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物志 花瓶的种类、造型、用途及收藏价值

【顶藏】海南黄花梨 山水水波纹撇口长细颈 花瓶

顶藏推荐:撇口、长细颈、丰肩、圈足、颈下部有一道弦纹。颈长,通体光素无饰,圆润丰盈。器形精巧秀美,工手高超至致,料质优良上乘,令人爱不释手。取黄花梨整挖而成,色泽沉稳,纹理清晰,包浆浑厚,尽显追求自然、含蓄、超逸的文人趣味。

素面无纹不加雕饰,以突显该木质特有的行云流水 等绚丽木纹的自然美感。因长期摩挲把玩,该藏品包浆古朴温润,置于几案,雅韵盎然。

【顶藏】海南黄花梨 山水纹 撇口丰肩 观音瓶

长物志——花瓶

原文:花瓶以古铜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不特古色可玩而已。铜器可插花者:曰尊,曰罍,曰觚,曰壶,随花大小用之。瓷器用官、哥、定窑古胆瓶,一枝瓶、小蓍草瓶、纸槌瓶,余如暗花、青花、茄袋、葫芦、细口、匾肚、瘦足、药坛及新铸铜瓶、建窑等瓶,俱不入清供,尤不可用者,鹅颈壁瓶也。古铜汉方瓶,龙泉、钧州瓶,有极大高二三尺者,以插古梅,最相称。瓶中俱用锡作替管盛水,可免破裂之患。大都瓶宁瘦,无过壮,宁大,无过小,高可一尺五寸,低不过一尺,乃佳。

译文:古铜花瓶,不仅古色古香,可供赏玩,藏在土中多年,地气深厚用来养花,花朵鲜艳明亮。可用于插花的铜器有:尊、罍、觚、壶,根据花束大小酌情选用。瓷器多用官窑、哥窑、定窑古胆瓶,一枝瓶、小蓍草瓶、纸槌瓶,其余如暗花瓶、青花瓶、茄袋瓶、葫芦瓶、细口瓶、匾肚瓶、瘦足瓶、药坛瓶以及新瓶、建窑花瓶等,都不可作文房清玩摆放案头,尤不可用鹅颈壁瓶。古铜瓶有汉方瓶,龙泉窑瓶、钧都不可作文房清玩摆放案头,尤不可用鹅颈壁瓶。古铜瓶有汉方瓶,龙泉窑瓶、钧州窑瓶,有种二三尺高的大瓶,用来插梅花,最相称。花瓶中用锡制屉管盛水,可防花瓶破裂。花瓶可瘦长,不可过于粗壮,宁大勿小,瓶高在一尺至一尺五寸最适宜。

【顶藏】海南黄花梨 山水纹鬼眼 撇口圈底 花瓶

【注释】

“尊”、“盥”、“觚”:均为古代盛酒或盛水的容器。

鹅颈壁瓶:一种挂在墙壁上的瓶子,形如鹅颈。

替管:用来盛水的器具。

【顶藏】海南黄花梨 山水纹鬼眼撇口长细颈花瓶

文章延伸——花瓶的种类和造型

花瓶是一种般常见的室内陈设品,其制作材料有玻璃、陶瓷、景泰蓝、紫砂、铜、锡、铁、木、竹等。有的花瓶古朴典雅、精光内蕴,有的则飘逸流畅、神韵天成。花瓶的特点是外表美观,触感光滑,而且比较常见的传统花瓶是口稍大,脖颈细,再往下又是很丰满很诱人的弧度,最后下方线条收住。

【顶藏】海南黄花梨 山水纹 撇口圈底 花瓶

▼ 瓶类器型梗概:

梅瓶

梅瓶,所谓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得名,做盛酒的用具。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如果说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丽,富于女性的特征的话,那么明代的梅瓶则是雄健、敦厚,富于男性的特征。

明 霁红釉梅瓶

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人们多把这种瓶的创烧时代定在北宋。它的特征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自它问世后就惹人喜爱,是自宋以后瓷器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器物。

明洪武 青花松竹梅玉壶春瓶

蒜头瓶

蒜头瓶,仿汉铜瓶式样,元代始烧,明代常见。明万历蒜头瓶,直口,长颈、圆腹、圈足,有青花、五彩、兰釉酱釉等品种。明成化蒜头瓶,口作花瓣型,耳为随意堆塑;正德时在瓶腹贴戟。

