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印本收藏价值
       石印同样是自西方传入的现代印刷技术。尽管中国传统的拓印,主要也是以石料作为书版用材,但在书版的制作上,二者截然不同。传统用于拓印的碑铭文字,都是出于手工雕刻。而现代石印技术则基于油水相斥原理,以一种富胶着性药墨将文字和图案写、画在特制的药纸上,待微干后覆于石上,用力强压,使胶性药墨粘于石面,即在石版上形成反写的文图,并具有亲油排水性,去除药纸;印刷时用清水将石版浸湿,石版的空白部分吸蓄水分后,形成排油性;以墨辊滚过石版,亲油性的文图部分粘附油墨,而排油性的空白部分不粘附油墨;这时再以纸张加于石版压印,就可以得到需要的文图了。
       十九世纪初照相术发明之后,很快被应用于印刷业,形成了新的照相石印制版技术,就是将书稿誊写在纸张上,然后摄影成照相底片,就可用以在石版上晒成书版。石印术进入中国内陆,最早在光绪二年(一八七六),是上海土山湾印书馆用来印制宗教宣传品,这时照相制版石印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所以中国近现代的石印本,釆用的多是这种技术。这种制版方法还有一种优越性,就是誊写出的书稿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尤其是缩到很小,仍能保持字画清晰,前人描绘为“细如牛毛,明如犀角”。于是有中国书商便化神奇为腐朽,石印出火柴盒大小的微型科举用书,专供应试士子作弊之用,就像今日考生的以手机作弊,诚属可悲。

《科场异闻录》                    《诗经读本》
       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石印与铅印似乎形成了一种分工,铅印书多系“新学”著作,而石印书则多“旧学”著作。笔者所得《科场异闻录》二十二卷,分装四册,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上海顺成书局石印。此书有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钱塘俞增光雕版印刷本,上海道台蔡钧见到后十分喜欢,“爰付石印,以广其传”。顺成书局没有取雕版本照相制版,而是请人重新抄写成稿,照相缩印;抄手显非一人,所以书中可以看出多种笔迹,但都相当工整,一笔不苟;只有书前三篇序言, 保留了原作者的手书,当是以雕版本摄影的。此本版框高一六二毫米, 宽——三毫米,四周双边,无界行;版心白口,单鱼尾,鱼尾上标书名,下标卷次及页数;半页十六行,行三十五字。当时流行的石印本,开本版式,大致如此。当然新学书籍也有石印的,如上海纬文阁在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就曾石印出版傅兰雅、王德均合译的插图本《矿务五种》。
       近现代石印本中,占比例最大的,当数翻印古籍。尤其是历代经典, 既没有版权,读者需求又大,长销无忧,所以各书局争相印行,而以质量优良相标榜,争夺市场份额。如宣统元年(一九〇九)上海龙文书局出版的《诗经读本》八卷四册,每册封面上都明标“精绪石印”,“增图 校正”。此书开本较大,版框髙二〇九毫米,宽一三九毫米,四周双边,无界行;版心白口,单鱼尾,鱼尾上标书名,中标卷次及页数,下标“龙文书局石印”;半页十四行,行二十八字,注文小字双行;音注标在天头上。其正文相当于二号字,注文也比通常石印本的正文字大,书手一笔颜楷,当得上“精缮”。书前所附图,则是日本天明四年(一七八四)冈元凤《毛诗品物图考》,缩小之后,以八幅合印一页,而花蕊虫须鸟羽兽毛,尚算清晰。
       石印图画的简便易行,催生了两类新型图书,一是反映时事和社会新闻的石印画报,在上海等地出版的不下二三十种,盛行数十年。其中创刊较早、影响也最大的是《点石斋画报》,一八八四年开始出版。后来吴友如又将其中作品汇印为《吴友如墨宝》。一是翻译或改编的西方自然科学图书。其中如天文、地理、化学、医学、机械、制造等类图书,多有插图。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华蘅芳所译《地学浅释》三十八卷中,配有大量绘制精细的插图。十九世纪末傅兰雅与汪振声合译的《化学工艺》三集,每集都有一册照相版精印的附图,清晰准确。一九〇二年上 海徐家汇印书馆出版的《五洲图考》,各章节均附有较精确的地图。这些书籍中的插图虽谈不上什么艺术性,但对于读者理解文字内容的作用无疑更为重要。

