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龙江博物馆
 

 
         黑龙江博物馆的前身是一座商场,整整90年前,继南岗中心广场的圣·尼古拉教堂之后,在广场西侧建起了第二座建筑物——莫斯科商场。将商场与神圣的大教堂毗邻而建,似乎是为做弥撒归来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购物场所,集精神与物质需求于一体。随着秋林商行(1904年始建1908建成)、秋林公司中山商场等商行的陆续建成,南岗区中心广场周围成为名副其实的气息浓郁的文化、商业中心。而莫斯科商场因绝佳而重要的地理位置、优雅的形象成为广场的重要界面。舒展的莫斯科商场似一条红黄相间的彩色飘带,精心修饰着广场的裙裾。每当阳光照耀着建筑的背面,广场上便投下生动的阴影——尖尖的穹顶、错落有致的轮廓线,犹如梦幻中的城堡倒影,为广场增添一份浪漫情调。原因在于建筑的这十五个单元各自独立出入口及楼梯间也各自分设,犹如旅馆建筑的标准间一般,关上门自成一体。各单元之间没有联系,从一个单元进入另一个单元只能从分别的入口进入,互不扰,各自为政。很难说这种布局合理与否,优点在于例题地分散独立经营,但也有明显的弊端。随后二年建成的秋林商行,其平面布局与之完全不同,后者作为综合性商场,初露现代商场之端倪。莫斯科商场建成之时,各个单元的功能不同,有布匹店、搪瓷制品店、电报局等。直至1923年6月,东省文物研究会附属博物馆占用莫斯科商场的一部分作为展厅;1923年10月,中东铁路普育中学校在莫斯科商场内创办(今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前身),1924年新校舍竣工旋即迁出解放后,莫斯科商场作为黑龙江省博物馆沿用至今,历经九十载,昔日的商场成为今天的博物馆,尽管使用功能已然不同,但是建筑却风采依然。只是博物馆临街处早已是车水马龙,想拍张全景都很困难。
       博物馆舍面积共1.2万平方米,藏品10.7万余件。其中五常学田村出土的古人类顶骨和左下肢胫骨化石,证明了2万多年前就有古人类在黑龙江地区活动;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的大量丝织品,填补了中国金代服饰实物的空白;嘉荫县出土的平头鸭嘴龙化石、富拉尔基出土的披毛犀化石、松花江猛犸象化石骨架,其完整程度,都属罕见。尚有《黑龙江历史文物》、《黑龙江古动物》、《邓散木书刻艺术》等基本陈列。估计亮点在自然部分,只是我不怎么感兴趣,所以没拍,其他的文物就有些不上档次,也有可能由于场馆太小,无法一一展出。据说新馆已在建设中了,届时可到哈尔冰太阳岛去观看,现在我选一些我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博物馆一角

展品不多,就是对当地历史的许多介绍,都是以图片的形式进行的 

 

 菱格纹陶罐 新石器时代
此陶罐为夹砂黄褐陶,通体饰菱形纹,口和腹部由篦点纹组成纹带。菱形纹和斜行篦点纹可能是鱼鳞纹的简化。从纹饰看,当时人们从事与渔猎生产有关的活动。

抛石机没有机器,只有石头,估计那玩艺是木制成的,早腐朽了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女真族原为辽朝的藩属,女真族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1115年1月28日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黑龙江博物馆展出本土文物,主要就是金朝时期的。金朝立国后,与北宋定“海上之盟”向辽朝宣战,于1125年灭辽,于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时,领有华北地区以及秦岭、淮河以北的华中地区,使南宋、西夏与漠北塔塔儿、克烈等部落臣服而称霸东亚。金世宗与金章宗时期,金朝政治文化达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后期逐渐走下坡。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之下灭亡。

璎珞  金(公元1115-1234年)
璎珞本是印度的一种古老首饰,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璎珞的款式非常复杂,常常以颈饰为基础,再悬挂上各种珍宝串饰,考究的还和臂饰相连,多配珠宝玉石,成为挂满全身的饰物,黑龙江地区女真人原信萨满教,后受辽的影响,和佛教有关的饰品也受到他们的喜爱。 

双鹅戏水瓶 金(公元1115-1234年)
磁州窑系的一种酒具,为金代典型器物,瓶腹部绘有两只鹅和一朵云,采用简笔写意的手法,颇似中国的水墨画,虽粗犷豪放,略略几笔,却体现了女真人浓厚的渔猎生活气息。
 
