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典藏:中国文化知多少
1.「万岁」和「万万岁」是怎么来的?

我们常在电视上看见大臣称颂皇帝时大叫「万岁」,其实「万岁」一词本来不是黄帝专用的。

很久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唿语,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时常唿「万岁」,但这个词仍不是皇帝唯一专擅的称唿,称唿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

到了汉武帝时,他想把「万岁」据为己有,但民间遇到庆贺之事时,还是有人唿「万岁」。

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许称他人为「万岁」。

至于「万万岁」的来歷,则来自一个故事。

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

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

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肠括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扫兴。

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銮殿前唿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后兴高彩烈,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2.甚么时候开始金额要用大写?

我们写金额票据时,除了把金额写成阿拉伯数字外,还要写上大写数字,有关这个规定的起源,要追索到明朝。

据史书记载,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初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贪污案「郭桓案」。

郭桓曾任户部侍郎,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徵总数相等。

此案牵连12个政府高官,6个部的政府官员和全国许多的大地主。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惊,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执行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全国财物管理上实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改为「壹贰参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


3.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别的地方?

在电视上每次看见官老爷大喝一声:「打!」公差们棒子总是朝着犯人的屁股上落下,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别的地方?

原来,从前罚打犯人,没有明确的部位,以致很多犯人都被活活打死。

到了唐朝李世民时,有一次他在太医处看到一幅「明堂针灸图」,得知人体的重要器官的穴位多在胸背部,这些部位被撞击拍打会有生命危险,他再看图中屁股部的重要穴位就少得多了。

这对他很有启发,后来他对刑罚中的罚打作了规定,对犯人不许鞭打胸背部,而规定屁股作为罚打的部位。从此在公堂上打屁股就传了下来。


4.博士、硕士、学士从何而来?

「博士、硕士、学士」这些名称,古已有之,不过和现在的含意不完全相同。

博士,源于战国时代,当时是一种官职,也就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识渊博的人。

硕士这个词,最早见于五代时期,通常指那些品节高尚,博学多识的人。

学士最早出现于周朝,原本是指那些在学堂读书的人,后来逐渐变成文人学者。


5.年号是怎么决定的?

年号是古代各王朝的帝王用以纪元的名称,据史料记载,帝王中最早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刘彻,他于公元前141年即位,这一年的年号为「建元元年」。

从此,各个王朝都有年号。中国最后一个使用的年号是甚么?

一般的年表都记为宣统,不过后来袁世凯窃位称帝,曾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但这傢伙的皇帝只做了不及三个月便下台,无论如何,洪宪乃中国歷史上最后出现的一个年号。

年号取意,往往字字斟酌,煞费苦心。

由于帝王们都想用吉祥如意的字眼,故年号颇多重覆。

宋太祖用过干德,后来从一面铜镜铭文上,才知道五代前蜀早已用过这个年号了,不过宋太祖不知道,隋末起义民兵领袖辅公祏更早用过此年号了。


6.为何一月要读做正(音征)月?

我们习惯把一月称为「正月」,这是因为在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同。

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

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分的次序,就把改正后的一月称为「正月」。

此外,古代的帝王大都在一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改为了「正月」。

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赢政,为了避他的名讳,强行规定把正字读作征。正(征)月的叫法,就此传了下来。


7.「杜撰」一词有甚么来歷?

宋朝有一个叫杜默的人,他是一个文人,喜欢写诗,且以豪放见称。

不过他写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不伦不类。

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像样的诗文或不合逻辑的,就脱口而出:「这是杜默撰写的。」

后来这句话逐渐简化为「杜撰」。再后,又被引伸为不真实的、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


8.三姑六婆是些甚么人?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贩卖人口的女人),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稳婆(接生婆)

关于「三姑六婆」的来歷,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明代有位叫陶宗仪的学者,在他的笔记中便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分。

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曾写过:「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这就是三姑六婆的原意。


9.三长两短又有何来歷?

「三长两短」是和棺木有关的。

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凑而成,棺盖及棺底分别俗称天与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后两块分别叫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共是四长两短。

但棺盖是人死后才盖上的,所以只称「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后来再加入意外、灾祸等意思。


10.谁是第一个焚书的人?

谈起焚书,必然想到秦始皇。其实,歷史上首创焚书的是比秦始皇早一百多年的商鞅。

根据韩非在《和氏》所载,商鞅教秦孝公设告坐之过(即是叫邻居们互相监视告密,否则一户犯法,五户坐罪),和焚烧诗书,以利统一教化,秦孝公都照做了。

根据《商君书》,商鞅认为以「儒术」为首的诸种文化典籍是「六虱」,国家有六虱,将使人民不能专注于农务,盗贼必至,国力便受到削弱,人民也必跟着贫困,所以必须铲除。

基于此,商鞅认为必须使用行政手段对文化破旧立新,于是向秦孝公提出了焚书。


11.皇帝的说话叫作甚么?皇后的说话又叫作甚么?

皇帝的说话、诏书、制令等,泛称「纶音」。

《礼记》说,若果把皇帝的说话比喻做细缕,则它的影响力便有如粗绳(原文称为「纶」);若果把皇帝的说话比喻做粗绳,则它的影响力便有如大绳缆。

后来便用「纶音」以指皇帝的说话。至于皇后的命令,则称「懿旨」,懿(粤音意)就是美的意思,代称美丽的妇女,「懿旨」就是指皇太后或皇后的命令。


12.我们称始祖为鼻祖,称遥远的子孙做甚么?

遥远的子孙我们称为「耳孙」。

孙的儿子叫曾孙,曾孙的儿子叫玄孙,玄孙的儿子叫来孙,来孙的儿子叫晜(粤音君)孙,晜孙的儿子叫仍孙,仍孙的儿子叫云孙,云孙的儿子叫耳孙!

因为耳孙离开高曾祖父(即祖父的祖父)很远,只能耳闻而已,故此我们称远孙为耳孙。

现代已很少人用耳孙这个词语了,不过在阅读古文时,此乃基本常识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化趣味问答 - 百荷音画驿站(音画 教程 动画 QQ音画 素材 音画欣赏)
中华趣味文化
为何在公堂只打屁股,不打别的地方?
在公堂上打屁股的由来
古代犯人公堂受罚,为何只打屁股不打别处,原来大有讲究
称皇帝“万万岁”是从谁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