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故事之《那年,我们在准噶尔》

作者:陈建国
01
野外营地

根据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这批老三届知青于1970年7月下旬离开克拉玛市依乌尔禾农场后,到达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


新疆石油局所属的石油地质勘探调查处的机关就设在这里。


在经过了半个月的石油勘探知识学习及野外勘探技术培训后,我们于8月2日来到了距乌鲁木齐市近百公里、准噶尔沙漠边缘的2126石油地震队所在地。


这是一个紧靠沙漠的石油勘探营地。


它的三面被起伏不平的沙包环绕着,在沙包的空旷处,一块宽敞平坦的戈壁沙土地上,由大大小小的几十顶帐篷,在这里搭建了一个可容纳一百多人的住所。


营地呈长方形状,大约3000平方米的样子。营地背靠沙漠,面对戈壁,布局非常整齐。营地左右两排,搭建着清一色草绿色的大棉帐篷,这是工人们的住所。

营房两排上方空闲处,是两间绿色小帐篷。


一间是队部办公室,里面摆放着几个办公桌椅,还有两个装资料的档案柜。门口立着一根木杆,上面架着一盏大的照明灯,灯光一打开,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营地的每个角落。高高耸立的照明灯,还是夜间在野外行走车辆的指示标志呢。


另一间是支着高高天线的电台值班室,室内一个办公桌,对面是一排桌子,上面摆满了电台,桌子下面是一个个的大电瓶。上级部门的指令和要求,我们在野外的工作、生活动态,每天都是通过这里的电台进行传递的。室外银白色的天线接受器,就像一个小型雷达似的,四个触角警觉的伸向空中,及时接收或传递着无线电信号。


初次见到,还以为是哪个野战部队的作战指挥所呢。


营房两排的下方空闲处,是一间用砖块砌起来的野外食堂。食堂构架简易,高大宽敞,但大小灶台、案板、炊具样样齐全。用红砖砌起的烟道,顺着厨房外的墙边直愣愣的爬到了房顶,滚滚黑烟就从这里拥挤着、滚卷着一拥而出。


食堂侧面是由铁架支撑、上方盖顶、下方用篷布围起来的凉棚,是当室外餐厅用的。

每天晚上收工后,这里就是全队最热闹的地方了。


离厨房不远处,堆砌着一个土平台,平台上面并排摆放着两个大水罐。食堂的做饭用水、职工的生活用水都取之这里(水是从离营地20公里外的,阜康县阜北农场拉过来的)。


每天早上出工前,这里又是全队最繁忙的地方了。


离食堂一百米处,搭着一顶绿色尼龙单帐篷,营地的柴油发电机房就摆放在这里。几台柴油发电机日夜轰鸣,不停地运转着,为全队的工作、生活和照明提供着充足的用电。


每到晚上,夜幕落下后,各个帐篷的灯光就亮了,大家在明亮的灯光下,继续工作、学习、生活。每间帐篷里透出的那一束束灯光,就像空中流下的彗星,洒满了了整个营地,灿若星河,远远望去,犹如一座辉煌的沙漠星城。


离发电房五百米左右,就是队上的炸药库。野外施工用的炸药、雷管全都整齐的存放在这里。两个武装警卫高度警惕,昼夜不停地在这里坚守值班。


我们这批知青的到来,受到了2126队领导和全体老职工的热烈欢迎。


很快,我们也就投入到营地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去了。

02
戈壁实验

2126地震队是石油地调处的王牌沙漠队。多年来,这个队转战南北,一直征战在沙漠第一线。


当时,这个队的任务就是在准噶尔盆地作仪器性能和工作方法的实验,实验成功后再进入准噶尔沙漠进行野外石油勘探试产。


最终,为下一步进军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经过了半个多月的设备维修和调试后,我们这个地震队的仪器性能和工作方法实验,就要按石油地震勘探的步骤进行了。


野外石油勘探的工作原理:是先经过地面钻井、井下放炮,通过地下放炮产生的振动,形成地层的反射振动波。然后,由地面检波器接受这些反射振动波,并传递给车载地震仪器,形成地震资料曲线图。再通过资料分析,最后确定地层内部的构造,以及储油的可能性和储油量。

