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賞讀對廬(十四)九宮奪帥,且看誰更英烈

 

   对庐先生喜欢下棋,数十年来也一直以“楚河汉界”为业余乐事,中老年后还喜欢了围棋,下起棋来可以废寝忘食。他兴致满怀地研究棋艺涉猎棋史,颇有心得。特别是,作为一位诗人他还写了大量有关棋人棋事的诗词。譬如上个世纪90年代,他为广州《象棋报》及《羊城体育·弈道》专栏《历代百弈图咏》(此专栏由叶家斌绘图,西湾居士撰文,徐续(即对庐)配诗,)创作连载的咏弈诗作,计有150多首,诗人自言“盖戏作也”。又如同一时期所写《自题棋史并答赠梁羽生先生九首》,以及关于围棋的《京华闻捷二首》等等。

   这组《棋坛四咏》创作于1959年。这组词还涉及一段关于对庐先生与香港作家梁羽生交往的小故事,对庐先生在《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与象棋》一文中有如下记述:

                  梁羽生同我认识的经过颇为曲折。一九五九年全国棋赛,杨官璘重夺冠军,当时我为此写了

              词,题称《棋坛四咏》,署名“柳梢青”,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其中《满江红》一阕有

              “蜀甲秦兵同朽木,城燕垒无坚壁”,“赤县羣龙齐俯伏,粤东三凤成陈迹”等句。梁羽生看到

              这几阕词,一直不知道作者是谁。七十年代末,我看到梁羽生在《全国象棋大赛》书中引用了不少

              我的词句因而写信给他。他回信说我给他“解开了二十多年的一个谜”,就是弄清楚了《棋坛四

              咏》的作者“柳梢青”究竟是谁我们自此成为文字之交,而二十年前早已互相知道名字了。

   对庐先生与棋界人士交往颇多,也与名棋手时有对弈。上个世纪5、60年代,广州中央公园和文化公园等地常有名棋手设擂应众,对庐先生偶尔也前往打擂台。他热心棋界活动,上个世纪8、90年代长期业余参与《象棋报》编辑工作。经多年酝酿,对庐先生主笔与褚石先生合作编著的全套7册近200万字的《广州棋坛60年史》,自1980年至1988年由香港上海书局陆续出版。这套书1986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同为7册的压缩版。约于此期间,对庐先生还先后出版了《弈林野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中华棋坛掌故》(与人合作,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华南神龙陈松顺》(新加坡北斗象棋俱乐部1996年12月出版)等。

   下棋,给了对庐先生无数乐趣,让他忘却生活中的烦恼疲惫,也给了他许多灵感,更给了他许多挚情好友。世事如棋,棋如世事,大概在棋局当中还可以领悟人生世事的许多深刻道理与奥秘吧,莫非这正是诗人酷爱下棋的原因?

 

                                                           写于2014年3月13日

 


 

附录:对庐先生《历代百弈图咏》(选四十首)

