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禅院,藏在世俗的禅意生活

乡村禅院,隐在乡村的居所,藏在世俗的禅意生活。


禅从不追求以美艳示人,而是力求渗入自然深处,表现出纯洁和简朴,表现出一种平淡、含蓄、单纯和空灵之美。禅意用物质上的'少',去寻求精神上的'多',将人引入寂静的禅宗境界,让人的精神可以自由徜徉,负重的灵魂便可以得到放松。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每一个自然之物都深有禅意。

最美乡村禅意空间,与空间自然之物安静地对话。

禅之水


如心,静,悟,无瑕

清澈见底,如镜。林间流淌,滴下。如心,静,悟,无瑕。我们的心原本可朴素如此,灵动为水,宽厚如林。

孔子曰'智者乐水',老子曰'上善若水',禅语曰:'善心如水'。学水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灵活,适境而生。

佛理如水性,以水喻佛,彰明佛理;以水修佛,参水悟心。

禅之竹

空性高洁,修身养性最佳

虽然万物皆是法,但至净至秽,则是禅的显处。竹心方得禅,竹外斩思源。心意怎生得,在竹一瞬间。

竹和莲有相似特质,难以受外物污染,属于至净之物。至净则无挂无碍,取住之意。


竹子内空,取空性之意。竹高洁,生命力顽强,有君子之风,取正道之意。竹林处,皆是静所,取修身养性之意。

禅之石

石尤近于禅

石头,是宇宙天体中的另一种'生命体',是蕴蓄着自然生命的'聚像物',无论是陨石、化石,还是丑石、美石,都是自然界的'大美而不言'的美的化身。


有一种说法叫 '石尤近于禅',其实是一种禅学思想。在古代,人们认为石中有禅,赏石能悟禅,重视其素淡、沉静、稳重,崇尚其和谐、宁静、自然。


如何来认识和评判禅石呢?有人认为,禅石是'素面清新'之石;也有人认为,禅石是蕴蓄着'幽深、淡雅、宁静、稳重'的一种意味。


其实上述种种共识,都可称为'禅石'。禅石的美,离不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离不开安定平衡,和谐自然;离不开简朴流畅,寂静对称……'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

禅之木

石尤近于禅

当佛祖释迦牟尼顿悟成佛于菩提树下,圆寂于索罗双树下之时,佛与植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同的植物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禅意。

释伽牟尼于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使此树笼罩了神性的光辉,成为智慧和'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的化身。


大青树被南方百姓奉为'神灵之树',象征着吉祥和生生不息。

朝花夕谢的无忧花虽然花期短暂,但次日又会繁花满树,生生不息,正应了'禅意'的身界红尘外,生死视如常。

禅之莲

出污泥而不染,四大皆空

禅宗讲究'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

佛教八宝中,莲花地位最高。佛经中更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莲也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象征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可以说,禅的标志便是'莲',莲性而至洁至圣。


禅之舍

悟,成了自然的人生悲悯

人,出世入世,其实并不重要,安守自己内心的平和,听到风的婆娑,阳光的快乐,小蚂蚁的欢快,庭院,是小小的生物世界。感受生机的同时,我们接近了自己的灵魂。

舍即建议居所,居所中的禅意即意味着平衡、和谐和自然放松的精神状态,代表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朴素、纯净。

具象化到客厅、餐厅,形形色色的家具和摆件,变幻成千言万语去解读每个人心目中截然不同的禅意。


或是一个简单的摆件、或是一盆不经意的盆景、或是敞开的一扇窗、或是一幅诗意的山水画、或是……,一切都在自然、平衡和不经意。



禅之乐

观风教、摄心魂、辨喜怒、说情思、静思虑、绝尘俗

'在音乐中,同宗教的联系往往是直接的'。中国的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历史悠久,禅意绵绵。

'禅那,此云静虑,谓静心思虑也。而唐人薛易简在《琴诀》中说古琴音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说情思,可以静思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二者都是通过静心达到最高心灵境界。


禅与古琴都与自然共存。禅门大师常常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自我,忘却时间,寻找一种自然适意的、诗意栖居的生存方式。而古琴是偏向静态之美的艺术,追求琴曲中心物合一的艺术境界,一曲《高山流水》让人沉浸山水而不自知。


禅之茶

禅茶一味

禅与茶相结合而形成的'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


乡村禅境欣赏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茶
中国茶文化解密儒道释
图文:品茶的十层境界▕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知识:喝茶的十二种境界
【茶文化】一方茶席万种风情
『中国茶文化-- 茶席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