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先由钻井组在戈壁滩打好20米左右的直井,再由爆炸组将做好的炸药放进去,导火线拉出井口,延伸到100米以外的爆炸机跟前,最后把井封死。


与此同时,仪器组也在几百米的地面上摆好了五、六段接受地震波的线路排列,每段线路排列都是由十几
根大小电缆线和几十个地震检波器组成。线路摆好、检波器插入地面,检波器再与线路连接完好。同时,仪器操作员也调试好了连接地面线路的车载地震仪器。待一切就续,最后通知爆炸组准备放炮,开始地震波的接收工作。


8月下旬,骄阳似火,戈壁滩上热浪滚滚扑面而来。


冒着酷暑烈日,我们的野外实验正式开始了。


我当时被分到了仪器组所属的前排列小组。一个排列小组有十几个人 .每人负责一片戈壁地段的布线和检波器埋置工作。
这个试验工区是在准噶尔戈壁的尽头,准噶尔沙漠的边缘。


这里到处都是一丛丛的红柳、一棵棵的梭梭柴,或一个个的小土堆,以及很多废弃的老鼠洞。


在这里行走除了磕磕绊绊外,稍不留神,就会一脚踩到老鼠洞里,除了搞的一身的沙土不说,还很容易扭伤脚。在这样的地方布设大大小小的电缆线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我们在这里每天的任务就是,身背十几公斤的电缆线,在规定的戈壁地面上将大线撒开、摆好排列,然后再与挎着装有检波器背兜的女工(我们戏称“检波器小姐”)配合,将几十个检波器的夹子与电缆线分别连接起来,再将检波器埋置地下。


待线路连接完毕,一切通畅了,我们就可在原地静坐,等待放炮的指令了。


工作貌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并不简单。


当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上述工作,此时其它所有的班组的准备工作也一切到位,就要放炮时。


我们的仪器车上的地震仪表会突然显示:摆在地面的某一段线路突然不通了、连接不稳或出现其它方面的干扰等等。


一时间,放炮指令就会被被取消。


紧接着仪器车上的大喇叭,马上就会传出紧急呼叫的声音:前排列xxx道,线路不通!前排列xxx道,线路不通!


这时候,你就得赶紧拿上万用电表,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所管辖的几十个检波器连接处,挨着个过一遍,直到查出问题、解决了问题为止。

但这还不算完。当你忙得满头大汗,检查完毕,檫把汗,找了个阴凉地,刚坐下准备休息时,喇叭又响起来了:前排列xxx道,线路又不通了!前排列xxx道,线路又不通了!


这时,你就得赶紧站起来,顶着毒辣辣的太阳,拿上万用电表再次跑起来……


而此时,工地上各个班组所有的人,都在焦急的望着你这里,议论着、评说着,有的甚至还在骂嚷着…..


想一想这一切,真让人着急呀。


赶紧的,跑前跑后、忙来忙去,最后总算搞定了。


随着一声令下:“放炮了!”


“轰”的一声巨响,惊天动地。


五秒钟后,又得赶紧将电缆线和检波器收起、撤离,奔向下一个工作点。


然后,各班组继续接着打井、下炸药,布线排列,处理疑点,接着又是放炮、收线、撤离,再奔向下一个工作点……
如此循环往复。


烈日当空,无情地疚烤着广袤戈壁的一切生灵,我们每天不停的奔跑在炎热的戈壁滩上,真得是非常、非常地辛苦。


但应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却是让人更辛苦、更让人头痛的事。


有一次,工作开始后,由于我那段的地势比其它排列段的地势要稍平坦些,柴草相对也少一些,所以布线、连接检波器的操作就比较顺利。

快手快脚的我第一个就做好了一切,看着还在忙碌着的其它人,心里美滋滋的。


眼看着几个排列的人都将线布好了,仪器操作员急忙爬上了仪器车,开始准备工作。


应该是放炮的时候了,很多人都原地坐下等待,我也不慌不忙地坐下了。


就在这时喇叭声音响起来了:前排列第3道信号不稳,有干扰,赶快检查!赶快检查!


怎么回事?这不是我负责的那一道吗,每个线头我都接的好好的,怎么会有问题呢?


