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来孩子六大竞争力,一半都跟哲学有关!

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人类的六大竞争力是娱乐感、意义感、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和共情力,一大半都与感知能力相关,而感知能力的基础,是孩提时的哲学天性。

但在我们所处的社会里,哲学是被漠视的。

不要说对孩子进行哲学启蒙了,就连很多大人,潜意识里也觉得哲学是一门“无用”的学科。

前几日,我在看一部法国纪录片——《这只是一个开始》,其中一个场景有震撼到我。

巴黎的一所幼稚园,老师在教室里点起了一根蜡烛,开始了一天中的哲学启蒙课。

这些三四岁的孩子,在思考、讨论和表达什么是死亡、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差异、什么是爱情以及什么是智慧。

“自由,就是从监狱里出来。”

“自由是一个人可以走到大街上去。”

“爱情就是爸爸们爱上了妈妈们。”

“灵魂是从肚子里出来的蓝色的隐形的东西。”

“智慧是妈妈从不把巧克力酱放到冰箱里。”

……

很难想象,一群幼儿园孩子把晦涩抽象的概念解释得这么认真又风趣。

去搜索资料才知道,哲学竟是欧洲很多发达国家国民的基本素养。他们的高考题里面,有很多涉及哲学方面的问题,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会接受哲学启蒙。

哲学在西方国家被重视的程度,隔着国门的我们很难理解。

在监狱里的思想家

巴菲特大家都知道,有一个与巴菲特齐名的人,叫罗杰斯,是现代华尔街的风云人物,被誉为最富远见的国际投资家。这位特别会赚钱的投资家,认为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存在于哲学。

他举了一个例子。

沃尔玛所秉承的商业理念,其实就是一个最古老的哲理:己所欲施于人。人们最想在商店得到什么?用最少的钱买更多更好的产品。沃尔玛不过是把这个哲理,放到了商业里面去运用。

这个例子,让我想到埃隆·马斯克在一次TED采访中提到的“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翻译过来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维。优秀的人,具备排除外界干扰,看到本质的能力。

01

其实,孩子是最具有看本质潜力的,他们在最初认知世界的时候,特别简单、特别本质论,就像一个天生的哲学家。

给大家讲个故事:

一个孩子跟他的爸爸说,他看到了一座很美丽的房子,玫瑰色的砖墙上,有红色屋顶和白色鸽子。但他的爸爸没有感觉。

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大人才会对这房子感兴趣,于是他对爸爸说,那房子值十万法郎。他爸爸立刻表达了对房子的兴趣。

这便是大人思考方式与孩子的区别。

我们常以为成年人的世界是越来越丰富的,其实不见得。

成年人只是获取了丰富的技能和信息,习惯了用经验和套路来认知世界,对事物本质的感受力反而越来越迟钝。

孩子不一样,他们还没学会那么多套路,不善于过滤掉“没用”信息,他们有天然的感知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孩子有时提的问题、说的话特别奇怪,好像很幼稚很离谱,但仔细一琢磨,又颇有哲理。

比如,孩子会问:水在瓶子里是瓶子的形状,在杯子里是杯子的形状。那么,水在水里,是什么形状?

你瞧,别说回答了,身为大人的我,连想也想不到这样的问题。

02

孩子这种宝贵的哲学天性应该被呵护。

如果我们能在适龄的时点,与孩子讨论一些哲学话题,认真对待他们充满哲理的问题,孩子就可以保持相对敏锐的感知能力,慢慢建立起一套自己看世界的认知系统。

这方面,我深有感触。

还记得第一次看《苏菲的世界》,就像是心灵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苏菲随手把门关上,拆开了信封。里面只有一小张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

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地去思考“我是谁,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该如何与他人相处”这样深刻的问题。

事后回想,这样的思考,对我的人生来说意义非凡。

因为,从那之后,我开始建立起自我认知,不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这样的人生经验,让我在做妈妈后,会觉得,除了现实可见的技能培养,一定不能放弃与孩子哲学对话的机会。

