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勒凡尔纳三部曲对后人的影响
整整100年前, 当“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J.Verne)在法国北部海岸城市亚眠(Amien)去世的时候,他已经用他的100多部小说,编织了一系列用科学征服未来的绚丽图景。无法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年轻的心灵曾经被这个讲故事老头的魔法点亮,与主人公们一起去经历那些考验智慧、勇气和毅力的奇异旅程。  凡尔纳曾说:“亚眠人理智,性格平稳,社会氛围融洽,且颇有文学气息。” 正是在迁居亚眠的前后,他陆续完成了最著名的海洋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大胡子列车员的微笑有种童话般的慈祥,列车静悄悄地穿行在雨幕中,5分钟后就已经远离大工业时代的巴黎,进入绵延起伏的田园。1869年,也是这样的春天里,凡尔纳举家北迁,由这条铁路前往小城亚眠。  亚眠街道上的广告牌在我眼前每30秒滚动一次,除了流行时尚,还有“2005凡尔纳年”的字样。来自法国其他城市、英国、加拿大法语区、美国等地的凡尔纳研究者和他的狂热追随者聚集在亚眠大学的学习中心。我心中的神圣大餐正在以一种无法料想的方式进行——凡尔纳的研究学者们填满了长条桌间的空隙,数十张嘴发出的法语和法国腔的英语让餐厅成了热闹无比的大食堂。除了学派上的论坛外,亚眠大学还是私人收藏者的大秀场。酒商Dolariccio先生所展示的葡萄酒瓶上都用凡尔纳小说的封面或插图作为标签,这种酒该是他生前特别偏好的一种葡萄酒吧?老先生向我挤挤眼睛:“如同凡尔纳与我的关系一样——没有任何关系!”  与眼下热气腾腾的氛围不同,当初凡尔纳离开了繁华的巴黎,来到亚眠选定的是一处离海不远的宁静居所。“亚眠人理智,性格平稳,社会氛围融洽,且颇有文学气息。”他曾说, “这里离巴黎不远,受其影响,却无折磨人的嘈杂喧闹。”正是在迁居亚眠的前后,他陆续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海洋便是一切。” 对海洋的感受,凡尔纳曾借着尼摩船长的口吻这样说, “在海洋上,人们决不会感到孤寂,因为无论在哪一方面,他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动。海洋不属于专制君主,在那里,我独来独往,无拘无束。在那里我是完全自由的。”  凡尔纳让坚毅又勇敢的尼摩船长驾驶着他的 “鹦鹉螺号”,在《海底两万里》中纵横驰骋,而他自己则陆续买下过三艘船,“我爱上了这钉子和木板的集合体,就像20岁的小伙子狂恋着他的情人。”他用儿子和海峡之神的名字命名它们——圣米歇尔1号、2号和3 号。曾经,凡尔纳就这样身穿渔民的服装,亲自驾驶着他的圣米歇尔号。船员是两个老水手:亚力山大·勒隆和阿尔佛德雷·贝洛,他们都是颇有经验的深海水手,会讲很多海洋的故事。凡尔纳还曾经和弟弟保罗乘坐“大东方号”经爱尔兰的科克远行到了美国纽约。水手的故事和他自己的航海经历,为他创作海洋探险题材的小说积累了大量素材,更激发了他探索海洋奥秘的渴望。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封面  1969年,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以后,有人把这次科学探索与在100年前凡尔纳写成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们在这个春天里造访亚眠的海岸,在温和的气息中,有时也夹杂着一些阴郁,就像它携带淤泥的浪涛所呈现出的铅灰色。可以肯定的是,法国北方地区的大海所透露出的敌意,非但没使凡尔纳扫兴,反而唤起他内心的深沉回响,他的幻想甚至把他带到与北冰洋,和神秘的冰川相接。1875年,他给他的书商——尤其喜欢地中海沿岸阳光明媚的迷人景致的赫泽尔——写信说,“我喜欢多雾景色中,那种染有悲伤色彩的柔和。”  在他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里,“海洋”是让孩子们的父亲罹难、并在他们寻找父亲时使他们陷于危险之中的传统敌人。而在《海底两万里》中,海洋又是获得能源与自由力量的源泉,一个无比慷慨的施主。在《大臣号》中,凡尔纳又把海洋描绘成一个使死里逃生者互相残杀、同类相斥的冷酷之地。