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水斋藏谱】石庐印赏《陈秋堂、陈曼生本》
在2008年的时候,我曾于上海某拍卖见《石庐印赏(西泠八家印谱)》一套四册,我有幸拍得其中三册,并于同年八月做过一些考证,并发在博客中。而与此套中另一册《陈秋堂、陈曼生本》失之交臂。后又在另一拍卖中见到此《陈秋堂、陈曼生本》,因价高为他人所得。此套印谱的分散终令人感到遗憾。
2009年9月访香港松荫轩时,无意中林章松先生问起是否知道石庐(林树臣)此人,我便于他谈起我所得的此套散本印谱,以及与《陈秋堂、陈曼生本》失之交臂的遗憾。却不曾想,此《陈秋堂、陈曼生本》现正藏于松荫轩。林先生便将此转赠于我,终使我的散本又复成套。
是《陈秋堂、陈曼生本》印谱为剪贴本,宽15厘米,长26.5厘米,共四十四页,计48方印拓。内有陈曼生印拓28方,拓款15枚,其中二面款2枚,三面款1枚。陈秋堂印拓20方,拓墨款2枚。
我素爱“二陈”篆刻之风貌,今此套印谱能得以完整收藏,亦是我之幸事。
己丑年腊月廿四散石记于钱塘江畔新居北窗
  
 
  
 
以下为旧文【秋水斋藏谱】石庐印赏浅考(西泠八家印谱石庐本)
【秋水斋藏印谱】石庐印赏(西泠八家印谱散本)之考
近年喜作浙派印,故四处寻求浙派篆刻资料,尤其原拓印谱及印章原石,如饥似渴。经过几年的努力,有幸收藏到了几十本原拓印谱及若干印章,此三本《石庐印赏(西泠八家印谱散本)》便是其中之一。
一、有缘此谱
2008年春季在上海道明拍卖会预展上看到几本印谱,其中有几本在目录里写着:石庐印赏,也没太注意,因不知道其作者。在看完其他书画作品预展后,便到了册页框台,出于好奇,让工作人员拿印谱来看。看了几本都没什么用,当打开此石庐印赏一看,是西泠七家(西泠八家印谱中缺钱松)原拓剪贴本印谱,一阵狂喜。此印谱一共为四本,有三本为一组,为丁敬、蒋仁、黄易、奚岗、赵次闲五人作品,另有一本陈曼生、陈秋堂与其他两本明代印风的印谱为一组。其以丁敬为最多,单独一本计58方印作。
大家都知道丁敬是浙派鼻祖,其印作传世的较少,如真能得此便是有缘,但又不敢期望太高,曾记得西泠07年春拍在成扇专场中,有一把西泠七家印锐成扇,仅九方印拓拍了38500元,此价之昂让人却步,而这九方印拓在此印谱中就有八方。沙孟海先生在1979年版《四泠四家印谱跋》中就曾讲到:我辈生在丁蒋诸老后二百年居然能看到四家早期真谱,眼福不浅。足见其珍。
第二天拍卖,印谱在全场的最后面,前面的书画目标拍完后,离拍印谱还有近二百多个号,虽不报太大的希望却又不忍离去,就算拍不到也要看看拍了多少钱。
生活总是有很多的戏剧性的变化,拍卖也是如此。前面几组我认为没什么价值的印谱都拍了高价,而此三本西泠诸家印谱却少有人问津。仅几轮竞价便以低价拍得,后一组是《陈曼生、陈豫钟本》及二本我视为无用的明代印风印谱,我便有了信心,以为必得无疑,却以高价为他人所拍得,令人匪夷所思。庆幸之余难免也可惜,此四本印谱本为一套,却就此分开。提货时我便想等拍得陈曼生这组印谱的货主议价而未遇。我想这本印谱如果有缘总会再见的。前月这本“离群”的二陈印谱又在上海某拍卖行出现,但其价高令人却步。
二、印谱概况
此《石庐印赏(西泠八家印谱散本)》共三册,每册宽15公分,高26.5公分,无签条,为剪贴本,有多方印章破损,可能是因拓好多年后贴成册或重新剪贴所致。清末民国时原石为丁辅之先生所有(丁氏祖辈历代所集),1956年转让,为无锡巨富华笃安所得,1983年华氏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收藏。印拓为林树臣先生(即石庐)所集,并铃有林树臣先生多方收藏印。扉页印有吴昌硕先生所题《石庐印赏》,为吴昌硕先生1919年所题,据考吴昌硕先生同时为林树臣先生所编《玺印集林》另题《石庐玺印萃赏》(《石庐印赏》非《石庐玺印萃赏》所集字)。跋为汪厚昌先生宣统庚戌1910年所作,汪厚昌 1872-1943。仁和(浙江杭州)人。字吉门,号了翁。精小学篆籀,学杨濠叟若有神契,刻印必依许书,故下笔无俗字,篆法高古,悉有本源,一洗印人陋习。存世有《说文引经汇考》、《再续国朝先正事略》、《后飞鸿堂印存》。原藏家林树臣(石庐)先生(1861-1918)为清末民国福建著名篆刻家,福建印人传中有记载,曾著有《石庐玺印萃赏》六十册,《玺印集林》四册,前有黄葆戊题扉,吴昌硕既题扉又有序,另有黄宾虹、童大年之序、跋。吴昌硕先生在《玺印集林》序中称:“树臣先生嗜古成癖,奔走于燕、鲁、吴、越间,遍访收藏名家,辗转绍介,求得见其所储古印为以憙。鉴赏竟日不足,又乞钤其印面以去。如是十余年无虚懈。”。由此可推断,此印谱中印拓应拓于1910年之前,成册为1919年之后。出于兴趣,我对此印谱其中两本即西泠前西家的作品进行了一些浅薄的考证、研究。