清酒肥羊四系瓶 金(公元1115-1234年)
此瓶瓷质较粗,胎呈米灰色。器表绘有简疏、明快的黑色草叶纹和弦纹,中间空白处用黑釉横书“清酒肥羊”四字。这件瓷器从造型、纹饰和文字内容上均带有浓厚的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息,是女真传统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属金代磁州窑系产品。 
白釉褐花四系瓶 金(公元1115-1234年)
瓶身上用褐彩组成两组弦纹,下部施黑釉,腹部绘有三组草叶纹为主题的装饰带。其用笔潦草,但那粗犷不羁的豪放气势,却显示了金代陶工的艺术造诣。此瓶是女真人吸取宋代四系瓶的特点,经过再创造后演变而来,反映了女真文化教育同中原文化的交流。 

 八面舞乐石幢 金(公元1115-1234年)
       石幢每面各雕一人,或坐或立,有的击鼓作乐,有的翩然起舞,所演大奏乐器笙、箫、篪,打击乐器鼓、弹拨乐器箜篌、琵琶等,表现了热闹的散乐歌舞场景。石幢中的乐器和宋代使节在金朝宫廷见到的乐器相同。金建立之初,曾多次向宋延索求“教坊乐人”和杂剧、弄影戏方面的艺人。考古发现证实了金代乐舞的兴盛,表明女真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乐舞的交流融合。


 鎏金边荷花盏 金(公元1115-1234年)
     此盏由六片花瓣形银片铆焊而成,敞口,弧腹,圈足,盏心为六个花瓣组成的花芯,从正面和侧面看都似一朵盛开的荷花,花边及圈足饰以金边。银盏系饮具,质地精良,制作技术精湛,这种形制的银皿,颇具游牧民族风情,应是受契丹文化影响所致。

银钵 金(公元1115-1234年)
这件银钵器形较大,圆唇,敞口,弧腹,平底,素面。近口处有一平  耳,耳与身有一连体弯把手。该银钵质地考究,是金代女真贵族所用之物 


缠丝金手镯 金(公元1115-1234年)
手镯重35。83克,纯金打造。对接处打制成金丝状,自行盘绕后又相互缠绕到一处,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件手镯做工精细,造型优美,为我们了解金代金银制品工艺及女真人的审美情趣提供了实物参考。 

 盘花金带銙 金(公元1115-1234年)
这组带饰有圆形、长方形和橘瓣形,均饰以如意长纹,为金代高级官吏腰带上的饰物。带銙在形制和纹饰上继承了唐宋以来传统的技艺和风格,显现出金代金银器制造业的精湛工艺,也表明了中原文化对女真文化的影响。
双鱼纹大铜镜 金(公元1115-1234年)
     这面大铜镜重24斤,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金代最大的圆形铜镜,表明金代冶铜技术的高超。铜镜以鱼作为纹饰,金代最为盛行。女真人世居黑水之间,多以捕鱼为生,双鱼纹铜镜在金代流行的历史渊源即在于此。这枚铜镜没有官府验记,当为宫廷御用。
 
银骨朵 金(公元1115-1234年)
     骨朵银质,由身、项、墩组成。身由银片围成,接缝处有铆钉,上粗下细;项为一连体球状物;尾部铁墩已锈蚀。银骨朵在金代是王公贵族出行时的仪卫用具,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银骨朵。关于骨朵的来源可能从新石器时代的棍棒头发展而来,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兵器,到了五代和辽时引入到仪仗之中。侍卫手执骨朵既有给人警示的作用,又可将其作为兵器保护主人。
 
金佩铃 金(公元1115-1234年)
佩铃由环、链、铃三部分组成。顶端为小圆环,下系双股由金环套成的长链,链尾有小环与铃上的挂环衔接。铃为一对,金片打造,外壁刻划波浪纹,下部各有两个穿透的小孔。链以若干小金环相连而成。金佩铃系装饰品 
 

 铜坐龙 金(公元1115-1234年)
龙呈踞坐式,为铜铸造而成。坐龙昂首张口似长吟,肩微前弓,左腿翘起,右腿略向前直立,龙尾上翘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鬣,铜坐龙栩栩如生,应为金代宫殿室内望柱饰物。
 
都提控所之印 金(公元1115-1234年)
正方形印,印文为阳文九叠篆“都提控所之印”印背阴刻楷书“光字号”。“都提控所之印”,无铸造年款和机构。《金史》记载有多种都提控,都是统帅某个地区或某个方面军队的将领。这方面的印面比一般提控的铜印大,可见“都提控所”是统领若干提控的一个较高级的军事机构。
 
经略使司之印 金(公元1115-1234年)
正面刻阳文九叠篆“经略使司之印”,背面楷书“经略使司之印”。此印无年款,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推测,此印应铸于金贞  元年(公元1213年)以后。
 
胡里改路之印 金(公元1115-1234年)
胡里改路治所在今黑龙江依兰旧城,管辖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两岸。胡里改为江名,指今牡丹江中下游。金朝对这一地区实行有效管辖,在这里生活的女真人又几经辗转,大体定居于苏子河流域的兴京(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成为建州女真的成员。
 
