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床明月半床书
  

         半床明月半床书

                            雪堂箫声

    再过两天——4月23日,就是“世界读书日”。真要感谢那些劝人教人提醒人读书的人。而今,变革中的社会各种观念在铜臭味的袭击下或挣扎或裂变,无序的东西有待创造性的组合。我们一时拒绝不了颓伤,面对着翻云覆雨的时髦和流俗,最强劲最持久的抗拒手段恐怕只有一个:读书。这也是让人在有些窒息的时候,呼吸一下破窗而入的新鲜气息——书香。
    据说,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梁实秋先生在他的关于读书札记中直曰:“书香,乃油墨之味。”
    书,究竟有味否?我以为当有之。书之味,乃指书之内容,内容之精神,精神散溢出的一缕缕富有张力、醇厚的不灭的气息。书味,再现着书品。真正的书味,意蕴丰厚,品之,齿颊留香,令人解颐。杨绛先生说,读书贵在“追求精神享受”。她又说,不过,读书的“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乐。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
    大千世界,似乎从未有过片刻宁静,也许,只有在书中才能找到那份心灵的安谧。避开喧嚣,躲开烦恼,独自享受宁静的书香,独自感受安静的温馨,沉醉其中,别有一番滋味。一页页的书就像浩瀚无边的海洋,而我只是大海里的一叶小小的扁舟,感受着海的博大雄浑,品味着与海搏击的快乐,从不感到疲惫。激动时心弦不停地摇晃,悲痛时眼泪会一滴一滴落在书上,主人公将我完全带进了另一个世界,让我陪他笑,陪他哭,陪他开心,陪他难过。
    每得到一本好书,我都如获至宝,恨不能立刻畅游其间。每翻开一本好书,我便与其融为一体,灵魂在翻飞,在升华,它将会带我去尝试未经历的坎坷与欢乐。这时,便会发现身边的美好与奇妙,会明白时间的珍贵,会知道什么是百变的生活,历史的变迁,希望的羽翼。
    读书之乐趣,在于作家之气度,在于笔墨之劲健,在于丰厚的底蕴,在于灵性的抒发。好书,静中见生气;妙书,轻松间出风情;奇书,奔突之际现神采。气度的流变,情韵的播撒,精魂的锋芒,都在不言中。我总是固执地认为,没有书香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是无形中被缩减了的人生。假如命运要剥夺我的权利,我将恳求最后留下读书的权利给我,我的心灵因为书香的熏陶将不会饥渴。假如世间风行大削价,我将企盼书价首当其冲,我便能用最少的钱财换到大师们更多的智慧更多的财富。
    书家的“乐趣”,在于“造物”;买书者的“乐趣”,在于“访物”。这“物”,既有“境”有“知”,还有“人性”。比如,买书一般并无目的,随便翻翻也是享受,无意入“境”遇相知,喜爱至极,其乐如何?再如,读书的“乐趣”,从字里行间读出鸟语花香、余音袅袅、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甚至把自己的情感和阅历都调动起来,融入词句,其味几何?
    人类认识自身的方式,最佳者莫过于求知、思索、追忆和缅怀,而这些在品味书香的过程中都可以找到。我们不仅需要积极地入世、奋发、获得,大部分时间里还需要在宁静平和的状态下反思,否则我们只会变得日益浮躁,缺乏人性,最终走向封闭和失落。我们不仅需要向前看,还要不断地向后反观;不仅要学会向外看,还须懂得向内透视,否则就只看见一派海市蜃楼,终其一生也不过简单地演示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所以,春读诗词歌赋如痴如醉,夏读小说剧本如缕如丝,秋读经史散文如沉如激,冬读哲学文论如火如荼。四季往夏,乐在其中。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参悟天地,投入社会。学会了品味书香,就学会了泰然自若,胸怀坦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追求生活的高质量。
    古今有识之士莫不对上乘书味寤寐以求,朝夕相处,甚至生死系之。宋代的尤袤对书味的揣摩最丰:“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当以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一生清风明月的苏东坡也感叹道,一日不读书,便觉俗气冲天。足见这书味的沁人肺腑,俨然含着橄榄,入口冲淡,回味则甘馨怡人,难以忘怀。而面对书味体会精深的,当数汉代的刘向,他居然嗅到书中的药味:“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这就表明书味教人做人,校正人的品行。因之,那些留下的历经磨难而书味不绝的书,才是真金火炼的真正的书。这些传世的文字,亘古烁今,折射出人类思想的光芒。
