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teiner讲“青少年的教育”


青少年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其间有一个影响深远的转折,决定人生要转向何方,此后的危机,灾难性的后果也许就源于此,然而许多经历不深的人似乎都没有觉察到,在教育青少年的问题上表现出一些无意识的作为,也频频有见一些所谓青少年性教育的言论传播,觉得很有必要再将此前译录的“Steiner 讲青少年的教育”文字重审,分享给大众朋友们,便是此文。

这大概是Steiner 关于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演讲,鉴于其特别重要性,所以去年6月我在喜马拉雅录制了两个版本,因为前版之时我有幸遇到日本国宝级的传奇音乐人中岛みゆき的作品《恩知らず》,这最初的接触就把我惊艳到了,耳闻目睹,无论嗓音还是形貌,谁能想到,这是她60岁时!渐渐了解音乐家本人及其作品,知她是幼时学习音乐而后修习文学,而我是从小善于语文而后学习美术,涉入艺术、美学,这都是一种“语言的扩大”,所以尤能了然她那如水般从心中自然流出的“歌曲文字”,就像音乐写作一样,其中的生命,纵最多的翻唱,也只能状其形而不得其神,并且她一直未婚,与老母亲生活在一起,我们可以从她看到多少?…有所契合,于是我非常欢喜地选用了中岛みゆき的《恩知らず》作为我“Steiner 讲青少年的教育”译录的配乐,有意分享,然一开始就有听众朋友反馈说音乐太强劲太吵,我有些没想到,这样的声音有一两三个的时候,确感中间背景乐有失疏忽,我就特录了第二版,选用音乐人相对年轻时代的作品《时代》,有一定的对照性,名为“空音版”,并在简介中撰文作解…如今文字分享,我还是选配《恩知らず》的画面,大家可以看到那幕后的“声音”,在http://xima.tv/GeJYBN…

Steiner 这篇演讲比较精短,然而最重要的东西包含其中清晰可见,只是需要带着体验细细研读,反复阅读并思考,领会其中明确之深意…

Steiner 讲青少年的教育

出自Rudolf Steiner 1922年6月21日于斯图加特的演讲

译自英文精译版(只少数囗语重复有删节,及句子精缩),译者C.B.

朱玉江蓝  初译

当孩子们到了青春期的年龄,就有必要唤醒他们内在对自身以外世界的极大兴趣。在教育他们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引导他们向外看这个环绕在他们周围的世界,及其所有的法则,过程,原因与结果,以及人们的意图和目标——并且不仅仅是人类,而是一切,甚至是一首乐曲,比如说。而这所有的一切必须以一种能够不断不断在他们内心回响的方式带给他们——于是关于自然,关于宇宙与整个世界,关于人类心灵的诸多问题,关于历史的种种问题——于是各种谜团浮现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

当星芒体(此术语用于指称人类与动物界相通的,即所有在人和动物之中存在的关于情感、情绪、情欲与欲望等感受、感觉与感知的构成体)在青春期变得自由,那么可以用来解开这些谜题的力量就释放出来。但是如果这些关于世界及其表现的谜题没有出现在年轻的心灵中,那么此时这些同一力量就会变成其它的东西。

当这样的力量变得自由,而未能唤起他们对这样的世界之谜最强烈的兴趣,那么这些能量就会转化为今日在大多数年轻人身上生发的东西。它们在两个方向上变成一种本能的冲动:一是对力量的喜好,二则是情欲。

不幸的是,现今教育学并不认为年轻人的这种对力量的喜好与情欲是那些直到20、21岁、实际应该去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的事情发生变化而引发的后续结果,而认为它们是人类机体在青春期的自然元素。如果年轻人被正确地教育,那么就应该完全没有任何的需要在这个年龄对他们谈及力量之爱与情欲。如果这些事情不得不要在这个年龄段提起,那么其本身就有病态之嫌。我们整个教育艺术与科学都在生病,因为最高的价值总是一再一再地被归属于这些问题。很高的价值被加诸于它们不过是因为人们今天的无力——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时代人们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能力——去激发对世界,对最广泛意义上的世界的真正兴趣…

