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     节选
                                                                    宣化上人           讲述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佛说:富楼那,如汝所说,在如来藏中,本是清净本然,如何忽然而会知出山河大地呢?

 这段是经中最重要处。佛为显藏性随缘,从真起妄,故先说藏性随染缘而生起山河大地,六凡诸相。令众等能知妄回真,闻迷成悟。

 

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你不是时常听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的道理吗?性觉真觉,原是一真觉。性觉,即本具佛性亦即自性真觉,是一真理体。本觉即天然原具,每个人本来就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觉,亦即始觉。妙明是寂然常照,明妙是照而常寂。妙之体是不变,故叫做寂。明之用是随缘,故叫做照。

 佛举这二语是具历很深的意思。(一)显示无明万法,离此就无所依。因无明是依真起妄,依本觉的觉,而起随缘之用。(二)显示寂然本具,不假妄明。即不必假借妄明而能遍照大千世界。

 富楼那即说:“是的世尊,我常听佛宣说这个义理,但只是闻说,尚未能了解。”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佛说:“你称觉明时,究竟如何解说?汝以为性本自明称名为觉,即本具灵明,不必加明,还是以为觉本不明,必须加明于觉上,才能叫做有明之觉。”

 本具灵明为真明真觉,若必须加明,就变成妄明妄觉。如问阿难:心在何处?以何为心,皆欲逼出阿难生平所误认的,然后才破之。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富楼那像阿难一样迷惑,即答道:“若这觉体,不必加明而名为觉,则无所明。”意即必要在觉体加明,才是有明之觉。

 这答语如阿难一样。上文阿难答:“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草木”。阿难所执是六识妄心,富楼那所执是根本无明。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佛言:“汝说不加明于觉,只可叫觉,要加明于觉,才叫明觉,这是错的。因真觉本具妙明,故不必加明于觉。加明于觉,就如体外加明,而非本具的真明。则时有时无,不能常住。

 “有所非觉,无所非明”:这二句是说,一有加,则觉明二义都失。若起心有所加明时,则非本明的真觉。若失忆无所加明时,则此觉又不是明觉了。真觉本具妙用,就好像摩尼宝珠一样,亦即夜光珠,本具光明,不必加明而自明。有所加明,则非真觉,如电灯泡,必加开关掣,一开即明。但这明实非真明,而是电气令它明。有开有明,无开就无明,不是常住真明。“无所加明,则非有明”:如电灯泡,开关掣不开时,就没有明。

 “无明又非觉湛明性”者,因加明于觉,则失觉明之义而堕无明。既无真明,就不是真觉之湛然妙明了。因妙明是常寂常照,而不是时有时无之妄明也。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自性本来就具明觉,不必假明以明之。但汝必定要加明于觉,才称明觉,这必定加明之一念,即是妄念妄为,不当为而为,遂将妙明转为无明,真觉变成妄觉了。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真觉不必加明,才叫明觉,因本具妙明,是不落所明的。现在要加明,而立出所觉,则转妙明而成为能明之无明,将真觉而立所明之妄觉了。因加明之妄念,便生出妄相。

 “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既然建立所明,就将妙明转为无明。无明是业相,由业相就生出妄能,由无明力,转本有智光,而生能见之妄见。业相为相分即所见,妄能为见分即能见。

 这段文的大意是说:众生本来是佛,为何成为众生?众生为何不成佛?毛病在何处?本来众生与佛是无二无别,由佛性里面化出众生。佛有千百亿万化身,化身是从佛性化出,佛性是光明亦即性觉妙明。本觉是众生天然本具之觉性,亦即佛光。由佛光化出众生,可略喻照像一样,照像亦能拍出种种相貌。本觉亦如镜,从镜里现出之像,即一念无明,而生众生。觉的本性原是明,现要加明始名觉,则这一念无明便生出种种妄能妄相,起惑造业而不能成佛。

 