03

幸运的是,时代也在发生变化。

我高中时才能接触到《苏菲的世界》,而我的孩子不用再等那么久。如今,有很多适合3-7岁孩子的哲学类绘本供我们选择,比如,今天推荐给大家的《尼古拉的三个问题》

它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短篇小说《三个问题》。第一次打开,我就被画面吸引了,淡淡的蓝色水彩映衬着一只红色风筝,让人无限遐想。

故事里的小男孩尼古拉要寻找三个问题的答案:做事情的最佳时机?什么人是最重要的人?什么事是最应该做的事?

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尼古拉。有时候,尼古拉不太明白怎样做事情才是正确的。

“我想做一个好人。”尼古拉对朋友们说,“可不知道怎样做才最好。”

尼古拉的朋友们都了解他,也很想帮助他。

“如果能找到三个问题的答案,”尼古拉说,“那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什么时候是做事情的最佳时机?

什么人是最重要的人?

什么事是最应该做的事?

苍鹭索菲娅说:“要想知道做事情的最佳时机,你就要提前做计划。”

猴子果戈理说:“只要你仔细观察,事事留意,就会知道的。”

小狗普希金说:“单凭一个人不可能事事留意,得有一伙人帮你,然后再决定何时是最佳时机。比如……果戈理,椰子要砸到你脑袋上了!”

小男孩又问了第二第三个问题,但朋友们的回答似乎都不太令人满意。

尼古拉有了主意。“我知道了!”他想,“我去问问乌龟列夫。他已经在世上活了那么久,一定知道我要的答案是什么。”

尼古拉一步一步爬上老乌龟独自居住的大山。

问了三个问题。

列夫听得很认真,却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尼古拉帮列夫翻起地来,刚刚完成,天边就吹来一阵狂风,黑压压的云层里落下雨来。就在他们匆匆忙忙回屋避雨时,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

尼古拉沿着小路跑过去,发现一只熊猫被倒下来的大树压伤了腿。尼古拉小心翼翼把熊猫抱回列夫的屋子里,还用竹子做了个夹板,将她的腿固定好。

熊猫醒了,她问:“我的孩子呢?”

尼古拉冲出小屋,顺着小路往前跑。他顶着怒吼的风和瓢泼般的雨向前,一直跑到密林深处。在那儿,他发现小熊猫正躺在地上冻得瑟瑟发抖。

尼古拉把小熊猫抱回来,放在熊猫妈妈怀里。看着尼古拉所做的一切,列夫笑了。

第二天,尼古拉的朋友们也赶来了。尼古拉又去问列夫三个问题的答案,列夫说:“你的问题已经有答案了啊!”

“记住,最重要的时刻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下;而最重要的人通常是你身边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帮助他们。我的孩子,这便是你要寻找的答案。”

“这也是我们来到世间的原因。”

讲完故事,你会发现,对三个哲学问题的探索,也是引导孩子思辨的过程。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人就会思考,会质疑,会探寻。

如果小时候,对外部世界的探寻没有得到充分满足,长大后就会对自身和社会产生更多困惑。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人与人很难坦诚相见?

成人世界的很多问题,紧张焦虑的心态、糟糕的人际关系、高企的离婚率……追根溯源,就在于幼儿期和青少年期,从未对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思考和重视。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哲学启蒙?

就是希望他对世界、对他人,有一套自己的认知系统,清醒理性,又敏于感受!

如果你只想让孩子现在做一架应试的机器,将来做一架就业的机器,当然就不必让他“学”哲学了。

可是,倘若不是如此,你更想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哲学就是“必修课”。

——周国平


今日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哲学”过的孩子,注定与众不同
【会议纪要】2019年儿童哲学、教育与戏剧:岁末研讨会
自卑,其实就是一种偏见!
你是不是在荒废孩子的大脑,从阅读就可见分晓!
《读书》: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学会思考, 比知道答案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