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红砖墙老屋改造设计 差距好大呢


这间老屋位于屏东,坪数约 66 坪大小,屋龄已超过 50 年的狭长型透天昔,属于台湾早期夹层二楼半的隔间造型,原始採光因为横隔著夹层,造成採光不足,影响动线规划,或许很多老屋翻新的案例多半会建议拆除旧有隔间,打破既有隔层并重新砌建。

先来看看未改造之前的屋况:


不过,承接此案的设计师,倒是利用许多原有的木板和木窗,再利用天井引入自然光线概念,更甚者保存夹层,成为这间老屋中最好的媒介,相对地隔开了一楼客厅的开放性与二楼卧式的隐蔽性之过渡,并非像一般传统建筑为了多点可展延的空间,进而规划成储物间或是小阁楼。


一楼的部分,为了强调推门而来的简洁舒适感,以乳白色为主要色块,地板则是採用木板材质平铺延伸至后方的厨房区域,厨具部分也相呼应地採用暖色调的木质系统,搭配上暖色系的摆饰与灯光,或许乍看光源稍嫌不足,不过,往后一瞧,这才发现还有另外开设的天井部分,不仅引进大量的自然光线,与略带昏黄的灯光相互交混之后,是不是有种刚起床掀开窗帘之后,迎面而来的那种既不刺眼却能充分照亮空间的温和光线呢

因主人的要求,我想或许可以把此区归类在介于欧式优雅与明亮的工业风格混搭韵味。



若顺着厨房后区的楼梯直上,可以一窥这区原为晒衣场的空间规划,保留大量的原有装潢材质,注入新式水泥质感的平面夹板,针对旧有木材无法补足的区块再加入新建的木制家具和散块,设计师坦承此区的改建是最耗时的区域,得不断因应拆除下可再度利用的材质,又得思考如何把新式建材适当地融入设计蓝图中,达到不大量破坏又能构筑露台区的休閒规划。

另外,更要与后方夹层中的空间调性不相违悖,实在是一大考验!呈现出的结果是,原有的红色砖牆被保留,还有前方与邻居相间的区块,则是把既有的闽式窗框加以组合排列,暗喻著露台区不仅仅只是一块单纯如眼睛所见的休閒区域,更像是一个既往迎来〈红色砖牆和后方夹层〉,又能通往未来之口的新径道路〈闽式窗框和倒映在上方卧室玻璃的天花板上的悬吊灯泡之虚实影像〉,呼应著后方夹层的框景,以小见大、以暗窥明之概念,旧物新物的适恰组合,让这空间不仅带有浓浓的人文历史意味,更不失老屋原有的骨干精神,似乎也是提醒著大家,唯有保持对过往的敬畏之心,方得以成为蕴养的基底,进而开拓出前方崭新的大道。


卧室与卫浴的设计延伸自一楼明亮简洁的调性,同样以暖色调的木板为主,清新绿意的色块为辅,筑造成最重要的休憩区域,并把光线适当地遮蔽与转向,明确地宣告了隐蔽性。


而从一楼近景、隔层的中景、直到后方的远景〈露台区〉,设计师打破原有隔间死角,转化而成另一处开放性的空间,巧妙地摆进了穿透性材质〈玻璃、天井〉,产生了视线错觉上会转弯的光线律动,可以看见直至越后发展,「家」的主题性更加明显与完整,植栽绿意的加入更为稍嫌冷清的空间摆饰灌入满满暖感,形成了渐进式开展的视觉效果,递延出不同家庭成员正在发展的人生剧本,这样的屋子是不是很有故事性呢?或许随著每位成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栋老屋又会有不同的面貌演变,但,谁说得准呢?就让我们随著时间演进一起期待吧!



ps:只有在改造老屋的时候,设计师的价值才表现的这么明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湾 50 平米老屋改造,采光仍旧是改善小空间的重点
设计师砸穿50年老屋楼板引天光爆改后家中有空中花园
千岛湖山谷中的老屋改造
Design | 墨西哥几何光影别墅
[黄石诗坛]吴灿明的诗《老屋》
老屋奇迹改造,这才是真正赚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