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34期· 经典诗诵:卡佛《水流交汇的地方》

?配乐:江天《上海梦》

制作:蝴蝶

文字:来源于网络,由蝴蝶整理


水流交汇的地方

作者/雷蒙德·卡佛

翻译/舒丹丹


我爱溪流和它们奏响的音乐。

还有小溪,在林间空地和草地上,在

它们有机会变成溪流之前。


我爱它们甚至超过一切

因它们的坚守秘密。我几乎忘了

说那些关于源头的事儿!


还有比泉水更精彩的事物吗?

但是长长的溪流也猎取了我的心。

还有溪流汇入河水的地方。


河流张开的口,河水在此归于大海。

水与另外一片水

交汇的地方。那些地方像圣地一样

矗立在我的脑海中。


但这些海边的河流!

我爱它们就像男人爱马

或媚惑的女人。有样东西

我要送给这冰凉而跳跃的水。


仅仅是凝视它们就能让我的血液奔腾

皮肤刺痛。我可以数小时地

坐在这儿望着这些河流。

它们每一条都与众不同。


今天我45岁了。

如果我说我曾经35岁

会有人相信吗?

35岁时我的心空洞而麻木!


五年多过去了,

它又开始再次流动。

我要缓缓度过这个下午所有的愉快时光,

在我随着这条河流离开我的地方之前。


它让我愉快,我爱这些河流。

一路爱着它们,直到

重回源头。

我爱一切提升我的事物。


作者:雷蒙德·卡佛(RAMOND CARVER)

(1938—1988),美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诗人,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和小说界“简约主义”的大师,是“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卡佛1938年5月25日出生于俄勒冈州克拉斯坎尼镇,1988年8月2日因肺癌去世。高中毕业后,即养家糊口艰难谋生,业余学习写作。卡佛人生的前一半充满了苦难与失望。失业,酗酒,破产,妻离子散,友人背弃,坠入人生之谷底。晚年文学声名渐高,却罹患肺癌,五十岁便英年早逝。卡佛的作品风格和他自身经历密切相关,精简冷硬。卡佛命运多舛,他不是用天才来写作,而是呕心沥血的写作。卡佛的经历本身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评:

雷蒙德·卡佛并不是一位纯正的诗人。


我知道这个断语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好像诗人是一种非常高尚的职业,别人高攀不上似的——但在文学贵族的共和国中,只有诗人是唯一的归属。按照一种苛刻的观念,诗人被假定为不仅仅是写诗,甚至不仅仅是写伟大的诗,做一个诗人,这就意味着定义自己只是诗人,坚持只做一个诗人。


当我提及这些诗人的时候,我脑中想到的一定是佩索阿、安娜·阿赫玛托娃、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约瑟夫·布罗茨基、保罗·策兰、米沃什、特朗斯特罗姆等这些诗人的名字,这是一个可以无限延续书写的诗歌金链,无论添加了什么人,他们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诗人。诗人可以尝试写作其他题材,比如诗人的散文、诗人评论家、诗人翻译家都日渐成为了文学共和国中的分类,但是无论诗人写作什么题材,我们都会当作是创作诗歌的闲暇与消遣,甚至是为了保持诗歌写作的纯正性而进行了造诣与修养的补充。而当小说家开始写作诗歌时,我们该如何认定这些诗歌呢?


