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针透两穴 百科

​一针两穴

权威编辑 |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

透刺方法之一。指针刺操作时用一根针同时穿透两个腧穴的透刺法。

中文名

一针两穴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出处

《玉龙歌》

快速

导航

解读中医应用

概念

指针刺操作时用一根针同时穿透两个腧穴的透刺法。

解读

所谓“一针两穴”,实质上就是“沿皮透刺” ,或“上下串刺”。由于它的刺激面积较广,或入针较深,给予机体刺激的影响也就较大,所以在疗效方面,似比—针一穴显著。

此中方法在《灵枢·官针》篇就有记载,但尚未明确提出透穴法或透刺法之名。一般认为,此法开始于宋末元初,在《玉龙歌》中即明确记载了透穴的临床应用。《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金元医家针灸论著中对此亦有记述,至明代《针灸大成》中对《玉龙歌》透穴法内容作了详细注解,使透穴法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现代临床应用透穴疗法治疗各科疾病,应用十分广泛。

中医应用

一、操作方法

1、直透法:即直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相对的另一侧腧穴透刺的方法。如内关透外关:从内关穴宜刺进针,向外关穴方向深刺,针尖不宜透过外关穴皮肤,治疗胸胁满痛、头病烦热等症。条口透承山:从条口穴直刺进针,向承山方向深刺2~3寸,治疗颈肩痛及小腿抽痛等症。

2、斜透法:即斜刺进针,由一穴斜向另一穴透刺的方法。如神门透阳谷:自神门向外斜向进针,针尖向阳谷方向刺入0.8寸左右,针尖不宜透过阳谷穴皮肤,治疗心烦、失眠、烦热、耳鸣、癫狂等症。太冲透涌泉:自太冲穴向足心涌泉穴斜向刺入,针尖向涌泉穴方向刺入1寸左右,治疗惊惕、癫狂、抽搐、呃逆等症。

3、横透法:亦称沿皮透刺法,即从一穴沿皮进针,针尖朝向另一穴刺入的方法。如地仓透颊车:自地仓穴进针,沿皮下向颊车方向刺入1.5寸左右,治疗面瘫。百会透前顶:自百会穴横刺进针,针尖向前顶方向沿皮下刺入1.5寸左右,治疗脱肛、阴挺、胃下垂等证。

二、临床应用

一针两穴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达表里、联络脏腑的功能。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治疗痹证、痉证、中风偏瘫、面瘫、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哮喘等多种顽症。

三、应用举例

1、顽固性头痛:横透法。取丝竹空透率谷,风池透风府,百会透前顶。

2、落枕、颈项强痛(颈椎病):悬钟透三阴交,直透法。条口透承山,直透法。

3、呃逆:阳陵泉透足三里,斜透法。膈俞透肝俞,横透法。

4、胃下垂:天枢透中脘,横透法。关元透气海、神阙,横透法。

5、癃闭:中极透曲骨,横透法。气海透关元,横透法。大赫透曲骨,斜透法。

6、胆绞痛:胆俞透肝俞,横透法。阳陵泉透阴陵泉(膝关),直透法。

7、抽搐:合谷透劳宫,直透法。太冲透涌泉,斜透法。

[1][2][3]

纠错

参考资料

[1]  主编:高忻洙、胡玲.《中国针灸学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2]  主编:王富春.《针法枢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3]  江西省卫生厅选编 .《杏林医选 江西名老中医经验选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刺法灸法学
(84)透穴刺法浅议
针灸刺法的常见体位及进针方法
针灸刺法精义之二
一针多穴与一穴多针
祖传针灸常用处方整理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