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案122回│中医的寒热之辨真的容易么?

寒热为中医辨证中需要首当区分的问题,寒温有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然而,临床中许多危重患者,寒热并非易辨,本周,我们来分享一下有关辨寒热的问题。




  122回  



病案

刘某,男,79岁。退休工人。

1982年1月3日初诊。两个月前,因高热39℃以上,持续不退而住院。初以为外感,治疗未效;继之胸片发现肺部阴影,以肺炎治疗未效;又经9次查痰,7次发现癌细胞,并经气管镜检查确诊为肺癌(当时无CT),因治疗无望而转回家中。诊时仍高热39. 3—39.8℃,身热而畏寒肢冷,蜷卧,口中干热如开水烫,渴喜冷饮,且一次食冰糕两支,觉得心中舒服,咳嗽痰多,呕吐,胸闷气短,大便干结,神志尚清。

切脉及望诊:脉数大按之虚。舌淡黯无苔且润。面色黧黑而两颧浮红。

该处以:_______________?

——李士懋案《溯本求源 平脉辨证》



【诊断】真寒假热(肺癌)

【辨证】阴盛格阳,真寒假热。

【治法】温阳救逆,引火归原。

【处方】参附汤。

【用药】红参10g    炮附子12g    干姜5g  

白术10g    山茱萸15g   2剂。

另用吴茱萸面,醋调敷足心。

1月5日二诊:服上方2剂,身热竟退,尚四肢冷畏寒蜷卧,口已不热,且畏食冰糕;仍咳嗽多痰,便干。两颧红色已消,脉尚数已不大,按之无力。此浮阳已敛,虚寒本相显露。仍予温阳救逆,引火归原。处方:

红参10g    炮附子12g  肉桂6g  干姜6g

山茱萸15g  肉苁蓉15g  炙甘草6g 

此方进退连服15剂,春节后已可背上马扎,自行到大街上晒太阳。





按语

真寒假热,乃阴阳行将离决,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虚阳不能固于其位而浮越。浮于外者谓之格阳,浮于上者谓之戴阳。其临床特点为外呈一派热象,内显一派寒象,景岳曾细致其临床特征,谓“假热亦发热,其证则亦为面赤燥烦,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为气促咽喉肿痛,或为发热脉见紧数等证”。“其内证则口虽干渴必不喜冷,即喜冷者饮亦不多……或气短懒言,或色黯神倦,或起倒如狂而禁之则止,自与登高骂詈者不通,此虚狂也。”“凡假热之脉,必沉细迟弱,或虽浮大紧数而无力无神。”此热,自觉燥热殊甚,欲卧泥地,欲入井中。经此案,始知假热体温亦可高。



寒热真假,务在辨清孰真孰假,如何辨?

1、辨别关键在于,正如景岳所云:“察此之法,当专以脉之虚实强弱为主”。

脉之强弱,以沉候为准,虽身热如火,脉洪大数疾,若沉取无力,即为假热。

虽身冷肢厥,昏愦息微,脉沉小细迟紧,若沉取有力而见燥者,即为假寒。


2.若脉证尚难判明,则当进而察舌。舌淡胖嫩滑,必是阳虚阴盛,真寒假热;舌红绛苍老坚敛、干燥少津,必是热结于内,真热假寒。然亦有阴寒盛而舌红者,此阳虚寒凝,血运不畅,致血凝泣而舌红,此红多兼嫩黯,必不干敛、苍老。此乃易受迷惑之处,望医者留意于此。


本案以参附汤益气回阳。阳越于外,施之辛热,防其阳未复而浮越之阳更形脱越,故加山茱萸敛其耗散之真气,且固其本元。吴茱萸敷足心者,引热下行之意。

本案可见,水极似火,寒到极致反生出热之外象,临床万不可但见一症便是,不可见“口渴喜冷”便言此为真热假寒,定要四诊合参,方易得出正确判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 俞长荣经验——《伤寒论》方临床应用
2008年中医综合大纲
中医确有专长之中医诊断学
2020中医执考—中诊考点梳理解析
2017考研中医临综【诊断学】考纲变化有哪些?
中医诊断歌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