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龙江外记》作者是清末最通国运大道理而被处决的人!

    木版刷印《黑龙江外记》8卷 1函2册全

作者是清末最通国运大道理而被处决的人!

   为黑龙江现存第一部内容最系统的志书。光绪二十年(1894年)袁昶渐西村舍丛刻本,为初刊本。

袁昶chǎng(1846年-1900年7月29日)原名振蟾,字爽秋,一字重黎,号浙西村人,浙江桐庐人。清末官吏、学者。光绪二年进士,历官户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办理外交事务,后任江宁布政使,迁光禄寺卿,官至太常寺卿。光绪二十六年,直谏反对用义和团排外而被清廷处死,同时赴刑的还有许景澄徐用仪等四人,史称“庚子五大臣”。《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为其平反,谥“忠节”。袁昶也是同光体浙派诗人的代表。

早年求学

  袁昶祖上曾被朝廷册封为云骑尉,但这仅是一个可以世袭,却无俸禄的爵号。到其父辈时,

  

袁昶

其家境已到了捉襟见肘难以维系的地步。袁昶自幼聪明过人,有过目不忘之美誉。先师从闽县高伯年,后进入上海龙门书院,师从刘熙载。设立于同治四年的上海龙门书院,创始之初即以倡导有用之学为办学宗旨。担任该书院山长达14年的清末著名学者刘熙载曾教导学生:“为学当求有益于身,为人当求有益于世。在家则有益于家,在乡则有益于乡,在邑则有益于邑,在天下则有益于天下。斯乃为不虚此生,不虚所学。不能如此,即读书毕世,著作等身,则无益也。”当时书院中“课以经史性理为主,而辅以文辞,尤重躬行。人置行事日记、读书日记各一册,每日填记,逢五、十日呈诸院长评论。”袁昶在这一时期的日记中曾特别记下刘熙载“先生言立功立德必须从人情物理做起”的教导,所读所思,皆以经世致用之学为主。他认为,“凡学者于职方氏之西北地形、太常之律吕、司天台之历算皆须考核,以及屯田、水利、军制、马政、地丁、保甲、漕粮、旗务皆以实理精意相辅而讲明之,为亟所为藏器于身,以待天下之动是也。”(袁昶《毗邪台山散人日记》)

仕宦升迁

  同治六年(1867),袁昶以廪生参加浙江省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年(1876年),恩科进士,殿试二甲,授户部主事。光绪四年兼袭云骑尉世职。光绪九年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十二年(1886)充会典馆纂修官、补户部江西司员外郎

  光绪十

  

袁昶石刻像

[1]

八年(1892),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道台,在任上他严约僚属,痛抑胥吏,进行了多项变革:

  兴建教育--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扩办芜湖中江书院,在中江书院原舍之外,设“经义”、“治事”两斋。增设经史、性理、舆算、格致(物理)等实用学科。购书数万卷在中江书院建立藏书楼--尊经阁。

  增加税收--清厘关税,汰常关耗费岁万八千金,悉还诸公。还设立谷米出口税,由于每年出口谷米数千万石,所以收入可观。 兴修水利--捐银五千两,并亲自督修了芜湖西南自大关亭至鲁港十二里的滨江圩堤,还新建三百七十丈大堤。从此可以蓄水,可以泄洪,天地村舍不再受洪水的威胁。此外还进行了芜湖设立邮局,加强武装等多项措施。

  光绪二十四年(1898),袁昶升迁为陕西按察使,还没到任,又被提拔为江宁布政使,后被调到直隶。不久,被召回朝廷,以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同年授二品衔,后又授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当时朝廷财政匮乏,朝廷讨论增加厘税弥补不足,袁昶表示反对,认为“增厘税,名病商,实病民,不可增议”。

忠谏被杀

  光绪二十三年(1897),因曹州教案德国趁机出兵强占胶州湾,光绪帝下诏求言。袁昶向朝廷条陈了时政二万言书,提出:

  

袁昶侧身像

[2]

