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锦绣田园荷包飘香
  “哥哥你走西口,扯下二尺红绸绸,若有人回家走,捎给你的巧手手。“——庆阳合水民歌《走西口》里这样唱。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只香包一颗心。

    香包,又叫荷包,庆阳群众俗称“耍活”,又叫“绌绌、绌儿”。一年一度的端阳节,是庆阳民间香包艺术的大博览。这一天小孩满身披挂香包,两肩之上,一边蹲着老虎,一边蹲着狮子,背上驮着青蛙、五毒,胸前挂满金瓜、绣球。学徒给师傅送香包,姑娘给情人投荷包,小伙子抢香包,上学路上,学生们提着棕子、香包,是要赠给老师的……这种习俗延续到了今天。

    严格地说,香包是陇绣的一大类,而荷包又是香包的一种。在群众的称呼中,二者混用,常也不分彼此。香包作为陇绣的一种,具有独立欣赏价值。庆阳香包,它是华夏民族“原生态”文化在庆阳蕴藏积淀的结晶。欣赏庆阳香包有着返朴归真的意义。
 
    香包的历史丝线一样长
 
    人类发明了针,又发明了丝、线、布,于是就有了刺绣。要说香包的历史,真是线一样长。中国古代把香包称作香囊、佩帏、容臭、香袋等,俗称香包。囊就是袋子,里边装上香料就称作香包。香囊造型甚多,有桃形、石榴形、鸡心形、腰子形、小老虎形等。香囊有丝线锦锻制的,也有极少数镂金的,还有透雕玉质的。虽然香囊的形制、佩挂方式及内填香料有所不同,但意义不外乎祛恶气、避邪秽。古代的香囊只是大同小异。

    古代喜庆之时以荷包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或为男女恋爱定情信物,或为敬祀神佛以表虔诚,或作祈祥装饰,或以盛装宝物,都统称荷包。荷包种类很多,有葫芦形、钟形、心形、桃形、袋形、钱包形、方形等等。现在的荷包同远古荷包在称谓上一致,但实用性却因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很大。庆阳人把荷包与香包视作同一艺术品,当作节令喜庆装饰。

    诗经·豳风·九罭》描写了三千年前北豳的自然景观:河泽中有鳟鱼和淡水鱼浮游,可供人们食用;天鹅时而盘旋,时而扶摇直上,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我觏之于,衮衣绣裳”句中,衮衣是古代王侯穿的刺绣有卷龙图纹的衣裳。可见当时的北豳(今庆阳),刺绣工艺昌盛,能工巧匠辈出。由此可推知,庆阳的蚕丝业当时已很发达。《诗经·豳风·七月》诗:“蚕月桑条,取彼斫斧,以伐远杨,猗彼女桑”枕顶,图式为生命树,人手为植物状,让人联想到陌上采桑的情景。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阳春三月,桑树枝条嫩叶随万物一起生长,拿起斧子砍伐新枝条,让它更新繁茂的新枝叶。将砍下来的枝条柔嫩的叶子捋下来喂蚕。然后将加工后的蚕丝做成线料,染上黑、黄、红各种鲜艳的颜色,给主人的子女们刺绣美丽的衣裳。从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北豳桑林丛丛,养蚕业非常兴盛。今日,庆阳民间香包刺绣只所以底蕴深厚,工艺精湛,非常普及,都是先祖农耕文化的传承。

    香囊的佩带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礼记·内则》云:“男女未冠笄,衿缨皆佩容臭”。容臭就是香包。“怪得轻风送异香,娉婷仙子曳霓裳。”唐代仕女,没有不佩带香囊的。骆宾王《咏美人在天津桥》诗云:“美女出东邻,容与在天津,动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美人走过去了,路也是香的。可见香囊必须是香的。

    明时,端午节佩带香囊之风,蔚为大观。李梦阳《汴中元夕》诗云:“玉馆朱城柳陌斜,宋京灯月散烟火,门外香车若流水,不知青鸟向谁家。”一辆辆香车从门外过去了,上面全是香气喷人的美女。由于香包(荷包)既实用又是装饰物,所以需用量很大。北京清时就有荷包巷,专卖各式香囊荷包、扇袋、眼镜袋、罗镜套、烟袋等,用缂丝或锦缎缝制,应有尽有。