哥釉蒜头瓶

宝月瓶

宝月瓶,亦称“抱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仿制,多为青花。

乾隆 掐丝珐琅宝月瓶

棒槌瓶

棒槌瓶,一般为民窑产品,以形似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康熙时青花、五彩和洒蓝描金器都有这种造型。

清 洒兰描金人物博古棒槌瓶

多管瓶

多管瓶,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纽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北方磁州窑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而短。

北宋 青瓷刻花卉纹五管瓶

琮式瓶

琮式瓶,仿周代礼器玉琮烧制。圆口、方身、圈足,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口与足大小相若。宋代创制,以龙泉窑、官窑多见,元、明、清仍有烧制.

清乾隆 铁绣花琮式瓶

胆式瓶

胆式瓶,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葫芦瓶因瓶体似葫芦,故名。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扇腹等式。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

清雍正 仿官釉胆式瓶

象腿瓶

象腿瓶,广口外撇,短颈,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故名。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和五彩。

清初 釉里红百寿象腿瓶

天球瓶

天球瓶,直口、长颈,腹浑圆,似圆球,故名,明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创制,多为青花。青代雍正、乾隆又烧制青花釉里红、粉彩等品种。

60年代 黄釉堆白花鸟天球瓶

橄榄瓶

橄榄瓶,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清乾隆(1736-1795) 景泰蓝贯耳橄榄瓶

凤尾瓶

凤尾瓶,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风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

清康熙 蓝地描金开光道教神仙纹凤尾瓶

油锤瓶

油锤瓶,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作坊用的油锤,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以青花和颜色釉多见。

清雍正 矾红彩缠枝莲纹油锤瓶

柳叶瓶

柳叶瓶,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清光绪 豇豆红釉柳叶瓶

葫芦瓶

葫芦瓶,因瓶体似葫芦,故名。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

清 炉钧釉大葫芦瓶

洗口瓶

洗口瓶,以瓶口似浅洗而得名,宋代南北瓷窑都有这种瓶式,以龙泉窑制品为多。大体可分三式:种为洗口、直颈、折肩、筒式腹.浅圈足;另一种为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通体以数道弦纹装饰。耀州窑的洗口瓶,颈部较短,鼓腹似球状。一般说南方作品修长,北方作品圆浑。以明万历五彩镂空洗口瓶为精。

清中期 白釉辅首耳长腹洗口瓶

瓜棱瓶

瓜棱瓶,宋瓷中常见的瓶式之一,南北瓷窑都有烧制,以景德镇窑制品居多。其特点是整个器体由凸凹的弧线组成瓜棱形撇口、直颈,长圆瓜棱腹,圈足作花瓣式外撇,造型秀丽灵巧。明代瓜棱瓶为小菱口,长颈、扁腹,菱角足。清雍正朝则以蒜头瓶为基础做成瓜棱形。

清 乾隆年制款黄料瓜棱瓶

双耳瓶

双耳瓶,隋代创制,宋代南北瓷窑大量烧造。瓶的颈部两侧附贴双耳,由于耳的形式多样,因此有贯耳瓶、环耳瓶、兽耳瓶、凤耳瓶、鱼耳瓶、戟耳瓶等各种不同的名称。凤耳瓶、鱼耳瓶是龙泉窑特有的作品,明代双耳瓶,撇口、溜肩、扁腹,肩有对称戟耳或双活环。清代双耳瓶多为扇形,有耳孔安在腹部。

清乾隆 白釉雕龙纹双耳瓶

卷口瓶

卷口瓶,宋代北方磁州窑系的瓶式之—。侈口卷沿,细长颈微撇,口颈呈开放的喇叭花状。圆腹,腹下内收,喇叭形足。

民国 浅绛彩花鸟纹卷口瓶 (一对)

花口瓶

花口瓶,宋瓷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都有此瓶式,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各窑的制品不同点在于腹与足部的变化:景德镇的特点为腹部长圆,圈足,磁州窑和耀州窑则为圆腹喇叭形足。花口瓶中的海棠瓶,上下都是三瓣海棠式;荷包瓶做荷包形,是宋定窑产品。明清的花口瓶,多仿宋制。