 金 剑囊

真的很意外 ,没想到佛教的浸透力会那么强,在那么一个要什么没什么,近似于原始的地方,佛教却发展得如火如荼

      我还是在博物馆第一次看到了唐渤海国这个诗与它的含义。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镜泊湖东北牡丹江畔,宁安市渤海镇境内,其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上京龙泉府是当时东北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渤海国强盛时期被称为海东盛国,共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统辖地域北至松花江下游、南至朝鲜半岛北部、东临大海、西南达今辽宁省北部至东部。
  渤海国与唐朝往来密切,广泛接收和吸纳了中原文化,汉字是渤海国的通用官方文字,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都与唐朝相近。现今可见的遗址有:上京龙泉府遗址、古井址、禁苑址、街坛址、寺庙址、古墓、古桥址、兴隆寺等,主要遗物有:石灯幢、大石佛、舍利函、大石龟、文字瓦等。

唐渤海 宁安兴隆寺渤海石灯幢
 
唐渤海 宁安兴隆寺渤海石灯幢
 
金菩萨造像 唐渤海(公元698-926年)
造像上身穿披式袈裟,左手提净水瓶,整体形象端庄恬静,极具神韵。以往唐代佛像袈裟的样式。大多是自然敞开下垂的,因此佛像的胸部和腹部多是袒露的,而这尊造像全身的服饰穿戴齐整,这在唐代造像中并不多见。这件文物也是目前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内发现的唯一一尊纯金佛教造像,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舍利函 唐渤海(公元698-926年)
这套舍利函共四件,铜函两件,银函、金函各一件。出土时自外而内依次为铜函、银函、金函。这种成组的舍利函在渤海国遗址中发现不多,对研究渤海时期的佛教放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唐渤海 琉璃三彩兽
 
唐渤海 琉璃三彩兽
 
骑马铜人 唐渤海(公元698-926年)
铜人长6,高5厘米,马的两侧前腿和尾尖处稍残。马的耳朵耸立着,似在聆听主人的口令;双眼瞪视,鼻孔微张,神情严肃;低头引颈,四肢微微向前,臂部后坐,形如突然止步;马尾似剪刀,像被束成了结。马上人物头戴幞头,面部模糊,上身立坐于鞍上,双臂上下伸展,像在操控着什么,双腿呈“工”字形紧紧夹住马腹。

铜胡人觐见跪像 唐渤海(公元698-926年)
铜人为跪式,男性,长发,额前似螺髻,皱眉,眼大而外突,高鼻(左内右外)交叉于胸前,掌心向内,头向右倾斜,左肩膀由上向下有一圆孔,应为插物之用,右脚掌由上向下也有一圆孔,当为固定铜人之用。
 
唐渤海 铁盔
 
乾隆款窑变石榴尊 清乾隆(公元1736-1799年)
 
乾隆款窑变石榴尊 清乾隆(公元1736-1799年)
唇口外卷呈花瓣状,直颈,鼓腹,圈足外撇,整个器身划为六瓣形,因似石榴果面得名。通体为红色泛蓝,这种色泽,是釉在窑内自然变化所产生的,并非有意预定而成的色泽,这是清乾隆年间景德镇常使用的一种烧制瓷器的方法,这种方法烧制的瓷器,色泽艳丽,惹人喜爱,让人不忍释手。
 
乾隆青花云鹤爵盘 清乾隆(公元1736-1799年)
爵盘是始于明永乐年间,清乾隆年间仍有烧制的仿青铜瓷质酒具。爵杯置于托盘之上,盘心凸起有台,分三凹槽以插爵杯之三足。这种器形,多见于青花制品。这件爵盘是清乾隆时官窑作品,通体遍施青花云鹤纹饰,胎质细腻,釉色晶莹,是不可多得的精美用品。
 
清 绿地素三彩海马尊2
 

 
清 粉彩龙凤赏瓶
粉彩龙凤赏瓶 清(公元1644-1911年)
粉彩,始于清康熙时,极盛于雍正时,是雍正后景德镇瓷器的主流。其特点是用玻璃白打底,以洗染法绘彩,浊料调色,烘烧温度很低,因此,色彩感觉上较软,又有“软彩”之彩。施彩受西洋用油彩调色的影响,又有“洋彩”的称呼。赏瓶,是雍正时新出现的一种器型,侈口、长颈、鼓腹、圈足,这件赏瓶,因于玻璃白釉上施粉彩龙凤戏珠纹而得名。
 近代 建筑装饰物

 近代 建筑装饰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代女真文物首次在黑龙江博物馆展出【3】
女真的来龙去脉
“消失”的四百年:从金朝到大清,女真人从哪来,又到哪去了?
通古斯族的历程:从湖畔渔歌到中原礼乐
黑龙江地区历史上几个文明高峰
【北安网上博物馆】乌裕尔的记忆——北安博物馆基本陈列·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