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世界没有足够的兴趣,那么我们就会被扔回到我们自己。大体上,如果我们看看现代文明所造成的最大破坏,就不得不说,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太关注他们自己了,通常没有用他们更多的闲暇时光去关注世界,而是忙于他们自己是如何感受的,及什么给了他们痛苦…人生中最不适合如此自我关注的时期就是在14、15到21岁这个年龄段。

形成判断的能力在这个时期展现出来,它应该被导向世界上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世界对年轻人必须变得如此引人入胜以至于他们的注意力根本无暇从它转开足够长的时间去常常关注他们自身。因为,众所周知,对于所关注的主观感受,疼痛只是在我们想它越多的时候才会变得越剧烈。不是客观的损伤,而是其疼痛,我们想它越多,它就越剧烈。在某些方面,克服疼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你自己不要去想它,如果你可以做到。正是在15、16至20、21岁之间的年轻人内在,发展着某种与疼痛不无相似的东西。这些对星芒体从物质体释放而产生的种种状况的适应真的就是一种绵绵不绝的温柔的疼痛之体验。而这种体验会立刻使我们倾向于自我关注,除非我们得到足够的引导,脱离它而朝向我们自己以外的世界…

如果老师在教10或12岁的学生时犯错,对于所涉及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而言,不会真的造成特别特别大的不同,但这并不是说你在孩子们的这个年龄时应该尽可能多地犯错…

老师的权威感可能会降低一阵子,但这些事相对会比较快被遗忘,总是会比忘记某些不公正的事情快很多。另一方面,当你站在14、15至20、21岁的学生们面前,千万不要暴露你的潜在不足,而把自己弄得像个傻瓜(出洋相)…

如果学生不能阐述他内在体验到的问题,那么老师就必须有能力自己做这件事,于是他可以把这样的一个阐述带到课堂上,他必须能够满足当问题一提出就会出现在学生们心中的感受。因为如果他不能做到,那么,当所有反映在这些年轻人心灵中的一切进入到睡眠的世界,到睡眠的状态,未阐述的问题就会产生大量有害、有毒的物质。这些毒素只在夜间发展,而那正是毒素其实应该被分解、转化而不是产生的时候。毒素产生,使年轻人在上课的时候大脑负荷过重,渐渐地,一切就在他们内在阻塞起来,变得“停滞”。这必须并且可以避免。但这只有在那种感受不要出现在学生们心中时才能避免,即:“现在老师又没能给我们正确答案。他其实根本都不能回答我们。我们不能从他那里获得一个满意的答案。”当孩子们有这样的感受,发生的那些自我暴露就是老师的潜在不足:“老师刚才没有能力给我们所需要的答案。”对于这种无能为力,老师个人的能与不能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而更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如果我们花太多时间把大量信息倾倒在这个年龄的年轻人身上,或者我们用一种他们从来不把他们的疑惑与问题带入意识的方式教他们,那么老师——尽管他是更客观的那方——即使间接地,也是在暴露其潜在的不足-之处…

你们看,教师必须,在完全的意识之中,被这一切完完全全地渗透,来应对从九年级到十年级的转换,因为教育学必须关注自身的,就是在于其给出课程的整体转变。如果我们是教六、七岁的孩子,那么课程就已经依据他们正在入学这个事实而设定,我们不需要了解任何其它与生命相关的东西。但是当我们带领年轻人从九年级到十年级,我们就必须把自己置于完全另一种生命状态。如果可以做到,那么孩子们肯定会对他们自己说:“天哪,真是电闪雷鸣!看老师做了什么!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他是一道有很多要说的亮丽的光,可是现在,他开始像不仅仅是一个人在讲话,为什么,整个世界都在从他说出!”