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此即一念无明生三细,三种最微细惑,不容易觉察。

 “无同异中”:上文说“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这个所字就是无明亦即业相。第一种微细惑,以最初一念无明妄动,将整个如来藏真空,变成晦昧空境。空是同相,界是异相。即是说,在还没有空之同相和界之异相的时候。

 “炽然成异”:因妄能是转相见分(即第二细惑),既有见分而诸法未成,无有所见,就以业相为所见。但业相只是一晦昧之空,无一物可见。而见分定欲见之,见之既久就出现境界相第三细惑,即空晦暗中,结暗为四大之色。这和瞪久发劳而见空华一样。炽:即火光炽盛貌,如在黑暗中,火光炽盛显现,境界相即异相。

 “异彼所异”:第一异字是虚字,就是不同,第二异字是实字,即异相之境。即是说对和它不同的炽然所成的境界相。

 “因异立同”:因对异相之境界,又立同相之虚空,即依能见故,而妄生虚空和世界。

 “同异发明”:虚空是同相,世界是异相。一同一异,互相发明,就成众生界。

 “因此复立,无同无异”:众生之境不同,众生形貌各异故说无同,但众生知觉本同,故说无异。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前面已明一念不觉生三细,即业相、转相、现相。以下解释境界为缘长六粗。什么叫六粗相?

 (一)智相:属俱生法执,即与生俱来有分别能力,这不是究竟智,只是智之形相。

 (二)相续相:属分别法执,时时思量,相续不断。

 (三)执取相:属俱生我执,周遍计度,计我我所。

 (四)计名字相:属分别我执,要立假名妄相,循著假名而执妄相。

 (五)起业相:由计名字相而生起业相,造种种业。

 (六)业系苦相:由造业受报,而为业缠缚受苦。

 

【如是扰乱】:如是是指境界相,从无而有,从真空而生晦空,而成世界,而有众生。于是在识藏海中,便成境风扰乱。

 【相待生劳】:相待即互相对待,由妄境而引起妄心、妄缘。因境界之相而生劳相,即劳虑分别心,成为第一粗,智相。分别是好是不好,是爱和不爱,将妄境执为心外实有,而不知是自心妄现,还以为有智慧,能分别是好是坏。

 【劳久发尘】:因不停思虑,劳虑过久,就生出第二粗,相续相。更加不停地相续计度、考虑,就发生贪取尘念。总想执取为己有,就成第三粗,执取相。

 【自相浑浊】:因种种颠倒妄执相,以致心水浑浊不清,而生第四粗,计名字相。

 【由是引起尘劳烦恼】:由无明、三细、四粗,从迷入迷,妄上加妄,而引起诸业相,即第五粗,起业相。尘是染污不净,劳是扰动,尘劳即烦恼。八万四千尘劳,亦即八万四千烦恼。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上文已说明五粗相,这段文说第六粗,业系苦相。前四句是答如何忽生山河大地。后二句是答如何忽生诸有为相,即众生业相。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因性觉妄起无明而生三细,复缘境界而起尘劳烦恼。妄因既成,依正苦果即现,故说起为世界。起即动之意。静极生动,故生起山河大地。寂静无相则为虚空,这即依报世间,亦好器世界。

 【虚空为同,世界为异】:虚空没有什么,都是一样故曰同。世界有色法相法故曰异,在虚空里,本无所同异,因执有异而生出世界。

 【彼无同异,真有为法】:那些形貌不相同而体性实无异的众生,业果相续,随于五阴三界中,无法出离,而成第六粗,业系苦相。故于无为法中,便真的变成有为法了。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

 依真觉起无明而成虚妄世界。世界虽由众生业盛,但推究根源,实由无明妄心而起。世界由地水火风四大而成,现在先讲风怎样生成。

 真觉之光明和虚空之晦昧,互相对待,互相倾夺,就是摇动之风相。因不停地动荡,故积而成为风轮,风力极大,有执持的功能,故能执持世界,使能安住。

 