   《历代百弈图咏》原为九十年代广州《象棋报》及《羊城体育·弈道》专栏连载,西湾居士撰文,叶家斌绘图,余配以诗,盖戏作也。百咏既成,不忍以敝帚弃之,特辑录四十首。

造棋教子见情亲,远史难稽万劫尘。投老荒城操一艺,帝尧终古有传人。

                        帝尧造棋教丹朱,而流放丹朱到偃朱城。

妇人醇酒足怡情,不及围棋似用兵。多谢赵王增弈趣,远驰猎火照纹枰。

                        魏安厘王与信陵君对弈,惊见烽火,信陵君知是赵国君臣围猎,非警耗也。

弹铗长歌客姓冯,翩跹郑女舞春风。尚多诗酒琴棋手,不在鸡鸣狗盗中。

                        王安石渭孟尝君为鸡鸣狗盗之雄,但其门下尚有冯谖、雍门周等奇士,《说

                    苑》且有关于孟尝君“斗象棋而舞郑女”之记载。

谁持匕首刺秦嬴,博弈邯郸旧记名。易水萧萧人已去,一奁余烬答荆卿。

                        鲁句践焚棋祭荆轲。

昔日雕房有御香,今为人彘倚宫墙。帝廷恩怨何须说,绿竹风清弈事长。

                        戚夫人受汉高祖宠幸时,常弈棋行乐。

赤壁灰飞剩一身,归来愁见邺城春。谁能唤起英雄气,病榻陈词有故人。

                        曹操自赤壁败归邺城,得病卧床,故友山子道以弈棋疗其心病。

劲歌休说古时稀,早见南朝舞脱衣。鸩酒一杯臣欲醉,未曾终局故依依。

                         南朝外戚王彧因谏宫中裸舞,不得宋明帝欢,帝赐鸩酒,王适对弈乞暂缓,俟

                    局终,一饮而尽。

磨石为棋树影斜,侯门破荻不求奢。萧郎枰上多秋思,一夜吹开芦荻花。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第五子萧三昧,破荻草编棋盘,磨石为棋子。

此石雄尊号到公,巍巍岱岳略相同。可知宫禁奇寒夜,蜷拥衣裘卧北风。

                        南朝到溉尝与梁武帝夜弈,席地卧于宫中,帝戏称之为悬风槌。又因输棋而献

                    奇石入宫,人称到公石。

万里长江绕北庭,九宫争战杂雷霆。百僚文武趋金殿,恭听君王讲象经。

                        南北朝时,北周武帝宇文邕著作象经。

镜台红粉莫轻抛,赫赫军门似虎虓。愿藉一枰酬老叔,夜灯迎取凤还巢。

                        隋末杜伏威以弈棋为叔父赢回爱妾。

宝本兰亭自有真,佛门偷取入红尘。手谈错认公卿贵,狗盗鸡鸣是此人。

                        唐时监察御史萧翼以弈棋结交僧辩才,从而盗骗其所藏兰亭序。

迟迟花影昼偏长,玉腕敲棋兴未央。若问局中谁胜败,太真输与雪花娘。

                         唐明皇与杨贵妃对弈,每至劣败,宫人即纵鹦鹉至枰上扰乱棋势,鹦鹉称雪

                      娘。

古墓幽沉吕氏庄,何年车马瘗金床。人间久厌干戈苦,不识黄泉是战场。

                        唐肃宗时,岑顺在陕西吕氏山庄夜梦两军交战,后得立体象棋出土,称宝应象

                      棋。

名高大历耀长星,弈艺诗才动帝廷。花外吟笺清似玉,大唐公主卷帘听。

                        唐代大历进士李端有才名而善弈,升平公主曾揭帘窥其赋诗。

曾向潇湘写竹枝,忽来岭外送儇师。若非奇句惊渔隐,谁识刘郎善弈棋。

                        刘禹锡观棋歌送儇师西游,有“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句。《苕

                    溪渔隐丛语》谓“能模写弈棋之趣,梦得必高于手谈也。”

