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 第6章 躯干[运动解剖学]
【基本内容】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骨三部分,共51块。它们相互连结构成了脊柱和胸廓。
一、椎骨
幼年期共有椎骨33个,即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4个。成 年人由于骶椎和尾椎各自融合成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因此,只有26块椎骨。
(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为不规则骨,可区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椎体位于前方,呈短柱状,椎弓位于后 方。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了椎孔。
从椎弓伸出7个突起:向后伸出一个棘突,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和向下各伸出一 对关节突,关节突上有关节面。椎弓与椎体相连的较细部分,称为椎弓根,相邻两个椎骨的 椎弓根围成一个孔,称为椎间孔,共有23对。
(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
颈椎椎体较小,最主要的特征是,在颈椎横突上有横突 孔。其次是棘突大都分*。在7个颈椎中有几个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椎骨:第1颈椎主要特点是没有椎体和棘突,呈环形,称为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的后面有一关节面,叫齿突凹。侧块的上面有一对椭圆形的关节窝,叫上关节凹。
第2颈椎主要特征是在椎体的上面有一向上的突起,叫齿突。该椎骨又称枢椎。
第7颈椎主要特征是,棘突特别长,不分*,又称隆椎。隆椎是计数椎骨的骨性标志,向下数就是胸椎。 图6-1 寰椎、枢椎和腰椎
2胸椎:
椎体的侧面和横突末端都有肋凹,它是与肋骨相接的关节面;胸椎的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 ,呈覆瓦状。 图6-2胸椎
3腰椎:椎体粗大,棘突呈板状,向后平直伸出。
4骶骨:
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骶骨呈倒置三角形,底朝上。骶骨前面光滑凹陷,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两侧有耳状面。耳状面后上方有骶粗隆。骶骨中央为骶管。图6-3骶骨前面  图6-4胸骨
5尾骨:由4个尾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
二、胸骨(图6-4)
胸骨是一块长形扁骨,位于胸前正中皮下。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组成。胸骨柄上缘的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构成关节。胸骨柄和胸骨体两侧缘共有7对肋切迹 ,分别与第1至第7对肋软骨相接。在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结外隆起形成胸骨角,也是一个 重要的骨性标志,胸骨角与第2肋平齐,是数肋的标志。
三、肋
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肋骨细长,呈弓形,可分为肋体、前端和后端。肋体的下缘内面有肋沟,内藏肋间神经和血管。后端有肋头,肋颈和肋结节,后端与肋体移行处形成肋角,前端与肋软骨相连。图6-5肋骨
肋软骨由透明软骨构成。肋软骨的一端与肋骨相连,另一端与胸骨相连。肋软骨增加了胸廓的弹性。
 
一、椎骨间的连结
各椎骨之间,由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结。
(一) 椎体间的连结
1椎间盘
椎间盘是椎体连结的主要结构,也是整个椎骨连结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年人共有23个椎间盘,第一、二颈椎之间和骶、尾骨之间没有,其余椎体之间都由椎间盘相连。 图6-6椎间盘的构造
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有很强的连结作用,髓核位于中 心,为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脊柱腰段的椎间盘最厚,颈段次之,胸段最薄,这与运动幅度有关。椎间盘的总厚度约占脊柱(骶骨以上部分)长度的四分之一。
椎间盘既坚韧,又富于弹性。因此,它既能承受压力,又可以减缓冲击,保护脑和脊髓,同时可增大脊柱的运动幅度。
如果因过度劳损及暴力因素使纤维环破裂,则髓核就会突出,以至压迫神经,形成“椎间盘突出症”。
2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
前纵韧带较宽厚、坚韧,为全身最长的韧带。位于椎体前面,上起枕骨,下至骶骨,有限制脊柱后伸的作用。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面,椎管前壁。较窄细,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图6-7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二)椎间关节图6-8椎间关节