直至在《海洋的入侵》一书中,海水涌进北非沙漠,凡尔纳依然充满着对海洋爱恨交集的认知与情感。  “我用大海发电,供给鹦鹉螺号热和光,使它能够航行。总而言之,电给它生命。”尼摩船长这样解释潜艇的动力来源。凡尔纳不是抚摸水晶球的预言家,而是一位使用公式推导未来的人。“我一上来就摘录了所有使我感兴趣的或可能对我写书有用的东西......我每天从头至尾阅读15份不同的报纸......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就摘录下来......到现在为止,我手中至少有20000条摘录还没有用上,可能会在今后的写作中派上用场。”  对自然要素的充分了解,加上对19世纪所掌握的科学现实的遵循,凡尔纳的作品充满了扎实的想象:《气球上的五星期》中的维多利亚号气球在空中翱翔;两部月亮小说中的炮弹飞脱而去;《地心游记》的主人公向地球内部探索;《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极地火山在地心火的推动下喷发......一些科学预言在随后的100年间相继实现:现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几乎与他的描述完全相同;将人类送上月亮的宇宙大炮则是运载火箭的雏形;人造飞行器则是现代宇宙飞船的前身。  1969年,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以后,有人把这次科学探索与在100年前凡尔纳写成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阿波罗飞船有三名宇航员,凡尔纳小说中乘炮弹上天的也是三个人;阿波罗飞船的航速是35533英尺/秒,而凡尔纳小说中的巨船航速在36000英尺/秒;阿波罗飞船登月用了103小时30分,而凡尔纳的炮弹到月球用了97小时13分20秒,仅仅相差6小时;小说主人公乘坐一枚巨型炮弹,被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发射出去,而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也正是从佛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升空——研究者们相信,这不是巧合,因为经过验证,赤道是最理想的飞行器发射场地,使得飞行器以最快速度摆脱引力,欧洲宇航局选择的发射地点也因此选择了圭亚纳。  《海底两万里》封面  在南特港口,来自东方的华丽布匹,伴随着奇怪口音的水手和漂洋过海的奇闻逸事,成为凡尔纳童年时光的主要画面。而他对大海的情愫也许可以从一次儿时的冒险经验找出源头。  “凡尔纳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法国南特的导游布里奇特(Briggette)指着马路旁的一幢普通的三层小楼说,“那时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水,是卢瓦尔河的一条支流。” 1834年,6岁的凡尔纳就曾经趴在窗口,看着河道里往来的船只缓缓驶过。我的头发被徐徐驶过身后的电车吹动―tramway已经成为这个不大的海港城市极其方便快速的路上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作为法国西部的主要港口,南特凭借塞夫勒河、埃尔德勒河和卢瓦尔河,成为重要的海上枢纽。港口贸易在中世纪出现,于18世纪达到顶峰。船主们用产自南特的粗加工产品在西非交换奴隶,之后前往西印度群岛,再用那里的糖、雪茄、咖啡、棉花和可可等热带作物装满船舱。在南特港口,来自东方的华丽布匹,散发着神秘味道的香料,伴随着奇怪口音的水手和漂洋过海的奇闻逸事,成为那个男孩童年时光的主要画面。而他对大海的情愫也许可以从一次儿时的冒险经验找出源头。  上小学的凡尔纳曾经逃课,独自登上了一艘三桅船,当时船上值班的守卫跑到附近的小酒馆喝酒去了。他在船上从上到下闲逛了一遍,还转了转舵,感觉船马上就要离开码头,缆绳即将松开,船帆也将扯上桅杆,将由他这个8岁的舵手来驾船出大海!他如此大胆而冒险地登上远航大船,自然遭到严厉的训斥,但这场逃课却被家里人的想像夸大成了离家出走。于是在一部影响深远的传记里,作者提到11岁的凡尔纳曾企图登上一艘前往印度的货船,为的是给自己的初恋卡罗利娜表姐弄上一件可心的玩意儿。