三、“石庐版丁敬本”之考
此三本印谱中“丁敬本”共录丁敬身印58方,计51石(其中二方两面印,一方六面印),其中有多方边款已脱落佚去,现存36方印章边款,其中两面边款9方,共计45面边款。于丁辅之先生丁丑年(1937年)所刊《西泠八家印存》剪贴本校对(以下称丁丑本),《石庐版丁敬本》58印中有55印于《丁丑本》中相同,有三印未见,即“胡姓翰墨”、“小山居”、“苔花老屋”三印。据《西泠八家印选》(乙丑本1925)丁辅之先生记载:西泠四大家刻印流传极少,就余所见仅此而已。此外丁印如“胡姓翰墨”、“苔花老屋”砚林款识详载其伪,“密庵秘赏”“丁敬身印”与旧拓之长短不合,蒋印如“吉罗庵印”“逢元印信”“号曰苕庵”,黄印如“晚香居士”等,奚印如“粟田”款与铁香邱学敏印同等,皆非真迹,故不撰录。由此可见,“胡姓翰墨”、“苔花老屋”此二印因丁辅之先生断伪故未收录于《西泠八家印选(乙丑本)》及《西泠八家印存(丁丑本)》。而“苔花老屋”一印款式相同的在《石庐版丁敬本》中有两方,《西泠八家印存(丁丑本)》中一方与之相同,据此可推断在《石庐版丁敬本》两方“苔花老屋”中于《丁丑本》中未出现的一方即丁辅之先生断伪之印。“小山居”朱文印为丁敬身先生印中较为有名,疑此印为丁丑(1937)年丢失的部份印章之一。
四、“石庐版蒋、黄、奚本”考
“石庐印赏(西泠八家印谱散本)”中蒋仁、黄易、奚岗合为一册(以下称《石庐版蒋、黄、奚本》),全册共录蒋仁印作十三方,带边款九方计二十面(其中两面款一方,四面款二方,五面款一方),黄易印作二十方,带边款十一方,无多面款,奚岗印作二十一方,带边款十四方,计十九面(其中两面款二方,四面款一方)。校之于《西泠八家印存(丁丑本)》,《石庐版蒋、黄、奚本》蒋仁印作中朱文印“雪峰”及白文印“应天”两印在《丁丑本》中未见,而在1990版西泠印社所出《西泠八家印谱》原拓版中找到,其中白文印“应天”与一方朱文“小壑山人”属两面印,可见此二印在1937年之前归西泠印社。黄易印作中有五方在《丁丑本》末见,分别为白文印“灵石山樵”、“魏嘉谷印”、“同心而离居”,及朱文印“南湖草堂珍赏书画印”、“晚香居士”,也均在西泠印社所出1990版《西泠八家印谱》中找到。其中黄印“晚香居士”在前面提到,为丁辅之先生断假之印。“石庐版蒋、黄、奚本”奚岗印作中白文印“庵罗庵主”及朱文印“奚岗言事”在《丁丑本》中未见,而一方朱文“寿松堂书画记”在《石庐版蒋、黄、奚本》中“堂”字未损,《丁丑本》“堂”字下部已缺损。由此可见“寿松堂书画记”一印中“堂”字损于此《石庐印赏(西泠八家印谱散本)》之后,《丁丑本》(1937年)之前。
古人有云“观千剑而后识器。”能得此“石庐印赏”实乃得之我幸,使我学习浙派篆刻有较好的研究、借鉴资料,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未能深刻的体会先人篆刻三昧,以期在日后学习中能得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文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有识之士的指正和批评。
待考问题:
一、此印谱应拓于上世纪初,此时西泠八家早已成形,为何独不见《钱松本》?是另有一本失散?
二、后在西泠印谱找到的原属丁辅之先生的那几方印是经何人之手到西泠印社的?如是经丁辅之先生之手应是捐赠之物,那么又是哪一年捐赠的?同时捐赠的还有些什么?
戊子年七月散石记于秋水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水斋藏印》原拓印谱(初集)
杨勇|容轩读印——清代流派印
从赵叔孺的交往中看其艺术的正统观
【近代印坛点将录】掌管钱粮二员 5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沙文若(孟海)
“为谁辛苦为谁忙”—《麋研斋印存及福盦印汇》
西泠印社社藏菁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