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画室琐记(四):“印象派”前前后后 作者:史振荣

  绘画是视觉艺术,观众只能用眼睛去欣赏。人类的视觉器官进化到现在,视知觉所能把握
的就是形体和色彩。这里仅就绘画视觉语言,谈一谈印象派前前后后绘画给我的粗略印象。
感想而已,这不是“论”,片面在所难免。
  我们知道,诉诸视觉的线条、图形、色彩、光影和构图,是构成一幅图画的基本原素。文
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古典绘画是综合性的,对于各绘画元素同等重视。尽可能把这些元素组织
成一个和谐的画面整体。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时期的绘画语言并不纯粹:绘画实际上承载
了许多非视觉的内容——神话的、宗教的、伦理的、历史的、文学的等等。就像一个人用自
己不擅长的语言免为其难地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们今天欣赏这些绘画,多半不会
关心它讲述的故事内容;而是欣赏那些用绘画视觉语言表达出来的美:那些生动的艺术形象
、那些巧妙的艺术构成;还有色调的和谐、光影的变幻、用笔的精致等等。有时我们也能隐
约觉察到画家的情感态度和他想表达的某种观念。但这些并不是我们欣赏的重点。顺便说一
句,如果想表达“观念”、轶事,有比绘画更有效的形式。比如,哲学、文学、戏剧、电影
……等。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群被称为“印象派”的画家打破了僵局。他们把绘画要素中
的光和色彩特别加以强调。当时的科学表明:色是光之子。光界定物象,并使物象“显形”
;色彩是光的分解、反射、融合。印象派画家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忠于自己的视觉感受,潜
心研究“阳光下的自然”。是他们使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按其本性受到尊重!印象派画家“
按眼睛所见”,把光、色作为基本的绘画语言来使用。他们不夸张、不变形、不胡编乱造;
不把那些眼睛视知觉难以领悟的“内容”强加给绘画。经过印象主义的洗礼,人类视觉又一
次得到解放——从绘画语言角度人们学会了用一种新的眼光来欣赏。
   人是自己欲望的奴隶,总是贪求“意义”。“印象派”之后的部分现代派画家,不满足
于“视觉的愉悦”,又给绘画加上新的“重负”——哲理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等等。愿
望是好的,遗憾的是这些画家并没有找到诉诸视觉的“绘画语言”。他们采取夸张、变形、
扭曲、解构的方法处理图形和色彩,创造一些类似“原始图腾”的怪诞符号;用象征、隐喻
、暗示的方法去表现那些难于被视觉直观把握的“抽象命题”。总之一句话,他们的绘画不
是用人类通晓的视觉语言讨论人类面临的问题。要欣赏这种类型的现代派绘画,我们得先信
仰它的“教义”;要虔诚聆听“传教士”的布道;当然,一本“圣经”(用于破解画作的密
码)是不可少的。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属于自己的“范畴”。如果无节制地扩展它的外延,则有可能丧失自身
的独特价值。造型艺术也不例外。发轫于马塞尔.杜尚的观念主义艺术运动是一个极端的例
子。1917年杜尚把一个普通便池送去展览,命名为“泉”。杜尚认为,艺术有赖于艺术家的
意图更甚于他双手创造的东西,以及他对美的感觉。他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如果某人说
,‘那是艺术’,那就是艺术。”。艺术创造活动被降低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简单水平:只需
灵机一动,给某个物体、某种行为冠以“艺术”的名衔就成了。
   观念主义现代艺术运动宣称:“面向每一个个人,而又向每一个个人开放。”它是二十
世纪艺术运动中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真正最具国际性的现代艺术运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尽管这个运动产生的作品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数量巨大,但观念主义作品被博物馆收藏
却少于任何二十世纪艺术运动的作品。这正应了那句老话:物极必反。造型艺术对“观念”
的无节制的追求,反而使“观念”离它而去——“观念”要自己表现自己,它不需要“艺术
”作为自己的驱壳。
                               
                                   史振荣 写于 绿绮画室     2009.9.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象派天才 - 巴齐耶
贾科梅蒂:双重人格的艺术创作
梵高博物馆的藏画——《收获景象》之一
法国野兽派大师马蒂斯剪纸欣赏
巴齐耶——印象派的青春
美国画家,约瑟夫·托朵洛维奇,写实主义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