德突据胶湾,其祸急而小;俄自西北至东北,与我壤地相错,蒙喀四十八部将折入异域,其祸纡而大。宜及今预练劲旅,痛革吉、奉华靡风习。自顷兵力不能议战,要不可不议守。我朝八旗初制,文武不分途,京外不分途,人皆兵,官皆将,故人才盛,国势强。承平日久,文法繁密,诸臣救过之不暇,於是相率为乡愿,而举国之人才靡矣!金田洪、杨之乱,其始一小民耳,犹穷全国之力仅而克之,况诸国互肆蚕食之心,有不乘吾敝而攻吾之短者哉?夫敌国外患,为殷忧启圣之资。苟得其人,毋拘以文法,则理财、练兵、防海、交邻之策,可次第就理。光绪帝亲自将其纲要书写在册子中,下发大臣们议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山东行期义和团,杀戮外国教士。慈禧太后和端王载漪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对付列强,准备攻打各国公使馆。袁昶向朝廷上了一道二千五百余言的奏疏。 五月十二日(6月8日),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召开御前会议,袁昶慷慨陈词,与袁昶关系较好的吏部侍郎许景澄兵部尚书徐用仪内阁学士联元都支持袁昶的意见,光绪帝握住许景澄的手而哭泣。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八国联军攻战大沽炮台。五月二十二日(6月18日) 袁昶于上《急救目前危局折》。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袁昶又上一奏疏,力言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但没有结果。后袁昶又和许景澄一起写了第三道奏疏《请惩祸首以遏乱源而救危局》,严劾酿乱大臣,但这道奏折尚未来及奏报,载漪等人已采取了行动,令刑部尚书赵舒翘将袁昶等人下狱。7月27日,袁昶在被骗出家门后被关押,七月初四(7月29日),袁昶与许景澄身穿官服在菜市口被处死。汪宗沂含泪写下吊唁诗一首:“二百年来恩养士,几人抗疏震遐陬。悲闻西市诛龙比,未见东郊保毕周。即用良言嗟已晚,得归正命可比尤。圣僧庵外陈苹藻,恸哭频惊士拥弓!”第二天,慈禧太后发出上谕说“太常卿袁昶、礼部侍郎许景澄,屡次被人参奏,声名恶劣。平日办理洋务,各存私心,每遇召见,任意妄奏,莠言乱政,且多语离间,有不忍言者,实属大不敬,若不严行惩办,何以整肃群僚,袁昶、许景澄均着即行正法,以昭炯戒。”

身后平反

  光绪二十六年(1900)12月,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十二月二十五日,光绪发布上谕,宣布为袁昶等人平反,“开复原官”;宣统元年(1909)又追谥忠节公,五月,宣统下诏在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敕建三忠祠,奉祀袁昶、许景澄、徐用仪三人。袁昶昭雪后,芜湖地方将尊经阁更名为“怀爽楼”,后建袁太常祠,上书“仁政忠节,光日月而薄霄汉,千百世不朽”。每逢清明、冬至之时,地方官绅、学者及百姓均前往祭扫。《清史演义》中坦言:“袁昶名臣也,以忠谏至祸,同罹惨刑。丹心未泯,碧血长埋。”

著作名录

  袁昶一生著作很多,已刊行的有《渐西村人初集》13卷,《安般簃诗续钞》10卷,《春闱杂咏》1卷,《水明楼集》1卷,《于湖小集》6卷,、《参军蛮语止斋杂著》若干卷。袁昶还将农桑、兵、医、舆地、治术、掌故等书编成一部《渐西村舍丛刻》。

@@@@@@@@@@@@@@@@@@@

袁昶(1846年-1900年7月29日),昶读chǎng,原名振蟾,字爽秋,号重黎,浙江桐庐人。清朝官员,官至太常寺卿庚子事变时,因主和直谏,与许景澄徐用仪等同被处决,后得到平反,追谥忠节。袁昶也是同光体浙派诗人的代表。

 

 生平

袁昶家境贫寒,先师从闽县高伯年,后进入上海龙门书院,师从刘熙载同治六年(1867年),以廪生参加浙江省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年(1876年),恩科进士,殿试二甲,授户部主事。光绪四年兼袭云骑尉世职。光绪九年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十二年(1886年)充会典馆纂修官、补户部江西司员外郎

光绪十八年(1892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道台,在任上他严约僚属,痛抑胥吏,进行了多项变革:

  • 兴建教育--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扩办芜湖中江书院,在中江书院原舍之外,设“经义”、“治事”两斋。增设经史、性理、舆算、格致(物理)等实用学科。购书数万卷在中江书院建立藏书楼--尊经阁。
  • 增加税收--清厘关税,汰常关耗费岁万八千金,悉还诸公。还设立谷米出口税,由于每年出口谷米数千万石,所以收入可观。
  • 兴修水利--捐银五千两,并亲自督修了芜湖西南自大关亭至鲁港十二里的滨江圩堤,还新建三百七十丈大堤。从此可以蓄水,可以泄洪,天地村舍不再受洪水的威胁。
  • 此外还进行了芜湖设立邮局,加强武装等多项措施。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袁昶升迁为陕西按察使,还没到任,又被提拔为江宁布政使,后被调到直隶。不久,被召回朝廷,以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同年授二品衔,后又授光禄寺卿、太常寺卿。