《夜谈随录》
       由于石印技术易于掌握,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利润高,石印出版机构迅速崛起,很快遍布全国各大都市。石印本出版的规模和数量,在二十世纪初一度超过了铅印本。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力较弱的书局不得不尽量降低成本,以廉价求畅销,而出版质量也就每况愈下。如上海鸿章书局石印《夜谈随录》四卷,版框高一七三毫米,宽一二七毫米,四周单边,无界行;版心白口,单鱼尾,鱼尾上标书名,下标卷次、篇名及页数;半页二十行,行四十一字,以有光纸印。虽在封面上标以“原版”,实则不但将乾隆版的十二卷改编为四卷,而且原书一百四十一篇变成了一百三十九篇;篇后评语大多被删;原文亦有删改,且错字漏字甚多。按改变卷数,是因为石印本字小行密,每页容量较雕版本大大增加,所以并数卷为一卷以求充实,尚情有可原, 但任意删削错漏,实不应该。更有甚者,竟公然作伪,如妄改书名,或改变序跋时间,将旧书伪称新作近作;如改换著者,将无名之作伪称名家之作;如拼合杂凑,以冒称新书或“足本”。这样的石印本不为人所重,是有道理的。

《画禅室随笔》
       上海进步书局民国初年石印出版《笔记小说大观》八辑,收历代笔记与文言小说二百多种,书名混笔记与小说为一体,就不够严谨。每一种单印成小本,如《画禅室随笔》,版框高一二五毫米,宽八六毫米,文武双边,有界行;版心上下黑口,单鱼尾,鱼尾上标书名,下标卷次及页数;半页十四行,行三十二字,页面密密麻麻,也是以廉价有光纸印刷。一九八三年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此书时,据说改正错误达万余处。另影印本按各书成书时间,重行编排了顺序;并底本两页为十六开一页,版面比原书又有缩小。
当然石印本中也不乏佳本。如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亚东图书馆出版陈独秀著《字义类例》,胡适题签,料半纸印,版框高一五八毫米,宽一一七毫米,四周单边,有界行;版心白口,花鱼尾,鱼尾上标书名,下标篇名、卷次及页数;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字大纸白,缮写端整庄重,看上去颇有写刻本的韵味。

《字义类例》                  《明季稗史汇编》
       石印制版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书稿以铅字排版印成样张,经过校对,摄制成照相底片再晒制石版付印,也就相当于以铅印本为底本。笔者所得民国二年上海中华图书馆出版《明季稗史汇编》二十七卷,就是以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上海尊闻阁铅印本为底本照相制版石印的,全书收明季稗史十六种,分装六册,版框高一五六毫米,宽一一 三毫米,四周单边,有界行;版心白口,双鱼尾,上鱼尾之上标书名,下标卷次、篇名,下鱼尾之下标页数;半页十三行,行四十字。按此书采用图书集成印书局特制的异型扁体字,所以每行字数尤多。这种石印本看上去很像是铅印本。不过,铅印本与雕版本一样,属于凸版印刷,即版面上的文图是凸出于版片之上的,所以印成后的纸页正背两面,都能感觉到压印的痕迹;而石印属于平版印刷,也就是文图与空白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不会产生压印痕,纸面平滑。这是辨别二者的一个重要依据。
       另须说明的是,谢国桢先生《增订晚明史籍考》中,著录此书有“光绪十三年尊闻阁刻本”,但尊闻阁本实即此种铅字排印本。书前尊闻阁主人序中,也明确说到此书原成于康熙年间,“原书日久,残缺已甚,鲁鱼亥豕,所在多有,兹特重加排印,悉心校刊”,应该不会同时另有刻本出版。
       薛冰/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秘古籍知识——版式结构
古籍收藏之清末民初的石印本
了解古籍 看这一篇就够了
明清古籍鉴定
古籍的装帧形制
百科|古籍基本知识:古籍的版式(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