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卫》与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



上篇提到来佛罗伦萨的主要目的是参观这里两个著名的博物馆,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和乌菲兹美术馆。今天先讲学院美术馆 (Accademia Gallery)。之前对这个美术馆了解不多,去参观只冲着一件作品,就是早已久仰熟悉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这次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学院美术馆确实也是以大卫雕像闻名,估计绝大部分游客来这里就是看大卫的,尽管馆内也收藏有米开朗基罗和其他艺术家的更多作品。尽管在佛罗伦萨和老大哥乌菲兹美术馆相比,藏品的质量数量名气都逊色,但仅凭着《大卫》这一个作品,每年就吸引了上百万来自世界各地游客,使学院美术馆成为了当地通常必须参观的一个景点。






学院美术馆成立于1784年,创始人是当时的托斯卡纳大公Pietro Leopoldo,他后来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法国大革命时期被处死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就是他的妹妹。美术馆面积不算大,除了大卫雕像和米开朗基罗的其他几个作品,其他艺术品收藏和展览也相对有限,且大多集中在文艺复兴前后时期和与佛罗伦萨相关艺术家,这也是博物馆的一个特色。除了《大卫》,展览的其他艺术品虽然大多名气不高,但多深入了解起来也可以学习到不少知识,原来计划简单介绍一下学院美术馆,不就一个“大卫”吗,结果写到最后又成了一篇长文。





学院美术馆的狭窄入口,虽然在老旧小街上,但永远吸引访客排长队,好在提前买了免排队票,下面我们进去看看里面展览的艺术品。




首先学院美术馆有一个独特的展厅,专门收集展览了几十件珍贵古代乐器,图里这几个看起来像是拨弦古钢琴,另外还介绍了钢琴的发明,就是意大利制琴师Bartolomeo Cristofori 为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宫廷发明的。




意大利制琴大师尼古拉·阿玛蒂 (Nicola Amati) 制作的几个大提琴,有一种说法,大名鼎鼎的斯特拉迪瓦里也曾经当过阿马蒂的学徒。




这里就真有史上最伟大的乐器巨匠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小提琴,现在传世不多了,音乐家们对此梦寐以求,个人也听过数位小提琴大师使用斯琴的演奏。庸俗一点,展览的这把琴如果拿到市场上至少也是几百万美金价格了。




出生在佛罗伦萨的意大利画家Anton Domenico Gabbiani 的这副画描绘了美蒂奇家族乐队的演奏场景,弹琴的这位据说就是醉心音乐的大王子,周围其他乐师各持大小提琴和曼多林等乐器。




美术馆展览的绘画大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基本都是宗教题材,很多是当时教堂里圣坛装饰用的木板画,我们就挑选几个了解一下。




佛罗伦萨十四至十五世纪哥特艺术展厅,当时很多作品都是富裕的当地商业行会出钱定制,比如右前的画作描绘丝绸行会的保护人福音者圣约翰,左边是葡萄酒行会的保护人圣马丁。




耶稣十字架木板画,常见于教堂祭坛,这个是十四世纪佛罗伦萨画家Bernardo Daddi 的作品,相比较之前流行的中世纪哥特式艺术,他的风格技巧更接近表达现实。这画除了表现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受难,旁边两个人物形象是悲哀的圣母玛利亚和福音者约翰,两端和上头是耶稣背负十字架走向骷髅地和最后审判等场景。




这个祭坛木板画描绘在天父祝福下,圣母领报受孕,几十位天使和圣徒环绕,作者Giovanni del Biondo 擅长宗教题材,很多作品流传下来。




这是十四世纪的《圣母加冕》木板画,在圣徒们的仰望注视下,耶稣为圣母加冕成为天堂女王,作者是佛罗伦萨当地的几位画家。另外要注意到,那些人头上戴的不是“金箍咒”或者金帽子,当时的宗教题材绘画中凡是圣人一般用头上的金色光圈辨别表示,也会用其他某种形式的光环来描绘,都是神圣身份的象征。




这个同样是“圣母加冕”题材的木板三联画,作者是Rossello di Jacopo Franchi,十五世纪作品,来自佛罗伦萨当地的一座教堂,这幅画人物众多,工法精细,色彩鲜艳,可以和前面的比较一下不同世纪的绘画风格。




这副大型画作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Pietro Perugino 1500年创作的《圣母升天》(Assumption of the Virgin),原来是在一个修道院中,圣母下面的四位人物包括圣本尼迪克和大天使迈克尔在内的重要圣徒和修士,我特别有兴趣的到是圣母玛利亚两边天使演奏的各种乐器。Perugino与达芬奇为一家画室的同学,在西斯廷教堂也看到过他的壁画,他有一个最著名的学生叫拉斐尔。




出生在佛罗伦萨的意大利十六世纪画家Francesco Rossi 的《麦当娜和孩子们》,这和他的另一幅画《慈爱》很接近类似。




佛罗伦萨有影响力的画家铁托 (Santi di Tito) 的作品《耶稣进入耶路撒冷》。这是圣经里的故事,耶稣骑着驴子走向城内,众星捧月般受到民众迎接,有人还把斗篷和树枝铺在地上表示尊敬和欢迎。