此情深处总忘言,能使雷霆一笑温。卿有灵犀真识我,棋枰原是美人魂。

                        唐时李敦正性暴躁而能潜心弈棋,妻某氏,逢其盛怒辄开枰与弈,定欣然改容。

垂柳摇风万缕丝,轩窗闲却一枰棋。明朝酒醒杭州去,不敢狂吟旧日诗。

                        唐宣宗以李远诗谓“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不堪任杭州刺史,

                    幸得令狐綯为其辩解。

野鹤闲云识至尊,曾经松下赌乾坤。华山果是仙人宅,不怕催租夜打门。

                        宋太祖微时与陈抟弈于华山,后传谕免除华山乡人赋税。

半山园上影横斜,倚树敲棋宰相家。料是荆公词笔在,秀才未敢赋梅花。

                        王安石与薛秀才弈棋赌梅花诗,薛输棋而诗未成,荆公代作。

儋州何物可关情,袖手观棋半醉醒。胜败只宜供一笑,人生如此况楸枰。

                        东坡贬居海南,每当县官张中与苏过对弈,从旁坐看,竟日不厌。

玉容红烛曳香裾,慵困宫娥弈战余。五国城中他日事,只应愁写瘦金书。

                        宋徽宗喜弈,尝写瘦金体刻制象牙棋子。

蟹眼龙团注玉壶,问君争得一杯无?不辞人比黄花瘦,瘦减都缘打马图。

                        李清照与赵明诚对弈赌茶。

一从南渡贱兵符,沉醉杭州帝子都。谁识上皇垂老日,眼波亲伺沈姑姑。

                        宋高宗暮年御前应制多女流,棋手有沈姑姑。

快意春风作弈游,问君此福几生修。一枰献捷燕云日,载得名姬下蔡州。

                        南宋时有蔡州棋手,自号小道人。弈游至金人所据燕京,与女棋手妙观博弈,

                    获胜,载与俱归。

东南戎马犯烟尘,棋友铮铮尽杀身。白石碧波传口弈,状元丞相更何人。

                        文天祥善口弈,棋友刘洙等多人后俱战死。

诗赋迎来北国春,能通天地竟谁伦。悬琴夜读金鹏谱,公是辽东第一人。

                        耶律楚材归元朝后,官至中书令。他博学多才,研读过《金鹏十八变》棋谱。

潋滟湖光说莫愁,论功高筑胜棋楼。君王得相能开国,莽莽燕云一啸收。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为明开国功臣徐达与朱元璋下棋遗址。

壮岁功名入梦寒,聊从枰上遣悲欢。柴门养犬非防盗,第一须防浊世官。

                        刘伯温晚年辞官隐于括苍山,与子对弈,拒见俗吏。

放浪江南春草长,斯人原未点秋香。枰中别有缠绵意,不为输赢暗断肠。

                        唐伯虎被革黜以棋酒玩世,有诗谓:“随缘冷暖开怀酒,懒算输赢信手棋。”

红粉成灰事可伤,棋声空忆两眉长。朕躬化作煤山树,凤阁龙楼卧闯王。

                        明崇祯帝常与田贵妃弈棋于花院,田贵妃死后二年而国破。

万乘真同一叶轻,弓弦未勒已吞声。黄泉路上须珍重,臣本明廷旧总兵。

                        吴三桂擒获南明永历帝,置酒与弈,即在席间用弓弦勒杀之。

奉节江中万石枯,尚传拒魏与吞吴。毗陵有客开棋派,千里来寻八阵图。

                        清乾隆时,江苏武进周廷梅善弈,称毗陵派。曾考察八阵图遗址,以阵法用于

                    弈棋。

烟毒兵尘剩劫灰,忽驱车马到妆台。天山父老今能说,弈事曾随少穆来。

                        林则徐喜与夫人对弈。新疆故老相传,当地象棋为林则徐传入。

一卷神机似控弦,沉沉兵气满山川。斧柯未悉成尘否,心力抛残二十年。

                        清嘉道间,于国柱历二十寒暑著成《烂柯神机》残局谱。

媚世惭无一艺长,手编残局满巾箱。谁人能会平生志,棋有清声竹有香。

                        清代棋谱学家张乔栋编著《竹香斋残局谱》。

客船象戏似浮云,天父天兄久不闻。到死方知心尽碎,此身长是故将军。

                        英国人呤唎为太平军李秀成部将领,因左心房破碎逝世。时已返伦敦,死亡证

                    上仍书“前太平军陆军上校”。

封爵还如敝屣轻,闲居海甸且谈兵。萧萧战马拈花寺,赢得枰场一代名。

                        清朝宗室子弟傻贝子,不慕荣利,居西郊海甸,棋艺甚高,拈花寺僧了然以连

                    负两局离京他去。

小楼风雨听鸡鸣,半壁残棋接短兵。卧客缘何犹未醒,沉沉春梦唤卿卿。

                        孙中山与张永福夜弈于新加坡“晚晴园”,党人谢心准在床上梦呓,呼唤“莺

                    莺”。

残醉犹驱半局兵,蹉跎一着不胜情。颙园故宅秋灯夜,车马纷驰尚有声。

                        胡汉民在颙园夜弈,因脑溢血病逝。

  

 


 