不容多想,拿上万用电表,我冲上去就开始检查了。急急忙地一遍查过去,什么问题也没发现。


我直起身望着仪器车。很快喇叭声又出来了,还是说有问题。


我再次冲向大线排列,这次特意放慢了速度,又认真地过了一遍,同样没发现任何问题。


我站起来无奈地望着距我一百米外的仪器车。


车上的仪器操作员,拿着一个大的万用电表,来到了我这里。我们俩人仔仔细细地又过了一遍,结果还是什么问题也未发现。


我俩站起来,互相对视了一下,然后开始打量这块地形。


这片地段地形十分复杂,地貌不平,杂草丛生,地面上的红柳一簇簇紧相连,每个红柳包下面,还有一个个大小不等的老鼠洞。


我们不由而同的将目光转向了老鼠洞口……


看着看着,忽然发现一个长得像小兔子一般大小的戈壁黄老鼠,从离检波器很近的一个小洞里窜出,东张西望,紧张的看了一眼我们,然后拖着长长的尾巴,慌慌张张地向戈壁滩的深处跑去了…..

我们恍然大悟。


操作员笑着对我说,原来是这家伙在干扰呀!


准噶尔戈壁的黄老鼠体型硕大无比,以啃食戈壁索索柴和红柳树的根部为食。当我们的检波器正在工作时,碰巧它在啃梭梭柴,就会形成干扰。


隐患排除了,我们的工作总算得以顺利进行了。

03
沙漠攻关演练

就这样,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在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生产试验后,戈壁平地工作方法实验,告一段落。


马上就转入到沙漠试验工作阶段了。


10月15日,由奇台调来的准备进沙漠的一百峰骆驼也到了。


一头头高大健壮的骆驼,披着褐黄色的毛皮,又长又宽的脖子弯曲着挂满了鬃毛,挺着毛乎乎的小脑袋,大大的嘴巴,两个黑洞洞的鼻孔,相貌感觉很凶猛,背上还带着两个小驼峰,粗腿大蹄,迈着八字步,慢悠悠的走过来了。它们总是昂着那毛乎乎的小脑袋,时不时的还要抬起头颅,扬天长鸣一声,看起来凶巴巴的样子。


初次见到这些大家伙时,我们都很害怕它。


但驼工们说,根本就不用害怕,骆驼看起来高大凶猛,其实很温顺的。在驼工师傅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就学会了骑骆驼,并且喜欢上了它。


10月18日,我们的骆驼大队,带着帐篷行李、器具设备以及粮草饮水,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准噶尔沙漠中。我们将要在沙漠腹地,开展沙漠工作方法的进一步实验。


准噶尔沙漠是新疆第二大沙漠,方圆4.8万平方公里。一眼望去,这里的沙包连绵起伏没有尽头,沙墚纵横、高大险峻。由沙土堆起的“沙漠皱纹”,就像被凝固的大海浪涛,一波接一波的延伸到了天地交界处。


广阔的大漠、天寂般的沙海,永远是阴沉、灰黄的色调。

已是秋冬交接的时节了,冰雪覆盖,天寒地冻,凛冽的西北风肆虐着每寸大地,冻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在这里工作,难度比平坦的戈壁滩上要大多了。


首先是钻进井组的钻机用不成了,改用“洛阳铲”(几十年前,洛阳地区窃贼盗墓时用的一种工具)打井。一根两米多长的铁杆头上,焊上一个30公分长、带插口的圆铁筒,叉入沙土里,旋转一圈,就可将沙漠里的沙土取出。


工作方法也改变了,由以往打一口几十米单井放炮,改为用洛阳铲打七、八口各十米左右的组合井放炮。


由于对组合井的需求量大,钻井组的小伙子们,每天都得手不离洛阳铲,不停地打呀打,非常辛苦。


而我们仪器组同样也是辛苦。面对连绵不断的大沙包,和纵横交错的大沙墚,为了能按规定的图形完成布线任务,我们需要背着电缆线,在大沙包上爬上爬下,反复行走。


这还不算排列道不通时,来回检查时跑的路呢。


同时,沙子又松又软,一脚踩下去沙子就将鞋子淹没了。满鞋沙子硌脚不说,人踩着虚沙,高一脚浅一脚的,行走也是十分困难的。


我们仪器组的小伙子,仅仅是放线辛苦也就罢了,不要忘了,还有我们的合作搭档“检波器小姐”呢。


这些女孩子,有的从小吃过苦,跑上跑下还能行。而那些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城市娇小姐,就不一样了。在平地上跌跌撞撞的还能跟上趟,翻越这个大沙梁子,她们就完全不行了。


