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保护了谁?

《生活逻辑》第4期

生活本有逻辑,但有时候生活的逻辑很不清晰。

      最近我关注到两则校园暴力、未成年人暴力的新闻:“两初中男生被逼舌吻”、“初中女生被逼吃避孕套有粘液流出男生一旁全程录像!”,相信每个有良知的正常人,都会有愤怒、寒心的感觉,都想教训一下这帮熊孩子。

      处理结果再次让大家陷入深思:参与施暴的4人被裁决为行政拘留,因未满16岁,依法不予执行。另有多名参与者也受到了批评教育

       去年美国有一起校园暴力的新闻。美国某高中的十几名中国留学生,因琐事将两名女同学绑架至当地一处公园,长达近7个小时的折磨、殴打和恐吓。最后惩罚是这样的:有3名未成年人被捕, 3人将分别获刑13年、10年和6年。服刑期满后,3人将被驱逐出境,没有再返回美国的可能性。在国外,即使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同样会予以严惩,法律不会因为施暴者是未成年人,就网开一面。

      《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是什么法?为什么在大众的眼中:它保护了施暴者,却没有保护受害者呢?

        这些年,太多太多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未成年人犯罪事件。这些未成年人为什么如此的暴力、冷漠?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的原因?法律未能严惩施暴者,施暴者《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下,大不了向受辱未成年人说几句“言不由衷”的道歉话、赔几个钱了事。对施暴者而言:原来这么简单就可以?谁能保证施暴者以后不会更猖狂、更暴力?对于受害者来说呢?这是道歉或钱的事儿吗?

      原视频的名称为:渑池两少年被群殴侮辱。到了某些门户网站的时候,标题就成了“两初中男生被逼舌吻”,并且此标题迅速被各大门户采用,传遍网络每一个角落。被殴打侮辱之后,又遭受“网络软暴力”。如果两位少年在看到这个遍布网络的新闻标题,心理阴影有多大?可能一辈子都会有巨大的心理阴影。在CCTV的报道中,明显舍弃了“舌吻”这样刺眼的字眼。

       这样的视频为何能在网络广泛传播呢?《未成年人保护法》保证了未成年施暴者的隐私权,是不是也应该保护受害者的“隐私”?对于受害者来讲,受辱视频广泛传播是怎样的心理压力?是不是应该成立“未成年人犯罪网络保护法”?这样的视频本身就不该传播,这样的报道本身就该谨慎再谨慎、避免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这样的暴力事件就该受到严惩。

      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李天一因为对他人使用暴力受到法律严惩,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轮奸案。

      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该修正了,别让某些未成年一直猖狂的走在歪路上。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该反思了,别让祖国的花朵长在污染的土壤。

       谁能告诉我:《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保护了谁?

生活本有逻辑,得失别太在意——活着就要坚持生命本该有的初心。

小编:彭彭

北京时间*生活频道《生活逻辑》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虹野:如何破解“正义转发”对未成年人的二次伤害
声色秀场 · 谁来保护少年的你
减少校园暴力,仅靠教育远远不够
15岁少女被围殴 杜绝校园暴力究竟卡在哪?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立法保护孩子就得体贴入微
触目惊心的校园欺凌,这些一定要告诉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