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等教育的意义到底应该是什么?

为期七天的国庆长假即将落幕

明天又要开始上班了!

小微相信,很多人此刻的心情是这样的:

 

这就是典型的“假后综合征”——对各种事都提不起劲,对上班有不情愿的心理,沉浸在假期中久久无法自拔。

担心明天上班不在状态?

别着急!

有这样一本书正适合需要“收心”的你~

《大学的意义》

作者:梅贻琦

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和学术研究领域,“清华”二字如雷贯耳。而在清华校史上,“一代斯文”梅贻琦校长之名更是永志弗灭。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生于清末,首批庚款留美生,专修机电工程,1915年回国后在清华任教,后于1931年出任清华校长,在任17年之久。后世人多称其开创了清华的黄金时代,为清华成为世界顶尖学府做出了巨大贡献。

梅先生毕生笃志办学,在主持清华大学期间,他奠定了学校校格,即严格遴选师资以及推行集体领导制度。梅先生认为大学的目的无外乎研究学术与培养人才,大学之大不在高楼林立,设施先进,关键在于大师群集,师道谨严,言传身教,春风化雨。《大学的意义》一书收录了梅先生26篇文章和讲演词,篇篇文白风清,字字透露出梅先生对教育的憧憬,对后辈的期许,对家国的关怀。

全书分为四大篇章,包括“大学与教育”“青年的使命”“校长的态度”“清华之为清华”,其中不乏一些可以让广大教育工作者醍醐灌顶的至理名言。“大学与教育”一章展现的是梅先生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深刻理解,明德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新民意指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宣扬做人治学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梅先生还提倡通识教育,而正是这样的理念造就了清华大学“重通达,轻专精”的教学风尚。

在“青年的使命”章节,梅先生抒发了自己对于青年求学与成长的看法观点,寄予学生为人处世切忌偷懒取巧,虚浮作伪,而要从通识教育出发,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心性所向,持志坚定,以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为志向,不苟且于眼前利益而随波逐流。梅先生还撰文大力提倡体育锻炼,希望青年学子通过团队运动健全体魄,培养精气,激发协作精神,养育尽己所能,胜不骄败亦不馁的优良品性。

“校长的态度”则收录了梅先生的几篇演说词和日记。梅先生担任清华校长期间,正是国事蜩螗、风雨飘摇之际。梅先生结合时局,号召师生致力学术,各尽其职,造就人才,竭力救国。七七事变之后,清华师生流离西南,后暂避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年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资匮乏,强敌环伺,梅先生仍然坚持每年撰文记述学校概况,也就是“清华之为清华”章节收录的系列文章。

文中详细描述了清华大学在烽火连天的局势下躬耕教育、培养人才的详细状况。梅贻琦先生为人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行文简洁晓畅,逻辑连贯。相信读者能从这本文集中读出梅先生心中的“大学的意义”,体会梅先生“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的赤子之心。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物质条件十分丰厚的当下,公众对书籍阅读的渴望已不再那么强烈。世俗功利、社会浮躁,让人们难以静守活着的灵魂。大学老师作为象牙塔里的“引路人”,能否继续拥有书籍阅读的进步力量,能否保持阅读价值的坚守,就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的意义》
梅贻琦:一生肝胆为清华
​“迂腐”的校长
梅贻琦__的故事
清华校长梅贻琦的传奇人生
他是清华大学任期最长的校长,一句话影响后世无数教育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