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螺丝钉1802月
0224一0220
1.实际上没有这么高。

如果30年前的1万相当于现在的255万的话,那相当于贬值速度是约20%左右。说实话巴菲特最近30年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20%。国内的房地产、股票都达不到30年连续20%复利收益率的程度,基本上99.99%的人都跑不赢贬值速度了。

这也太扯了,因为大多数国内家庭,购买力在这30年里提升了不少。所以实际上没有这么高。

2.通常来说,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是略高于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速度的。而股票和房地产可以抗通货膨胀。所以家庭资产配置中,股票和房地产比例高,就可以很好的抵御通货膨胀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股票和房地产的回报,会受到买入时估值的影响。如果在高估的时候买入股票和房地产,那反而有可能是亏损的,就失去了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准确的说,是“低估的时候买入股票和房地产资产”,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

另外大多数的工作收入,也是会长期上涨的,人力资产也是一个可以抗通货膨胀的资产。“技不压身”哇。

所以一份稳定的工作、低估买入的股票和房地产资产,这些在家庭资产中占比高,就不用太担心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这是一个投资的技巧,一方面适当的增加投资股票的数量,可以显著的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风险。

如果只持有1只股票,那波动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增加到5只(最好是不同行业),那这5个股票的组合,波动就会大大降低。同时这5个股票如果都是你看好的低估品种,对长期收益也没啥影响。

根据研究表明,通常分散持有8-10只不同行业,就足够降低组合的波动风险了,太多的话效果差不多了(比如说100只和500只,分散波动风险的能力是差不多的)。如果观察一下巴菲特的持股数量,巴菲特的重仓股通常就是在这个数量范围。也算是一个小技巧。


对于指数基金来说,其实任何一只指数基金,本身都持有至少20只以上股票。如果是宽基指数基金,又是分散到不同行业的,那这个基金本身是非常分散的了,已经具备了“分散波动风险”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指数基金的波动比某个个股要低很多的。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个股出现黑天鹅,给我们的投资带来不可修复的影响。如果投资股票数量少,万一遇到一些黑天鹅事件,再好的公司也有可能倒闭的,让我们的投资受到巨大损失。

持有多只的话,遇到个股黑天鹅,受到的影响小,也能自己修复。比如说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一百多年的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次的个股黑天鹅,但是道琼斯指数还是活的好好的。

自己投资个股,很难做到像指数基金那样持有太多的股票。但是适当的增加数量,控制在8-10只,是可以比较好的让投资风险下降的(降低波动风险,降低个股黑天鹅风险)。 
盈利收益率法基本完美,定性定量分析都有。只不过条件比较苛刻,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机会。

博格公式法是一个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具体要划分高低估数值的时候,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人为划分一定的安全边际)。称为博格公式是好听一些,其实这也是一个分析框架,一个方法论。

先锋领航现在已经是发展成全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了,先锋领航一家公司管理资产规模,是国内所有基金公司的好几倍。约翰博格是先锋领航的创始人。那先锋领航是怎么应用约翰博格的投资理念的呢?

从我接触的先锋领航的资料看,现在的世界最大的先锋领航基金公司,也仍然在沿用约翰博格的这套分析方法,只不过做了更多的改良。

比如说对标普500的分析框架,先锋领航跟我们如出一辙:先分析美国整体经济的情况,大致判断背后上市公司的盈利、以及增速如何;再判断当前估值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最后估算出标普500的大致收益区间、是不是值得投资。用这套方法,先锋判断出标普500是处于较高估,不太适合投资,未来一段时间只能提供4-5%的长期收益。

不同的是,先锋并不仅仅分析美国股市,先锋领航用这套方法,分析了美国本土股票、世界范围股票、美国本土债券、世界范围债券这四类基本的指数基金资产。采用博格公式分析,“哪一类资产更低估就着重配置哪一类”的方法。这就是先锋领航最主力的资产配置方式,也是成为世界第一大基金公司的秘密武器之一。这是一个基于类似价值投资体系的分析模型。

这套模型来自约翰博格,跟现行金融机构常用的基于波动的资产配置模型还是有区别的。市面上也有很多其他模型,桥水全天候模型(基于降低波动风险),二八趋势交易(基于历史股价趋势),都跟约翰博格的分析方法区别比较大。

