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籍善本的研究与收藏——宋刻本的研究

古籍善本的研究 与收藏

——宋刻本的研究

 张国蓉

一. 何为古籍善本?何为版本学,它的起源和演变是怎样的? 古籍善本,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是不大为普通百姓所感知的。即使见诸报章杂志介绍,人们也往往置若罔闻。

何为古籍?古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产物,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所有古籍,不但在内容上、思想上、感情上、艺术上、技术上反映着彼时彼地人们认识世界、解释人生的态度,而且在表现形式上、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也适应着彼时彼地的思想内容。

何为善本?其实最初人们关于“善本”的概念,就是指校勘精审,无文字讹脱的书本。叶梦得《石林燕语》说:“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校对,故往往皆有善本。”然而在西方人的观念和词汇中,“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含义。(4)

对于善本的诠释说法不大一致,主要是对古人关于“善本”的说法存在认知的差异。而离开客观实际作理论探讨又往往使人摸不着边际。“善本”这个词是出现在雕版印刷开始兴盛的宋代。宋人眼中的善本主要指文字正确与内容完整的本子,并不涉及版本的文物价值。

清末张之洞为了引导学生读书,曾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善本并非纸白版新之谓,而是经前辈通人以数本精校细勘,不伪不缺之本。据此他给出了三条标准:一是“足本”,即无残缺无删削之本;二是“精本”,即精校精注本;三是“旧本”,即旧刻旧抄本。

在版本学中善本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就是指不仅具有文献价值,而且具有文物价值的版本,尤其重在文物价值。这样说,恐怕有些学问家接受不了,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在这里不妨先说一说版本学的起源和演变,以便进一步了解“善本”含义的嬗变。古书版本名学,其来尚矣。然而既名版本学,其确切概念应该是起自雕版印书之后,故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原因是进入宋代以后,雕版印刷的书籍蔚为大观,版本既多,本与本之间就会产生内容、卷数以及文字等方面的差异。读书人为了获得真知,就不能不考究版本的优劣,比勘各种版本之间的异同,以便判别是非,得出正确的结论。版本学就这样慢慢的形成了。这是确切含义上的起源期的古书版本学的概念。

过那是前代流传下来的古刻旧刊较少,多为本朝印本行世,鉴定任务尚不突出。

(5)入明以后,特别是入清之后,宋、元都已成为历史,其时所流传下来的写本、印本书也成了古籍而陌生了,故鉴定古书的版本,开始从目录学家那里向藏书家和书贾方向游离,并逐渐演变为貌似独立的技能。

二.宋本的版刻特征(2)

上文说到宋代开始雕版印刷术蔚为大观,那么久从实际出发,直接观看宋代刻板书地特点。明人高濂曾评论宋刻之善,说:“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

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1)反映了宋版书鲜明独特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都是我们在宋版书鉴定中的重要依据。

1. 宋刻本的行款版式、字体刀法与纸墨装帧

所谓行款版式,即书籍的版面款式与行格字数。包括边框、版心、书口等。宋版书以白口、左右双边者居多,前期亦多四周单边,后期有少数黑口和四周双边者。版心一般在鱼尾上方镌刻大小字数,下方多镌刻刻工姓名,中镌书名、卷次、页码。行格字数方面,一般官刻书因财力充裕,所刻多字大疏,甚至“字大如钱”。这样的行款字数,反映在版面上,就是字大行疏,气象宏朗,给人以疏朗大气的美感。但是字大行疏,必然费料费工,成本大增,所以一般坊刻或者私刻为节约成本、降低书价计,所刻多密行小字。

行款版式虽然不像字体那样有明显的地域与时代特征,但在鉴定版本上仍然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参考。然而说到宋版书的字体刀法因地区的差异就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南宋时期的几大刻书中心两浙、四川、福建,由于雕版印刷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本地写手与刻工,他们世相传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字体和刊刻风格。浙本字体四方而整齐结构精紧,刀法却颇圆润,尤以转折处可明显看出,即将弯角刻得圆滑而不带棱角。横平竖直,横直笔划的粗细差距较小,横笔的雕刀直刻而不回转。版面字体以采用欧体笔法者为多。宋代刻书的纸张从原料上分析,多为皮纸和竹纸,麻纸使用较少。南宋中期以后,又出现了包背装。