当时朝廷财政匮乏,朝廷讨论增加厘税弥补不足,袁昶表示反对,认为“增厘税,名病商,实病民,不可增议”。

庚子事变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曹州教案德国趁机出兵强占胶州湾,光绪帝下诏求言。袁昶向朝廷条陈了时政二万言书,提出:

德突据胶湾,其祸急而小;俄自西北至东北,与我壤地相错,蒙喀四十八部将折入异域,其祸纡而大。宜及今预练劲旅,痛革吉、奉华靡风习。自顷兵力不能议战,要不可不议守。我朝八旗初制,文武不分途,京外不分途,人皆兵,官皆将,故人才盛,国势强。承平日久,文法繁密,诸臣救过之不暇,于是相率为乡愿,而举国之人才靡矣!金田洪、杨之乱,其始一小民耳,犹穷全国之力仅而克之,况诸国互肆蚕食之心,有不乘吾敝而攻吾之短者哉?夫敌国外患,为殷忧启圣之资。苟得其人,毋拘以文法,则理财、练兵、防海、交邻之策,可次第就理。

光绪帝亲自将其纲要书写在册子中,下发大臣们议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山东行期义和团,杀戮外国教士。慈禧太后端王载漪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对付列强,准备攻打各国公使馆。袁昶向朝廷上了一道二千五百余言的奏疏。 五月十二日(6月8日),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召开御前会议,袁昶慷慨陈词,与袁昶关系较好的吏部侍郎许景澄兵部尚书徐用仪内阁学士联元都支持袁昶的意见,光绪帝握住许景澄的手而哭泣。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八国联军攻战大沽炮台。五月二十二日(6月18日) 袁昶于上《急救目前危局折》。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袁昶又上一奏疏,力言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但没有结果。后袁昶又和许景澄一起写了第三道奏疏《请惩祸首以遏乱源而救危局》,严劾酿乱大臣,但这道奏折尚未来及奏报,载漪等人已采取了行动,令刑部尚书赵舒翘将袁昶等人下狱。7月27日,袁昶在被骗出家门后被关押,七月初四(7月29日),袁昶与许景澄菜市口被处死。第二天,慈禧太后发出上谕说“太常卿袁昶、礼部侍郎许景澄,屡次被人参奏,声名恶劣。平日办理洋务,各存私心,每遇召见,任意妄奏,莠言乱政,且多语离间,有不忍言者,实属大不敬,若不严行惩办,何以整肃群僚,袁昶、许景澄均着即行正法,以昭炯戒。”

 身后事

1900年12月,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十二月二十五日,光绪发布上谕,宣布为袁昶等人平反,“开复原官”[1]。平反后,芜湖人把江中书院改建为袁太常祠祭祀袁昶。宣统元年(1909年)又追谥忠节,五月,宣统下诏在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敕建三忠祠。奉祀袁昶、许景澄徐用仪三人。宣统二年(1910年),芜湖人建怀爽楼纪念袁昶。

女儿袁季兰(1889-1967),嫁浙江东阳吴家,生子女六人,小儿子叫吴维尊,教名“以巴弗”,是一个执著的基督徒。

著作

袁昶一生著作很多,已刊行的有《渐西村人初集》13卷,《安般簃诗续钞》10卷,《春闱杂咏》1卷,《水明楼集》1卷,《于湖小集》7卷,、《参军蛮语止斋杂著》若干卷。袁昶还将农桑、兵、医、舆地、治术、掌故等书编成一部《渐西村舍丛刻》。

@@@@@@@@@@@@@@@@@@@

  《黑龙江外记》及其史料价值

作者: 贾小壮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刊名:
吉林画报·新视界
英文刊名: NEW HORIZON
年,卷(期): 2011(1)

