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篆----胡伦光临《墙盘》视频笔记

胡伦光临《墙盘》视频笔记

金文《墙盘》笔道匀净柔和,两头平齐如圆箸,开“玉箸体”之先河。临习时,注意事项:

一、需要有明确的造型意识。加强自我调节与制约,既要注意行款之间的舒朗、又要写出金文的气息、古雅和字迹的遒美。

二、临时,一般选用长锋羊毫为主要工具,这种毛笔锋长劲圆,能于柔中见刚。

书写时,要裹锋逆入,使锋徐徐行于纸上。

环转处,要用手指调正锋颖并顺笔势而运动,得“婉而通”为佳。

收笔时,不能做顿笔,而要驻锋提笔暗收。

总之,临《墙盘》要考虑书体的均衡,并强调每一笔画的起止藏锋。

三、该铭文一变西周早期金文的凝重而为圆润柔和,故不宜选用吸墨太强的宣纸,以弱化线条的枯湿、粗细等等反差变化,这样才能是所临的墙盘平纯、静美。

意临,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胡伦光在学习《墙盘》中取法两点:一是线条的圆浑、“随体诘屈(曲折)”,需要柔和圆浑的线条;二是纵向上拉大字距,造成上下字距的较大间隔、横向上缩小字距的章法。

意临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预想字形的大小、偃仰、平直、参差等等,作通盘布置,这样自然会产生新理异态,而《墙盘》铭文对后世最有影响的莫过于这种有独创性的布局。

 

 

云志功视频《大篆技法》笔记

一、大篆基本笔法

1.入笔藏锋。大篆入笔藏锋有两种方式:一是原地逆向推笔反扣、走笔(方笔?);二是逆入并稍微捻动、走笔(圆笔?)

不管如何、不管线条的粗细,大篆入笔都是藏锋。

2.收笔。有两种形态:一是回锋,即轻提笔后、反扣回锋,特点是线条饱满、无墨色变化,刚开始学大篆时用之;二是平收(急停、方笔?),特点墨色出现枯湿浓淡等变化,待纯熟了后用之。

不管如何,收笔不能出锋,即使为了寻求墨色变化时也不能出尖儿。

注意:一副作品中、同一个字中,其起、收笔尽量不同,一回、一平、一方、一圆以造成变化。

肥笔的写法:可以重复一笔、甚至两笔,但最好让重复的地方稍稍错开一点。

二、接笔

为什么要接笔?因为感觉使转难而需要接笔。除了篆书,其他书体都不允许接笔。

接笔分两类:一是笔内接笔;二是笔尖接笔。

接笔的地方可以允许出现露口、出现茬,但刚开始学习时最好不要出现露口和接茬。

大篆的笔法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浑厚。浑厚反映在哪里?主要反映在笔画与笔画的接点处。在接点处,稍微蠕动一下笔或者稍微停顿一下,然后再继续行笔,这样就显的浑厚了。

两笔画平行、同大、同高低时,最好打破平行、同大、同高低的局面,以造成变化。

三、笔顺

上下、左右、外内、主次。

大篆与太极关系密切—很多笔画都呈现“抱球”姿势。

写熟了后,只要能把字形把握住了,怎么写都行,可以不按照笔顺写。

四、大篆笔法特点

1.厚重

择笔很重要。

有两种笔:一种是笔瘦、笔毛少、笔锋较长;一种是笔毛多、饱满、笔锋短。后一种适合写大篆(与邓石如的写法、胡伦光说法正好相反),因为大篆厚重。前一种适合写甲骨文。

写大篆时,笔锋不能用到笔根。可以充分的压笔、按笔。

其实写篆比其他任何字体都简单,主要原因是篆没有标准的笔法要求,篆书首先一点就是对字形、笔法特点的把握

2.绞锋。篆书的另一个笔法特点。

绞锋,原来不太允许,现在越来越多的用绞锋。

绞锋,一是加强了书写性、书写起来比较快;二是笔法变化比较大,保持沧桑感。(绞锋,其实是中锋的一种?)

有人说笔法就三种:一是平写,二是使转,三是提按。

大篆作品如果写成“肥猪满卷、墨猪满卷”就不好了。写的粗是粗了、但线条边缘一律平齐、圆润从而没有了沧桑感,就导致了“肥猪满卷“。

大篆笔法特点用八个字形容:热注冷炉(青铜器铸造工艺方面);栉风沐雨(出土、拓片方面)。前者,是自然、人工作用的结果,不知道会发什么效果。这八个字主要突出了:大篆厚重、沧桑感。

3.流畅感。即,书写时,线条尽量保持流畅、少顿挫,但与行草书不同、行草书线条太薄不厚重。

大篆线条如“导之泉注”(在沙地上划一下,水就顺着划痕,慢慢的引流过来),即屋漏痕。大篆不像小篆,小篆线条太流动了。大篆线条要“比较涩的流动”

4.苍朴。即注意大篆线条的边缘要苍朴。

小篆线条边缘温润、平齐、光滑。

大篆线条写时,最好是压笔推笔涩行。如果拖笔而行力量感就差了。

五、大篆结构特点

1.正vs斜。如左右结构的字,基本上一个正的(左边或者右边)、另一边就斜。错位也是正与斜的变化,如同一个字中,有的偏旁故意避让、错位。

形势:形是客观的;势是主观的。如果一个字在此处是正的,在彼处则根据上下字的安排有可能是斜的,这就是“势”的要求,即“因形赋势”。

一个字,一旦换了位置,则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去赋“势”,即化客观为主观、化被动为主动,这是打通临、创的重要原则。

很多人老是感觉“字与字之间呼应不上”,呼应不上的主要原因是重视了“形”、忽视了“势”。

2.大vs小。即一幅作品的几个字中,大字与小字的关系,具体是几个大字、几个小字的主观安排。

写大篆,笔有时越破越好,不浪费。

3.结构的擒vs纵。有两类:一是收vs放;二是连vs断。

连vs断,即,同一个字中的笔画之间的断与连。一断一连,空间感就出来了。但要注意的是断笔要少,如果断笔太多则字就太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颜涛解析《墙盘》与《毛公鼎》——综述丨三品课堂
怎样临习金文
都说篆书笔法最简单,但这些细节你都注意到了没?
书法入门精辟 不看你后悔
从简帛书看隶变的历程(上)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非常详细的篆书教程、说篆书简单的,看看书法大家怎么写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