北宋 磁州窑设色开光婴戏荷花云鹤纹菱花口瓶

连座瓶

连座瓶,宋代始见,多影青器。口沿平折,高束颈,故腹,喇叭足连接瓶座。颈腹间塑两铺首,铺首下旋制凸弦纹一周。腹上部印制飞风,下部印制双层莲瓣。明嘉靖的连座瓶,上身为灯笼小瓶,下部多为方座。

北宋 钧窑花口连座瓶

直颈六棱瓶

直颈六棱瓶,晚唐的一种典型瓷器。六棱形直颈很长,颈肩交接处呈级梯状,圆鼓腹也带六棱,平底,实足。

清乾隆 蓝料瓜棱直颈瓶

撇口大瓶

撇口大瓶 ,明宣德朝制品,撇口,长颈,溜肩,长腹,足部外撇。腹部绘有青花海水,颈部绘莲瓣,腹部绘松竹梅,腹以下至底沿绘莲瓣和缠枝宝相花纹。

清乾隆 窑变釉撇口大瓶

【延伸阅读——花瓶与花艺】

用瓶插花古已有之,且插花之器也颇考究。中国古代插花工艺到明已经极为完备,更有诸多博雅君子著书立说把插花艺术上升到理论高度。

屠隆《山斋清供笺》“瓶花”条:“堂供须高瓶大枝方快人意,若山斋充玩,瓶宜短小、花宜瘦巧。最忌繁杂如缚,又忌花瘦于瓶,须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瓶忌有环、忌成对,忌小口瓮瘦足药坛,忌用葫芦瓶。忌装彩雕花架,忌香烟灯煤熏触,忌油手拈弄,忌猫鼠伤残,忌井水贮瓶、味咸不宜于花。夜则须见天日。忌以插花之水入口,惟梅花、海堂二种,其毒尤甚,须防之。”

清雍正 仿钧釉小贯耳瓶

清咸丰 窑变釉贯耳瓶

清乾隆 窑变釉双耳瓶

【名家杂论】

爱花者众,古今皆然,但古人所用插花之器却比今天考究。晚明袁宏道《瓶史》“器具”篇载:“养花瓶亦须精良。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

清康熙 蓝釉花卉纹梅瓶

清初 德化狮耳象腿瓶

花艺,也称花道,兴于宋,盛于明,插花形式受禅宗及道家影响,崇尚朴素自然,讲究简劲奇古的野趣创作,表现手法近似文人画。花瓶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且由供养礼佛的香花而来。“花”字在南北朝以前的文字中还没有出现。“花”与“华”通假,从野生花卉,到庭院栽植,再到厅堂摆放,花的芳香、艳丽和品德也随之进入中国文化的基因谱系。于书斋雅室中置瓶插花,乃古代文人生活的雅趣之一,插花与挂画、焚香、点茶合称为四般闲事

清乾隆 仿哥釉小琮式瓶

清嘉庆 祭蓝釉象耳方瓶

清咸丰 仿官釉八卦瓶

宋以后,中国历史进入花的世界,文人雅士、贩夫走卒、庙宇皇庭、村舍城阁,家家处处有花装点。宋人尚古,花瓶随着桌案的发达,因陈设需要而兴盛,与案头文房清玩相谐,以小为宜。宋人曾几《瓶中梅》:“小窗水冰青琉璃,梅花横斜三四枝。若非风日不到处,何得香色如许时。”宋代黄庚有《枕边瓶挂》一诗:“岩桂花开风露天,一枝折向枕屏边。清香重透诗人骨,半榻眠秋梦亦仙。”古人不只在点茶时插花,小憩时榻旁的瓶里,也不忘折花入瓶以桂香伴入眠。

清 翡翠雕双狮耳衔环盖瓶

清乾隆 青金蓝釉撇口瓶

清 粉彩花卉桃形盖盒

清光绪 祭蓝描金缠枝莲福寿纹葫芦瓶

文字来源:《长物志》

著·文震亨(明)

译·汪有源 胡天寿

图文编辑:顶藏百科

文章仅供藏友学习交流之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瓶”——平平安安 ......赏析各类古瓷瓶
东正拍卖2015春拍“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总成交价过亿元(全纪录)
一文看懂所有花瓶
184 从三孔花插聊起
嘉德香港23春拍|怀海堂清代御窑瓷瓶成交价(2)
瓷器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