【摘要】《黑龙江外记》是清代西清撰写的一部地方志,介绍了黑龙江地区地理、风俗、人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它所涵盖的内容广泛而具体,几乎无所不包,同时版本也几经沿革。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黑龙江历史,特别是清代黑龙江历史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
 一、作者经历及成书条件
西清,字研斋,满洲镶蓝旗人,曾祖父是鄂尔泰,流人刘
风诰在《黑龙江外记序》中称: “西清系文端公鄂尔泰之孙,
若曾孙也。”①西清的经历很丰富,学识也很渊博,这些都为
《黑龙江外记》的写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嘉庆十一年(1806年)西清由京师来到黑龙江齐齐哈尔,
其后一直在此任职。西清曾担任齐齐哈尔义学的学官(也称教
习), “余初抵任,龚赦归,将军观(明)从八旗请,乃以余
代”②。这样的亲身经历为其在《黑龙江外记》中记述黑龙江,
特别是齐齐哈尔的八旗教育提供了现实材料。
西清还曾担任银库主事,自己谦虚地称为“余则赖以尽
职”,在《黑龙江外记》中描述了其做主事时的状况: “银库
无印,钩稽出纳,但凭朱笔。库钥在将军手,有事,在库官皆
可请,往往请库钥开库。事已毕,主事始知。惟将军观明不见
余,不发库钥,且赏饬在库者,毋滥主库事。”③这也可以作为
其担任银库主事一职的证据。同时,他还做过司榷, “余司榷
时,戏指火印,此穿鼻公勾魂牌也,闻其咀噱”④。这样的任
职经历,对其了解黑龙江地区的“俸饷钱粮、出入款项”有无
可替代的优势,为《黑龙江外记》卷四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西清在任职之余,还经常进行实地调查,正如史料所载,
其“官黑龙江数载,公余必检署中书,摭拾旧闻,出遇村氓野
老语国初故事,必驻足听,归必一一录之”⑤,亲自访问当地
父老乡亲,广泛收集旧闻趣事。另外,他还经常对黑龙江地区

的山川、河流等进行实地考察。这些都使其深入了解了该地区
的风俗习惯、方言、服食、地理等内容,为《黑龙江外记》的
写作提供了丰厚的第一手实地调查资料。
他还经常与谪戍黑龙江的流人谈经论史、吟诗作赋,如刘
凤诰、程焕等人。这为西清了解流人生活等各方面的状况提供
了机会,为《黑龙江外记》流人方面的写作提供了现实条件。
《黑龙江外记》成书后,刘风诰亲自为本书作序。
西清自身的条件,也促使了《黑龙江外记》的顺利完成。
他精通满文,在其书中翻译了《尼布楚条约》的满文约文;且
其还借流人齐传绕家的“写本万卷楼稿”,其“尝借而观之”⑥。
同时,他还长于诗文,博览群书,所谓“娴雅博学,攻诗、古
文辞”⑦。总之,西清渊博的学识、特殊的任职经历以及个人
的努力,为《黑龙江外记》的写作提供了条件,也促使了它的
顺利完成。
二、《黑龙江外记》的版本
《黑龙江外记》成书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八十多年
后的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其才被初次刊行,这在安徽桐城
肖穆的《新刊黑龙江#big跋》中有记载,称: “右黑龙江外
记,八卷,鄂文端公之曾孙西清所撰,向无刊本。此册黄方伯
彭年借得何比部秋涛抄本录付,重韧榷巡,复向黄方伯借抄,
今以属穆校刊之。”⑧
现今流行的版本有抄本、刻本、铅印本、石印本以及油印
本等类型。比较原始的版本有纩雅书局丛书》本、《渐西村

舍汇刻》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皇朝藩属舆地丛
书》本、栊沙六科》本以及铅印《丛书集成初编》本等。还
有在以上版本的基础上重新刊行的,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这种类型主要有以下九
种:一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广雅书局丛书》本,二
是民国九年(1920)重印静一雅书局丛书》本,三是清光绪间
刻《渐西村舍汇刻》本,四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铅印
《/J、方壶斋舆地丛钞》本,五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石印
《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六是清宣统元年(1909)铅印《龙
沙六种》本,七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丛书集成初
编》本,八是民国三十年(1941)长沙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九
是1960年黑龙江图书馆油印本◎。这些版本中,吉林大学图书
馆古籍部藏有第三、四、五、六、七、九种。相比较而言,
《渐西村舍汇刻》本最好,吉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的清光绪
间刻《浙西村舍汇亥蚣本,正是在《浙西村舍汇刻》本的基础
上重新刊行的刻本,因而质量也很好,本文所用引文的页码均
依照此版本;而其他版本或缺页少字,或内容前后颠倒等,总
有或多或少的毛病。
三、《黑龙江外记》的内容及史料价值
《黑龙江外记》全面记述了清中叶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以及地理沿革、宗教风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所谓“括燕山旧卫之舆图,本辽京三省之地志”@。全书共分
八卷,据《黑龙江外记》载: “卷一述山川形势、沿革,卷二
述城堡、台站、卡伦,卷三述部落种族、户口、官制、兵制,
卷四述俸饷钱粮、出入款项,卷五述贡品、风俗、刑律、互
市,卷六述谪戍、方言、服食及红白事件,卷七述历任职官及
流徙谪籍、人物,卷八述五谷、果蔬、物产。”@可见,这部著
作涉猎广泛,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一) 《黑龙江外{嘞是研究黑龙江历史、地理的必读书

