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牛的历史
 蒙牛的历史      
在市场信息高速流动的今天,一个新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凭借信息不对称优势轻取对手的营销思想,是过于天真和一厢情愿的。谁能抓住机会最终胜出呢?这不只是一个营销技战术的问题。关键时刻,得看谁出手更快。对于后进品牌来说,速度更是关乎性命的大事;先进者靠着前期的努力在市场上快速前进,后进者如果不以大于先进者的加速度勇往直前是不可能成为最终的领跑者的。有速度就有关注,速度是赢得胜利的必备利器。
        插位颠覆竞争对手,实现跳跃式发展的两个原则就是速度和持续。而蒙牛的快速成长就是插位战略速度法则的集中体现。
       1999年蒙牛诞生了,那时候的蒙牛可以说“衣衫褴褛”,但是蒙牛一开始就采取高举高打的发展策略,选择中央电视台这一受众面广、权威性强、收视率高的传播渠道,抓住了突发事件报道形式的收视高峰进行集中爆炸。后来,蒙牛还与中央电视台建立了一个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反映机制,以确保蒙牛广告能在第一时间赢得商机,通过速度的领先使蒙牛尽可能受到最广泛的关注。
        2001年7月13日当中国人民欢呼着申奥成功的时刻,谁也不曾想到第一个站出来为北京奥运捐款的,不是资历深厚国有大型企业,也不是什么中华百年老字号,而是一个身处西部国家级贫困、年仅不到三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边陲企业——蒙牛:申奥倒计时前三天,蒙牛就通过新闻媒体率先向世人郑重承诺:”北京申奥一旦成功,我们捐赠一千万!”
       2001年7月13日,当北京被选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那一刻。蒙牛高层马上又宣布:蒙牛集团将2001年7月13日开始直到2008年奥运会结束,7年内向奥运组委会捐赠1000万元以上人民币。同时,蒙牛委托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向北京发出贺电,兑现蒙牛的助奥承诺。7月1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这一贺电,而蒙牛也成为此次申奥成功后最早进入社会视线的企业。聪敏的蒙牛从人们的感情入手,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消费者最大的认同。“蒙牛”成功的抓住了奥运这一千载难逢的商机。这无疑为其产品的销售赢得了最宝贵的先机。
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人民笼罩在“非典”的阴霾下,很多企业纷纷停下广告,对他们来说,此时的一切投入都是徒劳;但此时的蒙牛集团不但没有撤下广告,反而加大投放量,增加了公益广告的力度,“非典”过后,效果立竿见影,蒙牛再次成为人们推崇的负责任企业。
        2003年10月,中国神舟5号载人飞行事件成为了全球都在关注的事件,蒙牛再次抓住了机会,伴随着神州5号发射的成功,蒙牛集团也一飞冲天,“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蒙牛牛奶,航天员专用牛奶”,仿佛一夜之间充斥着整个华夏,蒙牛的此举也成功地吸引了各家媒体的注意,可以说蒙牛这一次赚足了社会的眼球。
        蒙牛作为中国乳业公认的一头“猛牛”,仅用了短短6年的时间,就成为中国乳业领军品牌,以年均递增350%的速度创造了我国乳业发展的“第一速度”,更创造了品牌腾飞的神话。
        赢速度赢胜利。诞生于1999年的蒙牛当仁不让的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冠军”。蒙牛第一个说:假设北京申奥成功,我们将捐赠1000万;蒙牛第一个站出来:我们和人民一起抗“非典”,近1160万的捐赠……蒙牛就是在一次次当仁不让的慷慨解囊中,第一时间出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第一时间成为关注的焦点,最终成为了中国乳业领军品牌!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返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在蒙牛新的管理团队当中,牛根生只从外边请了一个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党委副书记卢俊,当时已经调任内蒙古证券委任处长。牛根生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一切竞争要从设计时开始"。卢俊既是党政内行,又是乳业专家,还是证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请她来的目的很明确:蒙牛一开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让蒙牛有一个健康的开始。
       刚过了8个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按照出资额度排序,他们是:牛根生、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杨文俊、孙先红、卢俊、庞开泰、谢秋旭。其中,邓九强是呼和浩特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老板,给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业设备,后来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长。谢秋旭是广东潮州阳天印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装盒的时候,认识了牛根生,并且成为老牛的挚友,后来又和"蒙牛"合作,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内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蒙牛的创始人,让一袋牛奶6年打造出了年收入超过70亿的巨无霸!
牛根生的心术与钱术
牛根生的交际之道
商业中的逆推思维:揭秘蒙牛的逆推成功之路!
蒙牛利润与伊利差3倍?老员工:找回牛根生,才能救蒙牛!
职场:牛根生的十句经典语录,句句说到了心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