附录2小资料:《广州棋坛六十年史》的“出版说明”、“序”、“自序”

~~~~~~~~~~~~~~~~~~~~~~~~~~~~~~~~~~~~~~~~~~~~~~~~~~~~~~~~~~~~ 

出版说明:

   广州是中国象棋活动中心之一,六十年来名手辈出,对棋艺发展各有贡献。本书以历史上的精彩对局为蓝本,记叙棋坛逸事,衬托出各场激战。读者不但可以从对局记录中欣赏妙着联珠,提高棋艺水平;还可以从动人的故事中了解华南棋艺的发展,领略其趣味。
   本书将陆续分册印行。第一册叙述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广州棋坛活动。包括旧社会棋人在下层社会中的崛起,著名棋手“棋王七”、“粤东三凤”、“五虎将”……以至“苏家四将”等独特棋风的形成。对他们各自的绝招,以及“当头炮”与“单提马”等开局方法的历史性争锋,书中都有棋局介绍和中肯的评述。
   本书在一九八一年起由香港上海书局分册出版单行本,反响热烈。编著者在广州版中作过小量补充修改,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列入“《风采》丛书”印行。

 

序:

   广州在近六、七十年间成为象棋活动的名城。许多杰出的前辈,如黄松轩、冯敬如、曾展鸿等,造诣很高,扶掖新进不遗余力。他们与历次访问广州的各地名手广泛地进行了棋艺交流,对于促进广州棋艺发展贡献很大。今天人们都知有“粤东三凤”、“四大天王”、“五虎将”,他们的功绩是值得称道的。建国以来,棋艺纳入了体育运动项目,棋手受到国家的培养,全国各地的象棋竞技水平普遍提高,人才日益增多。广州方面一贯保持着优异成绩,是全国象棋运动的一面旗帜。《广州棋坛六十年》一书,有条理地记述了建国前后的广州象棋活动,阐明了继承和发展的历史渊源,我们认为是可取的。
   一九三一年的全省象棋比赛,获得名次的有二十三人,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进入前四名。在那前后,广州棋手的竞赛活动十分频繁,一九三〇年“东南象棋大比赛”,一九三四年“省港澳象棋比赛”,一九三六年“省港澳埠际象棋比赛”,一九四九年“第二届省港澳埠际象棋赛”,都是建国前广州棋坛的重大活动。国内各地名手如周德裕、林弈仙、罗天扬、方绍钦、吴松亭、谢侠逊、董文渊等先后访问广州,对广州棋坛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六十年史以较大的篇幅记述了这一系列活动,并选录了重要的对局,从而反映了广州棋坛的历史面貌。作者特别援引了曾展鸿、石光瑛、黄际遇等先生的棋评,他们的评语无疑是很有分量的,能使本书显出它的特色。
   建国后广州棋坛空前活跃,国手辈出,本书对此作了翔实的纪录,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广州棋坛与港、澳的关系一向是很密切的,建国后,穗、港、澳之间进行了多次比赛活动,这种活动今后还将加强。六十年史反映了三十年代在香港成立的华南象棋会,是穗、港棋人的联合组织。我们觉得那时能有这样的组织,成为一条联系棋人感情的纽带,是应当珍惜的。我们希望在这种传统上,促进穗、港、澳棋人的紧密联系,共同推进象棋运动的开展。我们这个愿望,愿大家一起来实现吧!


                                                                 卢  辉  黄鉴衡

 

自序:

   《广州棋坛六十年》自年前在香港《百花周刊》连载以来,受到了各地象棋爱好者的爱护,并纷纷函询出版单行本的消息。现特汇订为几个分册,陆续刊行,以答厚望。
   书中所记广州棋坛六十年的史实,它的上下限并没有规定一个绝对的年份,仅是概略地以辛亥革命后数年为开端,而将下限约莫放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间。在这几十个星霜里,广州棋坛的变化很大,棋艺的发展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向前推进的。我们在第一章《古寺名园藏龙卧虎》中说过,广州的棋风先从下层社会兴起,早期还没有棋社组织;一代的名棋手多是从珠江南北的寺庙亭园中历练出来的。“粤东三凤”、“四大天王”管领了三十年代广州棋坛的风骚。三十年代无疑是广州象棋活动的一个高峰,当时的华北以北京为中心,华东以上海为中心,华南以广州为中心,广州的棋艺水平完全可以和上海、北京分庭抗礼。在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之间,抗日的烽火在燃烧,广州沦陷数年,棋人流散各地,黄松轩、冯敬如相继凋谢于澳门、香港,白云珠海的棋坛盛会为之风流云散。