    千岁香包,是目前庆阳市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件香包刺绣珍品。这件香包是2001年在华池县双塔寺二号石造像塔塔体内发现的,这座石造像塔建造于金大定十年,由此推算,这件香包距今已有820多年的历史了,将近1000年,故称它为“千岁香包”。

    这件香包,制作精致,完全按照佛教经义,把浩瀚的佛法浓缩到了小香包上,寓意深邃,巧妙无比。香包通体由黄褐色织锦缝制,成荷叶盖手包形,玛瑙宝石带链,周边采用传统锁边工艺,附加十字针黄白丝线装饰边线,底部有写意式的凤爪纹饰,加上织锦素底隐形莲花纹的飞针走线图案,集中衬托着主体海棠花的风姿。海棠花是用彩色丝线绣成的,叶的造型从色彩到形态,层次分明,变化丰富。整个香包造型雅致,作工考究,刺绣精细,别具匠心。时近千年,仍然色彩艳丽如新。佛教以莲花代表清净,因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香包以黄色铺底,以莲花作陪衬,以玛瑙、绿松石、宝珠等结串为带链,体现了佛教对佛祖及佛塔的崇敬虔诚。香包中心刺绣着四瓣花形的海棠花,叶片四周围绕着,体现了众生向心的含义,寓意着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境界。

    时转世移,时代变迁,人们的审美习俗也有了很大变化,如今香包和荷包在城市里已难寻踪影,人们在享用着高科技产品的信息化社会里生活,似乎已淡忘了这些丰富的民间艺术品,但在甘肃庆阳市却仍兴盛不衰。
 
    五月里来过端阳

    “五月里来五端阳,糯米粽子荷包香。”庆阳市的端午节,热闹异常。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大街小巷挂满了妇女们精心绣制的各式各西峰五毒螃蟹,四肢上悬挂着12生肖样的荷包,五彩纷呈,琳琅满目,让人感到踏进了民间艺术博览会的殿堂。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手腕上系上花花绿绿的彩绳。孩子们手捧香甜可口的糯米粽子,额头上点着雄黄痣,穿着“五毒”背心,系着彩色裹肚,胸前吊满了成串的香包,神秘而有趣。空气里弥漫着艾蒿、菖蒲、粽叶、鲜花和荷包特有的芬芳。端午节庆阳的孩子们手捧香甜可口的糯米粽子,额头上点着雄黄痣,穿着“五毒”背心,系着彩色裹肚,胸前吊满了成串的香包,神秘而有趣。空气里弥漫着艾蒿、菖蒲、粽叶、鲜花和荷包特有的芬芳。
 
    孩子把青蛙背在背上
 
    人们平时讨厌蝎子、蜈蚣、蛇、蜥蜴、蜘蛛,尤其惧怕这些动物会伤害小孩。大人总是教育孩子们,遇见它们,就应恭恭敬敬送它们远去。奇怪的是端午节这天庆阳人却将其视为吉祥物,给孩子拴上“五毒”荷包,驮在背上,或做成“五毒”肚兜、“五毒”坎夹穿在身上。蛇和蛙是黄帝族的图腾,端午节这天佩戴绣有蛇、蛙的刺绣香包,说孩子们戴上绣有龙、蛇、蜥蜴、虎动物图案的香包就会受到神灵的保护,保佑他们平安成长。“五毒”中的蜈蚣、蛇、青蛙等动物也都同生育有着某种联系。庆阳民间谚语说“梦蛇生贵子”,与俗语“长虫钻裤档”,互可相证。蛙本属阴,是远古神话中所说的“蟾宫”,蟾就是青蛙,陇东民间将五毒绣于青蛙背上,背在孩子身上有些巧姑娘还把“五毒”做成“五毒簸箕”、“虎踏五毒”、“五毒螃蟹”、“五毒娃娃鱼”等形式。
 