但是博格这套模型从原理上,反而跟格雷厄姆、巴菲特等的价值投资理念很相似。所以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我们的投资策略啦。先锋领航已经帮我们趟好了路,这条道路在未来是非常宽广的。


但是国内目前投资海外品种太少了,国内有股票指数基金、有债券指数基金。但是缺少海外市场指数基金、缺少海外市场债券指数基金。需要开美股,自己从美股股市买,还是比较麻烦的。以后也会逐渐丰富,我们也会针对国内的指数基金,来不断完善投资体系~ 
国内的指数,沪深300算是大盘的300只,中证500算是中盘的500只。除此之外,都算是小盘股了。例如中证1000,基本都是几十亿的小盘股。

除去“沪深300 中证500 中证1000”,A股还有一千多只更小的上市公司,比中证1000的股票还要小。

基本上除了沪深300 中证500,其他的都算是小盘股了。

小盘股有个风险,是A股审核制未来往注册制变化的风险。这个元旦的时候我解释过啦: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A股审核制,上市公司本身这个身份就有一定价值,俗称壳价值。曾经一个壳的价值就高达几十亿。过去一年新股发行速度高,壳价值缩水了。所以这两年中证1000为首的小盘股表现比较差。

几十亿的壳价值,对中证100、中证200平均千亿规模的公司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中证1000成分股,平均市值是75亿左右,这里面就壳价值影响就非常大了。换句话说,中证1000成分股的市值=公司价值+壳价值。壳可能占据三四成的市值。

假如说A股未来实现了注册制,壳没有了价值,那中证1000成分股,平均市值会减去壳价值。整体还会大跌。假如A股延续过去的审核制,那壳还有价值。但是这个又不好预判。

具体未来能否实现注册制、壳价值如何,这些超出了螺丝钉的能力圈。当前螺丝钉没有能力去预测未来、预测政府的决策方向,所以中证1000这种受影响比较大的指数,太难去做判断了。而且中证1000指数的基金规模都不大。所以中证1000就先不考虑了,做好沪深300 中证500的成分股投资就足够啦。”


因为A股未来趋势不明朗。如果未来还是审核制,那A股小盘股会维持现在较高的估值;如果未来注册制放开,那壳价值就没有了。理论上中证1000及更小盘的股票,整体估值中枢会下跌一大截。

这个不确定性大,我们不用“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所以现阶段先不考虑太小盘的股票,除非以后A股小盘股整体非常便宜再说。

我们目前估值表里的指数基金成分股,基本都是沪深300 中证500的这800家里面的。 
确实,同样是提取4%,在熊市提取,对未来收益影响会比较大一些。因为熊市的时候比较便宜,以便宜价贱卖了手里的股份,对长期收益影响更大。

不过提取的比例只有4%,整体影响还是可控的。

另外,这4%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基金分红实现的。例如我们退休的时候,持有一篮子的指数基金品种。这些品种每年也会有分红,例如红利指数基金,一年分红也有3%了。

分红是不受股价变动影响的,所以即使是熊市、或者大涨大跌,也可以收获差不多的分红收益。再额外卖出1-2%的股票,就完成了每年提取4%这个生活费目标啦。

通常来说,熊市以分红为生活费主力,牛市以卖出一小部分基金为生活费主力,这样的选择更稳定,也更有利一些。

现阶段A股有分红的指数基金品种少,主要是红利等。等学院里的大多数朋友退休,还有很长时间,相信到时候A股大多数指数基金也会有定期分红的,会跟现在美国指数基金一样。 
哈哈多虑啦~不会的。

我们投资的指数基金,是采取第三方托管的方式,全部资金托管在银行的指定账户中。基金公司可以指挥这些钱投资股票、债券,但是资金始终都只能转到这个指定账户,而不能转到其他账户。这就杜绝了基金公司卷款跑路的情况。

如果基金清盘了,资金也不会没有。首先如果一个基金要清盘,它会提前一段时间发布公告的,在正式清盘前基金仍然可以按照净值赎回。如果不小心错过了这段时间,基金开始清盘了,也不用担心,基金清盘是按照某一天的净值,强制赎回你手里的基金份额,把钱还给你(只不过基金清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最好是清盘前自己赎回)。我们拿到钱后换个基金继续投资即可。

