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7年,一台湾商人来到沈阳大帅府,对售票员说:我就不买票了吧
userphoto

2022.06.22 北京

关注

2007年3月26日,一位操着台湾腔的男子来到位于沈阳的张氏帅府博物馆,也就是沈阳人习惯称之为大帅府的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府邸。

当时大帅府已经对外开放,想要进去游览参观的人,都必须购票入内。

然而这位操着台湾腔的男子,在大帅府南门口的售票处对售票人员说:“我想进去看看,就不用买票了吧?”

售票人员抬眼看了他一眼,就感觉到奇怪,即使你是台胞,到旅游景点也要买票啊!而且从男子的穿着上来看,也并不是差钱的人啊?怎么会说出这样不知所谓的一句话。

看着售票员有些疑惑,台湾腔男子又说道:“我就直接说吧,我是张作霖的孙子张闾实,我父亲是张学浚,祖母是寿夫人,想看看大帅府,再去给爷爷扫墓。”

此言一出,售票员不淡定了,要是他真的是张作霖的孙子,到自己曾经的家来看看,似乎确实不应该买票,可是现在大帅府早已经收归国有,没有任何规定张作霖的后人来参观可以不买票。

无奈之下,售票人员找来了博物馆馆长张力,张馆长为慎重起见,先是招待了张闾实,包括领着张闾实参观大帅府后,又设宴款待了一下。

但是馆长也不能确认张闾实的身份,而且在此之前,在沈阳就有人假冒张作霖的儿子的事情,闹得是满城风雨。

有一名叫张忠诚的男子在1993年向公安局申请改名为“张学忠”,并自称是“张作霖第九个儿子”,经媒体披露后,在沈阳引起不小的轰动。

时任帅府博物馆的老馆长杨景华实在看不下去了,结合大量的史料证据整理出《张作霖有九儿子吗》一文,在文中直接否认张作霖有第九个儿子,张学忠读完文章后便将杨景华告上法庭,沈阳公安局在1996年5月出具一份证明材料,证明张学忠的身份证是骗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学忠选择撤诉,此事才告一段落。

经过张作霖第九子风波这件事后,又冒出来一个叫张闾实的张氏子弟,博物馆方面自然要谨慎对待,馆长张力一方面对张闾实进行招待,而另一方面开始向了解这段历史的学者请教,下一步如何进展。

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搞清楚这个张闾实的身份,历史学者很快了解到,张作霖的第六子确实叫张学浚,是与寿夫人所生的。

考虑到这一点,学者向张闾实请教一个问题,“考一考”他到底是不是张学浚的儿子。

学者直接向他询问关于皇姑屯事件的一些情况,因为皇姑屯事件的很多具体情况当时都不为外人所知,只有张家人最了解,而寿夫人在这件事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寿夫人又是张闾实的奶奶,肯定会告诉他一些别人所不知道的情况。

张闾实说道,祖父张作霖的火车行驶到皇姑屯时被炸,张作霖的喉咙被一块飞出来的弹片切断了,随后被小汽车带到了寿夫人所在的大帅府小青楼。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张作霖临死前认为是日本人害死了自己,于是狠狠地说了一句“打”,张闾实直接给予否认,张闾实说奶奶告诉他,张作霖刚被抬回大帅府不久,就死了,什么遗言也没有留下。

为了等待张学良从关内回奉天,寿夫人坚持对外封锁消息,就说张作霖只是受了轻伤,然后稳住了形势,一直到第13天张学良返回奉天后,才对外发丧。

听到张闾实这样说后,学者们基本确认张闾实应该就是张学浚的后人了,因为这些事情当时并没有公开,知道的人不多。

张闾实后来又向学者提供了很多大陆方面并不了解的有关张家的信息,对大陆方面研究张作霖家族的事迹有着一定的作用。

张作霖绿林出身,后来接受清政府招安,并协助清政府剿灭杜立三等巨匪,因此受清政府重用,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职务。

在清朝覆灭后,张作霖成为北洋军阀奉系首领,牢牢控制着东三省的军政大权,因此又被称为“东北王”。

在成为“东北王”的同时,张作霖一共娶了8个老婆,生育14个子女,其中包括8个儿子,6个女儿。

长子张学良,二子张学铭,三子张学曾,四子张学思,五子张学森,六子张学浚,七子张学英,八子张学铨,其中六子张学浚和八子张学铨是张作霖与寿夫人所生。

皇姑屯事件爆发时,张作霖被炸身亡,张学良接管东北,然而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张氏家族丢失东北,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东北军也被瓦解,张氏一族的命运自此变得颠沛流离起来。

在抗战时期,张学浚曾加入军统,在天津站做了一点翻译工作,主要负责和美国方面的联系,在张学良被迁往台湾软禁后,张学浚与张学英也去了台湾。

到台湾后,由于张学浚多次打听张学良的幽禁地址被调离台北,先后在香港和澳门生活。

当时一大家子人都需要张学浚养活,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出去打工,在学校当过老师、教练,还在工地上当过监工,生活也算过得去,就这样一直在澳门生活了十六七年,本来张学浚一家可以在澳门一直生活下去。

