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枣涧纪事之五----贾家后裔呈请朝廷设奇村镇集市

据史料记载,忻州地区集市的蓬勃发展大致始于清代中叶,明末清初的战乱天灾在相当大范围内造成人口流失,经济衰退,使农村集市遭到很大破坏,经康熙、雍正年间的恢复、整顿,乾隆以后进入一个全面持续发展阶段。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清政府对集市牙行、税收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清理、整顿,使集市管理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另一个方面对农村集市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清代中叶,全国集市税收比康熙时增加了一倍,有些省区、州县甚至增加了四五倍、十余倍;而这一税收额的增长在对牙行、税收设置采取了一系列限制的前提下达到的,因而实际交易额的增长要比税收所反映出来的更大得多。在这个时期,忻州的社会经济逐渐复苏,集市也随之恢复,日益繁盛。

明代中叶,忻州地区共有集市24个,平均每县1.7个。清康熙以后,随着经济发展,集市明显增多。到清朝末年共有集市54个,平均每县3.9个。东六县较西八县而言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集市30个,平均每县5个;西八县地处山区,经济落后,有集市24个,平均每县只有3个。就整个地区而言,农民到集市进行交易的平均距离为二至十公里,农民只需花半天,最多一天时间便可往返集市一趟,十分方便。

集市的产生与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可供出售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农民赴集出售,商人赴集购买,从而使集市的规模日益扩大,商品贸易日渐繁盛。

例如:忻府区的奇村建于明朝初年。随着集市的兴起,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衣帽鞋袜、棉花布匹、五金日杂,应有尽有,极大地满足了附近乡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用品的需要。清康熙年间,集市的规模日益扩大,当局应乡民所请将奇村改为奇村镇,此后集市便更加繁盛起来。忻州西北乡的乡民自不用说,连镇西比邻的静乐县、宁武县和镇北崞县(今原平市)等地的群众也蜂拥而至。极盛时期,大小商号多达260余家,交易额天天都在万元以上,因而成为忻府区西北乡的集贸中心,贸易范围涉及忻、代二州和所属五县(定襄、静乐、五台、崞县和繁峙)。

博主查实,在康熙28年以前,奇村之大,西至西道口、西北至徐家阁、曹家阁,南至高家阁和前寺一带,北至合作社,即人们所说的炭市西街之道南,东至十字街戏台西面之王家阁,堡子街营院是奇村之中心地段,永安堡即在西道口内,有福田寺大佛殿等。奇村再此范围内,均为集市范围。

上述资料中称:当局应乡民所请字眼过于模糊,究竟是谁?有什么资格?凭什么关系?给当局上了呈子?经笔者从家谱考查:明洪武二年由朔州马邑有贾公善钦携妻子崔氏来忻州居枣涧,传至七世文字辈时,贾氏经济开始略显富厚,至十传至贾根,已在康熙年间生二子成麒生员、成麒武生。康熙28年,由贾根呈请当局,立集奇村镇,从此,贾氏文寿支派迁居奇村居住。文福支派仍居枣涧,之后四代,不知何故弄出一命案,经人调解,贾衔将枣涧所有房产、土地折价赔偿,牵妻子一担财产移居奇村,后生有四子,甚为繁盛,应了那句“人挪活,树挪死”的谚语。

由此断言,康熙年间由枣涧贾根呈请当局在奇村设立了奇村镇,至此开始了集贸市场。文革年间,奇村街道周边的店铺虽然不再经营,但是从门面就可以看出当年贸易之兴盛程度,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奇村中心街道及小东街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生意门面。改革开放至今,奇村贸易恢复,加之开发了温泉,奇村依然是忻州西北的文化贸易中心。

然,几百年前,枣涧贾公根的功绩有几人耿于心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忻州奇村集镇史
奇村集市
忻州奇村集市往昔
【苏村之窗】大荔沙苑打枣忙
明清时期忻州地区集市研究8
初村腊月的集市,感觉这里年味十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