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血压高一点没有什么关系

收缩压可以高一点,舒张压正常就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舒张压不高,常常不敢再使用降压药物,怕舒张压过低。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担心,还应该继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将收缩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以减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误区二 :老年人血压高是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血压较年轻人要高,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终生从事体力劳动者、瘦弱身材者或者低盐高钾饮食者的血压是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

有一些患者,由于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不愿意接受治疗,还有一些老年人由于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况,此时采取降压治疗时可能会出现血压过低的现象,或者由于药物本身的作用,反而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因而不愿配合药物治疗。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些患者更应该积极了解高血压病的危害,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降低血压,这样就会避免血压大幅波动所造成的不适。

误区三:脑卒中人就不能把血压降低了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预防,就要积极去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房纤颤、颈动脉狭窄、吸烟、饮酒、高龄等,而其中一些危险因素如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是可逆的危险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因此加强对人群、特别是中青年人群的教育,并普及人们对心脑血管病的预防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误区四:血压高时要求迅速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病人,血压不宜降得过低否则会影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当病情相对稳定后,可以逐步地使血压降到理想水平。

误区五:吃药了就行,不用老测血压

高血压患者即便血压控制很好,医生也会要求定期到医院复查,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为了监测患者所服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因为有些降压药物,如利尿剂可能影响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的代谢,有些药物还会引起患者体内某些离子浓度的改变,这些都是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的,因此服药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脂、血糖、血尿酸等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其次。是为了了解病情进展,如是否有肝、肾功能的损害,是否出现了心肌肥厚和心脏功能的改变等,这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出现。一般而言,在检査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的前提下,应该每周检测3次血压,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时,还应该每3 ~ 6个月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误区六:大于140/90mmHg就是高血压,那我把血压降到它以下就行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只有一个,控制目标却有三、六、九等之分,抗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那么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到底降到什么水平才合适呢?

病人的情况不同,降压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对于老年高血压病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血压也应该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伴有糖尿病的局血压病人,血压要降到 130/85毫米汞柱以下,对于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应降到“正常”(130/85毫米汞柱)或“理想”(120/8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伴有肾脏损害的高血压病人(24小时尿蛋白大于1克),血压要降到130/85毫米汞柱以下,最好降到120/75毫米汞柱以下。

误区七:血压降至正常是否还需要继续服药

许多患者常常有这样的疑问:服用降压药物血压已降至正常,继续服药会不会引起低血压?

降压药物是通过药物途径来干预人体内血压调节机制,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正常情况下人体有一套的血压调节机制: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心肌收缩力、心功能状态;外周血管的外周阻力、血管弹性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血液的黏滞性和血流量等。这三大因素随时调整着血压的变化,确保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血压和生理功能。

正是由于人体内存在的这些十分精细而又微妙的血压调节机制,所以用口服降压药物,将血压降至正常了,继续服药不会引起低血压,即所谓的口服降压药物只降高血压不降正常血压。比如钙离子拮抗剂对血压越高者降压作用越明显,而在正常剂量条件下,不会使降为正常的血压再往下降。

误区八:血压正常了就停药、高起来再吃药

避免血压忽高忽低,养成良好服药习惯。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按时服药,如果是老年患者最好有专人定时提醒,切忌漏服,误服或重复服用。

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的最大误区是血压高时服药,而正常时则自行停药;或者是血压高时服药,稍低即减药,等到血压高时再加药,服药没有连续性。这样往往会造成血压波动较大,不易控制,而且造成脑动脉壁承受的压力不均衡,内皮损伤,容易造成脑血管病的发生。

误区九:长效降压药什么时间吃都可以

一般来说,长效的降压药物适宜晨起后顿服,不主张夜间服用。

因为夜间血压的水平较低,大多数药物的降压高峰效应在服药后的2~ 6小时出现,可能会导致夜间血压过低。同样的道理,如果选择普通制剂的降压药物,除了按时、按次服用外,最后一次的服药时间应该适当提前,而不应该在入睡前服用。

但是如果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压在夜间处于高峰水平,那么患者服用长效降压药物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晚上。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选择最佳的服药时间和服药次数。

误区十:长效药物除了服药方便,跟短效药物效果一样

长效药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长效片、控释片或缓释片。这些药物之所以得到推荐使用,并不仅仅是因为服用方便,提高了病人的顺应性,还有以下很多优势:副作用比普通制剂小,提高了病人的耐受性;

药物成分在人体内是缓慢、均衡释放的,使24小时的降压趋于平稳避免了普通制剂会使血压波动的不良现象,能够更好地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不受损害;

在清晨时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清晨高危期”的危害,不会出现夜间的降压高峰,可以减少夜间血压低、血流缓慢、易造成脑血管意外的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控释片与缓释片虽然都是长效制剂,但是由于制作方法的不同,前者是不可以掰开服用的,如果掰开服用,将会使“控释”的作用消失,而变成普通的药片。缓释片则是可以掰开服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讲座】第二十讲 保健常识方案(2)
高血压,不只是吃降压药就完了,合理降压、长期达标要知道这6点
高血压误区集锦
高血压的十大常见误区
高血压治疗的7大误区
高血压用药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