沙漠开始工作的第一天,我遇到的那一段,刚好是一段最大的沙梁地带。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背负着沉重的大线,迎着沙漠的寒风,跑前跑后,爬上大沙墚,爬下大沙包,前前后后四、五十分钟,才在规定的地段里,按要求将大线一一布好。


檫了一把汗,回头一看,我那位叫古丽的“检波器小姐”,还挎着检波器袋,在沙墚半中腰摇摇晃晃晃,高一步低一步,慢慢地挪着呢。


我的气不达一处来,大喝一声:“古丽!你磨磨蹭蹭的在干啥呢?”说着就三步并作两步,从沙墚上冲下来了。


“沙墚子太大,地面太软,实在走不动了,脚也痛得很…..”古丽脸蛋通红,两眼泪汪汪的,带着哭腔说道。


这个古丽是个独生女,长得又像个洋娃娃似的,走起路来也是一步三晃的,平时就是娇生惯养,哪里吃过这样的苦。


我望了她一眼,什么话也没说。一把拽过她的挎包,背到我身上,憋足劲,弯下腰,手脚并用,以最快的速度爬上了沙墚。


在山坡上,再回头向下望去:我们的古丽小姐,还在半山腰晃晃悠悠地往上挪着呢…..


随着时间的前移,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厚厚地积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寒风卷着飞雪,伴随着我们早出晚归游转在茫茫的大漠之中。


两个多月的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转眼就到了年底。


在这一段时间里,通过大家的努力,克服了一切困,圆满的完成了在沙漠地区的施工方法、施工要求,以及仪器性能的适应等。现在,我们可以带着辉煌的实验成果,随时准备进军南疆大沙漠,投入新的战场了。

04
戈壁刀削面

结束了准噶尔沙漠的工作,在野外度过了元旦后,我们就接到了转战南疆塔里木大沙漠的通知。


马上就开始了搬迁转移的准备。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在撤离前必须搞好各种设备和工作器具的维修保养,然后打包装车,随大队人马转移。无法维修的或有损伤的设备器具,单另装箱,送往乌鲁木齐的地调设备供应部门,交旧领新。


经过两天的奋战,所有的机械设备:钻机、汽车、柴油发电机,以及电子管示波仪、大线、检波器、万用电表、电瓶等,全部检修完毕,装箱上车,等待发往南疆。无法检修或磨损严重的机械设备和大线检波器,另装箱上车,直接运往了乌鲁木齐。


下一步,我们的任务就是,拆卸营地全部帐篷装车,转战南疆。


撤离那天,天空阴沉沉的,太阳隐在灰蒙蒙的云层里不见踪影,虽然无雪,但阵阵寒风吹来,气候照样寒冷。


天刚亮,全队职工就起来了,吃过早饭就开始忙起来了。


拆除了所有的帐篷、床铺,捆绑装车;所有的大线、检波器、电瓶等都装箱上车。剩余的炸药雷管,也由专车送往指定的公安管理部门储存了,忙忙碌的一直干到了中午。


在寒风的劲吹下,云已散去,太阳悬在了高空,苍白灰蒙,有气无力的散发着一丝微热的光芒。


遍布戈壁的索索柴,挺着廋小的干枝,在寒风里不停的哆嗦着、摇摆着。


天气虽然很冷,但忙活了大半天的人们,照样是满头大汗,饥肠辘辘。

队长在营地转了一圈,看到营地的活儿已接近尾声了,一声令下,让大家过来吃饭。


饭很简单:一人两个大馒头,还有咸菜、红豆腐,一锅开水敞开喝。


因为要搬家,厨房也拆了,只留了一个大铁锅烧开水,还有一个盛着几十个铁饭碗的铁面盆,以及用笼布严严实实包裹着的五、六十个馒头。


为了方便这次迁移,队领导在当天的营地拆除大部分都完成的情况下,留下了我们二十几个小伙子收尾,其他的人员,都随着接人的大客车提前走了。


开始吃饭了,每人两个冰凉的大馒头,就着咸菜和红豆腐,困难地吞咽着。


这时候,爆炸组的小赵说道:“饭菜太凉了,要有一碗热热的汤面条就好了。”


