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到梅花即是君——台静农书法
userphoto

2013.05.17

关注
 

  现在了解台静农先生的年轻人不会太多。这位1946年就远赴台湾的著名作家、书法家,我想,如果不是当年与鲁迅先生的特殊关系,知道他的恐怕更少。
      我们在读鲁迅先生的日记和书信集时,时常会读到台静农的名字。1925年,20岁出头的文学青年台静农和同乡李霁野经小学同学张目寒的介绍,初识了鲁迅先生,此后11年来始终和鲁迅保持着深厚的师生友谊,即使鲁迅在上海时,他们的通信往还依然频繁。也是在鲁迅的影响和倡议下,台静农、李霁野、韦素园等人1925年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五四”时期影响颇大的文学社团——未名社。当时,李霁野主攻文学翻译,台静农则从事小说创作。而且台静农的小说,从内容到风格,可以说皆师法鲁迅。其代表作有《地之子》(1928年版)、《建塔者》(1930年版)等,以冷峻、沉郁的笔调,将中国旧社会的病态深刻地描绘出来。鲁迅先生在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独选了台静农四篇作品(大多仅选一二篇),给予了极高的“待遇”。并在序中评价台的作品时说:“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
      尽管台静农先生在小说创作上有着非凡的成就,然而,自从他来到台湾后,就一直在大学里任教,再也未写小说了。教学之余,他常以翰墨自娱。曾写到:“战后来台北,教学读书之余,每感郁结,意不能静,惟时弄毫墨以自排遣,但不愿人知。”然而“幽兰在山谷”,要不为人知也难。在台先生80高龄时,因晚辈朋友学生的张罗,执拗不过的他终于在台北历史博物馆首次举办了个人书画展,此展轰动宝岛,从此大师之名声日隆。说来非常之巧,生于1902年的台静农先生,自1946年应许寿裳先生之邀赴台执教后,本只作临时之想,故刚到台北时他还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歇脚庵”,不想此“一歇”竟直至1990年台先生辞世,他再也没回过大陆。其一生88年,恰巧被海峡“隔”成了两个44年!前半生是小说文学家,后半生是学者书法家。
      台静农的书法渊源,他曾在《静农书艺集》的序中写道:“余之嗜书艺,盖得自庭训,先君工书,喜收藏,耳濡目染,浸假而爱好成性。初学隶书《华山碑》与邓石如,楷行则颜鲁公《麻姑仙坛记》及《争座位》,皆承先君之教。尔时临摹,虽差胜童子描红,然兴趣已培育于此矣。”一段话,将他书法发蒙之过程交代的非常清楚。
      不过,当年作为一名文学青年的台静农从安徽负笈北平时,他的全部兴趣都在于新文学的创作,反而视书艺为玩物丧志,遂不耽于临池挥毫的笔墨遣兴。直至抗战军起,他避地入蜀,居江津白沙镇的偏僻小地方,闲时无聊,才重拾笔墨,写起王觉斯的草书来。后被老师沈尹默看见,觉得王书“烂熟伤雅”,建议不妨改学倪元璐。于是——“于胡小石先生处见倪鸿宝书影本,又得张大千兄赠以倪书双钩本及真迹,喜其格调生新,为之心折。”这是台静农先生将书学方向改弦易辙之肇始,但当时由于战乱阶段,他并未发力去学,而真正使他潜心书艺的还是后来任教台湾大学后。在1949年后的台湾,由于台静农与鲁迅及左翼文坛的亲密关系,再加之他在抗战前曾有三次入狱的经历,其行动和言语受到了台湾当局的严密监控。在此背景下,台静农遂开始寄托浸淫于书学翰墨之中,所以才有他“每感郁结,意不能静,惟时弄毫墨以自排遣”之语。
      台静农先生的书法,真草篆隶几乎无所不能。不过他曾称自己因不通“六书”,于“两周大篆、秦之小篆”,虽喜欢但却“碰也不敢碰”。然此也是老一辈学人之谦辞也。笔者曾见他一幅篆书条幅,以篆书碑额体兼有《天发神懴碑》的笔意,高古而不俗。其隶书受邓石如影响颇大,后改习《石门颂》,结字庄严肃穆,用笔老健风霜;观其线条瘦硬清醇,且笔笔脉络贯通,生气磅礴。
      当然,台静农先生书法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行草书,其落笔提顿险峻,古拙遒劲,点画如刀切玉,非常的利落有神。虽能看出是学倪元璐黄道周一路,但却带以浓重的北碑气息,使其书法实际又超出两家之外!著名美术评论家蒋勋先生评论道:“大体说来,静农先生的书法,动势的狂辣向往晚明,线条的起落和移动则来自于汉隶北碑,是颇为复杂的综合”。
      除了书法外,台静农先生于绘画、篆刻也又涉猎。他偶尔会应亲朋所求,弄几笔不俗的梅花水仙图贻赠好友。在台湾,台静农与张大千两位大师是半个多世纪的知交,惺惺相惜。每逢大千生日,台先生必画一小幅梅花图道贺。大千总是十分高兴地连声夸赞:“画得好画得好!”而大千也曾将珍如拱璧的倪元璐真迹赠与台先生,映显出两位大师非同一般的纯挚友情。在台静农先生的最后时刻,他将大千赠送的以及自己珍藏的多幅倪元璐真迹,一并无偿捐赠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孤灯竹屋清霜夜,梦到梅花即是君”,这是宋人的诗句,1977年,台静农先生将之题在自己的梅花小品上,远隔重洋、辗转万里寄赠给他的好友、著名翻译家李霁野先生,表达了他的强烈思乡和怀念故友之情。我以为同样这句诗,也让我们难以忘记这位曾经远隔于我们的学者书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冰雪怀抱绝世姿——台静农的书法艺术
他是中国台湾第一书法家,与鲁迅关系匪浅,启功评价极高
鲁迅的算得上书法家吗?进得了中书协吗?
『金石书画』 [书法]灵飞经真迹43行(贴图)
瞻仰台静农(附台静农楹联书法精品选)
鲁迅先生的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