首先,《黑龙江外记》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其中,《黑龙
江舆地图略》“图六城以概全省,图二岭以概群山,图三江二
池以概诸水”,达到了“数千里疆域之大收于尺幅中”@的目
的。虽然地图较简单,但与本书卷一的文字相结合,可以对黑
龙江的地理状况一目了然。
其次,本书卷一叙述了黑龙江地区的山川形势以及沿革。
此卷先总述黑龙江省之整体形胜,即“黑龙江今为东三省之
一,在京师东北三千三百余里”⑩。然后分述主要城镇的情况,
齐齐哈尔“其境南至混同江五百里,东西北皆以内兴安岭为
界,东西一千三百里,北五百六十里”,其“巨野为襟,长江作
带,近怀属国,远镇边羌,扼四达之要冲,为诸城之都会”@,
并对墨尔根城、黑龙江城、呼伦贝尔城、布特哈城以及呼兰城
等重要城镇的地理状况作了类似的概述。此卷还对黑龙江的山
川、河流进行了一一列举,而且对部分河流和城镇的名称进行
了考证。
可见,《黑龙江外记》对黑龙江地区的地理状况进行了准
确而详尽的描述,这对研究黑龙江的历史、地理具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

(二) 《黑龙江外记》为黑龙江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文献
清代中前期的城镇,主要发挥的是军事功能。当时,黑龙
江省的城镇如齐齐哈尔、墨尔根等都是重要的军事重镇。《黑
龙江外记》对此有明确的记载: “黑龙江置将军镇守,自康熙
二十二年始原驻黑龙江城,二十九年移墨尔根,三十八年移齐
齐哈尔”@,这是总的军事建制;对各个军事重镇,本书也有
描述,“墨尔根、黑龙江未设副都统时,城守尉一员驻之,既
设副都统,遂裁”@。同时,本书也有关于黑龙江省主要军事
重镇驻军情况的记载,如马甲“齐齐哈尔一千九百三十三名,
墨尔根七百六十八名,黑龙江一千九百九十四名,呼伦贝尔二
千二百六十六名,布特哈一千八百名,呼兰四百五十二名”◎,
还有关于其他兵种驻军情况的描述,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另外,本书还有关于军队俸饷支出情况的介绍, “齐齐哈
尔八万一千八百六十九两,墨尔根三万一千四百两,黑龙江五
万九千八百五十九两,呼伦贝尔四万四千七百三十两,布特哈
三万七千九百两,呼兰一万四千八百四十两,通计全省共二十
六万一千五百九十八两”@。同时,还有对戍守边疆将士军事
活动以及对沙俄军事部署的描述等。
(三) 《黑龙江外记》是研究黑龙江地区社会史的重要文

西清在《黑龙江外记》中描述了黑龙江地区居民的社会生
活状况,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祭祀活动以及过节仪式
等。衣食住行方面,如衣“过夏犹服棉衣,御冬可无毳服”@,
屋脊“置木架压草以防风”,屋内“三面皆炕”,窗外“糊用高
丽纸”④。在过节仪式及风俗方面,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
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者,中
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除夕“大家门外烧马通,店肆门外
烧炭,盖都下柏叶煊岁之意。向来爆竹极少,近则通市轰然,
亦有锁金”◎。另外,还有关于黑龙江地区互市情况以及谪戍
流人生活状况的描述。这些,勾画了清中叶黑龙江地区居民形
形色色的生产生活状况,是了解和研究黑龙江社会史的重要史
料。
除了以上所述,《黑龙江外记》还有关于政治、经济等方
面的内容,如官制、户口、刑律以及贡品等。这些内容也很重
要,但是很多文章已对其的史料价值做出了详尽的论述,如马
长泉、韦占彬的《略论(黑龙江外记)的史料价值》(《石家
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本文就不再赘余。
总之,《黑龙江外i己:》是一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地方志
书,前人有很多对此书的评价,如萧穆“研斋、吉夫之书,讲
求舆地之学,有备经世实用,不能不深有所取矣”@,《黑龙
江志稿》则日“与《龙沙纪略》并传矣”@,评价之高显而易
见,史料价值更不必多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的身世之谜揭秘
杜尔伯特故事多(一)
光绪二十六年“营口裕盛”伍拾两银锭
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沙公园
清朝历任黑龙江将军
济世活人 1900 光绪二十六年中医抄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