卡佛生前很看重自己的诗歌,他的大多数诗歌都写于去世前的几年,几本诗集也大都是出版于1983年至1988年之间。美国诗人,同时也是卡佛的第二任妻子苔丝·加拉格尔在卡佛的诗歌全集《我们所有人》所写序言中说到:“雷并驾齐驱地创作诗歌和小说,始于1957年,这本合集,跨度三十余年,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并不是小说写作间隙的产物。相反,正是源自诗歌的精神力量支撑他转向短篇小说的创作。”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看法,当一个写作者开始走上写作之路时,总会尝试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一手写诗歌,一手写小说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卡佛的诗歌创作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卡佛早期的诗歌更为贴近生活和内心,往往以日常生活入手,谈论生活中那些混乱与无序的生活,比他的小说更为打动人心。某种程度上,卡佛的诗歌具有一种私密性,如果说小说的写作是一种虚构的艺术,我们看不透作者的心灵,但在卡佛的诗歌中,他更为自然地谈论和袒露自己的一切,自己的生活、爱情、家人、阅读、酗酒造成的恍惚等等。在诗歌中他谈论自己情感的脆弱与死亡。美国诗人丹尼斯·施米茨认为卡佛的诗歌“拯救了他”,“在历经坎坷活下来以后,某种惊异,某种令人意外的感激之情仍然存在,这压倒了卡佛的忧虑”。


诗歌可以有标价吗?对大部分诗人而言,诗歌代表了更多的东西,大部分诗人并不是靠稿酬生活。他们也许靠小说、翻译、评论等等生活,但他们仍然是诗人。而对卡佛而言,他首先是一个小说家,然后我们才考虑到他诗人的身份。我知道这样说有些不公平,但是除了早期的一些作品外,收录在《我们所有人》上下两卷中卡佛的诗歌全集,包括《火》(1983)、《水流交汇的地方》(1985)、《海青色》(1986)、《通往瀑布的新路》(1989),以及卡佛生前的未辑之诗《别逞英雄,拜托》(1991)大都是创作于最后的几年间。他最后出版的几本书基本都是诗集。考虑到当时卡佛如日中天的声望,我们总有一种“他的诗歌是因为他的名望才出名的”错觉。


小说的成功是世俗的荣耀,而诗歌的写作更意味着他渴望彼岸的永恒。卡佛的大部分诗歌都写于他已经成名之后,当他成为了著名的小说家,他转身写起了诗歌。


有资料说,当他终于不再为钱发愁的时候,他放弃了写长篇小说,而是开始写诗,“写这些诗像钓鱼一样”,这些记录瞬间的诗歌,讲述关于渴望、忍耐和快乐的简短故事,刻画一个试图借助所观察的事物和头脑中的思想表现自己的人。钓鱼与酗酒成为了卡佛诗歌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意象。但是也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窥探到卡佛诗歌的局限性。他只能写这样的诗歌,正如他只能写这样的小说一样。他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诗歌特性。在他的三百余首诗歌中,能够达到一种形而上诗性的诗歌很少。他是以创作小说的手法创作诗歌,也是以小说家的思维写诗歌,而且他的诗歌大都是闲暇的产物,写诗让他感到快乐,他关注的是回忆和现在的生活。


在许多诗人那里,诗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尊严的象征,反抗的力量,沉思的智慧。当诗歌是诗人仅有的生存之物的时候,我们才能感受到一种诗歌之外蔓延不尽的精神在传递,但是卡佛的诗歌只是诗歌。


看到译者舒丹丹写到卡佛用酒瓶子打过第一任妻子玛丽安,想起了美国畅销书女作家黛比·福特的一本书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同样我们也要有勇气接纳不完美的他人。这样说,并不是为暴力的行为开脱,而是必须认识到不完美的人性才是真实和深刻的人性。一次,我和诗友们说,诗人还有的一个定义,那就是:诗人通过写诗而成为一个人,诗歌是诗人的道途,或者说诗歌是诗人修道的手段。我们通过卡佛越来越温柔的诗歌,就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越来越接近和沉浸在爱的源头,并最终和他的诗歌一起都互为印证地获得了解脱。


我爱卡佛的诗歌,正如“我爱一切提升我的事物”。


蝴蝶

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现居广州,热爱朗诵、戏剧、电影、文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雷蒙德·卡佛】
关于文学,不曾苟且
高中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
“五花马,千金裘”,抵挡不住“万古愁”
过着堕落青春的卡佛是怎样一个让村上都要致敬的文学青年?(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