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据市场调查,一般消费者购物时对商品关心考虑的程度依次为:价格、质量、品牌、款式……这就表明,价格是第一位的
入冬了,老王一直想买双棉皮鞋。星期日,老伴陪着他去市内繁华的商业街选购皮鞋。走了好几家专卖店,不是样式相不中就是价格太高。终于,在一家专业店里,他看中了一款有点怀旧风格的“三接头”。老板开口要价480元。老王听说侃价要拦腰一刀,于是便大着胆子回了个240元。老板脸色一变,有些不高兴地说:大哥,你咋这么狠,一下就打到进货价上了。你总得让我挣点呀!”老王就有些动心:“这就不少了,我们同志买这种鞋,才花了190多元。”侃来侃去,几个回合下来,他竟以2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款棉皮鞋。可第二天老王上班,见机关办公室的老赵也穿着一双与他一模一样的皮鞋,一打听,他是在华正批发市场买的,才花了80元。老王窝着一肚子的火,回家还不敢与老伴说明,像被人抢了钱的感觉,一直过了大半年才缓过来。但他从此对那家专业商店一直怀有厌恶之感。
商品的报价高于成交价的一倍乃至好几倍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谎价”。谎价无论在一级市场(厂商批给批发商),还是二级市场(大小批发商批给零售商)和三级市场(大小零售商直接卖给消费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厂商从谎价市场上购回原材料,生产出产品,然后又在谎价市场上卖出产品,再从谎价市场上购回原材料……使谎价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
“谎价”现象古已有之。进入市场经济的现阶段,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其核心是利益的驱动使然。一些人总认为,要谎价,总会有一些人上当多掏钱的,所以不失为一种捞钱之道。其实,这招看似暂时挣了一些,但从长远一点看,这是一种极度的得不偿失行为。其害处是:
1.望价生畏撵走顾客
据市场调查,一般消费者购物时对商品关心考虑的程度依次为:价格、质量、品牌、款式……这就表明,价格是第一位的。这是由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所决定的,是一条普遍规律。一种商品不论质量多好、品牌多响、款式多新,即使顾客也很需要,但一看到价格与自己调查到的和在朋友那里打听到的以及自己认可的相差甚远,口袋里缺少这种支付能力,就会望价生畏,两脚生风,惟恐避之不及。任经营者如何热情挽留,说什么价格可以商议,也会一去不回头。这无异于撵走吓跑了顾客,使门前冷落车马稀,何来生意兴隆、盈利发财?
2.降低信誉减少回头客
顾客在不明真相和其他原因的情况下,买回了“谎价”商品后,在其他商店发现和打听到亲朋好友所买到的同类商品比自己的价格低廉得多,就会产生受骗吃亏心理,自觉和不自觉地把这一消息传播开来,更有甚者采取恶意中伤的报复手段,使得经营者信誉大大下降,声名狼藉,吃亏的人不再去光顾他的商店了,断了回头客,等于自己砸了自己牌子。
由此看来,在商业活动中的“谎价”实在是不可取的。为了生意的长久还是不要搞“谎价”。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市场就是这么个局面,大家都搞“谎价”,你不搞,顾客也要在你实价上狠砍一刀,你这买卖还怎么做?
其实,这种情况发生的机会很少。图为顾客购物总是货比三家,同样的商品,别人都把价“谎”得很高,只有你这里是明码实价,顾客就会认为你是诚实的商人,从而对你产生信任感。谁不想和诚实的人做买卖呢?
这样说来,大家的“谎价”反倒衬托出你实价的与众不同和难能可贵,这也为你生意的兴旺打下了基础,让你在市场上的一片“谎价”声中赚得更实在、更长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龙江新闻网-数字报刊
业绩怎么来的?“抢“来的啊!
关于推行农村市场明码实价试点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服装网店进货秘诀分享
销售要懂的十一大消费者【购买心理】有哪些?
超市管理方案全套,拿去就可以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