这场心血来潮的冒险未能实现,他被心急如焚的父母找到,遭到了相当程度的体罚,导致他“躺在床上下定决心今后‘只在幻想中旅行'”。  “那时,我们只有大型商业帆船。它们给我带来多少回忆啊!我在想象中攀着船桅的侧支索,爬上桅楼,紧紧抱住桅冠!我是多么想从晃动着的搭在码头和船舷之间的跳板上走过去!”凡尔纳在《童年的回忆》中这样描写对南特的记忆。那里是对所有外来者开放胸怀的自由港,培养了凡尔纳对自由、音乐和大海狂热的情感。  随布里奇特穿行在地势起伏的城区,我们仍不时交汇到卢瓦尔河和她的支流,似乎能闻到几十公里外海水的腥气。近几十年来,现代运输方式的兴起逐渐削弱了贸易港口的地位,卢瓦尔河浑绿色水路上的萧索景象和历史的辉煌形成巨大反差,南特无法继续以曾经的金字招牌自豪。这座浮城因逐渐脱离了水脉而干燥起来,昔日一座岛屿上的造船厂于20世纪90年代正式关闭,多情的法兰西人保留了一座漆成明黄色的吊车,作为对一个逝去时代的回忆。  城区紧凑密实,街道两边商店鳞次栉比,从亲切温馨的巧克力作坊到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抢占黄金位置的国际品牌应有尽有,前来赴复活节盛宴的远近游客仿佛上溯的鲑鱼般游动在城市的缝隙。第二天,这里将变成空城――热爱自由与闲适的法国人将享受无比舒适的赖床时光。旅游成为21世纪南特自谋生路的第二块招牌,而文学大师自然成为南特骄傲的资本。  《环游地球80天》封面  凡尔纳的塑像旁永远离不开津津有味捧着书本阅读的孩子的造型。但是,从青涩爱情首次萌动,到病榻上因肉体痛苦对吗啡的依赖,凡尔纳的一生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凡尔纳资料馆的铁门层层打开,档案室里保存着那位文学大师生前的各种手稿,负责人Marcetteau女士毫不吝啬地为我们展示令他们引以为豪的大师的生命片断,从青涩爱情首次萌动后的诗兴大发,到病榻上因肉体痛苦对吗啡的依赖激发的由衷歌颂,凡尔纳的一生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长期饱受食欲过旺症的困扰,凡尔纳的饮食习惯让常人看来十分惊人。他的椅子腿被锯短,使脸同盘子一样高度,吃起饭来狼吞虎咽,使家人一个个目瞪口呆。甚至有一次将为客人准备的整只烤羊腿提前吃得精光。他对盘子里的任何食物都不拒绝,这让他的奥诺里娜深感头疼,因为无论食物是否经过精心烹饪,都会被同样的速度吞食。除此之外,自大学起他就开始受到面部神经麻痹的折。1855年,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症状:“只要我不张嘴,不闭眼,不用鼻子吸气,不皱眉头,别人什么也看不出来。”  凡尔纳的塑像旁永远离不开津津有味捧着书本阅读的孩子的造型。在1886年设计的一幅出版社宣传海报上,一群精力旺盛的男孩儿正在攀爬一棵大树,其中一个举着一本书,上面印着J.Verne(儒勒·凡尔纳);也许这些“奇异旅行”系列的书过于厚重,篱笆墙外的小女孩儿们不得不把书架在腿上。在凡尔纳尽力为广大“儿童读者”制造阅读的乐趣的时候,他与儿子的关系却相当不融洽。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母亲的娇惯和父亲的纵容。一天他被儿子的哭闹吵得不耐烦,走出房间问道:“他到底要什么?”“他要吊灯!”“拿给他,叫他给我安静!”米歇尔长到16岁,凡尔纳不得不把他送上一艘开往印度的三桅船,作为一种“父亲的惩罚”。1878年,米歇尔在印度加尔各达给父亲写了一封令他痛苦的信:“我根本不认为出海可以让人体会到对大海这种‘无穷恐怖'、‘无尽忧虑'的激情。我言之有理!就该这样说!......航行了10个月,我从未感受到大海之美。它安静时令我讨厌,因为船也不再前进;它发怒时又令我害怕;水、水、水,永远只会让我觉得极其单调乏味。”  也许只有凡尔纳看到后人如何为他和他的作品疯狂,才能够稍稍缓解父子矛盾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  从南特的河岸咖啡馆到繁华地区的天主教堂,从河心岛到造船厂,凡尔纳的脚步曾经遍布这里。脚下规整的石路无言地承受了数个世纪的重量,现在正演奏着最复杂的乐章。在这座凡尔纳曾经生活近20年的城市,许多当地的孩子从我们身边无意地经过,他们的脸上泛着海滨与阳光带来的健康的红色,那些懵懂而青春的身影,谁知道,将如何踏上各自人生的远征。  