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发现洁净大气中也能形成气溶胶

两项独立研究发现,即便在没有硫酸污染的洁净大气中也能形成气溶胶。该发现提出了一种气溶胶形成新机制,打破了“化石燃料排放是形成大气气溶胶必要条件”这一传统理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或将因此面临重估。

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固态和液态悬浮颗粒物的总称,根据构成可分为沙尘气溶胶、碳气溶胶、硫酸盐气溶胶等。在大气科学研究中,常用气溶胶代指大气颗粒物。气溶胶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与大气能见度、降水、辐射以及云、雾、霾的形成直接相关。

大气中的硫酸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排放,此前一直认为是形成气溶胶的必要条件。但是,白天它的浓度太低,无法解释观测到的气溶胶生成速率。因此不少人认为还有其他烟雾,如高度氧化的生物质参与其中,帮助稳定新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科学家们想知道,气溶胶是否能在不依靠任何硫酸的情况下形成,但此前的研究一直无法排除这一污染物。

在新研究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贾斯珀·柯克比和他的团队,试图用该中心污染密度极低的云室(CLOUD)来完成这一实验。结果显示,无需硫酸污染、只要有高度氧化的生物质烟雾气溶胶就能形成。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称,这一过程是由宇宙射线离子进入云室导致的。这些结果揭示了在低污染环境下气溶胶颗粒的潜在广泛来源。

该杂志另一篇论文也报告了来自云室的实验。瑞士菲利根保罗谢勒研究所的尤斯·巴尔滕施佩格和他的团队发现,挥发性极低的有机生物质会在无硫酸情况下导致初始颗粒增加,之后高挥发性有机生物质的介入会强化这一过程。将这一发现运用到全球气溶胶模型中,就能导致整个大气中云凝结核浓度的显著变化。

研究人员称,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气溶胶形成新机制,为人们看待目前地球大气状况及前工业时代气溶胶形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记者王小龙)

总编辑圈点

雾霾是大气气溶胶的一种表现形式,尽管全社会对治霾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成霾的污染源构成一直处在争论中。这时,大气气溶胶形成机理就成为分析问题的基础理论,成为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指引。硫是气溶胶内最重要的元素,其含量能反映污染物的全球性迁移、传输和分布的状况,因此硫酸盐和硝酸盐一直是雾霾成因的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为大气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以气溶胶为表现形式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溶胶
大气中弥漫的那些烟雾颗粒:它们来自哪里?又将去向何方?
雾霾来源和形成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如果有人想在你的头顶洒硫酸
【读书笔记】IPCC究竟讲了什么?十 气溶胶
电瓶修复——电化学电池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