    针葫芦
 
    针葫芦又叫针扎,是庆阳农家妇女用来插针的佩饰,又是一种阴阳结合的实用香包,其造型千变万化,有数百种之多。有双鸟形、双虎形、双鱼形、葫芦形、娃娃坐莲形、金瓜形、佛手形、蝴蝶形,有虎头、猪头等,真是五彩缤纷。针葫芦的主要造型是葫芦形,“绵绵瓜瓞,厥初生民”,“葫芦”为天地混沌的母体象征,隐喻阴阳合体,是葫芦崇拜的典型绣品,祈愿代代不绝,子孙繁衍。
 
    烟包
 
    “糊涂”是庆阳方言,含有笨,不聪明,不明事理的意思。“糊涂虫”是一种烟袋,又是针扎。庆阳有一种风俗,新婚媳妇进门第二天清早要擀长面吃,这实际是对新娘子茶饭手艺的考试。如果面能擀得薄如纸,切得细如丝,捞到碗里不断线,吃到嘴里溜溜长,大家就说某某家真有福气,娶了一个茶饭好的能媳妇。如果擀得厚,切得宽,客人吃了一点点,却“走了七个洲,过了八个县,肚子里的疙瘩还没散”,那就是湖涂虫了。那么针线功夫怎么测验呢?当婆婆的自有办法。新婚不久,婆婆把媳妇叫到面前,说给你公公做一个烟包。将早已准备好的丝线、布料、剪刀交给儿媳,要求在烟包上绣一只立体的,也就是两只翅膀能动弹的蝴蝶。关键是翅膀的布料必须与烟包底料连为一体,不准切断。会做就是一位巧媳妇,不会做就是“糊涂虫”。把旱烟包叫“糊涂虫”就是由此而来的。
 
    庆阳发展香包文化产业,开发的挂件题材丰富,式样多变,造型奇特。设计制作者们创作出了喜上眉稍、福寿娃娃、春娃蛙、十二生肖等多种作品。立体挂件像龙、凤、虎、鱼等都在传统式样上有所突破,可佩、可挂、可在书橱几案之上陈列,可以说是庆阳劳动妇女在20世纪80年代独创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庆阳人借端午香包节把香包卖向了全国。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庆阳老区人民时,舞台两边悬挂着巨型立体孔雀灯香包挂件;庆阳人民向倪萍、鞠萍、朱军、李修平等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向全国著名艺术家敬献了香包挂件;向中央电视台赠送了黄河象百米刺绣长卷,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庆阳的文化特色,表达了庆阳人民对远方客人的深情厚意。 

  “穿哪大红袄,我辫子红绸扎。绿色裤子红鞋红袄袄,活活一朵牡丹花。”香包是小佩饰,再扩而大之就是刺绣了,人们自然会想到苏绣、湘绣、蜀绣,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种精刺细绣的手工艺术品,总是和碧山绿水,轻舟荡漾的南国水乡联系在一起,以为粗犷雄浑的黄土高原和刺绣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天涯何处无芳草,古朴别致、绚丽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的庆阳民间刺绣并不比苏绣、湘绣逊色,只是鲜为人知罢了。

    庆阳刺绣也就是陇绣,可以说散布在庆阳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炎炎夏日,在山乡的路旁、河边,你会看到一群群玩皮戏耍的孩童,他们光着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挂着一个花裹肚。那红红的裹肚上,巧针细线地绣着各种各样的花鸟虫鱼,阳光下,红如火,艳似锦。茶余饭后,劳动休息或是聊天闲谈的时候,你会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们烟杆上都吊着一个绣花烟袋。如果遇到谁家孩子过“满月”,那刺绣品就更多了。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向孩子贺喜,都要拿自己刺绣的东西做礼品,有虎气生生的虎头鞋,有红花绿叶的荷花帽,有描龙绣凤的花裹肚,还有狮子枕、虎头枕、金鱼枕、龙枕、凤枕等等。这些礼品要摆在喜桌上,让大家观赏、评论。过去重男轻女,只给男孩做满月,现在不同了,男孩女孩都一样,可是男女有别。给男孩的礼品,绣的不是“望子成龙”、“状元进宅”,就是“马上封侯”、“二龙戏珠”,还有石榴、桃、鹿、鸡、鱼之类的动植物,象征多子多福,大福大贵;给女孩绣的则以“丹凤朝阳”、“莲生太子”、“胖娃坐莲”居多,还有荷花、牡丹、凤凰、百鸟等,表示子孙绵延,永保平安。庆阳刺绣是节日民俗文化的典型体现,深入庆阳乡村,你深深体验到美源于生活,美就是生活。