当他们感受到这种对特别的世界问题最强烈的兴趣,并且庆幸能够将之分享给其他年轻人,那么世界也将透过他们来说话。出于这种心情,激情(Schwung)必将产生。激情是教师必须带给这个年龄的年轻人的,激情要首先被导向想像;因为,虽然这个时候学生们是在发展其作判断的能力,但判断力实际上是从想像的力量中产生。如果你智性地处理智力问题,如果你不能带着一定的想像处理智力,那么你就“错-失”了,你就错过了和他们一起的那条船。

年轻人需要想像的力量;你们必须带着激情,带着一种使他们信服的激情靠近他们。怀疑主义是你们不可以在这个年龄,在这个生命阶段的上半叶带给他们的。对于14、15到18岁这个时期,最具破坏力的判断就是那种以一种悲观的博学口吻来暗示的:“那是某种不可知的东西。”这使一个孩子或一个年轻人的灵魂粉碎。很可能在18岁以后他们会略过或多或少有些怀疑的东西。但是在14到18岁间,向他们引进一定的怀疑主义就是灵魂的粉碎,与灵魂的削弱。不要把这种使人虚弱的悲观主义带给年轻人远远比你们涉及什么主题都要重要得多。

作为教师练习一定的自我观察,不屈服于任何幻觉,对其自身而言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刚好是在这个年龄,年轻人在课堂上感到自己比老师更聪明,那么这将是致命的,尤其是在一些次要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并且可以做到,就算在一开始的课堂上并不是那么对劲——也要让他们被所听到的紧紧抓住以至于他们的注意力确实地从老师所有的小瑕疵上移开。在这里,同样地,老师的各种潜在不足也都是最致命的。

现在如果你们想想,我亲爱的朋友们,疏忽这些问题就会将其后果推御到本能的力量之爱与情欲的方面,那么你们就会看到,从一开始就以一种豪迈的方式将这些年轻人的教育置于掌握之中是多么重要你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在大一些的学生们身上犯错,我们就说那些医学院的学生。因为你们在这个早期年龄的所作所为可以以一种极具毁灭性的方式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生活。例如,它可以毁灭性地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在15或16岁没有唤起那种恰当的对世界的兴趣,那么那种恰当的对他人的兴趣则是不可能的。如果他们只是学习太阳系形成的康德-拉普拉斯理论和通过今天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所学到的那些东西,如果他们只是将这个宇宙的观念塞进他们的头颅,那么在社会关系中,他们将只会成为像我们现代文明中的那些男男女女,出于反-社会的冲动,叫嚣着各种社会改革而实际上在他们内心是要带来反-社会力量的宣泄。我常常说人们关于社会事务之所以作出如此强烈的抗议,是因为他们是反社会的存在。

我们不能足够频繁地说,在14到18岁期间,我们必须以最谨慎的方式构建学生与老师之间最基础的道德关系。这里的道德是要在最广泛的意义上理解:例如,一位教师因为他的任务在内心唤起最深的责任感。这种道德态度就必须表现自己,我们不会对这种向着主观与自我个性的偏转给予太多承认。在这些问题上,确实有不可估量之事从老师传递到学生。悲伤的老师,无法-救药地忧郁的老师,他们无比喜欢自己的低级自我,会在适值这个年龄的孩子们身上产生一种忠实的镜像,抑或他们不这样,而是爆发一场可怕的革命。比任何已被认可的方法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暴露我们的潜在不足,而是要自始自终地以一种内在的道德态度去靠近孩子们…

这种病态的情欲呈蔓延之势——并且也在人们的头脑中——到如此可怕的地步,是因为其绝大部分只在城市居民中,而城市居民们变成了教师与医生。只有当城市生活在我们的文明中完全获胜,这些事情才会变成如此糟糕的——我不想说是“开放(blossoming)”而要说是如此可怕的——退化(堕落)。自然,我们一定不能看表面而要看实质。我们当然没有必要立即在乡村组织教育之家。如果教师与学生把这些同样的有害的情感带到乡村,确实地被城市概念所渗透,那么你可以称一所学校为一个乡村教育之家,随你喜欢,但你仍然有一种城市生活的开放问题要处理…

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讲的,是教育学重点中之最重,在考虑高中教育的时候,应将之纳入最审慎的考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史代纳:青少年的教育
七年 | 斯坦福教授谈“学习的目标感”
青少年厌学,心理教育才是关键
青少年“游戏成瘾”正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种疾病,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宜疏不宜堵
中国15岁女孩解开世界难题,央视想采访却被婉拒:不想让我妈看到
情到深处必主淫——红楼梦_小小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