然而不久,有人揭露出张学浚曾参加过军统,现在为台湾的情报部门工作,因此被当局列入黑名单,当时张学浚有一个好朋友从北京过来,就住在他们家附近,可是有一天晚上他出去吃饭,回来就在张家门口被人开枪打死了。

张学浚知道处境危险,只好偷渡回到台湾,因为船只不大,走到公海时又遇到了台风,好不容易再次回到台湾。

当得知张学浚可能为情报部门做事,张氏帅府博物馆就要重新考量张闾实到沈阳来的目的了。

对此,张闾实解释说:“那是骗人人,我可以保证,保证父亲没有做过损害中国人、东北人的事。”

实际上,关于张学浚在澳门时被人指责为台湾情报部门工作,很有可能是台湾情报部门故意做的局,为的就是要张学浚回到台湾,刚回台湾,张学浚就被编到“黑猫特工组”。

台湾当局非常希望张学浚能够出来为他们做事,拿他的身份做文章。

台湾60年代老照片

但是张学浚在台湾完全撇开政治上的关系,什么政治活动都没有参加,更不会用张家的名声做事情,所以拒绝了当局的邀请。

张闾实有一次看到父亲在客厅落泪,原来是张学浚出去找工作,别人得知张学浚的身份后,就直接说:“你不是张学良的六弟吗?你干嘛出来找事情,靠他就够了。”

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张闾实16岁的时候就出去打工,半工半读为自己赚取学费。

好在张学浚没有就此气馁,后来去做了七八年的工程,有了一定的资金后,又开了贸易公司,做建材买卖,把台湾的竹子、木材搞到日本去卖,后来生意做大了,张学浚又和兄弟合伙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专门为美国的几个大摩托车厂从台湾生产所需的零件,然后运到美国进行组装。

在外人看来,张学浚一家在生意上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借着张学良的名字搞的,实际上,张学良弟弟的这个身份,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一些麻烦,为了避免身份带来的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张学浚一直告诫儿女们,做事一定要谨小慎微,不要多说话,也不要乱问问题。

张闾实说:在台湾张学良是叛将,他们认为就是因为张学良而失去了大陆,所以如果被别人知道他们是张家人,就会受到奚落。

这件事对张闾实的婚姻都产生了影响,之前张闾实认识了一个女孩,本来相处很好,就快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方的母亲得知张闾实是张学良的侄子,当即不同意这门亲事,女方执拗不过,只好提出了分手。

经过艰难的打拼,尽管遇到一些挫折,但是都被张学浚一家一一克服了,并走向好转,张学浚的子女们也都依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对于这个漂泊的家庭来说,总有一种飘零的感觉,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认祖归宗是很严肃的事情,尽管家里也摆着张家祖宗的牌位,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到大陆的祖坟祭奠过。

张闾实的奶奶寿夫人生前曾不止一次对孙子回忆当年在东北的日子,十分怀念那段时光,奶奶对故乡的记忆触动着张闾实的心,他不止一次想象故乡的样子,可是回大陆故乡又让他感到害怕。

在张学良过世后,张家许多海外的亲戚开始陆续回国寻宗,但大都是以观光客的心态,当张闾实一家听说有人冒充张作霖的第九子,十分气愤,张闾实的母亲也觉得子孙后代应该回大陆祭拜一下祖先。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闾实2007年3月借着一个商团到东北考察的机会,迈出了回故乡的第一步,他从台湾到香港,从香港到武汉,再到长春,后来到了哈尔滨,在那里,张闾实从哈尔滨赶到沈阳,因为在台湾能够查到沈阳的资料很好,他也不清楚去哪里找张家的祖坟,但是他知道大帅府,于是就贸然来到了大帅府,看到这里被维护得很好,还作为景区对外开放,让张闾实很受感动。

作为家族成员中第一个到大陆寻根问祖的后辈,用张闾实的话说:“我连爷爷的坟在哪里都不知道,只知道大帅府在沈阳这一线索。”

得知张闾实此行的目的是扫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立刻和有关方面进行联系,帮助张闾实完成这个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张家祖坟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村落就是张作霖家族真正意义上的祖坟。

旅居在外的张家后人也不知道祖坟会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里,而且这里也经过多次地域重新划分。

在1937年这里从海城县划归盘山县,1970年行政区划调整,这里又划归大洼区,行政区划几易其名。

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2007年4月2日,张闾实风尘仆仆从北京专程直飞沈阳,第二天就前往盘锦大洼的张氏墓园。

张氏墓园是在1912年1月,张作霖担任中华民国陆军二十七师师长时,携妻带子回乡安葬张作孚并祭扫祖坟时修建了墓园。

在“九一八”事变后,张氏墓园虽然受到损毁,但遗址一直留存,1984年张氏墓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进行了一次修缮。