    娶媳嫁女更是庆阳刺绣艺术品的大展览,庆阳民歌唱到:“八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入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女孩七八岁捉针穿线,十岁左右开始扎鞋垫、袜垫,是练针功的第一关。绣下的针脚要“左看是行行,右看是样样”。长到十五六岁,开始在裹肚、枕头、鞋面子上刺花绣画,为自己做嫁衣裳。临出嫁前,姑娘浑身上下刺绣裹体,打扮得花枝招展了。

    妇女们肩上披的披肩,腰间系的百褶裙上也绣满各种吉祥如意图案。姑娘出嫁脚上还要穿一双绣花鞋,叫上马鞋。当然现在的姑娘已不这样打扮了,可是陪嫁的绣花鞋、绣花枕、绣花鞋垫、袜垫和为新郎及男方家人做的绣花裹肚、绣花烟包却是少不了的。刺绣大军的主正宁清代嫁妆今又穿体是农妇,她们把身边最常见的、最丰富的材料,不管是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还是楼台亭榭,几何图案,以至人物故事,都作为自己的取材范围。由于世代相因,她们早已把刺绣当成一项比巧比智的活动。看庆阳刺绣,体察庆阳妇女的心灵,你再一次承认大美不言,真美确在民间。

    不少刺绣品是儿童的衣着,又是他们的玩具,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肚兜上绣个壁虎,是希望孩子象猛虎一样勇敢;荷包上绣个蛇蝎,是要让邪气逃之夭夭;姑娘精心绣枕头、鞋垫、袜垫,是向男朋友表达爱意。鞋上绣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枝头,象征喜上眉稍;枕头上绣一对龙凤,比喻青年男女和睦相爱,白头偕老……人们通过刺绣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的庆阳人民,勤劳纯朴,乐天向上的精神世界都渗透在这些手工作品里。
 
    裹肚
 
    “五月里来过端五,人家娃娃穿呀穿兜兜,我娃没个花线戴呐,就在墙角里刨土土。”这是流行于镇原的《光棍哭妻》里的句子,裹肚,又称肚兜、搂兜、兜兜,由歌你可以看出庆阳人对穿裹兜带花花线是多么看重。庆阳这块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层最为深厚的地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因此从古到今,不论男女老幼都有穿贴身裹肚的习惯,以防受凉。

    清代蝴蝶金瓜裹肚儿童一般穿五毒裹肚,油灯下母亲把她爱的希望全都倾注在一针一线上。青年姑娘穿着“莲里生子”、“富贵牡丹”、“鱼钻莲”、“蝶恋花”,五彩缤纷,就像穿着自己的梦想,艳丽而隐秘。青年男子的搂兜,色彩素雅,内容多以二十四孝、聚宝盆、吉祥如意、岁岁平安为主。中年人的肚兜,色彩典雅,多绣琴棋书画、历史故事。老年人的裹兜,大多是下一辈敬献老人的,多数为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的内容。

    裹肚造型讲究,依据人的大小设计可贴可绣。裹肚开口有多种式样。有正面开口,也有侧面开口;有狮子开口、人头鱼开口、蝙蝠开口、蝴蝶开口、莲藕开口、双鸟开口、如意开口等等。裹肚御寒保暖,紧贴腹部而穿,在最里层,可以隐藏个人的秘密物品,诸如私房钱、珠宝之类。肚子凉,裹兜里垫上艾叶等药物,就有治病的功能了。

