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种雨水的人:津巴布韦生态农夫菲力的故事

通过设法收集雨水、滋养土地,他将占地8英亩(约3.2公顷)的贫瘠土地转化成富饶的绿洲,这里有五十余种树木,全年都有粮食和水果产出,即使旱灾频繁,也能完全以雨水作为灌溉水源。他的经验让非洲的诸多农民受益,他就是津巴布韦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的创始人泽芬尼亚·菲力·马瑟克(Zephaniah Phiri Maseko)。(译注:菲力于2015年9月去世,他的家人正将他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2010年8月的一天,84岁的菲力胡须苍白,扶着折叠式手杖,这身影在津巴布韦大学座无虚席的演讲厅中显得很特别。更特别的是,人们在讨论,这位年长的农夫是如何从这个权威机构获得了荣誉博士学位——他进行了四十年的实践型研究,为津巴布韦南部干旱地区的农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当这位老人颤颤地站起身来,说自己耳不聪目不明,“余日无多”,听众们却很快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当天,该国可持续农业和社区发展领域的众多专家为菲力颁发了终身成就奖,正是因为他对于未来的愿景。

菲力认为他的工作还远未完成,他来到津巴布韦大学,是想要与大学达成合作。他邀请教授们记录他在水文、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生物多样性等各方面所做的实践。他想要与他们分享“四十年试验的全部成果,当然那些已经被吃掉的食物除外。”

教授们热切地接受了这个提议。在非洲,人们越来越渴望将本土和西方的知识结合起来,从中找到适合的实践方法。菲力的研究现已包含在十几本书籍和科学期刊中,甚至还被加入南非大学的课程中。

菲力的农业探索始于殖民时期。在罗德西亚(1965年)发布单边独立宣言后,他曾因参与铁路工会动员运动而被拘留,因此被列入就业黑名单。绝望之中,他不得不回到兹维沙瓦,依赖仅有的一小块贫瘠土地,试图和家人一起以务农谋生。他开始时挖了一些井,但地下水并不够用,而且,从十米深的井中汲水来浇地实在太费体力了。

菲力的土地是朝向北至东北的一块斜坡地,土壤被严重侵蚀,当地的平均年降水量只有559mm,干旱的年份时,甚至年降水量有300mm就算很不错了。干旱频繁,而菲力根本没有钱挖深井或买水泵。

因为如此缺水,为了这唯一的生计,他不得不开始“种植和收获雨水”。

他观察发现,相比那些光秃秃的区域,在有石块堆积和充足植被的地方,雨季过后土壤中水份保持时间更长久。于是,他就尝试来模仿自然的储水“技术”。几十年里,他花大量时间做试验和观察试验效果,创造出一个完全依赖雨水的灌溉系统。

正因水往低处流,菲力的工作是从土地的高处开始。他发现每当下雨,水会从上坡处的花岗岩石丘中涌出。他的第一个试验是,在石丘附近的、满是石块的土地上,沿着等高线建造石阶,以收集雨水。结果让人惊喜,这里比下坡处干燥田地的产出更丰富。在随后的几年中,他就在石丘下的这片土地上建设了数十块石阶,以减缓水流并使其渗透到土壤中。

沿着等高线建的石阶

在这些石阶的下坡处,他用最简陋的工具建造了一个小水库(没有防渗层),他戏称之雨水的“移民中心”,因为这里容纳了来到这片土地的雨水,随后再把水引导到需要被使用的地方去。这个水库是建在尽量上坡处的位置,即浅浅的土壤刚刚开始覆盖住花岗岩的地方。水库上方坡度较陡,下方坡度突然变缓(即处于所谓的“关键点”上),土壤厚度越来越大。这个水库还兼做降水量测量仪,菲力知道,如果在一个雨季中,水库被灌满三次,那么其往下坡处渗透的雨水就足够在两年内滋养这里的大部分植被了。当然,前提是下坡处也有一系列雨水收集和渗透设施。

菲力知道,“土壤就像罐子一样,应该能够储存住所有雨水,而侵蚀沟就像是罐子上的洞,让水分和有机质流走了,这些‘洞’必须被堵上。”

除了“移民中心”以外,还有一个更小的水库,其中的溢流被用水管导到住宅附近的、用水泥和铁丝网做成的储水罐中,作为蔬菜园的灌溉用水。

养殖区围栏

大多牲畜养殖区位于较上坡的位置,这样,雨水冲刷下来的粪肥养料会被下坡植被利用,或被集水设施拦截住、渗入土壤。

菲力还制作了能从屋顶收集雨水的储水罐,作为家庭供水的来源。为了减少蒸发,在储水罐旁边种植百香果,利用藤蔓遮阴降温。还有一个地下蓄水池,有顶盖,但是没有防渗层,它用于收集所有洗澡和清洁排出的灰水,这些水渗透到土壤中,直接被周边的植物使用。

