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种不是信仰的“信仰”2
        三、是“诚于恶”的信仰,还是“诚于善”的信仰

    显然,对神道设教的信仰决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信仰,但是,单从“信仰”的词义本身来说,这种信仰似乎也符合。那么,怎样才能划分这两种不同的信仰呢?作者根据信仰的价值,借用梁启超在《论宗教家和哲学家之长短得失》一文中的区分,把信仰分为诚于善的信仰和诚于恶的信仰。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即是诚于善的信仰,因为它提倡用此岸世界的人类之爱去达到彼岸世界的美好社会。诚于善的也可以是世俗的信仰,如对民主等一些普世价值的信仰

    诚于恶的信仰虽也有建设美好社会的口号,但这只是作为幌子以售其奸,它用的手段是把人划分成等级,鼓吹某种族的优秀或某阶级的先进,唆使一部分人去消灭另一部分人,反对人类之间的博爱。为了使前一部分人甘愿受其调遣和后一部分人“死得瞑目”,设教者必然要从精神上控制人,剥夺人的信仰自由,而且要“从娃娃抓起”,使人从小就认识到“宇宙真理”只有它一家,其他的都是“腐朽的”、“没落的”思想,要“拒腐蚀、永不沾”。这样,众人都成了他们的驯服工具,前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成为后一部分人的掘墓人是历史的使命,后一部分人则认为自己确实有一种“原罪”,就应该接受改造,就应该“灭亡”。

    所以,诚于善的信仰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人的自由,包括信仰自由;而诚于恶的信仰则把人当作工具,试图统一人的思想,只许人接受钦定意识形态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不允许人有信仰自由。

    四、是“照着做”的信仰,还是“想着做”的信仰

    正如作者所说,“一个民族或社会如果没有以自由为灵魂的信仰,那么敌视自由的神道设教便有机会成为方便的信仰代用品,不仅控制个人的精神和思维方式,而且也渗透到整个群体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去”。所以,信仰的灵魂应该是自由,即使是宗教的信仰,一旦抽去了它的自由灵魂,也会成为神道设教的工具,如中世纪的基督教。神道设教的信仰不允许人们有自己的思想,不允许人们怀疑,只许“照着做”,甚至乐意看到群众的狂热与狂信。真正的信仰应该是个人通过自由、理性思考获得的信仰,结果可以是某种宗教或政治的信仰,也可以是自由而理性地不相信某种宗教或某种政治意识形态,不管哪种结果,都应该表现为一些具有普世和恒久意义的价值,如自由、平等、尊严、人权原则等,最重要的,这些都应该是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的结果,而不是“宣传、蛊惑、洗脑”的结果。

    至此,我们对“信仰”这个概念应该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了吧。当我们重提这个概念时,先得想一下,某种信仰是要求我们“照着做”还是“想着做”?如果只允许我们“照着做”,不允许我们“心有旁骛”,那么它多半就是诚于恶的信仰,就是一种神道设教,是用一种杜撰的神话在忽悠我们呢。如果真要重建这样的信仰,真要把那激情重新燃烧起来,那么这种激情燃烧得越旺,我们离开某种危险就越近。这也就是有人提醒说,二十一世纪中国产生文革的土壤依然存在的真正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世界宗教史》
政教分离与信仰自由──读洛克《论宗教宽容》
德国神秘主义哲学的文化传统
美 国 往 事 ——从杰弗逊的墓志铭谈起(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介绍
读书随笔:思想史 从火种到弗洛伊德(1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