    布贴裹肚有说意,这一个蝴蝶的身体像个葫芦,娃娃坐在绿叶叶上,抱金瓜,拿棒槌,莲花含苞未放裹肚,是千百年来庆阳妇女们创作的刺绣之花,是独具匠心的艺术瑰宝。在裹肚这一上部为梯形,下部为弧形的特殊空间内,创造了很有特色的构图形式,上简下繁,上悬于高天,下植于大地,空间非常开阔,而中间的开口处,多为飞鸟蝙蝠飞翔,动感很强,左右对称,形成一个呼应的中心。

    布贴裹肚一般选择大红、深黑或以暗色绸锻或布料作底,然后按图样剪裁各色绸缎贴在底布上。程序是先在图案布片下面填充一层薄薄的棉花,再用针缝合于彩布,完成后有一种浮雕感。有的在浅色肚兜周围装黑色花边图案,庄重之感油然而生。布贴肚兜上的人物、动物、花鸟图案,都是民间妇女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象的,虽然仍为传统题材,却有庆阳布贴裹兜独有的艺术风格。雍容安详,泼辣奔放,鲜艳饱满,厚重而明快,纯朴又内敛。村野自然生活的气息浓郁,制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象性又很强。布贴裹肚留传下来的尤以明清时期的至为珍贵,这种大气而内敛的艺术风格是陇东妇女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保存。这样大气的民间艺术品无清代宫庭艺术的浮华纤弱感,研究这些民间艺术品,应该是现代艺术返朴归真的一条便道。刺绣裹肚的造型也有立体感,和布贴的艺术效果有所不同,各有特色。这些裹肚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寄托着对生活的爱。
 
    云领子
 
    嫁女娶妻,是一个家庭最为隆重的日子,对一个女子来说,一生最大的事就是出嫁。这一天,新娘从头到脚打扮得雍容华贵,红火艳丽,顶绣花红盖头,围云领披肩,穿绣花红衣,着绣花百褶裙,再着一双绣花鞋,就青春魅力四射了。庆阳姑娘八、九岁学针线,十四五岁做嫁衣。那心劲,好像前程全都寄托在一针一线之中,其中云领子是最有光彩的。

    云领子就是披肩,盖头衣服都是大红色,云领子则色彩素雅,衬托得新娘更美了。云领子由脖颈向外,像圆形树叶;像波浪形起伏的云朵,有如车前草,叶子由内向外辐射,有单层、双层,也有三层、四层的,层层叠叠大小形状搭配巧妙,层与层之间、左右之间用水银珠或线连接,最多层有一百多片,少则十多片,人披上真有烘云托月之感。云领子上刺绣的内容异常丰富,人物故事、神话传说、花鸟草虫、博古诗句、吉祥图案。至今在庆阳还可见到从明清时代留传下来的精美披肩,其中有的用纯金纯银线镶嵌图案。

    涎水围、垫肩、云领,其实都是披肩的一种而已,只不过用途不同罢了。“涎水围围”就是接小儿口水免脏衣服的“围脖”。造型以虎、狮具多,通体连成一片,上面刺绣花纹;在端午节时,群众集会场所,还会看到女孩脖胫上戴着类似少数民族霞披之类的披肩。男人所用的垫肩,属挑水挑粪时的实用品,但也是用边角料拼结起来的装饰品,拼贴的图案,装饰性也是很强的。云领子现在已很少见,秘藏于民间,殊为难得,一件云领子研究起来,就能写成一本书。
 
    枕头、枕顶
 
    同床共枕,高枕无忧,用的都是枕。庆阳人对枕是很讲究的,无论农家市民,不管穷宅富户,家家炕头箱盖、衣柜被褥上,都摆放着内容丰富、色彩鲜明、绣工精美、造型高雅的布质枕具,庆阳群众叫它“枕头”。你不要看这土里土气的农家枕头,每一个枕头的背后都枕顶,黑边粉红底,绿叶白果实,天蓝色石榴。两个大石榴相对,中心为梅花,其中一个似佛手有一串诱人的诗情画意。孩子结婚,女娃出嫁,少不了“鸳鸯枕”、“鱼儿钻莲枕”、“龙凤枕”、“双喜枕”、“早生贵子枕”等,鸾凤和鸣,恩爱百年嘛。生孩子做满月,她姑她姨要送虎头枕、狮子枕、鱼枕、蛙枕。给老人祝寿,子孙们送“福寿双全枕”、“松鹤延年枕”、“福寿有余枕”、“福禄寿禧枕”。年轻人过生日,也有送“富贵牡丹枕”、“蝶恋花枕”,以示勉励的。老人寿终,儿女们提前绣好二十四孝图枕、八仙图枕、松鹤图枕,陪葬入棺,祝福老人进入乐土仙乡。

