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防止清华,北大等高校人才流失?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崇洋媚外就能总结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吸引力问题,而这种吸引力不仅表现在科研资源与待遇上,而且表现在人才需求上。

先看几组数据,2013年清华出国留学比例为27.3%,北大的比例为28.9%,其中以理工科毕业生为主。首选地美国,其次是英、德、日、加。

2016年清华出国留学的比例为16.4%,北大的比例为15.9%。最近四年,这两所高校的出国留学比例又有所回升,但回国率一直呈递减趋势。

其中赴美留学的博士毕业生回国率最低,据《纽约时报》报道,2012年赴美深造在并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到2017年仍留美的占62%。

留美博士成为不愿回国的主要群体,约有92%的博士生愿意留在美国。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比国内环境较差的印度竟然还要高十个百分点。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是与可支配的科研资源有关

十年前,美国的科研投入为4500亿美元,而我国约为美国的25%。2018年美国的科研投入为5520亿美国,我国的为4740亿美元,基本上相当。

美国在十年前的科研投入数据说明,美国一直具有旺盛的人才需求。尽管我国的科研投入在直线上升,但人才需求在短期内还无法超越美国。

这是人才流入美国的根本原因之一。再看看人均科研资源,美国每千人当中就有五个科学家或工程师,而我国每千人当中仅有两个这种人才。

照此比例计算,美国共有150万科研人员,中国共有240万科研人员。美国人均年科研费用达到30万美元,中国的人均年科研费用为20万美元。

请注意,这是最近一两年的数据,如果是十年前,则是人均3万美元。这一情况持续了很多年,不是一两年就能扭转过来的,而且是理论值。

在实际中,我国科研人员人均可支配的费用要远低于美国,其原因是根深蒂固的,可能与科研制度和环境有关。这导致了顶尖高校人才外流。

二是与科研环境和相关待遇有关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广义上的科研环境,与制度、晋升、获奖、人脉、成果等有关。估计搞过科研的人都会明白,关于这一点,此处不再赘述。

在科研待遇方面,可能现在中美的差别不是很大。但在十年前甚至更远的时期,我们与美国科研待遇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影响短期不会消除。

即便是现在的待遇差不多,但如果再考虑到科研环境,那我们的吸引力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另外,美国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比如在签证、获取绿卡与国籍等方面,美国都有很大的竞争力。对想要出国深造的学生吸引力很大,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美国都是一枝独秀。

这其中有一部分软实力,在短期内是很难提高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十年前这些条件很有吸引力,尽管现在有所下降,但还是不可忽视的。

三是与两国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有关

我们每年有800多万大学毕业生,而美国只有200多万。其中的理工科学生,中国要远远多于美国,科研需求小及科研门槛高,导致人才外流。

人才的自由流动,加剧了这是人才流失现象。中国的人才供大于求,向外输出就是一种分流方式,对于高门槛的科研要求,很多人不愿回国。

美国国内工程领域的人才要比社科、人文领域的少很多,优势不大的理工科基础教育为人才流入提供了前提,这方面美国的人才需求量更大。

于是很多留学生只能留在美国择业,相比国内更容易些。而国内近些年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但几乎都是最高端、最前沿的科技型人才。

这类人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留学生回国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因此很多学生给愿意留在美国。

至于如何防止清华、北大等高校人才的流失,那只要解决上述三个原因,流失现象不敢说彻底改变,那也会至少有所改观,这需要一个过程。

综上,增加科研投入与待遇,改善科研环境,扩大人才需求,便可逐渐扭转我国人才流失这一顽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湖大学人才招聘方案出炉,5年内有望真的比肩清华、北大!
双子星高校南开大学退出竞争, 高薪也难吸引高素质人才!
双一流大学最新排名,哈工大重返前三,清华第五,北大跌出前十
2万清华学子被硅谷收割:是待遇,还是梦想,让高端人才流失
博士的待遇真的有那么好吗?我是一个985博士生,我来回答你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偏偏有老师从清华北大辞职去普通高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