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 石涛 题画书法欣赏
userphoto

2016.03.18

关注
 
题墨竹图

题墨竹图

题黄山游踪图(选页)

题山水十二册页、山水花卉十二册页 (选页)

题山水图

题唐人诗意图

题花卉图页

题墨荷图

题墨兰图

题荷花紫薇

题梅竹图

题花卉图册(选页)

题山水花卉图

题锦带同心图

题灵台探梅图

题巨壑丹崖

题江山天色图

题梅竹双清

题杜甫诗意册页

题黄山游踪图 之二

题山水册页

题花卉图册(选页)

题梅竹图

题巢湖图

题溪南八景图册(二)

记雨歌

  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靖江王朱守谦十世孙,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广西全州人。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晚年定居扬州。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

  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石涛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山水画创新上成就很大。他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

  工书法,能诗文。他的书法,在行楷中参以隶法,有六朝造像记的笔意,用笔不拘成法,字形大小参差,正欹错落,然笔墨古朴遒劲,天真烂漫,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

石涛年表(1642-1707)


[清]石涛 月夜泛舟图 轴 82.2×34.8cm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何处移来一叶舟人于月下坐船头夜深山色不须远独喜清光水面浮清湘瞎尊者济 
钤印:老涛(白) 四百峰中笥翁图书(白) 
鉴藏印:善捎心赏(朱) 藏之大千(白) 大风堂渐江髡残雪个苦瓜墨缘(朱) 大风堂(朱) 大千居士供养百石之印(朱) 敌国之富(朱)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 1岁 
石涛生。原姓朱,名若极,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广西全州人。

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 4岁 
明靖江王朱亨嘉称“监国”于桂林,不久因同室操戈被杀。石涛由宦官(即后来的喝涛)带至全州湘山寺出家为僧。

清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 10岁 
粤西战事频仍,石涛最迟不晚于此时离开全州,辗转到武昌。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 14岁 
《双钩兰竹》题跋:“十四写兰五十六,至今与尔争鱼目。始信名高笔未高,悔不从前多食肉。”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 16岁 
写于武昌之《山水花卉图》册(广东省博物馆藏)为目前所知最早纪年作品。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 20岁 
是时左右在湖湘、武昌一带“居久之”。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 23岁 
是年前后,由武昌东下,抵庐山,到开先寺。作《山水人物图》卷。

清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 24岁 
由庐山东下江浙。漫游杭嘉湖地区后转赴松江,拜旅庵本月为师,法名原济。

清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 25岁 
至宣城先后驻锡于敬亭山麓之广教寺、金露庵和闲云庵。

清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 26岁 
在宣城,写《十六罗汉应真图》卷。作《山水册》第八开。

清康熙七年(1668年)戊申 27岁 
曾至歙县作画,在《山水人物图》卷第二段“披裘翁”上题云:“戊申,新安太平寺。”