    枕顶上要绣花,花样绣好后,用有色布缝合成口袋形,长短大小,视其需要。耳枕中间留一个多边形洞口,让耳朵舒服地搁在里面,想得多周到啊。枕头内可装荞麦皮、谷物、药渣、灯芯草等,既清脑健体,又赏心悦目。

    在树荫下,或在窑洞的油灯下,一边是仰枕熟睡的丈夫儿女;一边是穿经引纬,精心扎绣的妻子,她们是民间传统艺术默默的继承人和创造者,是民间艺术的大师。我想只有看了这些妇女的手工,才会真正懂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心情。
 
    绣花鞋、鞋垫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树叶裹足到皮鞋光亮,看来似乎简单的过程,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庆阳的鞋类,更具有地域特征和原生态文化特征。在山大沟深的北部山区,男人们穿的云头鞋,鞋底用白棉布层层铺垫打成,以细麻绳锥实,在底上打上小疙瘩。鞋帮紧纳密绣,鞋面以如意纹样装饰,两条凸起的线由鞋口伸向鞋尖,叫“高鼻梁”,底厚鞋帮硬,这是爬山涉水的实用鞋。明清时代,农村妇女不论老幼,都穿绣花鞋。儿童穿虎头鞋、猪头鞋、蝴蝶鞋、金瓜鞋、莲花鞋;年轻姑娘,特别是出嫁的新媳妇,都穿大红大绿的绣花鞋,其中出嫁上轿穿的那一双大红鞋,是专用绣花鞋垫子的,叫上马鞋;老大娘则穿“三寸金莲”绣花鞋。正宁民歌唱道:“乡里大嫂去观灯,姑姑嫂嫂跟上一路行。金钗插得稳,罗裙两面分,金莲不过二、三寸。”“三寸金莲”极言女子脚之小,可是,这种禁锢妇女的尖尖头布鞋,承载了无数个中国妇女的血泪史。

    与鞋文化相伴的还有袜垫、袜后跟、鞋垫等传统民间艺术品。建国前,在没有尼龙丝袜的时候,人们穿的都是布袜,棉织品袜不耐用。所以在袜底绣上一双垫子和袜后跟,精美极了,针针线线都渗透着姑娘们的深情,母亲们的慈爱。袜垫隐形匿迹了,但是鞋垫仍然是姑娘的定情信物,母亲馈赠亲朋的礼品。庆阳鞋垫衬起来合脚,穿起来绵软,走起来舒适,吸汗不溜滑。其实谁又忍心把它踏在三寸金莲花花绳,尖尖鞋,老奶穿的脚下呢?庆阳鞋垫飞到了大城市里,崭新锃亮的牛皮鞋,垫一双“鱼儿戏莲”或“四季平安”,优雅纯情,多么浪漫。庆阳鞋垫游到了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少代会的庆阳少先队员,赠给中央领导一双鞋垫,领导连说“好,真好!”漂洋过海,以庆阳鞋垫相赠外国朋友,外国朋友把玩不已,连呼“古的!”脚下之物,成为人们掌上明珠了。庆阳鞋垫寄给海外游子一片家乡的彩虹,一针一线,血脉相连啊。

    可以说有多少双脚就有多少种鞋垫,就有多少幅鞋垫图案,就是说同一白描图样,不同的妇女绣来,都带上了她自己的个性。在庆阳的农村里,你倘若碰到一个满脸沧桑的老太婆,可不要小瞧,每个村子里都可能有画鞋垫白描图样的高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老太太,也许就是走针如神的大家。
 