这片土地夹杂着各种不同的土质,大部分要么是黏性太重而难以耕作,要么太偏沙质,无法保存任何水或养分。有一块下坡的土地自然形成了湿地,其余的地方都因太干燥而无法获得可靠的收获。菲力很困惑,思考怎么才能让这片性质极为多样的土地变得更有生产力。在数十年时间里,他试验了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方法,这些都可以通过家庭劳力和少量外购投入来实现。

首先是在湿地中挖池塘,用厚重的黏土做成防渗水的底层,以在大雨时收集雨水。同时这也减少了农田积水的问题。

菲力最终建成了三个大型的池塘,每个池塘都养了鱼,四周种满芦苇和班纳草,这些既是编制篮子和草垫的材料,也是牲畜的草料。但是,他还必须对付当地的环保部门,他们规定在湿地做农业是非法的。他被拘捕、被罚了款,直到地方法官来看了他的农场,政府才明白,菲力正在做着独特的、值得支持的事。

其次是沿着等高线挖深坑或水沟,或在道路的侧边挖深坑或水沟,这不是为了排水,而是用于捕获水并使其往深层土壤渗透。这些水坑使沙质土壤下面的地下水位大大提高,增加了作物对干旱的耐受性。

那么,如何将水从潮湿区域重新分配到干燥区域?在早期,他建造了沟渠,使用人力泵从池塘或水井中抽水,然后利用重力让水灌溉到田地里。后来他有了更好的方案。不是先把水全部收集进池塘再取用,而是挖掘了两米深、有平缓坡度的灌溉沟,这些灌溉沟的分布范围遍及整片土地,这样就让水自动地慢慢地渗入干燥的土壤。也可以在灌溉沟附近,用水桶取水浇地。

他每年储存的水越多,来年可用的水就越多,这些沟渠变得越来越大,储水时间也越来越长。他开发了一系列精致的装置,能让水流向不同的方向,或者积蓄在一个位置不动。像菲力的所有创新一样,这些装置都是用泥巴、沙石和二手塑料管来实现的。

菲力的农场布局示意图

图中编号处依次为:1.花岗岩石丘;2.未抹泥浆的石墙(石阶);3.水库;4.以未抹泥浆的石墙做为篱笆墙;5.等高线土堤/梯田;6.户外清洁用水池;7.散养鸡和火鸡;8.传统圆形茅草屋;9.主要住宅,以及藤蔓遮阴的雨水储存罐;10.开放式水泥铁丝网壁的储水罐;11.牛羊养殖区;12.庭院菜园;13.等高线土堤;14.泥土路;15.茅草和茂密植被;16.在政府修建的排水渠中挖的数个深水坑;17.粮食作物;18.密集草丛;19.水井和人力水泵;20.驴动力水泵(后来因水分充足而弃置不用);21.开放式水井;22.芦苇和甘蔗;23.密集的香蕉林。

从上坡到下坡,许许多多雨水收集设施共同形成了一张“网”,把水收集了起来,让水渗入土壤中。这些设施包括石阶、等高线洼沟、沿着等高线种植的树林、梯田、小洼地(有些有护堤,有些没有)……假如没有这些设施,所有流走的雨水都会进入排水系统、远远地离开这片土地。

多年前,当地政府就已经在这个地区建造了许多排水渠。排水渠让当地的干旱问题越发恶化,因为本该留下来的雨水被当做了废弃物。

菲力面对这样的排水渠,没有把它们当做问题,反而做了一些改进,化腐朽为神奇。他在农田中原有的排水渠底部,挖掘了一系列长条形深坑,每个大约4米长,1-2米宽,深度是1.3-2米左右。这样,每当雨水降临,一个个深坑都会填满雨水,溢流沿着排水渠,流到下游的坑中。雨天过去后很久,这些坑中都还储存着水,并且水会慢慢渗透到周边土中,滋养着果树林、柴火林、茅草。排水渠周边的这些植被作用多样,既可以为水坑遮阴、防止过多蒸发,也可以防风、提供建筑材料、燃料、以及食物。

1995,排水渠中挖出的水坑

2014年,与前一张图在同一地点拍摄,排水渠中的水坑已被植被覆盖

正如菲力所说的,“我挖了这些水坑和水沟,‘种’下雨水,这样水就可以在其他地方萌发出来。”

“我将树木训练成能够适应这个系统,现在它们能够理解这个系统、也理解我的语言。”菲力说。“我会告诉树,‘看,水就在那里,去那儿取水吧。’”比如,用于收集水的小洼地有些是在树根周围建造,但也有些是在距离树比较远的地方建造,这样就会鼓励树根扎得更远更深。

这里种植着多样化的植物,既包括南瓜、玉米、辣椒、茄子、番茄、豆类、芒果、百香果、芭乐等常见蔬菜瓜果,也有众多本土植物。由于每年收集种子,他种下的植物越来越适应当地干旱的气候环境。