“大冷天的,面都和不成,还想吃什么面条?做你的美梦去吧!”钻井组的库尔班狠狠地呛了他一句。


此时,队上的伙食管理员刘师傅正好过来了。


刘师傅年近五旬,是个老“野外”了。他在野外跑了20多年了。一直担任炊食员工作,饭菜做得特别好。后来又升任伙食管理员一职,直到现在。


刘师傅胖胖的,成天见人都是笑眯眯的,人缘特别好,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刘老管。


刘老管仍旧是笑眯眯地:“你们想吃汤面条吗?”


“没有!没有!我们只是随便说说,刘老管,你千万别介意呀。”小赵赶紧说道。


刘老管又笑了笑:“大家别着急,我试试看。”


大家互相望了望,摇了摇头,什么话也没说,拿起馒头又啃起来了…….


只见刘老管进入伙房,从案板下拖出那个还未搬走的大木箱,打开它,然后将里面摆放的炒瓢、炒勺、菜刀拿了出来。


又从案板底下翻出了一大把遗留的大葱、几个干辣椒和几咕嘟大蒜。


刘老管将这些菜全部洗干净切好。


然后将小炉灶上的开水壶取下,将小炒勺放上,又从木箱里取出一小瓶清油,往锅里倒了一些,同时又往灶膛里续了一把柴。


火窜上来了,锅里的油也热了,清油的香味轻轻的飘溢出来了…..


老管手脚麻利的将葱、蒜、辣皮子顺序倒入锅里,只听“兹啦!”一声,一股蹿鼻的香味从锅里喷出,飘飘然然地弥漫在整个餐厅的空间里…..


“好香呀!”大家忍不住叫起来了。


紧接着咸盐、酱、醋和其他调料都进了锅。


浓浓地香味吸引了人们,大家都放下了手中正在咀嚼的馒头,站起来了。


菜炒好了。刘老管又从箱子里取出半袋面粉,倒在案板上,将开水壶里的热水倒上,就开始和面。


天气寒冷,滴水成冰,室外冻得手都伸不出去。


我们这个临时伙房,虽然四周还是由帐篷蓬布围着,可以挡风,但房顶已拆除,里面照样也很冷。


尽管这样,刘老管还是手脚麻利的,在案板上将面和好了。


随后,他将和好的这一大团面,用手拍了一拍,很满意地点了点头,把面团放到面盆里,用布盖上,端到外面冻去了。


然后,他又弯下腰在箱子里翻了一阵,找出来一把刀子,用手试了试刀口,就把刀放到了案板上。


接着,他往大炉灶里续了一把柴,眼看着大铁锅的水已经开始沸腾了,这才到外面去,把面盆又端进来了。


此时,那一盆面,已冻成型了。刘老管用小刀将冻面划拉了一下,一块面片很利索的就削下来了。


他非常高兴,用大菜刀将面团切成两半,先端上其中的一块,然后拿上小刀,来到了铁锅旁边。


只见他左手端着面团,右手持着利刀,手起刀落,一块面片就像一个旋转的飞蝶,悠悠飘出,在空中划了一个优美的弧形,最后飞入锅水沸腾的水雾之中……


“山西刀削面!”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


“我这是新疆戈壁刀削面!”刘老管笑眯眯地回答着。


随后,一片又一片的面片,在刘老管抖动的手腕下,缓缓飞出,划出一道道美丽地弧线,像飞翔地蝶群,快乐地飞舞在大铁锅水雾的上空…….


我们都看呆了。


香喷喷的汤面出锅了,大家涌上去,一碗接一碗吃了个痛快……


就这样,在那寒风肆虐的冬日里,在那茫茫的准噶尔的戈壁上,我们在2126地震队的营地里,吃上了一顿香喷喷的汤面~“戈壁刀削面”。


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汤面条。


但,在我的记忆里,它却是我所吃过的所有的汤面条里,最香、最可口、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顿汤面条。

【作者:陈建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地震检波器电路图
1101 “漠南”、“漠北”指哪里?
车行准噶尔,满眼尽苍凉。
图说:石油是这样勘探出来的
你知道地震信号是如何检测出来的吗
见识一下沙漠玫瑰石[18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