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爬坡 李贻涛
我们老家的村北有条沟,那原是条河沟。到遇隆镇去必须要先下了沟的南坡,再爬沟的北坡。坡很陡,不如平地,村人来往上下,须弯了腰,或拄了棍,作攀爬状才能上下。村里人到沟北种地也必须爬这条沟坡。这条沟叫北沟,北沟北边的土地称作北地。这条坡却是无名坡。北地已是檀山坡的最下层田地,去北地上工,也就是爬了檀山坡的一阶。
大自然的营造力确实伟大。起始,我不懂,因为我三岁以前似乎很少走出过小村,因此也就没有爬那大坡的记忆。父亲读过不少的书,他不仅知道自然宇宙内外营力的强大,还知道人类应如何地以一种意志和耐心与大自然的灾难相抗衡。为此,在起名字时,他给我们兄弟四人确定了极其苦累的含义:超(车)、泮(襻)、波(坡)、涛(套)。他规定了我们如牛一样的爬坡命运,而且为我们制造了经受磨难的精神刑具。我一读《西游记》就发闷,西途取经的苦难委实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的磨难。对于我,一副套具,如枷索,套牢了命运和人生,而且注定须时时地枷紧脖子,自北沟下的京水河底处起步,一层一层向坡上攀爬。在文明时代,要解放生产力,首先解放的是牲类,是生产工具,现代化耕作不需要这些原始农业社会的耕具,可人类自身的枷索是永远解脱不掉的,就是死去了,也仍背着沉重的枷索,带着镣铐跳舞,这便是思想。由此可窥见父亲思想之一斑。
我们祖祖辈辈的小村人,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记得很清,北沟的南坡上口被三座青砖建筑锁持着,路西是土地庙、火神庙,路东是一券顶圆盖蓝瓦的奶奶庙。南坡就从这几座庙宇长年不断的烟火和祈祷声中穿过北下。南坡的半腰东侧有条土洞,洞口半隐于岁月风尘和杂树花草之中,每过洞口,黑洞洞地疹人。洞口向下不远,是沟台,台东有洞,一溜儿三个,洞口台下贴临了沟底的京水。隐约记忆中,有个黑衣要饭人是在饥馁寒冷中死去的。那天大约是深秋,风呜呜吹来,掀动了伏在洞口要饭人的粗布黑衣,黑衣下是灰黑的腿骨,那腿如一根枣条儿,细且不直。对于时间,这事的发生只在一瞬;对于我,却记忆了四十年。
沟的下方北沟河,属京水的一支,下注东河。京河本应是条名贵的河,可惜那时身价已经大跌,《水经》上愣是没记载,应算是失误。京水的作用在北宋花石纲之役时,才得以发挥。《水经》写得太早了,连郦道元也注疏得早了点,因此查遍《水经注》也寻不见经传,于是就不主贵了。不主贵了,就连名姓也被人忘了。在村东,它叫老龙窝;村南叫南沟;在村北,村人只叫它北沟,不叫河。北沟的水也不主贵了,迤迤逶逶一番曲折与南沟和老龙窝水在村东汇合后,水势大了,汪洋恣肆地,可人们还不给正名,只叫它东河。因这里搬走过一个叫大滩脑的村子,后来写乡志的文人突发奇想,就给它注名大滩脑河,可村民知晓的甚少。与年轻人说起,它与河姆渡一样遥远。真有点落架凤凰的味儿。
北沟自1958年后修了几道水库拦水坝后,就变成了条小河,一年两季干枯,枯水时节,没了鱼儿,没了虾,便煞了风景。为此,如流落民间的皇家格格,时去景迁,虽是格格贵身,也名贵不起来。又如大清变民国,虽说换汤不换药,但药成份引子调了,元老儿也就不主贵了,人生和政治舞台上换了白旗 。
换红旗,黑腿子腰杆里大刀长矛换了枪炮,却少了侠义之风。北沟是檀山和岵山的分界沟。有了北沟,才有了这条大坡。到北地去,吃力的是爬坡。北坡是一个长而又长的坡,且坡中有坡,坡腰有沟台。坡底东有窑洞,西边也是窑洞。东边的窑洞有十多个,向着阳。开头的三个大些,齐整些,人说有大仙儿住着。再往东,沟中有崖台,攀一道陡坡上去,有两个洞,西边一个我爷爷住着--囚着我爷爷的棺木,我曾趴洞口向里望,洞口半隐,看不大清楚。东邻一个是古洞,古到什么时候,没人知道。只听村里年岁最长的人说,他们小时候就听他们的曾祖说,他们的曾祖的曾祖小时候就有了这条洞。那时,说这话的老人业已百十岁了。崖台再向东七八步,爬坡处有条悬挂于半空的洞,沿着曲曲扭扭拧麻花的脚窝台上去,斗折再斗折,才到了洞口。记得这是长年在本地要饭的老孟的住处。老孟是要饭来的外地人,哪个外地,在那样的年代,只有天知道。虽然老孟是要饭的,人缘却好,村人愿意接济他。老孟总是白天端着只破碗去要饭,晚上就归宿在那里。洞挂在半山腰,匪也难攻,兽也难进,有点像上威虎山。再往东就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无数的洞,一直沿了沟河道七折八拐随东河延伸去。