指数基金运营现在很多都是自动化的,运营成本很低。只要指数基金有一定规模(例如1个亿以上),基金公司大多是赚钱的,也不会轻易把基金清盘。所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这个要跟家里沟通好。

前几天我给大家看过巴菲特做私募的分成方式,巴菲特早期私募的投资者,就是家里的亲戚。
1.4%以下的收益,巴菲特拿四分之一
2.4%以上的收益,巴菲特拿一半
3.如果亏损了,巴菲特也会承担。也就是保证家里人的钱不亏损

当然前提是这些资金长期投资。

按照美股长期10%的收益来算,如果巴菲特的这个规则用在美股指数基金上。

那巴菲特给到亲戚平均每年4%*0.75+6%*0.5=6%的收益,同时保证亲戚的资金不亏损。

其实如果资金短期里不用,只要在低估的时候买入,长期投资,是很难亏损的。所以时间拉长后,指数基金上涨了,不会触发第三条。

所以只要家里人给的资金长期不用,是大概率可行的。这个跟银行等贷款不同,贷款有时间限制,家里人反而好商量。 
基金经理的本事~这个确实比较难判断。

1.首先要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举个例子,假如说螺丝钉是一个基金经理,那大家可以看到螺丝钉的投资风格主要是“找低估的,分散投资;正常估值持有,高估的时候卖出”。属于比较稳健的偏价值的风格。

这个风格会长期持续,大多数时间段里都会延续这个风格。

有的主动基金,在招募书里会明确说明基金投资风格的。比如说540006汇丰晋信大盘,这个是一只挺出名的优秀主动基金。它本身在招募书中,明确说明了基金主要投资价值稳定、低估的大盘股。有了这个规则限制,这个主动基金的基金经理无论怎么发挥,这个主动基金的投资都是限定在这个范围内。这还相对好分析一些。

不过如果基金没有说明,基金经理也不怎么解释自己的投资思路,那就很难分析了。这种主动基金最好是不要投资,摸不着底。

2.了解基金经理的职业规划

比如说他在一个基金公司中地位如何,管理多少基金,是不是有长期经营的打算;年纪如何,是不是年富力强。
通常基金经理如果能力强,做得好,他在一个基金公司中职务会比较高,管理一个基金的历史业绩也比较长,简单说就是专一,从一而终。
比如说富国比较有名的富国天惠,基金经理朱少醒,担任161005这个基金的基金经理长达13年。

通常这样的基金经理就愿意长期继续运营下去。


不过通常来说,主动基金确实变数会更大,不如指数基金来的稳定、好预期。拿不准主动基金,最好是选择低估的指数基金比较稳妥 

1.通常金融学里,会认为“波动越大,风险越高”。

不过这里的波动大,有的时候是体现为“短期大跌”。如果一个品种之前走势比较稳定,短期里出现了大跌,金融学会认为这个品种“波动大幅提高,风险增加了”。

但是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如果这个品种本身是低估的,下跌后会出现更好的投资机会,而且更便宜了,理论上投资风险比之前更小。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是因为大家对风险的定义不同。

通常价值投资不把波动看成是风险,而会把“本金的永久性损失”看成是风险。持有股票中间,遇到下跌,只要是低估的,未来会涨回来,也就不会有损失,所以持有期间的波动,价值投资不会认为是风险。

2.不过金融学的把波动看成是风险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对于公募基金等机构来说,遇到短期的大跌,一方面客户会大量赎回资金,导致基金公司的收益大减。另一方面机构什么时候需要支出资金不确定,如果正好赶上大跌,那就不妙了。

所以机构投资者还是很信奉“波动是风险”这套理论的,因为控制波动可以很好的减少经营上的风险。


3.所以简单来说。

如果对投资资金有100%的掌控权(比如说我们个人投资者),那价值投资理念对波动的理解是正确的。波动通常会带来机会。这也是适合我们学院朋友的理解思路~

如果对投资资金没有100%的掌控权(比如说机构投资者,遇到大跌客户会赎回),那就波动就是风险。需要用资产配置减少波动,化解经营上的风险。 

美国六七十年代是一个比较大的牛市。当时有个概念是“漂亮50”,是当时美国比较有代表性的50只蓝筹股。在六七十年代,漂亮50整体业绩非常棒,增速很高,估值也提升的很快,两者叠加,漂亮50创造了非常高的收益。