    儿童绣帽
 
    带围脖的儿童虎头棉帽,鼻梁为五毒之一种,头顶、脸颊花开三朵孙子在出生前奶奶和外婆就准备好了婴儿帽,是男孩就戴虎头帽,是女孩就戴金瓜蝴蝶帽,或莲花帽。花样翻新,种类繁多,根据不同年龄,又变化万千。虎头童帽、狮子童帽、八仙帽、金银童帽、道士帽、六棱童帽、风帽,每一种造型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典故,都表达了先辈们对子女美好前程的祝愿。
 
    百家衣
 
    百家衣,就是讨百家的布块做成的衣服。过去,日子穷,买不起布做衣,就想到了拼凑。东家一块红布,西家一块绿布,一天一天地攒够了,一块一块地拼成图案,一针一线地缝起来,就成了衣服。说百家衣托百家福,那是一种祈愿;说采集过程中一家一家联络了感情,却是实实在在。庆阳民风之淳朴,由此可见。据老人们讲,百家衣最早见于儿童马甲。如小孩体弱多病时,就讨百家百色边角布料,做成贴身坎肩,认为这样可以驱疫纳福。孩子爱穿,妇女爱做,邻里爱看,它确实是广大妇女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庆阳市群艺馆收藏的五毒百家衣坎夹,大块黑色底布上刺绣着形态逼真的五毒及狮子老虎,像个小动物园,有一种原始壁画的感觉,形态古拙,神情天真,有一股稚气。现在人们把百家衣作为返朴归真的一种时尚,装点住室。有的装饰成壁挂挂在大庭中央,更有赶时髦的女郎,大胆穿在身上。这就是民间美术的魅力。
 
    贺幛
 
    在庆阳的贺幛中,常能见到用大“寿”字作刺绣中堂,衬以松树、白鹤、鲜桃等,再配一副八仙人物组成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对联,悬挂起来,显得蔚为壮观。对联是很独特的,八个字就是八位神仙,一个神仙的形象构成一个字的笔划,一个字就是一个神仙造型。寿幛由绘画中的中堂演变而来,从见到的作品看,有的是清代民国富家的居室装饰,有的为清代宫廷绣品,极为精细,真是纤毫毕显。计清母子绣的牡丹中堂倾数月工夫,娘俩合力绣成,成为首届香包节上展品中的珍品。 
 
    庆阳香包刺绣什么惹人喜爱?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庆阳市民间香包刺绣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以独具的魅力,吸引着美术界的关注。陇绣自由浪漫、质朴纯真,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她是远古文化遗存。可以说这里是一个活的文物库,它与地下文物相印证,为研究中国民族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活资料。她有黄土高原特色。黄土高原是华夏先祖轩辕黄帝的故乡,是华夏民族发祥、生息、劳作的摇篮。黄土地上的土窑洞,是民间艺术赖以生存延续的重要场所,黄土地的灵魂就是民间香包的灵魂。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自己的精神文化食粮,她们的艺术是真挚的、纯朴的。她隐喻生命奥秘。两性之间相爱是古今中外一切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祈求多子子嗣绵延是人生的本能。

    正是这个原因,才使民间香包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些刺绣作品中深藏着人类发展中一股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它“已不再是个人,而是全体,整个人类的声音在我们心中的回响。”(荣格语),是一曲曲酣畅淋漓的生命的颂歌。

    她有民间审美趣味。庆阳民间艺术从意念出发,运用意象手段进行创作,造型夸张,色彩主观,构图奇诡,视点多变,质朴、稚拙,从专业美术的角度看,可能觉得不合理,恰恰是这种“不合理”,才构成民间艺术独有的审美特色。按民间艺人的话说“样儿装在心里”、“怎么好看就怎么做”。民间艺术是民族造型艺术的源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母体艺术。

    庆阳妇女精心美化简陋的环境,精诚表达自己的感情,热情期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她们的作品,健康、纯真、向上,洋溢着中华民族的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25——庆阳香包绣制
香包——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荷包
生活工坊:手工艺香包刺绣
合水民间刺绣绚丽多彩
非遗 | 民间刺绣工艺品
当传统刺绣遇见现代包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