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墨谈临帖
一墨谈临帖(添加中.4月9日晚新加)作者:一墨
                                         我说临帖    文/王世杰
    临帖说它有多重要,就好比人要生存,离不开水和食物一样。应该每天都要供给。除非不想活下去了,就自己胡写乱抹吧。当然也有人不屑临摹,认为每天能创作写一篇篇“大江东去”很过瘾,这样基本等于自杀,自残。洪厚甜老师说的“自学约等于自杀”,大概说的就是这种。陈海良说他自己光圣教序通临过二三百遍。刘文华老师强调的就是临帖是书法人在挣钱,
   创作在花钱。不好好临帖就是没挣着钱,你想创作时候没钱,多可怜。李松说,展览上的有些作品,一看很热闹,但像孩子没娘,就是看不出哪儿有临帖的影子。
  按陈忠康的观点,临帖有两个阶段,开始要像复印机一样摹的尽可能像,准确,等手下有了功夫和感觉,可以放开理解地临摹。至于很多大家说的对临、背临、创临、意临很多招数。我个人比较笨办法地像民工一样反复强化训练,也从没有分的很细,就是借古人的经典,找自己的感觉和感受。
    我的理解是,古典精品就是我的拐杖,离不开它,只是有时用的多,有时稍微放下拐杖;又是跳舞时候的镣铐,以防自己乱来;更像一根能伸缩的缰绳,不要让自己像脱缰野马一样跑偏跑远,找不着家。
    
     有些基书友让我看看自己的作品,我基本都是两点判断:一没学会使用毛笔,二没好好临帖。所以谈什么章法、气韵、等等都是隔山打虎,够不着,没法说。就直言不讳了,至于人家骂我也听不见,但这年头人都有富贵病,高血糖,我怕给再说好话等于灌糖水,糖尿病加重更麻烦。
   
    临帖真的也不那么容易,就好像用两手掬水,往小口的瓶子里倒水,每次倒进去的总是很少很少,但还是要坚持,多次地重复,只要认真,每次总有一点收获。不认真下临摹功夫等于竹篮子打水啥也没有。
    
     临帖时候,应该看的仔细,写的松弛,开始阶段我也很谨慎小心,甚至在描摹,但徒有其形,没有神采。苏东波“论画以形似,似与儿童邻”,书法何尝不是如此。描摹外壳是没有意思的。
  
   学艺本人还是个新人,也胆小,平时不敢创作,所以作品很少,因为自己抄唐诗宋词,总觉得像钢笔字的快写,立刻就销毁,每次有任务要写个作品,至少用很长的时间临帖热身,把王字写的有点感觉了,赶紧招呼,写一篇拙作完事,难怪总是“难产”,怕产出怪胎,客户要我题写匾额或LOGO字,几个字我基本要用一整天的时间磨叽。所以也导致产量很低。今天课堂上有同学问我作品什么价钱,我说:两万。他惊呼太贵了。我说是不是一平尺,是两万元/平方公里。呵呵,我多贵多不容易啊。

      现在大师、大家很多,有位非常有名的书法家,人家不是江湖,专业媒体上一直宣传。他自称是书法界的“宋祖英、蒋大为”。也在骂如今的展览体。写的作品很张扬,创新。我见过他临帖示范,妈呀,简直就是用自己的毛病来折磨蹂躏古人,临二王,米芾,有多吓人,不说了,反正就像把林黛玉做了变性手术,整成了犀利哥那样子。没笔没型。他说是“意临”,我看是“意淫”。毁人不倦啊! 难怪刘文华呼吁,书法界应该多举办全国性的临帖大展大赛,本人举双手赞成,应该像青歌赛一样,考视唱,再考创作。
   
   到底怎样的临帖是“像”,徐海老师主张要120%的像,那20%就是要强化夸张其特征,即价值点。他说现在几乎所有人临帖爱犯的毛病就是减弱特征。临摹张迁,把胖变瘦,矮变高,长变短,方变圆,整个一整形大夫,干的活都是无用功。
    我本人的理解是,临摹绝对的像是不可能的,就是王羲之把自己的丧乱、兰亭再写一百遍也不能一模一样,也没有意义。临摹的字要和原作比,像父子俩,兄弟俩,可以长得不太像,但最本质的神态、举止,或言行的某些特征要有的。让外人一眼就能认出是爷儿俩,哥儿俩,有亲缘关系的。所以,像侦探一样地观察分析,像工人一样的反复去练,方能准确到位。

     把复杂的事情能简单对待,但态度不能有问题,经典就是经典,想颠覆二王,搞自己的创新,那是
无知无畏的精神一点不可嘉。

    我平时都是乱写,因为挑着写的,有时候做得是单项训练,没有整片的临摹作品,现发的几张也是毛边纸上写的,丧乱帖注重了用笔的铺毫变化,因为王字没有墨迹可看,所以强调一下书写性。孔侍中、得示、二谢,临的很不成功,太快,形很不准。但我检讨到了。阁帖把王献之的恣肆,潇洒强调了一下,用笔更纵肆一些,还是展览惹的祸,展览作品太温和了,就像人太谦和了一样,不能让人注意。

     整天就是那几本字帖,像民工劳模一样地练习,总是在收与放,快与慢中折返跑,谁知道对与否,像运动员总觉得体能营养不够,怎么能有成绩呢。自己写到纸上的,说的话或许有局限,好与坏,对与错不重要。博客就是个人公开的日记本,记录在案,过段时间再看看,也有总结和交代。

                                               2012,4.8一墨工作室
 


 


 













欢迎进入一墨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继往开来
书法创作,这些小细节才是硬道理
如何创作一幅展览作品?方法用对了,作品就成功了
四川省第十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新人手上功夫老到
隶书的学习和创作
郭宗吾书法学习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