但是到70年代初的时候,漂亮50整体市盈率到了几十倍,非常贵了,加上盈利增速放缓,两者叠加后股价崩盘。

之后美国市场利率的提升更加雪上加霜,到80年代初,美国国债收益率都有百分之十几,压制股票市场整体市盈率只有8倍左右。

从六七十年代的几十倍市盈率,到80年代初的8倍市盈率,这是美国股市这段时间里收益比较差的原因。

不过到了80年代初,从8倍市盈率开始,美国开始降息,压制股市的因素开始消失,美国股市开始了长达17年的大牛市。巴菲特最主要的收益增长期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里。

后面几期讲《滚雪球》的时候会讲这一段的。 

对亏损很敏感,又想投资指数基金,可以考虑保本投资策略。
我之前《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中介绍过一种不会亏损的保本投资策略。也就是CPPI策略。

这个策略的原理很简单:绝大多数资金,买入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等不会亏损、有利息的稳健品种;少部分资金买入指数基金,或者干脆用稳健品种的利息来投资指数基金。

这样

1.遇到短期波动:如果指数基金下跌,那稳健品种的利息可以覆盖可能的下跌
2.长期收益比单纯投资稳健品种更好:理论上指数基金的长期收益是比这些稳健品种更高的,所以CPPI策略的组合,长期收益比单纯投资稳健品种要高。

详细的CPPI策略使用起来比较麻烦,通常可以用“二八组合”的方式实现差不多的效果。

蛋卷有个安睡二八,就是投资了80%的债券+20%的指数基金。这个原理上也是用CPPI策略。

你可以用8万投资银行理财,2万投资估值表里绿色低估的指数基金。通常指数基金短期波动会在20%%以内。即使下跌20%,2万就是亏损4000元。8万的银行理财,按照一年5%的收益率,能获得4000元的利息。这样保证了在遇到极端情况下,也只有很少的亏损。

当然,保本组合的长期收益是比单纯投资指数基金要低的,毕竟其中指数基金比例小。


很多保本基金、保险组合,都是用CPPI策略的。

不过这个策略可以保本,但是也有风险。风险主要是“组合中占比比较大的稳健品种,长期看难以抵御通货膨胀”。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包括短期债券,虽然波动小,但是难以抵御通货膨胀。时间长了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

而指数基金波动大,但是长期收益好,也是可以抗通货膨胀的。

所以不同的投资策略都是有利有弊。

从你的描述看,主要是给老人家做投资,老人家使用资金的时间不会太长,对亏损敏感,所以用“8万投资稳妥的银行保本理财+2万投资低估指数基金”做个保本组合还是可以的。其中银行理财也可以用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来代替。 

这是一个投资的技巧,一方面适当的增加投资股票的数量,可以显著的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风险。

如果只持有1只股票,那波动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增加到5只(最好是不同行业),那这5个股票的组合,波动就会大大降低。同时这5个股票如果都是你看好的低估品种,对长期收益也没啥影响。

根据研究表明,通常分散持有8-10只不同行业,就足够降低组合的波动风险了,太多的话效果差不多了(比如说100只和500只,分散波动风险的能力是差不多的)。如果观察一下巴菲特的持股数量,巴菲特的重仓股通常就是在这个数量范围。也算是一个小技巧。


对于指数基金来说,其实任何一只指数基金,本身都持有至少20只以上股票。如果是宽基指数基金,又是分散到不同行业的,那这个基金本身是非常分散的了,已经具备了“分散波动风险”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指数基金的波动比某个个股要低很多的。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个股出现黑天鹅,给我们的投资带来不可修复的影响。如果投资股票数量少,万一遇到一些黑天鹅事件,再好的公司也有可能倒闭的,让我们的投资受到巨大损失。

持有多只的话,遇到个股黑天鹅,受到的影响小,也能自己修复。比如说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一百多年的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次的个股黑天鹅,但是道琼斯指数还是活的好好的。

自己投资个股,很难做到像指数基金那样持有太多的股票。但是适当的增加数量,控制在8-10只,是可以比较好的让投资风险下降的(降低波动风险,降低个股黑天鹅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基金适合长期定投(二)(货币型 债券型 股票型 混合型)
买ETF指数和买股票哪个好?
看完本文,就把手里的股票换成基金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你需要看这6个地方!
4个指标,看懂主动基金的投资风格
基金投资“年检”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