这间屋子专门展示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巴托里尼(Lorenzo Bartolini) 和他的徒弟Luigi Pampaloni的石膏模型作品,巴托里尼的重要客户里有一位叫做拿破仑。这些石膏模型除了仿制已有的艺术作品,可以用来为真正的大理石或者其他材料的雕塑打个“草稿”,但据说米开朗基罗大师经常直接在石头上动手,中国艺术里叫做胸有成竹。不多介绍了,我们来看几个。



这个躺着的美女是巴托里尼仿制画家提香的名作《斜倚的维纳斯》,把平面绘画转换成了立体雕塑艺术,实际也是一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创新表现,提香的原画现就在不远处的乌菲兹美术馆,我把绘画和雕塑并在一起参考对比一下。




如果不过瘾,再来一个也是斜靠的美女吧,巴托里尼的另一个作品《朱诺》女神。




长期居住在佛罗伦萨的弗兰德雕塑家Giambologna的作品《Rape of Sabine Women》,译成《强掳萨宾女人》了,造型独特,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这是最初的石膏模型,大理石雕塑今天还在领主广场的佣兵凉廊。其实艺术家在创作时并没有具体题目,作品完成后接受别人建议才起的这个名字。




如果去过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里面的《哀悼基督》是一个标志性雕塑,作者是米开朗基罗,学院美术馆这里也有一个同题材雕塑,但构思设计不同,究竟归属哪位大侠作者还是一个开放问题,专家们仍然为此争论,但通常也被认为是老米的杰作,他在晚年创作了多个同主题雕塑,甚至提前为自己的墓都准备了一个,去世前几天还在工作,留下了未完成遗作。





米开朗基罗还有未完成的四件《奴隶》或者《囚犯》雕塑作品,本来是为装饰教皇朱利叶斯二世的墓而设计制作,老米甚至亲自到采石场挑选最好的石材,教皇去世后因各种原因不断推迟,乃至最后放弃使用,这些雕像也就没有完成,现在每个雕塑的名字都是后人起的,试图说明他们在挣扎或觉醒的不同状态。米大师最初想要表达的含义现在无法确切知道,深刻一点的猜测他们寓意束缚囚禁在肉体里的灵魂,成为人性弱点的奴隶,在身体内部斗争,挣脱觉醒得到拯救和解放。

老米师傅去世后,他的后人把这些雕塑捐赠给了美蒂奇家族,几经辗转,最后来到了学院美术馆保存展览。另外还有两个接近完成的雕塑现在巴黎的卢浮宫,去过卢浮宫的人应该见到过,一个叫《反抗的奴隶》,另一个是《濒死的奴隶》。






最后当然是美术馆最大的亮点巨星《大卫》,相信几乎所有人都看过图片,但现场亲眼看还是感觉很震撼,起码尺寸个头远超照片上的理解,五米多高,仿佛一个高大鲜活富有生命力的青年英雄呈现在眼前,气场强大,令人仰望钦慕。虽然没人知道历史上的大卫到底长什么样,众多艺术家们也创作过各种大卫的形象,但看到这个就会认定这才是真正的大卫,大卫就应该长这样。




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年轻大卫和巨人哥利亚战斗,掷石砍头杀死他,战胜了敌人。英俊健美的大卫左手拿着搭在肩上的弹弓,右手握着石块,两眼注视紧盯着前方的仇敌,身体肌肉绷紧,眼睛里透露出愤怒和无畏,活生生一副准备战斗且必胜的表情和姿态。在当时这样表现大卫其实非常新颖独特,其他的艺术家,不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是表现大卫杀死战胜巨人之后的胜利形象,倒下的歌利亚通常也在作品里面。但米开朗基罗别出心裁独树一帜表现了大卫战斗前的身形和表情,虽然看不到巨人,但从大卫的站姿和眼神中都会感受到他面对的强敌,虽然知道结局,但还是感受到紧张和担忧,期盼着大卫能够取得战斗的胜利。




传说《大卫》最初是给达芬奇老兄的,但他没有接活,据说是不喜欢大理石雕塑,认为是费时辛苦的工匠艺术,就有了年轻有为的米开朗基罗担起重任,从1501年开始动工,花费几年时间把大卫从一整块大理石中精雕细刻复活出来,有血有肉,富有活力。《大卫》开始被放置在佛罗伦萨中心的领主广场旧宫前长达三百多年,一直到1873年才被搬进学院美术馆室内保护起来展览,原处用一个复制品顶替,今天还在那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里不只有大卫像真迹,还有众多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的名作
世界上最让人春心荡漾的男人——佛罗伦萨.大卫
旅欧印象之七 佛罗伦萨
艺游 | 佛罗伦萨—我老了,你却容颜依旧
三个人的文化苦旅—意大利篇(完结篇)
地中海摄影写生之旅8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卫(手机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