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因空晦觉明,明晦相夺而生摇动之。因坚持妄明,欲明白晦昧的空体,遂结暗为色,而成地大坚碍之相。

 此即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彼金宝者,明觉立坚】:一切金银宝矿都是地大这精。而地性坚硬,莫过于金。依无明妄觉,而立坚硬之相,如世上有痴情化石之类。

 【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因妄心坚执而成坚相,再坚执不休,就积成金轮。故有金轮保持国土,而世上一切国土,皆依金轮而得安住。

 

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

 【坚觉宝成,摇明风出】:因坚执妄觉而成金宝,摇动妄明而生风力,而金和风是生火之因。

 【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风性属动,金性属坚,一动一坚,互相摩擦而生起火光。火有变化的功能,能变起世间一切万有。故知世间诸火,亦不离妄心,摩荡所成。

 

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宝明生润,火光上蒸】:金宝之体是明净的,明就能生润,即湿气。如五金之属,过热气而化水,火大之光则常上升而蒸发金轮。

 【故有水轮,含十方界】:蒸润成水,故世间诸水,都是蒸气所成,蒸润不息,积久而成水轮。故有水轮,含遍十方一切国土。

 按本经说:世界地大依水轮,水轮依金轮,金轮下有火轮,火轮下有风轮,风轮下有空轮。空轮依无明妄心,晦昧所成。无明依本觉,无明是本觉之相,究竟不离本觉之性,足见世界是起于真妄和合之心,而识藏亦不离如来藏。若离如来藏就无自体,这证明上文所说:一一无非如来藏性,此四大即为能成世界万法之本,无明就是能成四大之本。故推本溯源,一切万法都从本觉真心所生。除心之外,一切皆是虚幻相,所以说万法唯心造。

 

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

 上文依无明而成四大,这里依四大而成四居。四大之性,虽然各有相违,实则相济,这是相成相反的道理。如火性本属上腾上升,水性本属下降,一升一降,交互发生,就造成种种坚硬之物体,而成器世界。卑湿之地方,积水而成大海。干燥之地方,环水而成洲渚,即陆地如四大部洲等。

 

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照水火交互发生之道理,故在大海中,本来是深水之处,不应有火。因不忘火之气份,所以常有火光发起。而陆地处,本来是坚硬之地,不应有水,亦因不忘水之气份,故满河常有流水。这是水陆两居处。

 

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

 这是山居处。山亦是水火交发之坚相,水势如劣即不及火势,则水随火之力而结为高山。如熬水成盐,证明水亦可以结成固体,因此高山亦是水火所积成。所以山石击之则有火焰,不忘火的气份;融之则成为水,不忘水的气份。又好像火山爆发,亦有岩浆流出。

 

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

 这是林木居处。林薮(草多叫薮)亦是水土交发所成。土势劣于水,土随水而成润,有滋润就能生出草木。所以林薮遇烧时,便成灰土。遇绞时便有水汁,这就是不忘水土气份的明证。

 

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交妄发生】:交是交互,妄即妄心妄境。最初是因妄明而成空晦,明晦,相夺摇动而生风大,坚执妄明而生地大,风金相摩而生火大。金火相蒸而生水大。四大都是交妄发生所成的。

 【递相为种】:这里指四居。因水火既满,就成为洲海之种。降水势以从火就结成高山,水火就成山石之种,降土势以从水而滋润草木,水土就成草木之种。这即是递相为种的过程。

 【以是因缘,世界相续】:以四大交互发生,递相为种这因缘,使得世界,成住坏空,终而复始,相续不断。

 若不破迷成悟,反妄归真,则辗转相续,永无清净安宁的时候。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

   
富楼那!再告诉你,无明和妄想,都不是其他东西在作怪,只是要在觉字加明,所生的毛病,就如头上安头一样错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御录宗镜大纲(卷十五)
唯此一乘道。无二亦无三
心经:量到质的转化
王阳明的心学,很好很强大
讲谈《传习录》101.2无善无恶是一种本然状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