2000年7月又被盘锦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维修。

等到张闾实赶到的时候,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在回大陆之前,张闾实以为张家祖坟会因为没有人扫墓而变得荒芜,而眼前的张氏墓园气势宏伟,在墓园迎面醒目的石碑上,还镌刻着张学良亲笔题写的“张氏墓园”四个字,墓园甬道的两方望柱上整齐地写着“前人卧一方瑞地,后世出千古功臣”的字样。

张氏墓园原来有张氏家族的九座坟墓,当地人称之为“九盔”,后来又添了两座,也是规模比较大的两座,一座是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的,另一座是张作霖的二哥张作孚的。

在张氏祖墓前,张闾实敬献了花圈,几度热泪盈眶……

在拜祭完张氏墓园后,张闾实又随接待人员前往位于凌海驿马坊的张作霖陵园,这里是张作霖修建的坟墓,张闾实就有点纳闷了,为何祖父张作霖修好坟墓后,没有把曾祖父埋在这里,而他大伯张学良没有把祖父埋到修建好的抚顺元帅林里去呢?

关于张闾实心中的一连串疑问,工作人员都耐心地给予解释,在张作霖的父亲张有财病故后,因为家境贫寒,本来简葬在驾掌寺,后来下了一年大雨,发生洪水,将张有财的棺木冲走,到了大洼,因此就埋在了那里。

而张作霖没有埋葬在元帅林,而埋在驿马坊,则是因为张作霖去世得比较突然,并没有来得及修建自己的陵墓,张学良一直想要给父亲风光大葬,于是找到在抚顺东60里的地方,修建元帅林,自1929年初开始破土动工,整个元帅林修建花费1400余万元,到1931年修建完成,原定于1931年11月24日将张作霖下葬。

然而在张作霖的尸骨还没来得及下葬,日本关东军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人占领大帅府后,将张作霖的灵柩移出大帅府,由于复杂的原因,张作霖的灵柩一直未能下葬。

一直到1937年,张作霖曾经的结拜兄弟,已经出任伪满洲国总理的张景惠给日本施压,最终日本才勉强同意张作霖灵柩下葬,但是不允许下葬在元帅林,只好下葬在驿马坊。

这是因为,日本人考虑到张作霖在东北的威望,不想将他葬在名声显赫的地带。

张闾实听完这些事情后,想到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以及自己家族的遭遇,很受触动,在拜祭时,按照当地的习俗,开启一瓶白酒,然后洒落在张作霖的墓地上,期间,又搂着爷爷张作霖的墓碑久久不愿里去,其情景让每一个随行人员为之动容。

张闾实祭祖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引发很大的关注,坊间很多人对张闾实的身份依然抱有迟疑态度。

2008年5月的一场认亲会,则打消了大家的疑惑。

张作霖的八子张学铨在张学良去台湾时并非一同前往,而是留在了大陆,算是张家人留在大陆的代表,尽管张学铨已经去世,但是他的夫人马蕴兰却在世。

张作霖的六子张学浚与八子张学铨都是寿夫人所生,两家的关系更深。

相关工作人员联系到马蕴兰,询问能否与张闾实认亲,从而打消世人的疑虑,马蕴兰答应只要有机会,一定赴会。

在相关工作人员的联系下,2008年5月15日,马蕴兰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盘锦市的福德汇酒店,当马蕴兰看到张闾实第一眼后,便鼻子一酸,留着眼泪说:“你长得像你父亲,大眼睛,你母亲还好吗?”

张闾实说:“母亲本来想亲自来大陆看看的,但是身体不好,医生不让坐飞机。”

在简简单单的寒暄过后,大家都聊起了两家分别后各自发展的情形,一时感慨万千。

在认亲会上,张闾实和马蕴兰还特地向党和政府表达了感谢,正是因为党和政府的推动,他们分居两地的一家人才能再次重聚。

在回大陆前,张闾实最担心的是大陆是张家人的态度。

在台湾,张作霖从来都是反面形象,在一些台湾影视剧里,张作霖被描述为一个土匪,到处杀人放火,劫掠,而对张学良的评价也不高,台湾媒介一向宣传是张学良导致国民党失去了大陆。

然而来到大陆后,才发现大陆给张家的评价很高,是非公断,都是客观的,没有夸大也没有诋毁,这是让他最感动的一件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闾实:张氏家族的《漫漫归乡路》
2007年,一台湾商人来到沈阳大帅府,询问:我爷爷张作霖的坟在哪
2007年,一台湾商人参观沈阳大帅府,对售票员说:我就不买票了吧
2007年,张学良侄子来到沈阳大帅府参观,对售票员说:我就不买票了吧?
张作霖被炸身亡,79年后孙子回沈阳大帅府,售票员:同志,请买票
2007年,台湾一位商人来到沈阳大帅府,看到售票员:我还要买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