大坡东边的窑洞,只有住了大仙儿的洞教孩子们兴趣,那三条洞宽阔,平整,住过人。我们夏天去那里纳凉,冬天到那里避风,从没晤过大仙儿的面,也从没见过大仙儿什么样。只有大人们能看到大仙儿的样子。我见过有不少大人们到那里纳凉,睡着或聊着,就着了魔,要么被大仙儿捂了胸,出不了气,要么梦途中看见了长得白白净净的大仙儿向他媚笑着走来。于是立时醒来,亡命一般往村里逃。也有往住仙儿的洞里逃的,那是个疯癫的妇人,她说她是山上的王母老娘,家就在洞里。她家人拉都拉不住,一看守不好,她就偷跑进了洞里去住。于是,村里人认为那洞不洁净,是关爷老母的家,是什么大仙儿老魔的窝。看了《西游记》的孩子说,是牛魔王的家。奶奶说,那里还住了鸡精、狗精,我没细想鸡和狗怎会住一起,为此,就有了总想进去探探的念头。越是想进去察看,越是害怕;越是害怕,越是想进去看。最终还是进去看了,不过是条土窑洞,虽没晤到魂却被大仙儿勾住了,晚上睡觉老是看见大仙儿,穿着死人礼服,白皂靴红缨帽的样子,从墓坑里跃起,总追着人跑,人总是跑不动,跑出我们一身的臭汗。醒过来,原来蜷腿做了梦。
大坡的西边也是一排溜儿的洞,那是一溜儿编席洞,三大爷、运来大爷他们总是长年在那里编席。他们窝着身子蹲下都是一尊土地庙的雕像。他们旁边总是放一把瓦壶,夜壶差不多,只是带了个嘴儿才改变了用途。渴了,三大爷、运来大爷顺手掂来吧唧两口,极其的滋润。我多次蹲在那里看他们编席,红的,黄的,白的高梁杆皮子怎么就那么柔顺地在他们手中跳动翻腾着,不大一会儿,粗糙的赤脚下就有了一片花花丽丽的席子,这也真是神奇。可惜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场大雨,灌穿了此洞。走了水的洞不能再用,就闲置了,况且那时三大爷、运来大爷也都如夜鸟惊鸿一样随着那大仙儿飞走,离开了人世,结束了编席的故事。
无疑,起初窑洞是住人的,那是早期小村人的家,不知多少代小村人已在这里爬了多少辈子的坡。自沟底向北便要爬北坡。爬北坡要经过几道沟台,且沟台面坡处也有窑洞,被火柿、水柿树遮了荫,蓊蓊郁郁,煞是气氛。我们去北地割草,或跟大人推水车,坡道的柿树下常有花蛇挡道,花蛇或长如锄把井绳,或细若麦芒游丝,或在坡道草地游动,或屈曲着盘成整壮的一盘。花蛇高扬了那神秘的头颅向前伸去,米粒大的眼珠闪着亮光,红红的信叉子颤动着抖出,观望着割草爬坡的孩子。坡道不宽,再横一花蛇,给赤足的我们增加了爬坡的难度。望着神秘的花蛇,立时竖起了发梢。可花蛇就是不走,孩子们也倔犟地不为蛇让路,便取来长棍儿去挑动那蛇。蛇悠闲慵懒地在长棍上滑动着,仍是不离开坡道。有时胆大的孩子便把草铲像链一样甩去,截断了蛇的腰身。在我们村里,没听说过谁让蛇咬伤,只见过谁谁逮了花蛇,用来吓唬女人或孩子。因此,花蛇并不可憎,可憎的是它被当作了吓人之物。为此也时常想起奶奶讲的白蛇的故事。白蛇也苦了心,苦了志,却碰上了歹毒的老法海和窝馕废的许仙,可真是不易。可谁让它挡了道呢,道法不依啊!
那一年夏天,我们爬到北坡上的漤柿树下迎接白胡子三爷。三爷是我家的东邻,是全村最有学问和功德的私塾先生。
三爷是从武汉看大儿子回来的,他大儿子我该称大伯,是凄风晦雨的年代投奔红军走到延安的,是全村人中最大的儿官,略次于他的首长孙毅。与三爷一见面,三爷背上的包裹没放下,首先吃惊地问:"你们咋穿白鞋?"三爷知道这是为长辈穿孝。三哥说:"为俺娘。"三爷问:"啥时死的?"一旁的观哥说:"还不过五七。"我不知为什么要让我们穿白鞋,不知道五七啥意思,只见三爷叹了口气,抖动了胡须,像是自语说:"以后的路才叫爬坡啊!"我不知所故,往前望,檀山巍巍,坡路迢迢。回头望望大坡,心想,三爷是说一会回村还要爬坡吧。长大回想,三爷是教书先生,读书多,通晓风雅颂,知道普希金,说话涵义也深,只是我年幼不懂。
三爷的话我还记着。以他那时八十岁的高寿,他已在人生路上爬了八十年的坡。四十年过去了。自那以后,我在人生路上也爬了四十年的坡,正好是三爷那时的一半。我不知道爬出了小村北沟的大坡后,还会有什么样的陡坡出现眼前,但我相信,人生还会有更多更陡的坡出现,还要继续攀爬,直至倒下去。
现今大坡没有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村单人肩扛车拉地在那里堆起一座土坝后,到北地去再也不用爬坡了,大坡只存在于记忆中。母亲已去世四十年,父亲业已去世十三年,走过人生大半的我,理解了父亲给我们起名字的用意。人生就是爬坡啊。
2003.6.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魏百顺||土窑洞
太古公路环行骑(罗城太山-店头古堡-黄野村-王家庄-狼坡-庙前山-梅洞沟-北石沟-石千峰-104省道返回)
【重点作者】刘亮|长长的坡
古村落游之六:青草坡
贵阳偏坡-22年11月大坡脚寨千年古银杏树
治坡先治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