清康熙八年(1669年)已酉 28岁 
春日,作《山水册》第九开,题:“酉春得此,图之记乐。”夏日在歙县紫阳书院作《金竺朝霞图》。作《山水册》第七开。

清康熙九年(1670年)庚未 29岁 
在宣城,曾携侣游黄山。

清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 30岁 
在宣城。秋天作《山水图》。款云:“时辛亥之秋,敬亭下,石涛济山僧。”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 32岁 
深秋,在宣城之闲云庵跋画,云:“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 33岁 
夏天,在宣城南湖,作《山水人物图》卷之“湘中老人”。冬至,游昭亭双塔寺,写《观音图》轴。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 34岁 
在宣城。曾到松江探视旅庵本月。作《松阁临泉图》,款云:“时乙卯秋日,粤西济山僧石涛。”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35岁 
《山水图》轴题云:“丙辰客赏疗之大安寺。”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36岁 
夏日。在广教寺。《诗画合璧图》卷题:“丁巳夏日。”深秋,游苏州虎丘,作《山水图》册之第四开。此年曾游泾县水西,作《山水人物图》卷之“铁脚道人”。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37岁 
夏,应钟山西天道院之请,到南京。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38岁 
在南京。于秦淮之怀谢楼作《山居图》,题跋中有“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之语。冬,在宣城,准备赴南京。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39岁 
居南京长干寺一枝阁。作《书画》卷,题云:“庚申闰八月初得长干一枝七首。”与戴本孝、程邃、孔尚任、梅清、屈大均有往来。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40岁 
作《荷花图》赠梅清。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41岁 
冬日,在一枝阁中画《山水册》,跋云:“今人古人,谁师谁体;但出但入,凭翻笔底。”“画家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42岁 
在南京。作《书画册》,题云:“我且作离亭之赠,集癸亥近稿一卷,复成一律。”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 43岁 
在南京。康熙帝首次南巡,驻跸南京,并巡幸长干寺,石涛与寺中僧众一起接驾。是年写有《山水册》,在其中一页《奇山突兀图》题云:“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 44岁 
在南京。二月,雪霁,乘兴策杖探梅,抵青龙、天印、东山、钟陵、灵谷诸地。新夏,过五云精舍,为苍公作《万点恶墨》卷。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 45岁 
冬月,为智企写《山水图》卷志别,跋中有“余亦私计踏草幽蓟”之语。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 46岁 
春天,到扬州,参与孔尚任秘园雅集。冬,准备赴京,作《生平行》长诗留题一枝阁,兼别金陵诸友。冬天到扬州。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47岁 
在扬州,“北游不果”,于是客大树堂。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已巳 48岁 
在扬州,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石涛在平山堂接驾,作纪事诗二首。约于是年秋冬前往北京。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49岁 
抵京,客且憨斋,发“诗中画”、“画中诗”高论。是年写有“诸方乞食苦瓜僧”诗。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50岁 
二月,为博尔都写墨竹,王原祁为补坡石。客且憨斋为主人慎庵作《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跋中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之语。秋七月,客慈源寺,作山水册,题跋出现:“我用我法”四字。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 51岁 
三月,于海潮寺为伯昌先生作画,跋云:“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冤哉。”秋,买舟南下,从北京回扬州。沿运河南下情形,具见《清湘书画稿》。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52岁 
在扬州。是年,为黄山惊远先生作山水轴。自跋《余杭看山图》卷云:“癸酉冬日,借亭先生携此卷游余杭,归来云与大涤不异。”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53岁 
八月,为鸣六先生作《山水册》,并题跋评论画坛诸大家特点,称八大山人“淋漓奇古”。上海博物馆藏《花卉册》十二开始以“大涤子”署款。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54岁 
五月,有安徽之行。夏天,作《巢湖图》轴。七月,偕友泛舟白沙翠竹江村。秋九月,为器老作《山水》卷。冬,在“真州学道处”为黄砚旅作画,仍在仪征。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55岁 
夏六月,离扬州,至歙县,避暑于程浚松风堂。完成《清湘书画稿》。《淳化阁帖》卷款署:“时丙子秋八月,清湘瞎尊者临于清莲阁下。”秋九月,于扬州作《春江垂钓图》轴(唐云旧藏)寄赠八大,称八大为“长兄”。是时前后营建大涤草堂,为此曾致函八大山人,索画《大涤草堂图》。出现“大涤堂”、“大涤子极”等印,大量使用大涤子为号署款,直至逝世。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 56岁 
二月,石涛题八大《水仙图》卷,称八大为“金枝玉叶老遗民”。始见署“若极”之名。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 57岁 
夏日,八大山人寄赠《大涤堂图》,石涛题诗于其上。是年,始识李鱴,一见如故。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已卯 58岁 
《为拱北作山水图》轴题“己卯有建宁之游”。为咸翁作山水册十二帧,题跋中有“深愧未入古人堂奥,何有元气磅礴”语。浴佛日,八大山人为岱老年翁作古树苔石,石涛为补水滩红叶,并题诗一首于上。秋日作《太白诗意图轴》题署:“己卯秋日,青连阁下。”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 59岁 
在扬州。上元前二日,为吴与桥作《溪南八景图》册,第三开题署:“庚辰上元前二日,青莲阁。”上元后二日,作《山水花卉图》册。九月,石涛为其门人洪正治作《写兰册》,内有染庵居士跋《写兰册》涉及八大。约于此年前后,石涛托李松庵致函八大再索画《大涤草堂图》。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 61岁 
三月,在南京。在乌龙潭观桃花,作《云山图》轴,跋云:“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秋八月,作画,题跋中有“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不同,不似之似似之”语。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 62岁 
夏日,有论画之语,云:“笔墨当随时代”。秋,为刘石头作画,畅论用点,结语云:“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 63岁 七月,作《赭墨山水图》,题诗云:“半空半壑远山村,疑是风烟势欲吞。险到无边堪绝倒,凭天不尽画云门。”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 64岁 
重九,画山水以赠道先生,题跋中有体力不支之叹。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 65岁 
春,作《梅花吟》,有“何当遍绕梅花树,头白依然未有家”之句。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 66岁 
秋冬,病情恶化,卒后葬在扬州蜀岗之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石涛《山水图卷》
搜盡奇峰打草稿——清初四僧之石濤【30P】
从皇室后裔沦落成画僧,他被赞“300年间第一人”!
石涛宣城活动绘画年表(上)
宣城画派双子星之石涛(上)
清代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