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空经纬之下的温情 ——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上)

蒋波

冯至先生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以一个无迹可寻的山村为时空原点,在漫长的时间和多变的空间中自由流动,描写眼前之景,追摹过往之状,抒发幽微之情。“消逝”一词兼具时间和空间因素,它是对于过往事物目前状态的描述,强调的是在时间作用下,事物本身已经不复存在,只是事物存在的背景“山”可能存在,因而虽然事物消逝了,但依然可以借此存在的背景“山”来怀想。冯至“相信通过直观的观察而非僵硬的实验,研究者可以发现自然内在的法则”。笔者以为,梳理文本中的时空因素,探究时间交织中的情理,能披文理情,一窥文意

时空流动 

题目《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限定了文本叙述的空间区域——山村,指向了时间方向和范围——“消逝”。这个既定的时空之中,作者行走山路,留心林木,探究过往的山村状貌、人事风物,对这“消逝”的前因后果做一番探究,来一番人文怀想。

1. 时间流动

从题目看,着眼点在这个“消逝”的村庄,它已经消逝了七十余年。实际上,文本中所流动的时间不仅仅是这七十余年。“总觉得它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开篇宏阔辽远,“洪荒时代”所指向的时间是极其长远的,至少也是几十万年。紧接着,“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却一下子将时间限定在我们能够发现物证、有文字可考、有历史可追想的几千年的时间,长短对比中,时间轴线流动收缩的运动轨迹清晰可判,自然会引发对时间的长短、永恒与短暂的怀想。“二三十年”“在七十年前”,时间进一步收缩,如绘画中的透视一样,逐渐接近当下,也逐渐清晰明朗,时间越是接近当下,亲切感、熟悉感也愈加强烈。中国叙事作品要求在叙事立言之时,首先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而达到叙事立言中主体和客体的融合。《红楼梦》开篇也是远古洪荒时代,女娲补天 ;《天龙八部》开篇的“释名”一节,解说出于佛经“天龙八部”,指向的时间也是极其长远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冯至先生在时间流动和叙述上,是传统的模式,却理性中肯,符合历史真实。

行文中,时间流动依然存在,作者先后写道:“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秋后,树林显出萧疏”,等等,这些文字和场景,分别展示了春天、夏天和秋天的时间流动。“在比较平静的夜里”与前文写白日里“采菌子”形成早晚的时间流动。

从几十万年到几千年,从几十年到早晚的时间流动,形成了一条文本的潜在时间线索。“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是李煜对故国愁恨的哀叹,冯至对于时间流动的牵引,自然也有对消逝的追想,对未知的遥想。

2. 时间往返

行文之中,时间流动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 以一个时间为原点往返或发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当下为时间原点,设想未来时间点对当下时间点的回忆。当下是秋雨绵绵无归期,自然惆怅不已,未来是相依相守忆往昔,心存温情。这首小诗在时空安排上极为精巧,既有从“巴山”到“西窗”,至“巴山”的空间往复对照;又有由今宵、他日,折回到今宵的时间回环对比,艺术构思新颖奇绝,意境曲折深婉。可以用线形图表示为:

个时流动的圆形结构。这是大结局般的乐观猜想,能回到原点,时间流动是顺畅的,心情是可以得到纾解的。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却极少谈到未来,大量的篇幅都是立足当下时间段,对过去的猜想,对当下的沉思。试以下图解之:

看成体和客体之间交流的中介,而非冰冷的实验,歌德称此为“温柔的经验主义”,观看者和其对象之间、主客体之间彼此改变,相互交流,是一种共生共情的关系。但在对消逝的山村的观看中,这种单向的时间流动,是无法得到回应的。李白说“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是对未来的怀想,也无法得到回应。内心的怀想和期盼无法得到解答时,一种深沉的忧思自然萌发。冯至的思绪,与李白有相似之处,只是时间的流向不同,一个是当下,一个是未来。如果说李商隐在写作《夜雨寄北》时因对未来的遐想时间流畅,故而也可能有片刻的愉悦,那么冯至在时间的滞涩中或许难有畅快的欣喜。

3. 空间延伸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重点叙述了一个藏在山间茂林中的“山村”,主体空间小,背景也不大。但是,作者在行文中延伸出广阔的物理空间,抒情达意。“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以小溪流动,写出此山与彼山,延展出山村的整体空间布局;“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以山路蜿蜒,牵引出山村今夕空间状貌,连通时空 ;鼠麹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加利树“是异乡的,移植到这里来并不久”,以树种移植,拓展出外界空间 ;鼠麹草“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以类比联想,悲悯世界运命(它像是一个民族在世界里消亡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

我们可以做如下示意图 :

分析上图,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冯至为何没有更多地写到华夏之地?以山村为原点,发散出的空间范围广阔,为何多半是遥远的区域(比如欧洲、加利树原产地澳洲或其他区域)?笔者认为,本文的空间延伸是广阔的,却不是圆形的,或者是不和谐的,空间的残缺,空间的不平衡,必然带来情绪的痛苦体验。事实上,该文写作于1942年,彼时作者因为避难,搬迁至昆明,甚至住家也只能在茂林深处的山谷中,国土的不完整性,促使家国情怀的高度关注。不写广阔的华夏土地,其实不是不想,只是不忍直视而已。

单就加利树来说,目前已经广泛移植南方各地,如果说作者借此来含蓄地怀想广袤大地,也是有可能的。

- 未完待续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宇宙中时间的奥秘:所有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或全都存在!
研判涨势启动和时空延续
隐踪奇门浑天九阵大甲璇玑学概论
书法美学 时空交叉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共存的,意味着我们能回到过去也能前往未来?
庞壮国:诗歌四感〡《诗文时报》第08期初选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