但这期间,棋艺的血脉仍在孕育着又一辈风流人物,师承钟珍的陈松顺,在抗战期间挟艺游历西南各省,成为重振广州棋风的名手。特别是杨官璘,十年磨剑,百战功高,不仅不广州棋坛而且也为全国棋艺,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五十年代的广州棋坛,是以杨、陈为代表的。五十年代初,在全国来说,对于象棋开、中、残局有全面发展而能并驾齐驱的名手,只有杨官璘、陈松顺、董文渊、何顺安四人,广州占了一半。新中国成立后这三十多年间,棋艺被列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各级体育机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活动,局面一新。全国各地的棋风大盛,北京、天津、黑龙江、辽宁、上海、杭州、武汉、成都、广州等省市,都是棋艺发展的主要地区,各地涌现了一批国手。无论在个人赛或团体赛中,广州与上海都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但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的十年浩劫中,广州棋坛和全国一样处于万马齐喑状态。一九七六年十月以后,广州棋坛才又从沉睡中一跃而起,振翮奋飞。所以,三十年代、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后期,是广州棋艺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广州和香港、澳门相毗连,棋艺活动息息相关,许多名手既活动于广州,也活动于港、澳,没有畛域之分。本书所记的广州棋坛,实际上并不局限于广州一地,而是兼及港、澳。同时,也反映了这期间海内外棋艺活动概况。
   象棋的布局,广州棋坛这六十年间,在继承明、清两代名手所总结的成果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四大天王”布局各有专长,黄松轩的当头炮,卢辉的五七炮,冯敬如的单提马,李庆全的屏风马,都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三十年代有些华东名手认为当头炮局的年代将要成为过去,代之而起的是“仙人指路”开局法。这个论点并不符合实际。“四大天王”所处的时期,广州棋坛最流行的布局无疑是“当头炮对屏风马”。但这种局法还没有衰老,而且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并且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放出了异彩。例如“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就是风行一时的布局法。精通各种局法的杨官璘,特别是对先手当头炮和后手屏风马非常通透。在他的著述中,编述的“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当头炮巡河车对屏风马”、“当头炮对单提马”、“五六炮对屏风马”、“五七炮对屏风马”、“当头炮对反宫马”,都是这个时期当头炮局深入发展的总结。除当头炮外,“仙人指路”、“顺炮直车对横车”、“顺炮横车对直车”、“列手炮”等布局,也有所发展。
   中局研究方面,当年冯敬如因为喜欢使用单提马,从“单提马横车应当头炮”演变成一种“弃炮陷车局”。这种中变局势,曾经在棋坛显示过它的威力。但经过数十年的实战,已经证明弃炮一方结果处于劣势。另一个“弃马陷车局”,是钟珍付出了很大心力从事钻研,从“当头炮巡河车对屏风马”演变而成的。这个局法也是对古谱《梅花谱》里“屏风马破当头炮巡河车”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弃马陷车局”在各地棋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双方谁优谁劣,长期得不到定论。很多人认为当头炮方面进车吃马,可以占得优势。杨官璘经过深入钻研,终于作出了结论:“无论如何变化,屏风马均属上风易走。”上述两个局法的演变,名手曾展鸿也作进专门研究,并有所贡献。