    怎样品食书味?“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这是宋代朱熹的“咀嚼法”。“一间陋室,二盆兰花,三壁书架,其中一痴人,手把一卷书,一皱眉,一沉思,一展笑,何其悠悠然”,这是当代赵敏的“书人书情”……我呢?常常静靠床前,以书为伴,沉浸在宁静怡然的心境中,窗外,一轮明月斜照进来,床上又铺了一道明月,正如古人所云“半床明月半床书。”
    翻开书页,阵阵墨香扑鼻。借着这氤氲的书香,品读前人留下的遗迹。书,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知识、见闻、思考。让我们了解过去,以便面对未来。因为有了书,我们才能了解到三皇五帝最初的创造,我们才能倾听正义之士鲁迅的呐喊;因为有了书,我们才知道女娲惊人的补天之举,屈原的以死明志;因为有了书,我们才看见寂寞哀伤的易安居士独倚窗下慨叹“怎一个愁字了得”,项王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朱熹坐在院中的竹椅上讲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难怪有人说:进入读书的心境,即便是陋室,也一样能泡出一段沉醉好时光。诚如斯言,爱读书的人,迷恋的是书中那种情感与智慧淡淡的清香。读者对于他喜欢作家的情感感悟,往往是无声无息而来的;而一位读书家则说,“将著者经意的大问题化解得很小”,又绕道到著者的背后去思考、去感悟,这是读书的独妙乐趣。
    书是一块百草园,能医治人的精神;书是一块宿营地,能安置人的灵魂;书是一个夜空,让人的梦能毫无顾地尽情飞翔。一支笔,一卷书,一盏灯,一杯茶,一窗月,和着自己的一颗心一起跳动,而自己的生命便因有了书籍的营养,知识的滋润,得以扩充和延长。畅游在一本又一本的书里去回味,去憧憬,去爱恋,去寻觅,去拥抱。书香,就是心香。因为书香,我们沉醉,我们流连忘返,我们找到了攀上顶峰的绳梯。我们的梦想,就诞生在书香里。
    读书带来丰富的想象,带来的舒畅感受,来源于心灵与心灵会意的魅力。一本绝好的书,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给人“品不够”的感受。有人问王安忆:能进入你视野的优秀作品是什么?她答:优秀作品除了句子以外,要看到人、人性,也要看到好的故事和戏剧性,否则我很难说一声好。
    对真正的读者来说,有好书可读,人间便没有痛苦难耐的时光,没有卑微无助的地位,没有忐忑不安的窘况。长期专注、全身心在阅读潜移默化之间,便于工作涵养了豁达心境。爱读书的人,迷恋的是书中那种情感与智慧淡淡的清香,所谓“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读者对于书籍的情感感悟,往往是无声无息而来的。
    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期,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日夜奔忙着,但这并不是可以放弃读书的理由。毕竟,书可以使人很充实,很成功地活下去。幽幽书香,犹如明月,为那些人生之路上探索的夜行人照亮了心,照亮了眼。因此,我把民国年间崇阳县酷爱品味书香的儒医熊阳伊所作的《四季读书歌》抄录下来,用以自勉。歌曰: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稀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情,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展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仿徨。千金一刻莫空虚,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香”是指草药香
朗诵:书香,生命里淡淡的清香——献给世界读书日
浸在书香中的青春
书香伴随我成长
我想有一个书房
高考历史-知识库-“书香”非书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