椎间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此类关节多为平面关节,可作微小的滑动,属微动关节。
(三) 椎弓间和突起间连结
在上、下椎骨和椎弓间,横突间和棘突间都有许多短小的韧带将其连结。在颈部的后方还有项韧带,弹性较好。
二、腰骶连结与骶尾连结
第5腰椎与骶骨间的连结,与椎骨间连结基本相似。骶骨与尾骨间由软骨连结。
三、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
这两个关节与头部运动有关,因此,比较重要。
(一) 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由寰椎的上关节凹与枕骨的枕髁构成。似呈椭圆形关节,头部在此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和侧屈运动。
(二) 寰枢关节 图6-9 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由寰椎和枢椎构成。头部在该关节可作回旋运动。
上述两个关节有大量韧带加固。
四、脊柱的整体观
(一) 脊柱的组成、形态及结构特征
脊柱由24个椎骨、1块骶骨、一块尾骨、23个椎间盘以及关节韧带组成。成年男性脊柱长度约为70厘米,女性约为65厘米。脊柱中央有由椎孔连成的椎管,内藏有脊髓。两侧各有23个椎间孔,脊神经由此通过。从侧面观察脊柱,可见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弯、胸弯、腰弯和骶弯。颈弯和腰弯向前凸,胸弯和骶弯向后凸。脊柱的弯曲对维持重心和缓冲震荡很重要。
(二) 脊柱的功能
1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支持体重。
2是构成胸腔,腹腔和盆腔后壁的一部分。
3保护脊髓和其他内脏器管。
4有传递压力和缓冲震动的功能。
5是人体运动的中枢,使上、下肢运动协调统一。
(三) 脊柱的运动
1脊柱可绕额状轴作前屈后伸运动。
2绕矢状轴可作侧屈动作。
3绕垂直轴可作回旋运动。
4还可作环转运动。
脊柱各段的运动幅度有很大区别:屈伸运动以腰段最大,颈段次之。侧屈幅度以颈段为最大,胸段次之。回旋运动也是以颈段为最大,胸段次之。 图6-10脊柱,图6-11脊柱构造整体观
五、胸廓的连结
(一) 肋骨与椎骨的连结
1肋头关节:由肋骨的肋头和相邻两个胸椎椎体旁的上、下肋凹构成。图6-12肋、椎间连结
2肋横突关节:由肋结节与胸椎横突肋凹构成。
上述两个关节是联合关节,沿肋颈的纵轴旋转,使肋骨上提外张,胸廓随着扩大或缩小,以完成呼吸运动。
(二) 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 图6-13胸肋关节和胸锁关节
肋骨的前端借助软骨与胸骨相连结,第1-7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第8-10肋软骨 ,各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骨游离于腹壁肌层。
六、胸廓的整体观
(一) 胸廓的组成、形态结构特征
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肋软骨、1块胸骨及关节韧带组成(图6-14胸廓  前面)
成人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下宽。有矢状径。儿童胸廓的横径与矢状径大小相近。成年人的胸廓一般分圆锥形,扁平形和圆柱形。圆锥形胸廓表示发育良好,体格健壮。扁平形胸廓,则体质较弱,圆柱形胸廓介于两者之间。
(二) 胸廓的功能
1胸廓构成了胸腔的骨性框架,保护心脏、肝、肺和大血管等重要器官。
2胸廓参与呼吸运动。胸廓的运动促使胸腔的容积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以实现呼吸功能。当胸腔容积增大时,空气进入肺泡;当容积变小时,将空气排出体外。
(三) 体育运动对胸廓的影响
  运动训练对胸廓有良好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胸围指数的变化上。胸围指数是衡量身体发育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胸围指数=胸围/身高 ,胸围指数越大,说明胸部发育越好,肺活量也相应增大。
躯干肌指附着在躯干骨上的肌肉,大多扁而阔。按部位分为颈肌、背肌、胸肌、腹肌、膈肌和会阴肌。图6-15躯干肌(前面)
当下肢固定时,躯干肌是在下固定的情况下工作;当上肢固定器械上脚离开地面时,躯干肌是在上固定情况下工作;当上、下肢都不固定时,躯干肌多是在无固定的情况下工作。图6-16躯干肌(背面)
一、运动脊柱的肌群
(一) 伸脊柱肌群
有斜方肌、夹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和背短肌等。下固定收缩时,使 脊柱伸,完成掷界外球(图6-19)、负重体屈伸等展体动作;上固定收缩时,完成单杠 或吊环的后摆浪动作;无固定收缩时,完成俯卧臂腿上振或挺身式跳远腾空动作等。
1 夹肌:
位于斜方肌、菱形肌等深面、上位的胸椎和颈椎两侧 。起于第3颈椎以下至第6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上行,止于上3颈椎横突和颅底。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和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头颈后伸。
2 竖脊肌
