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理论探讨会论文集》摘要之四

臆说当下篆刻艺术发展所存在的若干问题   邵佩英

历史定位:长期以来,篆刻的基本属性尚未有明确的,共识的界定,所以篆刻时时处于从属学科或者门类的附庸境地。

两极化:工稳一路的,近年来都朝着一个面目走来,就是元朱文印,越刻越精细,似乎可以利用电脑描绘和测量线的排列与组合即可完成作品的设计与构思。另一路大刀阔斧,所向披靡,刀迸石裂,痛快淋漓。似乎只有刀痕累累,方显英雄本色,表现说成为唯一的理由。

 

许多印人师法当代几位具有话语权和生杀权的印坛大腕的风格面貌,稍加修饰或变来变去就可获奖。

 

许多印人不善书法,不擅篆书,也能照样刻印,并以治印立足书坛。

 

时至今日,篆刻的作者群和受众面一直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少的,有些孤芳自赏的味道。使得提升大众审美情趣的篆刻审美文化常常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当代篆刻艺术流变及追问   陈道义

篆刻长期处于“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文化氛围。

 

篆刻中的刀法不再以既雕既琢的工艺性为主,而是着力表现以刀写石的艺术情性,而且刻之外又有做,烧等辅助手法,一切以艺为主。

 

印谱出版之丰,展览大赛之盛,印社林立之广,理论研究之深,流派风格之变,皆旷古之未有。——黄犉

 

明清及以前的篆刻教育基本上是师徒相授,往往是单一式的传承,当代的篆刻教育多元化,介入了报刊,网络。函授,培训班等也是好途径。只是系统性不强。有些功利性。期望的是一种系统化强,注重人文精神的篆刻教育,使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技法训练以后再涉足文字学,金石学,印学,文献学,书法学等综合的人文学科。

 

只有扎根传统,更新观念,倡导人文精神,加强学科化研究,才能使篆刻艺术与书法,绘画鼎足而立。

 

走出篆刻小天地  重建印艺大观园    陈新亚

文人篆刻虽然有一套完善的形式语汇,但其根本点,乃是以篆(书)刻为中心,即以长期的“小学”加书法修炼和刀笔经验为创作基础,而练就的一种惯性的篆刻结构模式,在篆刻某一词句时,才可以诗意化地寄托某种情感。

 

技艺只是一种手段,其价值本无高低之分,能够充分实现艺术创造的手段就是好手段。也不是因为是否继承或变化了某种传统。

 

将来会有这样的篆刻艺术家:除具备印章常识和一般艺术家的精神禀赋外,他们还兼为某种或者几种自然物质材料研究的专家,和具有行为能力,能亲自采制所用印料,工具的工艺师——他们的艺术风格,创作方法,精神品质,与其对某种媒材的情有独钟与天才敏悟,互为前提,是异体共生的,这类印人,每天醒来,面对他们生活周围的事事物物,目击道存,便无时无地不可以进入一种审美状态,进行其艺术创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篆刻|纯粹的艺术审美,永世传承!
张树:关于当前篆刻艺术独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篆刻艺术学科建设诸问题
可斋随想——《孙慰祖印稿》代序
沈浩:书法绝不仅仅是书写的问题,是“通人之学”
《说篆》与用刀十三法篆刻讲堂一百二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