《气球上的五星期》封面  某只大手抛出灌了铅的色子,让凡尔纳在巴黎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相遇了。大仲马为凡尔纳稚嫩的戏剧创作给予了扎实的批评。而命运的转机来自遇见探险家雅克·阿拉戈。  巴黎就这样傲慢地仰卧在欧洲大陆的风水宝地,在我眼中,巴黎的春天并没有想象中宜人,一个珍贵的晴天过后,厚厚的乌云再次汇聚到城市上空,就像158年前,它漫不经心地迎接着那些无法抗拒诱惑的朝圣者。1847年,19岁的凡尔纳从家乡前往巴黎学习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在法律事务所打工的同时,他开始尝试撰写剧本。随后,某只大手抛出灌了铅的色子,让凡尔纳在巴黎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相遇了。  在埃菲尔铁塔下,有一块不大的招牌“凡尔纳餐厅”。据说凡尔纳餐厅的招牌菜“南特炒鸡蛋”见证了凡尔纳与大仲马的相识。在法国,这个版本被多次转用: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在一次晚会上意欲早退,沿着楼梯扶手滑下却撞到位胖绅士,道歉之后他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胖绅士答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摇头说巴黎可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就是南特人并且恰好拿手。胖绅士听后邀请他登门献艺,这位胖绅士就是大仲马。他们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而且这位大师对这位学生很感兴趣。他阅读凡尔纳交给他的所有剧本,并把其中一个剧本留下了。  借大仲马的一番好意,《折断的麦秆》于1850年在巴黎大剧院上演并受到热烈的欢迎。这出独幕喜剧塑造了一个风骚女人和一个吃醋丈夫的形象。这位丈夫拒绝把他妻子喜欢的一条项链送给她。两人同意采取当时非常流行的打赌方式:“一根麦秆被折断了”,从这时候起,谁要是接受对方的任何一件物品便算输。两人挖空心思,彼此都想使对方来个措手不及。后来丈夫出门,妻子招来了从前的一位求爱者。侍女把他藏在壁橱里,丈夫亦有所怀疑,便向待女要壁橱的钥匙;丈夫得到了钥匙,但打赌输掉了,不得不献出项链。  前前后后,凡尔纳像一个真正的文学家那样创作了大量正经八板的剧本:包括五幕诗体悲剧《亚历山大六世》、五幕诗体悲剧《火药商的阴谋》、独幕诗体喜剧《列奥纳多·达·芬奇》,甚至歌剧剧本《一千零一夜》。但是它们都没有给他带来希望中的荣耀和财富。自从他潜心文学创作以来,“凡尔纳律师”已经从巴黎的法律事务所消失了,他经常需要南特老家的接济。《折断的麦秆》一共演出了12场,凡尔纳拿到手的却只有15法郎(他在巴黎最拮据的日子也需要一个月150法郎)。  大仲马为凡尔纳稚嫩的戏剧创作给予了扎实的批评。凡尔纳的生活却并没有明显改善的兆头,他还必须勒紧腰带,熬下去。而命运的转机来自凡尔纳遇见探险家雅克·阿拉戈(Jacques Arago)。  阿拉戈是个上了年纪的探险家,他性情古怪而热情,他“从中国北部至南极航行于太平洋两端和合恩角”的经历对于热情好学的青年实在富于吸引力。可以肯定,凡尔纳争取到了这样一个人的友谊,必然受其深刻影响。在阿拉戈家里,他经常遇到其他一些探险家、地理学家和科学家。  凡尔纳是个经常逛巴黎林荫大道的人,但他已被带到离林荫道非常遥远的地方。在跟这位伟大的旅行家的接触中,他重新撩起孩提时代的幻想,而且重新见到了靠泊在费多岛四周的大船。阿拉戈的叙述使他对地理发生了兴趣,但作为一个熟悉本国历史的法国人,凡尔纳对地理的了解确实不多,所有这些遥远的国土只是在他孩童的幻想中出现过,这些幻想如同片片云雾,在从南特启航开往神秘彼岸的大帆船的船头上盘缠缭绕。  《神秘岛》封面  1863年,凡尔纳在《20世纪之巴黎》中这样描写巴黎夜景:“一座没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灯塔刺向夜空,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26年之后,在距小说中描述的位置不远的地方,埃菲尔铁塔建成!  地理学似乎是这个年轻人开始认真钻研的第一门学问,世间万物的相互关联让他视野开阔。