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到冬天,我就思念起家乡酱豆的香

前几年兴起来吃日本纳豆,据说能够溶栓抗菌防止骨质疏松;降压降糖防止老年痴呆降低胆固醇等等,大报小报齐吹,吹的天花乱坠神乎其神,老婆于是受不了鼓动终于高价买了一些做为我这个三高病人的专用保健品,当她兴致勃勃的把纳豆呈献给我食用的时候我也心急火燎的尝了一下,——我勒个去!这不是我小时候常吃的酱豆吗!?

--------没有实物图片,本图片来源于百度-------

我小的时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个我们村几乎人人都能托毛主席的福吃饱了饭的幸福年代,上学时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讲旧社会穷人忍饥挨饿的故事,讲解放前穷人家的孩子去要饭如何被地主家的狗崽子放狗咬,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幸福,我们在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伟大领袖的感激,每当吃饭的时候都会在心中感触一番,就像西方人的餐前祷告。尤其是吃到酱豆的时候!

酱豆绝对是那时乡下人家最寻常的下饭小菜,拉着粘丝的酱豆配上切细的白菜或是萝卜丝闻着臭吃着香。佐餐时能吃上可口的酱豆成了冬季里缺少蔬菜生活里的一缕慰藉,随着大家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许是好久没人吃了,但在当时这菜却是日常菜肴里不可或缺的:蒸上一屉饼玉米饼子,熬上一锅棒子面稀粥,盛上一碟酱豆,全家人围坐一起,用筷子夹取着下饭,呼噜呼噜的喝粥,很是惬意。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绝对是做酱豆的好手,做出的酱豆,色泽纯正,咸淡适宜,余味悠长。我的童年记忆里,酱豆是一个不可忘却的符号。当年最不起眼的酱豆陪伴着我度过了我的童年,令人难以忘怀。虽然我没有直接动手做过酱豆,但我亲眼观察过母亲做酱豆的全过程。母亲做酱豆是从来没有失过手的,——做酱豆时气温要高,要选好时令,一般盛夏三伏天最好。三伏天或是立秋时鸣蝉高唱,一天热过一天,阳光毫不留情晒得人不敢出门的时候,就是制作酱豆的最佳时机到了。又加之此时节,农田里一片葱绿,庄稼拼命生长,出现了短暂的农闲,于是乎家家开始张罗着做酱豆——这可是技术活,且技术含量还是蛮高的。大致要经历挑豆——炒豆——煮豆——捂豆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纰漏,哪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酱豆的质量。

做酱豆用的主料是黄豆,首先要挑选上好的黄豆,一定要做到保证没有没有虫叮鼠咬过或是霉烂的豆子。筛好后再用簸箕把黄豆簸净。小时候我经常在母亲身边看母亲筛豆、簸豆。看着母亲很熟练地筛豆、簸豆,在旁边欣赏的我真的很惊奇母亲娴熟的动作,真是惭愧得很,到现在我也没学会如何用簸箕。接下来是要把挑好的黄豆放到锅里翻炒成橙黄色,为了保证炒豆的质量,往往要兑入沙子,目的是传热均匀避免豆子炒黑。火候要把握好,奶奶就在下面烧火,母亲拿了锅铲子均匀地翻炒,,不大一会儿,铁锅里就会响起霹雳啪啦的爆豆声,一股诱人的香味儿飘起来,黄豆全部变得深黄色时,豆子算是炒好了,炒豆子的这个时候也是小孩子们过“节”的日子,大人们会盛出一些炒熟的黄豆让孩子们吃。炒熟的黄豆直接就可以拿来吃,一个一个撂到嘴里,嚼得“嘎嘣嘎嘣”响,越嚼越有味儿,满口生香。可惜不能多吃,不然肚子会胀得比皮球还要鼓,用手一敲,砰砰作响,胀得晚上睡不着觉,胃里直泛酸气,还会不停地放屁。初中时语文老师还会讲鲁迅的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有的人吃的是炒豆,放出来的是臭屁哈哈!