位于棘突两侧,自骶骨到颅底 。分为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起点:骶骨背面,髂棘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止点:颈椎和胸椎的棘突、横突、颞骨乳突和肋骨的肋角。机能: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并带动下肢后摆,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向运动,完成鞍马上的侧摆运动。 图6-17竖脊肌,图6-18竖脊肌、夹肌起、止点
3横突棘肌和背短肌:
连于横突和棘突之间、脊柱与颈底之间、横突之间和棘突之间的许多小肌,参与脊柱伸、侧屈和回旋之外,还有加固脊柱的作用。图6-19脊柱伸的肌群  图6-20负重体屈伸
采用提拉杠铃、负重体屈伸(图6-20)和俯卧臂腿上振(图6-21)等练习,可发展伸脊柱肌群的力量;屈体运动可发展其伸展性。 图6-21俯卧臂腿上振
(二)屈脊柱肌群
有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髂腰肌 等。下固定,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屈带动头和上肢向前运动,如仰卧起坐等,一侧收缩 可使脊柱侧屈;上固定收缩,可使脊柱屈并带动下肢向前运动,如悬垂举腿、双杠和吊环的 前摆浪等动作;无固定时收缩,可完成仰卧两头起动作。图6-22脊柱屈的肌肉  ,图6-23胸锁乳突肌
1胸锁乳突肌:
位于颈部两侧,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头向对侧转;两侧同时收缩时,若肌拉力线通过寰枕关节额状轴前方,则使头颈前屈;若肌拉力线通过寰枕关节额状轴后方,则使 头颈后伸。上固定时收缩,可提肋助吸气。
2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的腹直肌鞘内,形状扁而长,被3-4条腱划分为多个肌腹。起点:耻骨上缘。止点:胸骨剑突和5-7肋。机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并可降肋助呼气;上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同侧脊柱和骨盆侧屈并带动下肢侧摆;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无固定收缩时,使胸廓下口和骨盆上口互相*近,完成仰卧两头起。 图6-24腹直肌起、止点,图6-25腹外斜肌起、止点
3腹外斜肌:
位于腹壁前外侧面浅层。起于第5-12肋外面,纤维向前内下 方行,一部分止于髂棘,大部分纤维于腹直肌外缘移行为腱膜并构成腹直肌鞘。腱膜下缘卷 曲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架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其余大部分腱膜于腹正中线与对侧 纤维交错,形成腹白线。
腹外斜肌机能,除上固定单侧收缩使骨盆和脊柱向同侧侧屈并转动;下固定单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向对侧转动与腹直肌不同外,其余机能与腹直肌相同。
4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于胸腰筋膜、髂棘和 腹股沟韧带外侧,大部分纤维向内前上方行,在腹直肌外缘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和腹白线。其余部分纤维止于10-12肋。 图6-26 腹内斜肌  图6-27腹内斜肌起、止点
腹内斜肌下固定时,一侧收缩时脊柱向同侧屈和转动(这时,它与对侧的腹外斜肌共同完成向同侧的转体运动);上固定时,一侧收缩时骨盆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转动。其余机能与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相同。
采用仰卧起坐、悬垂举腿、仰卧两头起、负重体侧屈、负重转体(图6-32)等练习,可以发展屈脊柱肌的力量;做体操“桥”可发展其伸展性。 图6-28斜板仰卧起坐  图6-29体操“桥”
(三)侧屈脊柱的肌群
同侧屈、伸脊柱的肌群有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斜方肌、夹肌、竖脊肌、提肩胛肌、横突棘肌以及腰方肌、髂腰肌等协同工作。在下固定时收缩,使脊柱向同 侧侧屈,并带动头和上肢向该侧方向运动,完成侧手翻等动作;上固定时收缩,使脊柱向同 侧屈,并带动骨盆和下肢向该侧方向运动,完成鞍马上的侧摆腿动作。
1髂腰肌(于盆带肌叙述)
2腰方肌
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起于髂嵴后部和2-5腰椎横突,止于 第12肋和1-4腰椎横突。不论上固定还是下固定,一侧收缩都是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下固定时,两侧收缩,还有降肋助呼气和加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作用。 图6-30腰方肌
(四)使脊柱回旋的肌群
主要由同侧的腹内斜肌、肩胛提肌、夹肌、 斜方肌和对侧的腹内斜肌、胸锁乳突肌、前锯肌等在下固定时,协同收缩实现,如投掷标枪 或手榴弹等的转体动作等。 图6-31躯干回旋的肌肉,图6-32负重转体、掷铅球
(五)使脊柱环转运动的肌群
