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德潜的归愚斋(图文)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清诗人,出身清寒,早年科场失利,连考17次均名落孙山。至乾隆四年(1739年),66岁始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升詹事,任编修、内阁学士、礼部尚书等。早年以论诗、选诗闻名,曾为乾隆帝校《御制诗集》而受赏识。乾隆南巡时,曾赐诗“玉皇案吏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给他。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病卒于家,终年96岁。赐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牵涉文字狱,被剖棺戮尸,全家治罪。编有《唐诗别裁集》,著有《沈归愚集》《说诗晬语》等。主要书斋号是归愚斋。

沈德潜出身寒儒,祖上五代均不仕,功名止于廪生、贡生,世代以授徒为生。其父早逝,全家靠祖母和母亲每天卷烛心千枝,换点粮食以糊口。l3岁时其母又病逝,为此饱受清贫之苦。晚年他中举后,在京城做官,深受乾隆帝宠幸,于是为父母乞诰命。乾隆帝赠三代封典,并赐诗,其中有句云:“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福”。侍郎钱陈群在旁唱和曰:“帝爱德潜德,我羡归愚归。”赐诗与和诗中都巧妙地嵌有他的名“德潜”,号“归愚”,一时被誉为艺林盛事。他遂以韩愈“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之语名其斋。这里的“归”即“归宿”义,“夷涂”指平坦之道路。全句有“归愚识坦途、大智莫若愚”之意。

沈德潜晚年乞归故里,自署“归愚老人”,在归愚斋中专心著述,选编《国朝诗别裁》,为亲友、学子诗文集作序作诗。从其“归愚”之心出发,他主张诗人立言务须“一归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讲求比兴“蕴蓄”,不可“发露”。(附图为沈德潜印章“归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德潜故居
沈德潜续诗
清代诗人沈德潜行书作品《三希堂歌》
江苏苏州沈德潜故居
和皇帝做朋友真的很难,乾隆的老诗友沈德潜死后为何惨遭鞭尸?
中国古代文学家中的第一寿星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