在这个时期,凡尔纳的人生在不知不觉地悄悄转折,而且这种转折开始把他引向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  中篇小说《墨西哥海军的首批舰队》是一篇名副其实的“试笔之作”,小说的开头使用了凡尔纳后来经常使用的方法,一下子便让读者与大海接触:“1825年10月18日,西班牙多层甲板战舰亚洲号和八炮双桅横帆帆船毅力号,在瓜热昂岛释放了其中1位马里安女人......”  我们在《一座漂浮的城市》的开头几行,又遇到了这种回忆大海气氛的方法。“1867年3月18日,我到达利物浦,‘大东方号'正待拔锚启航......”在《一位15岁的船长》里,他使用了同样的手法,“1873年2月2日,双桅纵帆帆船旅行者号航行至南纬43°57'......”而《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从第一行起,作者就开门见山地创造了一次神秘的海上冒险的气氛:“明天落潮时分,以K.Z为船长、理查德·尚东为大副的先锋号双桅横帆帆船将从新太子码头启旋,开往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墨西哥海军的首批舰队》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作者对资料的重视,对火山现象、暴风雨和暴风雪的描写所具有的魅力,活泼生动的对话、巧妙的布局艺术以及便于直接接触的那种简单明了的风格。然而,只是在过了几年之后,这些素质才得以肯定,并被一位独具慧眼的出版商所觉察。他购买了凡尔纳的《气球上的五星期》——英勇无畏的探险家费尔久逊博士,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乘坐气球飞越非洲的故事——于1863年以单行本出版。这部作品在成年人和儿童中都得到了巨大的欢迎。  这位比凡尔纳大14岁的出版商叫儒勒·赫泽尔——另一位儒勒——他发觉,凡尔纳是实现自己计划的合适人选,而他一直在试图发掘那种能将科学与文学结合在一起的才华。一份合同签订了,年轻的儒勒答应每年向年长的儒勒提供三卷作品,而老儒勒则以每卷1925法郎的价格获得这些作品的全部所有权。稿费并不算高,但年轻的儒勒只看到一点,那就是:他每月将有500法郎收入,而且他将可以靠笔杆子维持生活啦!  也许当时还没有人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对未知和自由充满向往的年轻人将在作品中预言百年后人类对月球的拜访、核动力潜水艇在海底称霸、以及乘坐“子弹列车”享受往返法国各个城市之间的舒适旅行——今天,法国TGV高速列车可以用2小时连接巴黎和南特这两个相距近400公里的城市。凡尔纳的许多奇思妙想,都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  1863年,凡尔纳在《20世纪之巴黎》中这样描写100年后的巴黎夜景:“一座没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灯塔刺向夜空,高达5000法尺(约合150米),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26年之后,在距小说中描述的位置不远的地方,埃菲尔铁塔——这座300米(现高315米)的巨型铁塔建成!书中还提到以汽油为动力的自行车、计算器、传真机,甚至是互联网。这部手稿在1994年才被发现出版,否则巴黎那座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也许将以另一个名字命名。  巴黎的夜色绚烂开放,盛着它每一朵迷人的记忆和梦想。当我们慕名来到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它刚被重新用金粉装饰过,大门紧闭,一场精彩的戏剧演出正在酝酿之中,命运正等待年轻的凡尔纳亲手开启那扇未来之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勒·凡尔纳189岁了,可他说你们人类进步得太慢!
【名著导读·七年级下】海底两万里·练习题篇
每日阅读训练|《海底两万里》的科幻与现实
拓展学习 | 《海底两万里》专题阅读:穿越大洋的神秘之旅
人生必读之四十五——《海底两万里》
名著《海底两万里》中那些你应该知道的考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