2.宋本中的刊记、刻工与避讳

在宋代刻书中,官刻本在卷末常有刊记或官员名衔,坊刻本、私刻本则有刻书牌记或刊记。这是最直接反映一部书版刻情况的,所以历来被研究版本者所重视。宋版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版刻特征就是避讳字,宋代避讳非常严格,避讳字也是后人鉴别宋版书的一个重要依据。宋代刻书往往在序、目之末,各卷末、书末等处,镌刻数语,表明镌刻时间、地点、校刻者姓名或者室名等内容,这些刊书有的围以墨栏,缀以花边,有的随行刊刻,不加任何边框。宋版书中的刊记从形式上看有牌记、条记、刻书识语等。

刻工在版本鉴定中很重要,以宋刻递修本南北朝七史为例。今存宋刻南北朝七史,即所谓的三朝本,其书板由宋至元至明,一直到明万历年间还在修补印刷。近年以来,学者还对宋本中刻工的姓名辑录重视颇深,如长泽规矩也编《宋元刊工表》、王肇文编《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等,在版本鉴定中可供参考。

在避讳中,宋代的官刻本避讳较严格,坊刻本则较为宽松。如《唐女郎鱼玄机诗》中“泫”字有避讳缺笔之处,但亦有多出此字不避讳。

3.宋刻本中的重修本与递修本

在宋版书的版本鉴定过程中,出了上述的各种版刻特征外,还要注意重修本与递修本的情况。我国古代雕刻印刷的版本,根据其印刷的不同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处印本、后印本、、重修本、递修本、三朝本、邋遢本等。因为古代雕版印刷的特点,是现在木板上刻字,雕版完成后,再敷墨印刷。递修本也就是重修本,它指的是对原有板片进行了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重新加工修补。这往往是在实践跨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如宋刻宋元递修,或宋刻宋元明递修,三朝本和邋遢本即属于递修本。

以上就是宋刻版本版刻特征中的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在宋版书鉴别中需要注意的。

宋版书是世人公认的珍本。其所以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许多著作,在今天来说,只有宋版最接近于原本。二是宋版书大多精于校勘。(3)

三.古籍编目与版本学的实现

编制古籍书目,是中国历代的公、私书藏家的优良传统。故中国传统的目录专著也是浩瀚如海,汗牛充栋。中国传统目录著作的功能,用章学诚的话说,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传统的目录著作,特别是两宋以及以后的目录专著,还是古老版本学借以表现自身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或者说是一条主渠道。它缺乏独立的形态,而是把自己的灵魂隐藏在目录著作中。中国传统的目录著作,类型也不少,有所谓公藏目录、私藏目录、史志目录、地方艺文、读书目录、知见传本目录等等。但归纳起来,无非是薄录、简明、提要三种类型式目录。提要目录是版本学最好表现形式之一,也有人会说,传统的提要目录表现版本学的功能,远不如撰写提拔,虽是不错的,但是必须知提拔汇集在一起,类分排列之后,还是提要目录。因此,编制传统的提要目录,最容易体现版本学的实际水平。

参考书目

1.《雅尚斋遵生八笺》卷一四 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

2.《宋本》 张丽娟 程有庆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

3.《古籍善本》 韦力著 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7

4.《古籍善本》 陈先行著 上海 文艺出版社 2003

5《古书版本学概论》 礼致忠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籍版本里的写本、刻本、活字本
善本的基本概念与不同年代的版本特点
逛博物馆不再走马观花?学习古籍版本鉴定,来看这本大家小书
黄丕烈对古籍的收藏和整理
中国珍贵古籍善本精美书影赏析(一)
古代图书版本常识(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