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作品展欣赏

“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作品展欣赏

(2012-02-05 21:55:07)

    向来我对雕塑类艺术有一种格外的崇敬和欣赏,因为总觉得在美术类作品创作中雕塑应该是最不容易的。从“外行看热闹”的角度说,起码它是立体的,比平面的图画作品要考虑的因素更复杂些。记得有一年,曾见过一位农村木匠打扮的人,在北京某大商场做现场人像木雕,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顾客坐下不用十五分钟,木匠刀劈斧凿,木屑横飞,一块木头就变成了木雕头像,形似神似,把现场许多人看得目瞪口呆。在国内外街头,画人像速写人的见得多了,可是搞“速雕”的从来没见过,可能美术学院也没教这门功课吧?连现场许多“老外”见了都佩服得一塌糊涂,纷纷光顾。我也想雕一个,但排队的人太多,时间不够,只好作罢。可惜以后一直没再遇见过这样的民间雕刻高手了。

    再者,雕塑要用岩石,泥土,金属,木材......等各种粗重的材料来做,作者往往是一身灰,一头汗的。印象最深的是过去的石匠,那是公认的苦行当。就是如今在美院里搞雕塑的教授们,工作服也是干净不了的,因此搞雕塑不但是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能兼具这两条的不容易。

    做一个雕塑作品常常需耗时数月经年,而目前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上还不热销,各种艺术展中,雕塑作品往往偏于一隅,显然还是个“经济效益”不高,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从事雕塑类艺术的人需要更多“甘于寂寞,献身艺术”精神,这在纷攘的商品经济环境中是不容易坚持的,因此更值得敬佩。

    其实,雕塑作品又被人们称作为“凝固的旋律“,”“凝固的舞蹈” ,“凝固的记忆”……等等,等等。它比起书画更耐久,更耐看,更富联想,而且随着时代发展,他的材质,技巧,题材……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被更多的国人所理解和喜爱。

    前不久去国家大剧院看话剧,偶然间发现新辟了一个雕塑展,进去一看,意外的精彩,不但展品精,而且环境好,每件展品都有射灯打上,使得作品立体感更强,材料质感更好,而且有投影,观赏的效果更佳。这样专业的雕塑展国内还真不多见,以至于第二天专门再跑去拍了一轮照片。



   “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作品邀请展” 是国内首个“表演艺术”主题雕塑展。展览共展出了陈潘鹤、钱绍武等114位国内著名雕刻艺术家的150件套优秀雕塑作品,如潘鹤于1993年创作的《贝多芬》,表现一代艺术巨匠的灵感瞬间;

    钱绍武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阿炳像》,表现阿炳如一曳烛光般孤寂飘摇;

    此外展品中不乏来自海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此次展览形式也将打破往常惯例,一些展品也“走出”展览厅,充盈在国家大剧院公共空间的各个角落,使人们尽情领略雕塑艺术与表演艺术融为一体的独特魅力,感受不同的艺术语言、风格、材料和美学观念影响下创作的雕塑作品所带来的艺术享受与启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家大剧院里的雕塑作品
【雕塑展览】​ 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第二届雕塑作品邀请展
国家博物馆开新展:走近古罗马触摸巴洛克
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部分雕塑展品
国家大剧院 —— 雕塑
【微展览】理查德 · 布瑞克赛尔雕塑展—国家大剧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