-----图片来源于百度-----

然后把炒好的豆子放入装满清水的大盆里,泡上大约一顿饭的工夫。炒熟的黄豆经过水的浸泡迅速膨胀饱满,模样儿变得胖胖的。接下来,要煮豆。把浸泡好的豆子倒进铁锅里。打一桶新打的凉水没过豆子二指,因为酱豆往往做得很多,铁锅里的水一般都会接近溢出了。将事先准备的八角、茴香、花椒、姜片等作料放进锅里去煮,等水熬的干下去豆子变得稀烂,屋里飘出浓浓的豆香味儿,就算做成了。把煮好的豆子捞出来放凉晾干,然后放进坛子里装好,尽量做到密实。然后再用细棉布扎紧坛口,搬到毒太阳下曝晒。用细棉布扎紧坛口是为了防止苍蝇在酱豆里产蛆,一旦苍蝇产蛆,那是很令人讨厌的。在炎炎烈日下,只需几天工夫,酱豆盆就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味道。并且太阳越毒,晒出的效果就越好。每天要几次打开细棉布把酱豆上下搅拌均匀接着晒。在高温的作用下,酱豆起着化学反应,慢慢地产生一种美味。所以晒酱豆最怕赶上阴雨天气,最忌雨水落到坛里,那样酱豆就会变坏,一切都会前功尽弃。于是三伏天里,邻居们都会把晒酱豆的坛子搬到太阳地儿里,一字儿排开,用很长的春凳把酱豆坛子一溜儿的放在上面,这成了那个时候三伏天里的一道景观,记得我当时很喜欢那种有着鱼鳞纹的坛子觉得漂亮极了,也是我后来对马家窑文化痴迷的契机吧?

酱豆的吃法最普通的就是加上盐原汁原味端在饭桌上作“咸菜”用。不能多吃,酱豆味儿一般偏咸,目的是为了刺激吃饭时的速度。那个时候农家一般不轻易炒菜,炒菜是逢年过节或是招待宾客才用的,那个年月,有一盆上好的酱豆,绝对可以成为整个冬季里的美味。如果再上个档次,再拌上切细的白菜丝或是萝卜丝,那种美味是令人回味的。吃酱豆一般用筷子,一粒一粒的夹着吃,和花生米被称为“抗叨”,是很节约的。上初中时我在即墨二中住校,一星期才回家一趟。在学校里伙食很差劲,窝头不熟难以下咽,菜也是索然无味,白水煮的萝卜白菜是主打,在这样的日子里,酱豆倒是功不可没。星期天的下午,要返校上学,临行前母亲会把酱豆装在玻璃罐头瓶里,用塑料布蒙上扎紧,让我带到学校吃,这几乎是我一星期的菜肴。那时候,来自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这样,不会有人嘲笑的。各式各样的装着酱豆的罐头瓶排列在教室的窗台上,是那时学校的特有风景。吃饭时大家会围坐成一个圆圈,互相尝一尝对方的酱豆,品评一番,现在想来,别有一番情调在心头。

包产到户以后,老家靠近市区,周边建了很多蔬菜大棚,一年四季反季节蔬菜不断,家家随时都可以吃到新鲜的炒菜,而那醇香可口的酱豆却离现在的生活越来越远,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做酱豆、吃酱豆倒成了一种奢侈了。前几天在台东的明霞支路上看到有商贩在卖用塑料袋装好的酱豆,顿时倍感亲切。

细思一下,酱豆对像我一样离家在外的人,总是包含了太多的亲情和乡情。 想想走过的路,当年吃着老家母亲做的酱豆,我和姐姐弟弟一个接一个地走出了家乡进了城市,也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今母亲也离开了,儿时的酱豆却渐渐成了我温馨的回忆,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晨之风散文《吃酱豆的那些日子》
敦煌美文:晒伏酱
西瓜酱
哪些乡野美食里,藏着家乡的灵魂?
故乡酱香-郑州日报数字报
自制东北大酱的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