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邯郸历史中的大名城

大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为都。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名胜古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春秋时期,在今大名县东部,曾经兴起过一座闻名中原各国的城邑——五鹿城。五鹿是大名境内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它对大名的历史价值,可将大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早到公元前七世纪。

春秋时期,大名地区先属卫国,后属晋国。公元前660年十二月,北部的狄(翟)人进犯中原地区的卫国,卫国连忙向中原霸主齐国求救。但是未等齐军赶到,卫国就很快被狄人打败,卫国君主也被狄兵杀死。关于“五鹿”。春秋时大名为著名的五鹿城,“五鹿”体现着大名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同时“五鹿”又有“禄寿吉祥”之意,与大名的含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其次,我国南方的大都市广州称“五羊城”,“五鹿城”和“五羊城”单就字义相比,“五鹿城”应在“五羊城”之上,人们说起广州“五羊城”,很容易联想到大名“五鹿城”。

卫国(?-前209),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封,史称康叔,是卫国第一代国君。卫国地域大致在黄河北岸,太行山脉东麓的今河南省鹤壁南、新乡北附近(今卫辉市附近)。

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赐同母弟封康邑,史称康叔封 。周公旦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封,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为康氏最早的发源地。

战国时期属魏国所属区域,是魏国与赵国接壤的边界区。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时是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

曹魏黄初二年(221年)以魏郡东部都尉置阳平郡,西晋因之,均治馆陶县(今山东冠县东古城镇)。

大名在汉朝时期为冀州魏郡。魏郡,是中国古代西汉唐朝期间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最大范围包括今天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以南,以及河南省北部安阳市一带,其中心在邺城。三国初期时魏郡分置为三。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唐河东(山西)节度使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继承其父晋王位,即进军山东,攻占幽州(治蓟县)、镇州(治今正定)。贞明元年(915),梁将贺德伦以魏(大名)、博(聊城)二州叛梁降晋,李存勖入魏州兼领魏博节度使。龙德三年(923)四月,李存勖于魏州开坛祭告皇天,遂登帝位。国号大唐,年号同光,建都魏州,都名东京(大名)。又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当年十月灭梁,随即移都洛阳,降东京为副都。同光三年(925)改东京为邺都。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吕夷简以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驻跸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亲征契丹,奏请建大名府为北京。此后,大名作为北宋的陪都--北京(1042),也是金朝所立伪齐刘豫政权的都城(1127),还是金元时期大名路治所。北京大名府位于河北平原主要交通线御河东岸,地当南北水陆交通要冲,为河北重镇。城周四十八里二百零六步,门十七宫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原为真宗驻跸行宫,辟五门。城内有班瑞、时巡诸殿。

明初城址圮于水,迁至艾家口,为明清时期大名府和民国初年大名道的治所,数百年间为中国北方的重镇。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占地15亩,AA级景点。现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国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大名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创造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邯郸境内至今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汉代“群臣上醻”和“赵国易阳南界”刻石。北朝时期邺城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响堂石窟和众多的单体石造像,创造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北齐样式”,对隋唐以后造像艺术影响深远。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开中国碑刻行书先河的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程子视箴碑,明嘉靖陈皇后家族谕祭碑等。展览以邯郸石刻文化遗存为主题,以实物、图片、图表、拓片、文字、影像等为载体,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系统反映了邯郸地区自北朝至宋代石刻艺术。展览共分4部分:北朝造像、隋唐造像、五代及宋造像、北朝刻经拓片。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展出精品文物70余件,石窟造像图片86幅。其中以邺城的汉白玉造像、常乐寺的红砂石造像最为精美。

邯郸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创造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邯郸境内至今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汉代“群臣上醻”和“赵国易阳南界”刻石。北朝时期邺城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响堂石窟和众多的单体石造像,创造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北齐样式”,对隋唐以后造像艺术影响深远。

博物馆北廊主要陈列自唐至民国各时期碑刻二十五件,东廊北端为碑刻11件,墓志38方,西廊为大名籍现代书法家书写大名典故、史料及说明碑60余件。馆内中心树立“五礼记碑”,地面散放碑刻、石雕等20余件,极具观赏价值。

狄仁杰(607-700),山西太原人,辅佐武则天政绩显赫,深得民心,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相。

狄仁杰祠堂碑位于大名县孔庄村北,初立于大周圣历元年(698年),后祠堂及碑因战乱而毁。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十一月,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在原址为狄公重建祠堂及碑。现祠堂已不存在,仅残留此碑于原址。该碑青石质地,由首、身、座三部分组成,碑体(除座)高4.46、宽1.46、厚0.46米。碑首为六龙戏珠圆首,碑额阳篆“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3行3字排列。碑体阳面楷书碑文,由冯宿撰文,胡澄书丹。碑文记述了狄公任魏州刺使时的政绩和重修此碑的经过。

现碑身淤地之半,上部稍风化,有轻微裂痕,碑座淤埋地下完好。此碑为研究武则天时唐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大名县现存还有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直隶七师校址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名胜古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转自邯郸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了解】你知道二·五·八是哪个县的美食吗?
寻一条河 走过一个古城
我叫大名02
北周正书石刻《檀泉寺造像碑》
北周石刻《檀泉寺造像碑》
第八批国保公布了!河北保持第三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