   六十年的棋艺发展,是本书的基本内容。棋艺发展和棋人的活动、遭遇,本来就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我们在主观上想尽量多记述棋人的事迹,让这方面的内容所占比例大一些,但在客观上受到资料的限制。有些棋手除了传世的对局着法之外,连一点事略也没有,只好阙如。从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棋人的社会遭遇很能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情况。对棋艺有卓越贡献的名手李庆全,负贩梳篦生涯使他陷于贫病困境,到头来死在广州方便医院,他的棋艺生命竟同昙花一现。钟珍是一个畸零的江湖棋客,他钻研棋艺那种孜孜矻矻不肯罢休的精神,一般人很难望其项背。他把高水平的技艺加上诈术,作为钓利的工具,这在三十年代,为了生存,是不能苛责他的。钟珍挟技浪游越南,对当地的棋艺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但他个人却饱尝了落拓江湖的滋味。回国后,他在抗战中辗转漂泊,最后沦落在汕头,寂寞地死去。不知道他消息的人,还以为“神龙见首不见尾”呢。“落拓江湖”这四个字同样可以用在许多棋人的身上。湖北名手吴松亭晚年南游广州,弄到回乡的川资也没有,曾展鸿慷慨解囊赠行。吴松亭感激之余,将手评名局二十局稿本回赠。这段事迹很能动人心弦。冯敬如的境况也很悲惨,他是在日军占领香港期间饿毙的。在那个年代,棋人对发展棋艺的贡献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他们给予社会的很多,但社会给予他们的难道不是太少了吗?
   江湖棋人的生活到五十年代就结束了。这以后,广州棋坛和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地区展开了棋艺大交流。我们可以说,在四十年代以前,要举办一次全国象棋竞赛,产生一个全国象棋冠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也没有过这样的盛会。杨官璘在五十年代最早夺得全国象棋冠军,是“象棋城”广州的最大荣誉。
   广州棋坛这几十年的变化发展,很需要有一部实录。编纂实录这项工作,我们在六十年代初就酝酿进行了。那时和我们一起研究的还有梁思光先生。但是,没有多久即遭遇十年浩劫,因循下来,而梁思光先生又不得永年,骨已成灰了。我们两人重履夙约,又得到《百花周刊》和上海书局的支持,使得这部棋史能够陆续发刊和成书。我们的经历虽有曲折,但终竟走上了坦途。
   在三十年代广州棋风炽盛的时候,中山大学教授石光瑛、黄际遇先生,以及执业律师的郭腾蛟、邱炳然先生等,都是浸淫棋艺的名流。他们收藏名手对局,圈点评论,和在报刊编辑棋艺专栏,卓有成效。象棋名手曾展鸿手评的名手对局也极其丰富。他们手编的《听松轩象戏谱》《象戏撷英集》《橘中镜》《弈林》等,大体上保存了当时省、港、澳棋艺活动的重要对局,使我们有了一批可靠的参考资料。广州邮务退休人员梁民生同志,手上还保存着他在抗战期间整理的象棋名手对局三千局,而且都是用工整的蝇头小楷书写的。棋谱收藏者罗定楷同志,经常提供资料。我们曾得到他的帮助,勘校了一些对局。老棋手卢辉等,对我们是一种鼓舞力量,他们的偶尔闲谈,在我们听来,往往是珍贵的资料。早年在广州任教的黄国钟老先生,是棋艺圈内的前辈,并且是在广州第一个同谢侠逊对局的棋手,他能够给我们忆述许多遗闻轶事。历史学者金应熙同志,爱好棋艺数十年如一日,他对本书的编纂自始至终是关切的。港澳方面,我们得到曾益谦、黎子健、李旭英、梁兆光等名手的支持。在本书付梓过程中,省港知名人士霍英东(亚洲象棋联合会名誉会长)、卢动(广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蔡演雄(中华体育总会广东分会副主席)、梁羽生(棋评名家)等先生,以及不少象棋界老前辈、名棋手为本书撰序或题词,既光篇幅,复多鼓励。在这里,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作为棋艺爱好者,首次尝试编纂本书。由于水平和造诣所限,管见不高,乖谬难免,尚希各界人士不吝指正!


                                                                      作 者
                                                       一九八〇年九月六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广州棋坛六十年》第七章 铜墙铁壁“梳篦万”
南粤棋王杨官璘16——三地鏖战
广州棋坛六十年史、“闭目弈林”第二集【谱】
中国象棋棋王雅号趣谈
中国象棋历代发展
江南“刘仙人”——象棋国手刘忆慈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