1999年,在他的农场共有41种树,在2010年增加到了55种。一家人全年都能收获到水果,住宅各个角度都有树荫笼罩。

等高线挖沟和附近的果树

数十种固氮植物随处可见。比如,木豆既是动物饲料,其废弃枝叶也能作为土壤覆盖物。菲力在实践中发现,种了固氮植物的、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比那些施化肥的土壤的储水量要好得多。

为了增加有机质,他将所有作物残茬、割下的杂草,混合着牛粪拌入土壤。覆盖在土壤表面的厚厚的覆盖层使土壤保持湿润和松软。同时,通过加入黏土、白蚁土和有机物质,来改善沙质土壤,形成“活土”。像大多数津巴布韦农民一样,他也曾尝试过化学肥料,但幻想最终破灭。而后来,他的收益远远超过当年采用化学农业的收成。

菲力非常慷慨,他自己做苗圃,曾将树苗免费赠送给有需要的人,可惜的是,送出的很多树苗没有活下来,因为种树的人没能采取雨水收集措施。菲力告诉人们,“必须让大地收集雨水来滋养树木,所以,种树之前,你必须先种雨水。”

土壤就是菲力的储水库,这个储水库非常的庞大。当干旱来临,跟菲力距离比较远的邻居们的深水井都干涸了,但是菲力的水井里总是有水的。这是因为,他储存在土地里的水比他使用的水要多得多。

水井

这里的水井都是用简单的石块垒砌的井壁,水井“有出有进”——既作为取水的水源,也作为雨季时多余水分的储存库。等高线洼沟的溢流有一些会沿着排水管注入水井,其他雨水收集设施收集的水也会在地下补给到水井周围的土壤中。

菲力“种”下的雨水从水井、池塘和丰富的植被中“萌发”出来,他创造了自己理想中的伊甸园。数十年,他的农场一直在逐步地发展和改善,他的方法也慢慢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其实,在早期的许多年,菲力曾饱受蔑视,因为他的做法跟国际援助机构和政府建设项目的思路完全相反,后者鼓励地下水开采和进口粮食,并不看重雨水收集和本地化的农业。作为应对,菲力发起了“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这是津巴布韦最早的NGO之一,专门致力于推广他实践的生态农业技术。

这个组织运作得很成功。甚至深远地影响了国际慈善组织CARE,他们在当地的工作从分发进口粮食转变为推广菲力的集水和种植方法。截止到2011年,有20多个国家的8000多人拜访过菲力的农场。农业推广人员,研究机构以及创新型组织都乐于向他讨教。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菲力讲过这样一段经历。他当地有一所学校,曾经因为缺乏生活用水、教室总是炎热难耐且满是风沙灰尘,那里的老师曾举行罢工,想要离开。学生们缺乏食物,营养不良,无力学习。菲力听说了老师们的抱怨,就请他们不要逃避问题。他对他们说,“要把所到之处当做家园,深深扎根于大地,为了滋养和改善生命而一起努力。”菲力给学校提了一个条件,如果老师们留下,他就给师生传授雨水收集、进而种植出食物和木柴的方法。他也警告说,如果老师们离开,最终只会陷于同样的问题。一半的老师还是走掉了,但另外一半留下了,他们扎根当地,在菲力指导下,和学生们将空荡荡的校园改造成了绿洲。植物不仅提供了食物,还同时给建筑遮阴、挡风,再也没必要罢工了。

多年后,最初离开的那些老师中有些又回来了,他们为菲力信遵诺言做出的行动而感动落泪,也告诉他,确实他的预言已被验证,当初他们逃避到新的地方,原本好好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又退化到难以生存的地步,果然逃避问题并不能让问题消失。于是,菲力又把自己的经验教给他们,鼓励他们去改善那些退化了的土地。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要么成为问题制造者,要么成为解决问题的人。

我们都能像菲力一样成为“种雨水的人”。不是以现代科技为唯一的解决方案,不是挖掘越来越深的水井,也不过分依赖河、湖等地表水,而是充分利用本土的智慧和资源,在短暂的雨季,从屋顶、石丘、道路、水渠等等地方,将雨水收集起来,“种”入土壤、储水罐、池塘、洼地、湿地中,也让用过的废水留在本地而不是被排走。照顾好水资源,才能照顾好土壤和动植物。菲力的方法是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试验而形成,其他实践者还需因地制宜,仔细的自然观察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

菲力的儿子卡费拉尼(右)、孙子阿蒙(左)在水库边

最后想要分享的这段话,是菲力曾对一位采访者说过的:“你不能逃避问题。你必须深深扎根,扎到自己无法预想的深度。因为如果你逃避问题,无论逃往何处,你都会把问题‘种’到当地。你必须试着解决问题。如果你成功了,那么无论未来去到哪,你都有寻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参考信息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案例 | 比“海绵城市”更“高逼格”的生态城市设计思想
学会不怕在野外渴死了!最详尽版野外找水和取水方法汇总
何驽:陶寺遗址的水资源利用和水控制
留住雨水留下井
雨季的时候,是适宜带一把伞的
【他山之石】新加坡加冷河河流生态修复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