由屈脊柱肌、侧屈脊柱肌和伸脊柱肌依次收缩完成。在下固定(骨盆和下肢固定)时,上述各肌群轮替收缩,以脊柱下端为锥尖,脊柱上端划圆, 完成甩腰动作;在上固定(上肢和肩带固定)时上述各肌群轮替收缩,形成锥尖向上的圆锥 运动,如单杠悬垂时的躯干绕环动作。
二、运动胸廓的肌群
吸气时,胸廓各径扩大;呼气时,胸廓各径缩小。使胸廓扩大的称吸气肌;使胸廓缩小的称呼气肌。
(一)吸气肌群
能使胸廓扩大的肌肉有两类,一类专司呼吸,不参与身体其他运动,又称为固有呼吸肌。他们有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等;另一类主要参加身体运动,但又有提肋助吸气的功能 ,称为辅助吸气肌,如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前锯肌、胸锁乳突肌等。
1膈肌: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是向上膨隆呈 穹隆状的薄层肌肉,其肌纤维在周围,附着在下位肋骨、腰椎和剑突,中央为肌腱,称中心 腱。膈上有三个裂孔,即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为相应管道所穿行。图6-33膈(下面)  图6-34肋间肌
膈肌收缩时,穹隆顶可下降1-3厘米,使胸廓垂直径增大,引起吸气,与此同时,腹腔容积 减少,腹压增大,所以膈肌既是呼吸肌,也是腹压肌。膈肌穹隆顶下降程度最大可达6-1 0厘米。以膈肌活动为主的呼吸形式,称腹式呼吸,男性较明显。
2肋间外肌:
位于肋间隙内,共11对。起于上位肋骨下缘,止 于下位肋骨上缘。上固定收缩,可以上提肋骨,使胸廓矢状径和额状径加大,引起吸气;下固定时相反,下降肋骨,引起呼气。
3肋间内肌:
位于肋间外肌深面,与肋间外肌功能相同。由肋间肌收缩引起的呼吸形式,称胸式呼吸,女性较明显。但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呼吸形式属于混合型。
(二)呼气肌群
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腹横肌等,此外,腹外 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腰方肌等,下固定收缩时有降肋助呼气作用,称辅助呼气肌。
1胸横肌:
位于胸前壁的内面,起于胸骨下部和剑突,纤维向外上方行,止于第2-6肋的内面,收缩时降肋呼气。
2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起于下位6个肋软骨内面,胸 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纤维横行,在腹直肌外缘移行为腱膜,终于腹白线。收缩 时,增大腹压,并使7-12肋互相*近,缩小胸廓,引起呼气。图6-35腹横肌
三、腹压肌与腹腔壁的某些结构
(一)腹压肌
位于胸廓下口和骨盆之间,构成腹腔的前、后、侧壁、腹腔顶和腹腔底。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腰方肌、膈和盆底肌。其中任何一块肌肉收缩都会使腹压发生 变化,故称腹压肌。腹压增加,不仅能协助完成咳嗽,呕吐、排便分娩等生理功能,在做憋气动作时,全体腹压肌和呼吸肌强有力地收缩,有利于体育运动中许多动 作的顺利完成。
盆底肌封闭小骨盆的出口,它既要支持盆腔里脏器的压力,还要抗腹腔内的压力,而又被尿道、肛门和女性的阴道所贯通,故具有重要生理意义。采用仰卧起坐、跳绳、跳橡皮筋等 练习,可以使之得到增强。
(二)腹腔壁的某些结构
主要指腹腔壁的一些薄弱结构,包括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管、股管等。
1腹直肌鞘
包括腹直肌的鞘状结构,分前后两壁,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腱膜构成。
2腹股沟管:
位于腹前壁下方,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与各层腹肌之间的一个斜行裂隙,长约4-5厘米,管内有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通过。体薄者在 腹压过大时,腹腔内的脏器可经此管突出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
3股管:
位于腹股沟韧带深面,由腹股沟韧带、耻骨上支和股静脉围成的筋膜管,为脂肪和淋巴结填充,体弱者腹压过大时,脏器(小肠)经此突出,形成直疝。
4白线: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由两侧腹外、内斜肌和腹横肌腱膜的纤维互相交织而 成的结构 ,连于剑突到耻骨联合之间。在白线上交织的结缔组织纤维束间,有人留有明显的裂隙;白线中点有胎儿期脐血管通过留下的疏松疤痕组织区,是发生白线疝和脐疝的部位 。
 
 
一、发展躯干肌力量的练习
进行以下练习时,可分别发展上肢各部位肌肉的力量。
(一)肌肉上固定时
可进行以下练习:前手翻成桥;悬垂举腿;斜板仰卧起坐。
(二)肌肉下固定时
可进行以下练习:提拉杠铃;负重体屈伸;仰卧起坐;屈腿仰卧起坐;负重体侧屈;负重体侧转;手持实心球仰卧起坐。
二、发展躯干肌柔韧性的练习
这些练习有:屈体运动;体侧屈运动;体侧转运动;体后屈;双人操腹背运动;手握肋木体后伸;拉橡皮筋背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剖课堂】运动系统-关节学-躯干骨连结
躯干骨
运动系统—关节学 中轴骨骨骼连接
体统解剖学笔记-中轴骨连结
医.解剖学关节学
脊柱侧弯矫形器检查与设计-西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