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桐子肉灸等方法。




        相传针灸由伏羲发明,“尝百药而制九针”。'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和由来。而文字记载针灸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灵枢.九针》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针灸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02

        父亲学习针灸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学生“停课闹革命”,父亲出身不好,身体又弱,避之犹恐不及。见空闲时间较多,父亲就与我爷爷商量,想在学习中医理论的同时,再拜师学习针灸。爷爷就介绍了江山城内的何霜梅老中医。何老原在省城开诊所,后来因故回乡行医,自然成了江山名医。 父亲按何霜梅老先生的要求买了几本针灸书,一边自学理论,一边利用星期天,到城里当面向何老请教。何老待我父亲十分用心,既传授针灸的基本知识,又指导自学方法、并手把手教习捻针法。开始时,父亲先用草纸叠成薄砖,外用线扎紧,拿针往里面刺,练习扎针手法。后来就练习在自己身上扎针。父亲说,因为他怕痛,开始只能慢慢来。用拇、食、中三指捏住针柄靠近针尖的那一端,慢慢用力扎进去,或边捻转着边往里扎。第一次试针在自己身上,化了半个多小时才扎进去,心里是十分紧张。小心翼翼,不敢强刺激。以至于后来,父亲的手法一直比较保守。何老对父亲说:“肘膝以下大胆扎,比较安全”,父亲记住了这句话,练习扎针的胆子才慢慢大起来。不过父亲一贯小心谨慎,许多禁针穴,不敢去刺,背部等处的穴位,比如肺俞等,也就直刺且很浅。其他的针术如温针、火针、电针、揿针等,一样一样逐步学会,基本上是靠自学。灸法相对简单些,父亲除观摩何老的演示外,也是以自学为主,从书本上学习各种灸法,先自己身上体验,然后是家人身上应用,边实践边提高。

03

        1976年6月1日上午,天下着雨,突然有一个头戴笠帽,身披蓑衣,肩上扛着一把锄头的农民,浑身湿漉漉的走进医务室。他脱了笠帽蓑衣,放下锄头,一屁股坐在凳子上,转过脸来,父亲不禁吓了一跳,只见他的左边脸面向前高高肿起,左眼球被推到最前方,向前突出足足有4~5厘米,球结膜充血,爬满血丝,煞是吓人。在父亲惊愕的眼神中,他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坛石村人,名叫姜某某,今年48岁。父亲稍稍定了定神,问他:“疼吗?”他说:“不疼,偶尔有点痒,看东西有点模糊,早上起来或午睡醒后眼睛会流泪,身上骨节疼痛,这几天左上的蛀牙也痛,左面太阳穴时有抽痛。”父亲抱歉地对他说:“你的眼球向外突出这么高,又不红不痛不发热,我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估计我也治不好,你还是到医院去好好检查治疗吧!”他着急地说:“我已去过好多医院,最后到过上海的一家医院,说是肿瘤,要手术。我很怕开刀,又负担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只好跑回来了。昨天,听我堂弟(父亲的同事)说,坛中分部有一位王老师治疗眼病很有一套,前几天刚治好一个眼睛肿得象桃子一样的病人,你不妨去看看。我听后就跑来了。”父亲急忙解释说:“你说的这个人,她的情况和你不一样,她的眼睛是急性炎症,红肿热痛得很厉害,而且发烧,我重用了好多散风活血,清热解毒的中药,确实只3剂就迅速治好了。可是你不红不痛,又肿得如此之厉害,我真的一点把握也没有。”经他再三请求,父亲只得答应试治一下。父亲仔细看了他的舌苔,舌色嫩红,苔白,在舌面两边各有一长条前后纵贯的黄色带状苔,脉细数,左脉较弱。经辨证,初步诊断是肝肾阴虚,肝风内动,阳明之火上扰。决定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


01

针太冲、合谷、行间、风池、太溪、曲池6穴,以补肝肾之阴,平肝祛风,清热散火,分三组轮流反复进行:第一组:合谷、太冲;第二组:行间(左)、风池;第三组:太溪、曲池。除行间用左侧穴位外,其余各穴均取双侧穴位针刺,第一次合谷穴用强刺激,其余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留针20分钟。隔日针刺1次。

02

用桐子肉灸(注1)患侧眉毛三穴:拈竹、鱼腰、丝竹孔穴和太阳穴(注2),每穴各灸3壮,每周灸治1次。以祛风,消肿,清头目,改善视力。

03

内服杞菊地黄丸


        初诊时,用强刺激针两侧合谷时,针后有头晕、恶心。第二天,流泪、头抽痛、牙疼均停。以后隔天一诊,症状虽有反复,但总体是逐渐轻减。历时一个月,15诊后,左眼球基本平复,偶有羞明流泪。患者要求停止治疗,父亲建议他去上海复查眼球和视力。


        过了半年左右,父亲在坛石镇上相遇,问他情况,原来他没去上海复查,说治疗效果已很满意,就不再化那个冤枉钱了。看上去眼球已无异常,自觉视力也恢复得不错。


        父亲在给我讲这个病案时说,虽然治好了他的病,但至今仍不明白眼球为何会如此突出。


注:

1.桐子肉灸。秋天,油桐树的果实将近成熟时,采下果实,稍晒干后,剥出其中的果肉,用刀纵切成长条形,晒干或烘干(不能烘焦)备用。灸时,用拇食中三指捏紧一条桐子肉,将其一端点燃,趁火焰未熄时,迅速将燃烧的一端点按于穴位上,可听到“拍”的一声响,迅速提起,为灸1壮。

 桐子花 


 桐子果实 


 桐子肉及灸时持桐子肉的姿势 


2.拈竹穴,在眉毛内侧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取穴。功效理气止痛,明目,祛风泄热,适于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等症。


        鱼腰穴,瞳孔直上,在眉毛中点处取穴。功效明目消肿,舒筋活络,治疗目赤肿痛、目翳等症。


        丝竹孔穴,眉梢凹陷处取穴。功效清头明目,散风止痛,治疗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头痛、眩晕等症。

        

        三穴合用,有祛风,消肿,清头目,改善视力等作用。



上篇更正:

        上篇“《父亲的中医情怀》之十一——清洁地球数地龙,蚯蚓糖水治烫伤”,说到蚯蚓糖水制作方法“将白颈蚯蚓去其体外脏泥,置于加有适量白糖的容器内任其蠕爬,由于白糖的作用,蚯蚓逐渐分泌出白黄色粘液;约15~20分钟后,即失去活力而死亡。然后用力搅拌,即成糊状灰棕色的蚯蚓糖浆状,装瓶备用。”父亲读后特来信让我更正,说蚯蚓在白糖蠕动3-5分钟后,放回地里仍可存活,可多捉几条蚯蚓取其粘液,但不必取其性命。特依嘱更正。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学中医针灸慎针穴位的解剖
中医针灸必知的禁针穴位
想自学针灸,难吗?
中医针灸慎针穴位的解剖视频
中医针灸:偏头痛25年,下针一穴位,永不复发!
中医针灸:治疗全头痛,下针一穴位有很好的效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